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章 并非初相识
青石镇西口通往县城和外界的泥土路上,留下了多少青石镇人的脚印,荡起多少青石镇人的梦想,这都要归功于坐落在这里的青石镇中学,它是这座古镇的骄傲与希望。
学校没有青翠的山峦做依托,更没有蜿蜒的小河环绕流过,它就那么普普通通,伴着小镇的玉米高粱、路边的野草和杨树,枯荣着一年四季。
青石镇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校史记载,当时由当地乡绅和士绅们发起,经过多年的筹备和筹资,终于在1920年建立起来。自建校以来,青石镇中学始终秉承着“厚德载物,博学笃行”的校训,致力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经过近百年的风霜雪雨,青石镇中学几经辗转,虽然还沿用着最初的名称,但实质上却只是一所完全小学罢了。
邓言,是青石镇中学的一位老师,他毕业于九十年代初的一所大专师范院校,那时的他满怀理想和抱负,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那刚毅而不失优雅的感觉,让那些单身的女老师魂不守舍。他身材高大,穿着简洁大方,总是保持着一股从容不迫的气质。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人心,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信任感。他的笑容温暖而亲切,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能在他的笑容中烟消云散。
邓言的能力也是他魅力的一部分。他学识渊博,对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上课时,总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复杂的知识点讲解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他还擅长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邓言的帅气外表和才华横溢的表现,自然吸引了不少女青年的目光。她们被他的气质和能力所吸引,纷纷向他投来关注的目光。但邓言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专注于教学工作,不受外界干扰。
然而,邓言并非一位冷冰冰的人。他内心深处有着柔软的一面,对学生充满了关爱和耐心。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他的真诚和关爱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也让他成为了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邓言,用特殊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故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优秀教师的品质和追求。他就是青石镇中学的历史长河中形象代言,激励着后来的学生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邓言的内心独深处,他深知他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热爱与执着,完全可以战胜面对现实挑战时的挣扎和困惑。是啊,对教育的理想和对学生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往往让他陷入对教育的未来的深思,而痛苦不堪。
昨天晚上,弟弟邓高把白天在罗英楼酒馆吃饭时从王主任嘴里得到的消息添油加醋地告诉他之后,邓言的内心一阵激动,他想,已经从教10年了,成绩是显著的,年龄和学历都符合竞聘条件,这次出任校长之职,应该问题不大,甚至稳操胜券。可是他想如果一旦成功,就要把更多的时间耗费在开会、检查、各种应酬上,那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他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热爱教育,为教育分忧,不分职位,不论平台的。
他失眠了。他想到了很多种可能的空间,每个空间里他又会成为什么角色,甚至扮演不同角色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他都进行了细致的假设和构想。他在对比,与别人横向比较;跟自我纵向对照。总觉得要坚定信念,要坚持扎根于心的教育情怀,要把教育这种职业当做事业,而不能仅仅把教育事业变成混饭吃的职业。他觉得自己就是为教育事业而生,要为家乡教育而生的普普通通的一位老师,是沧海一粟,众生里的一员。
权衡的结果,他觉得更喜欢站在三尺讲台上谈天论地,更喜欢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每当学生们点头或者会意一笑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无比的满足,他觉得自己成功了,他甚至觉得自己很伟大。
他毅然做出决定,退出校长竞聘。
他对教育认识是独到的,他在日记里记下了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初心,并告诫自己,不忘初心。怀揣理想和抱负来到青石镇中学的第二个教师节的时候,这样写到:
教育,这个词汇对我来说,既是使命又是信仰。每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我都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深知,我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人,更是一个引导者,一个塑造灵魂的人。
我对教育的热爱,源自于我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真理的追求。我深信,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是点亮未来的明灯。我愿意用我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去点燃学生们心中的火焰,去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然而,现实总是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在教育的道路上,我遇到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有时,我会感到迷茫和困惑,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坚持下去。但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会回想起那些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那份期待和信任让我重新找回方向。
我知道,教育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它需要耐心、毅力和智慧。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去追寻这份信仰,去践行这份使命。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1994年9月10日
他坚守着这份誓言,脚踏实地地工作。邓言也是土生土长的青石镇人,家住镇南头的一个小巷子里。从学校到家,也就这么近,可是他经常因为工作而错过了回家。
深夜,整个青石镇中学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的狗吠声打破这份宁静。邓言却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着课本和开学方案,他的眼神坚定而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消失在他的视线之外。
办公室里的灯光昏暗而柔和,为他的脸庞投下了一层淡淡的光晕。他的头发有些凌乱,显然已经很久没有整理过了。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手中紧握着一支笔,笔尖在字里行间飞快地舞动,时而停下来思考片刻,然后又继续书写。
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从教育学到心理学,从文学到历史,应有尽有。这些书籍是他多年来积累的财富,也是他不断提升自己的阶梯。在这个安静的夜晚,这些书籍仿佛成了他的忠实伙伴,陪伴着他度过这漫长的时光。
办公室外的走廊上偶尔传来一阵脚步声,但很快又消失在远处。邓言仿佛没有听到一样,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思绪随着笔尖在跳跃,时而回忆起,时而思考。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着,窗外的天色渐渐亮了起来。邓言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眼睛,看着眼前整理好的计划、安排,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为明天开学,一切安排妥当。欧耶!
他收拾好东西,走出办公室。清晨的空气清新宜人,让他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他走在空无一人的校园里,感受着这份宁静和安详。
他知道,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新的学年开始了。他将继续前行,为了教育,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他的心里没有别的东西,唯独装着他的学生,装着他可以为之奉献生命的教育。
他的这份热忱,学生记在心间,老师们看在眼里,领导也明白在心。邓言的工作得到学校上下的认可和赞同。每年都是班主任,每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世纪之交的秋风,清爽宜人。英子带着女儿来到青石镇中学小学部,校门口的大黑板上,整齐秀气的粉笔字,上面写着“1999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学生分班一览表”。英子攥着女儿罗霞的小手,眼睛在黑板上快速的寻找,第14行,“罗霞,99(2)班”,班主任栏里清晰地书写着两个大字:邓言。
英子急急忙忙地准备好入学手续,办妥之后。她按照指示,带着罗霞去了指定的班级,99(2)班。
然而,当英子找到班级时,她发现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孩子,而且大部分孩子都已经由家长陪同坐下。英子环顾四周,发现只有少数几个座位空着。她赶紧带着罗霞走向一个空位,但就在他们即将坐下时,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跑了过来,指着那个空位说:“那是我的座位!”
英子一眼就认出来,他是魏雷的儿子,叫魏宗盛,乡邻四舍都叫他小铁蛋。她愣了一下,她没想到这个座位已经有人占了。她看了看罗霞,发现她也一脸茫然和不安。英子不想让罗霞在第一天入学就遇到尴尬的事情,于是她微笑着对小铁蛋说:“对不起,我们可能弄错了。我们再找一个座位吧。”
然而,小铁蛋却不肯放弃,他大声哭闹起来:“那是我的座位!我要坐那里!”他的哭声引来了周围家长的目光,教室里开始了低低的私语声。英子最怕这样的目光和如此的尴尬境遇,每次遇到如此的目光,总觉得人们在议论自己的以往和眼下所做的丢人现眼的事,每当这时候,她的脑海总会浮现出魏雷的身影,尤其那张黑乎乎的厚嘴唇,她都会想到很多很多。她感到尴尬和不安,觉得无地自容,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但她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即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你还要面带微笑。她给自己打打气,心里告诫自己,装也要装下去,不能让他们看出她的不安。
就在这时,班主任邓言走了过来。他看到了正在争执的英子和小男孩,立刻明白了情况。他走到英子和小男孩面前,分别安抚了他们的情绪。然后,他用磁性的声音对英子说:“您别着急。我来看看怎么解决。”
邓言仔细询问了小男孩为什么认为那个座位是他的,原来小男孩之前已经来过学校,把自己的名字贴在了那个座位上。听了之后,他微笑着对小男孩说:“小朋友,你的名字贴在了这个座位上,但是现在这个座位已经有人坐了。你可以选择其他的座位吗?”
小男孩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他走到旁边的一个座位上坐下,英子和罗霞也松了一口气。邓言对英子说:“您别担心。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相互学习和交流。今天只是一个小插曲,希望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心情。”
邓言解了英子心里的围,老实说,英子非常感激邓老师,感激眼前这个帅气利索的男人。英子微笑着看着邓言,点了点头。她想着眼前这个成熟稳重的男人,太专业太负责了!他轻松又温暖地化解了她遇到的尴尬和困扰,一股崇拜和感动的暖流倏然从心间流过。她也深信,罗霞靠给他一定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英子环顾了一下教室,刚要开口询问酒店开张那天他去了哪里?邓言已经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