第36章 院内
连回家换身衣服的时间都没有,院内又送进来一人?
“医生说,可能东旭照顾不周导致老太太着凉并发高热。”
易中海的表情相当严肃:“东旭熟睡没觉察,万一病情加剧,很可能脑子受损伤。”
“啊?那怎么办?”
阿易太太慌乱起来。
“别紧张,出事儿的可不是咱们家。”
易中海上前安抚她,“可能这两天你得辛苦些,毕竟她们都是病房的住户,我们怎能不搭把手?”
“倒也不算麻烦。”
阿易太太摇头:“老太太始终昏迷,除了用药要小心以外,其它护理方面还能应付。”
“你也不用太大心理负担,先观察两天,”
易中海没考虑过住院太久,看病还不收账么,“不行的话我们再把她接回院子,也好方便照料。”
“听你安排。”
阿易太太自然不会有异议。
“已安排东归回家取住院所需的物品,一会儿让他过来照看。”
说着,大海点头道:“需要跑腿的事情让他去做,服侍老太太的事情也拜托给他。”
“贾家人辛辛苦苦拉拔大他,是时候让东旭孝敬母亲了。”
“我理解。”
阿易太太平静地点了点头,望着同屋床位的两人都有些感触:“你说怎么回事,前一阵还挺安稳,老太太和嫂子先后出了状况,唉!”
正如古谚所言,说者无意,听话者却用心深挖呢!
听到老婆的讲述,易中海的眼睛掠过一丝不确定的惊疑神情。
刚刚纷乱之中的确无法细思,此刻冷静下来一想,其中确有一种邪异的味道:
“刚才我听媳妇提过,聋老太初来正院探望时好端端的,忽然一声惨叫便晕倒地上了。”
“即便是突发急症,也应有一些警示才对吧?”
“况且太婆平日健壮,不曾听闻有慢性病隐患。”
“贾张氏又为何突发高热?即便陷入昏迷,总不可能毫无任何动静。”
&34;而且昨晚还挺正常的,说好好的忽然就发烧了,实在不像那么回事。&34;
&34;难道&34;
最后在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人名。
&34;难道会是他?&34;
刚出现这种念头,易中海马上自我否定:“不,老哑婆的事发生的时候,媳妇一直陪着她,一路下来,根本没见到过那人。”
&34;还有这个贾张氏,当时医院都说只是着凉没在意,夜里突然发烧,也是奇怪。&34;
&34;那小子胆子虽大,但也顶不住这样阴森诡异的手法,对吧?&34;
“大哥你在想啥?”
易婶见自家的男人一脸阴郁不说话,不禁关心地询问。
“没啥。”
易中海回过神,轻轻摇头,“我也觉得这件事有些离奇,但想破脑袋,找不出哪里不妥。”
&34;要不要找个神婆来看看?说不定我们院子里进来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易婶也觉得这次的巧合太诡异。
顺便说一句,此时正是一九四九年,对迷信现象并没有全方位的清除。
即使官方禁止,私下里仍然有人深信。
“还是先等等再说,不急于一时。”
易中海可不是慌不择路的人,他会耐心处理。
另一方面,得知贾张氏病重的消息,李如龙对自己的技艺相当满意。
借众人关心的时机,他悄然无息地从对门的杨瑞华——即后来三大妈那儿吸了点气息,贴到了早已准备好的稻草人上,展现了他的另一面。
毕竟赔钱是赔钱,捉鬼抓妖就是另 事,李如龙做事绝对雷厉风行。
接着……就在杨瑞华跨过自家门槛时,莫名奇妙摔了个跤,竟断了腿。
好巧不巧,贾东旭回来取住院物品送往医院的途中,阎埠贵借此顺风车省下三分大洋,小赚一笔。
然而到了医院,杨瑞华却被安排到了不同的病房,她的腿骨折并不严重,只打了石膏回家休养即可,没必要住在医院花钱受罪。
而贾东旭在给妈妈送东西的路上,随口透露了这一消息。
夫妇二人之前还庆幸事情巧合,现在却连连出状况。
“大哥,这也太诡异了吧?”
易婶有点害怕起来。
“可能是巧合。”
易中海自己都不相信这话,“阎家人摔断脚又不是多大的事故。”
易婶赞同地看着床上的两人:“的确,阎家那口子的伤比她们轻多了。”
话虽如此,夫妇两人的内心仍是感到不寻常。
易中海甚至没回自家的大院95号,直接去了轧钢厂工作,不过不是为了上班,而是告诉厂子家里的情况并请假。
他的仁心和威望在这个时候帮了大忙,他以照顾孤独老人的名义得到了准假,并没有因为请病假而扣工钱,食堂甚至送了两条鱼过去让他带回家为病人煲汤。
而在李如龙这里,他并没有等到深夜,田枣带着师傅早早赶来。
“小龙哥!”
“枣儿!”
他们昨日还在同床共枕,却觉得仿佛分开多日。
爱情就是这样,让人感觉时间变得难以度量。
田甜带来了位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他在查看了几眼卧室的情况后,迅速决定了建造炕床和立火炉的任务,就连量尺寸都显得多余。
在价格上,田甜提供了优惠,而李如龙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下来。
这位老师傅马上指挥徒弟去预备材料。
由于南锣鼓巷距离烟袋斜街并不遥远,再加上他们是专门从事这项业务的,因此仅仅等待了一个多小时,所有所需原料、工具,以及配套的炉具便全部送到了。
一直忙碌到接近午餐时间,原想趁着优惠多买点吃的,李如龙心里琢磨着。
然而,当他正要出门购置些饭菜时,碰巧遇到了何大清与何雨柱一起推车归来,满满一车都是棉被包裹的大型蒸笼,里面装满了包子。
&34;哟,何师傅这是出门卖包子了&34;李如龙笑问道。
&34;对,没错。&34;何大清点头承认道。
&34;今天生意如何&34;
&34;现在的生意愈发难做啊,你看这些,还剩下不少呢。”
何大清颇显无奈。
他曾希望趁着主人店铺歇业,带着儿子捞点儿外快,可是局势变得愈发严峻,生意愈发不好做了。
一天的劳作下来,何大清竟然卖剩下的包子还有一小部分。
好在气温低,剩下的可以下午再次蒸煮,虽不及头炉那般柔软,一般人也并未介意这一点口感差异。
李如龙见状,笑道:“真是好时机,我那里请来师父砌炕,并且也备好了炉子。
午餐正需款待人家,我能不能请教下剩余的包子都有什么馅料?”
&34;当然没问题!&34;听到有利可图,何大清满脸笑容:&34;有两种,一种是猪肉大葱馅的,另一种是白菜粉条的,你需要哪一种&34;
&34;那就都拿来吧。”
李如龙摆摆手说道,“只是需要你将包子送到我那间屋子,钱就当场结算。”
&34;这是我应该做的。
柱子,咱们干活吧!&34;何大清急忙下令。
父子两人先把马车驶至后院一个不妨碍出入的地方停靠妥当,才拿出装着包子的蒸笼,送到东厢房。
仔细清点,猪肉大葱馅的还有三十八个,而白菜粉条的是少一些,还有二十多个。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李如龙最终接受了何大清提供的优惠价格。
结完包子钱后,何大清并未立即离去。
他指示儿子何雨柱搬来自家炉灶,又将剩余的包子重新加工烹煮一番。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帮忙炖了一锅高粱面粥。
说到这一点,何大清虽有养育儿女的诸多琐事需要料理,但在待人接物上却显得极为熟练老练。
这锅高粱面粥虽稠,实质价值并不贵重。
但李如龙却乐得减轻自己外出售卖负担,实属划算。
而且之前的纠纷事件大家心中有数,都知道李家的孩子不是能轻易惹起波澜的角色,这样的朋友不算,至少不会让他感到不快吧
瞧瞧阎家、许家和刘家,不就是因为他们言行不节制,孩子闯的祸才给他们带来巨大损失?
纵使那些尚未偿还的四百大洋不说,他们为赔付这笔款项付出的努力已是天文数字!
何大清的举动也看在了李如龙眼里。
至少他表现出不想与李如龙产生对立,于是也未显得过分客气。
虽然午宴简单,不过是高粱面粥配大白面包子,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已是一顿难寻的大餐。
一个人要吃六个大肉包子,其中有三个包着猪肉大葱的,三个则是白菜粉条填充的。
再加上两大海碗浓稠的玉米糊,这无疑足以填饱肚子。
无可否认,何大厨的手艺简直无可挑剔。
白面包子表面柔韧蓬松,里面填料搭配恰当。
那些猪肉大葱馅儿的竟然一点葱香都尝不出,就像一颗硕大的肉丸子。
吃进嘴里,口感细腻且多汁,一口咬下,那肉汁直接顺着手指滑落。
尽管素馅白菜粉条的是清淡之选,但是调味同样精良,每一口都充满了香气。
师徒三人在吃饱喝足后短暂休息,随后又重新投入工作。
看得出来,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敬业精神都相较于先前提高了许多。
简单的炉灶加地铺,在别人看来不算什么大工程,但实际做起来涉及的工序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