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 > 剧情解析介绍11:大梁境内的血泪阴谋

剧情解析介绍11:大梁境内的血泪阴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部分“血泪阴谋”以智戒起义、张猛案、魏州之战、汴梁禁军哗变事件为主要的衔接,讲述了梁帝萧选是如何逐渐失去权力,而让权力断崖式地下落到萧景琰和程知忌手里的。

    这里要说一下,看过这本小说的人一定对“汴梁禁军哗变事件”的过程感到很熟悉,这件事情的原型就是1936年日本发生的法西斯政变“226”事件,这里作者给予了一定的讽刺。

    有人认为226的这帮人在反官僚、反资本、反权贵,实际上这群皇道派军人根本没有任何“左”的因素在里面,他们纯粹就是为了想更快的发动侵略战争而已。

    到了这里,作者也是在讽刺,这群人想推靖王为枢密使,为的是什么呢?他们的目的很直接:维护他们的利益、把自己喜欢的人推举上来、反对那些不让自己得到利益的权贵。然后尽快发动对外战争,使自己成为军功集团,然后获得更多的利益。

    我对二二六的评价是:反资本不反资本主义,反官僚不反法西斯官僚制度、反权贵不反天皇。

    到了这本书中,这群人是反官僚不反封建官僚制度、反封建不去反封建主义、反权贵不去反帝制,他们纯粹是想把自己变成新的一群权贵而已,然后做着当初这些权贵所做的那些令人嗤之以鼻的事情,之后发动战争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

    这本书中“血泪阴谋”部分就集中讲述了这些人的血腥理想。

    如智戒、张三才等,他们从农民的身份直接跨越为了起义军首领,他们选择屠杀富户大户,侮辱强奸这些富户大户的女眷。但是他们夺得了这些利益后,并没有选择分配土地,也没有任何合理和正确的纲领来维护小民百姓的权益,只是疯狂的杀戮,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打倒旧权贵,自己成为新权贵。

    如张猛,他只是个不得志的小吏,他的做法是伪造圣旨造反,他的阴谋差点导致了整个中国陷入激烈的动荡之中,最后他被刘山和刘霸所杀。而他所谓匡扶天下的理想,也只是想自己从一介小吏直接摇身一变成为皇帝,获得更多的权力为自己服务罢了。

    如安成、胡柱、钟成一、向镇四人,他们发动哗变,看似是为了给已经挣扎在死亡线边缘的庆历效节军发话,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直接把萧景琰扶为枢密使,让萧景琰给予他们充分的利益。他们并不知道,萧景琰已经在处理庆历效节军和河北百姓的生计问题,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这四人只不过是想让庆历军,或者是他们自己的政治诉求得以实现,一旦实现他们的政治诉求,对萧氏自己还是这本书中的中国来说,都是极为危险的。

    这也是这本书中血泪阴谋这么多故事线的主旨,因为任何正义的口号,很有可能会被坏人利用为他们攫取利益的工具。

    回到正题,血泪阴谋的第一章,就是小吏张猛的愤怒。

    他依旧是那个小吏,张宗珲依旧亏待他,但是却又能够让他接触到一些只有大员才能接触到的东西,甚至是圣旨他也能接触。

    这样一来,张猛产生了巨大的不满,他跟好友郭达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后,在宿州衙门的墙壁上写了这么一首诗

    “南囚鸿鹄盖三十,不见丈夫逐宝骥。代执山河一尺半,何来名臣宝剑春?”

    “天下谓吾等闲辈,岂见我事为人人?袖里青云志屠龙,怎笑汉高不英雄?”

    这首诗即以元朝时期范孟所写的书省壁为原型

    “人皆谓我不办事,天下办事有几人?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

    上面张猛有句话很有意思:代执山河一尺半,何来名臣宝剑春。

    张猛意思是张宗珲啥也不干,天天串门高子宜,他自己做一个寒酸小吏,却每天都要在这个一尺半的小案桌上代批宿州的那些破事,这样子他怎么能有出头之日呢?

    随后张猛指天大喊“我必杀你们这群鼠辈!”

    这让同僚郭达矢吓的急忙找水来擦,可是找了半天找不到水,找到水的时候天太热了直接把墙壁给晒干了。

    正好萧景睿来宿州镀金,谢玉为了营销萧景睿也是下了血本了,先是去前线,现在去宿州。

    萧景睿来了宿州之后,给张猛说了句好话,还大大方方地给了张猛一笔钱。

    随后萧景睿在张宗珲面前指责写这首反诗的人太过分了,但实际上萧景睿知道这是张猛写的,当时他并没有想到张猛造出破坏力这么大的反,也不知道张猛通过惨烈的杀戮几乎把淮南激烈的阶级矛盾给缓和了。

    淮南的事情告一段落,现在我们说一下琅琊榜里面最逆天的反派势力大渝。

    大渝这个势力逆天在哪里呢?在赤焰案之前,他派了十万大军打大梁,被赤焰军打的快全军覆没。

    在赤焰案后十二年,大渝又派了十万兵马来打大梁,被梅长苏击败(这里没写就按击溃来算)

    在五十年后,大渝又派了十几万兵马打大梁,因为怪异天象被梁军袭击,全军覆没。

    这里大渝的强悍之处就在于他总是可以拉得出这么多兵马,并且总是可以全军覆没。

    由于琅琊榜缺乏对大渝的刻画,所以我这里就写了部分大渝的剧情在里面。

    首先大渝在这本书的设定上,是定难军节度使建立的,他们的新继承人是李真,李真建立了大渝之后,开始往周边凶猛扩张,并使得大渝扩张成为一个类似准噶尔汗国国土面积这么大的巨大势力,而并非西夏那么小。

    李真的目标是要入主中原,他想成为皇帝,他的目标并不是先灭燕再灭梁,而是先打进关中,占据长安称帝。

    李真的梦想是重建大唐,但是这个大唐是党项族的大唐,因此李真的狂野计划遭到了整个中原军阀势力的抵制。

    大渝这个国号,李真取自于诗经中的“舍命不渝”四个字,李真的狂妄就是要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他的这种疯狂使他建立了“军司”这种扭曲的产物,和西夏军司不一样,大渝军司对内采用极端的劳工制度,男女皆工,且十四岁之后就要给国家付出,男子凡是身体没有缺陷的人,都要去当兵。

    最重要的是,大渝劳工的保障并不高,李真只给了一部分地区的劳工一定的劳役优惠,比如说后来曹玄布和柴明手下的归义军,因为他要用归义军打大梁。

    而且大渝总是会拦截过往使节,这让大梁丧失了和中西亚国家的联系。

    接下来就是这本书中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叫做摩苏尔·哈米德,原本是阿拉伯帝国派来和大梁通商贸易的使者,他也被大渝扣了下来。

    汉人称他为莫苏奚林,他在这本书中智力最高,但是政治权谋能力并不强,因为他能流利掌握汉语、突厥语、契丹语、鲜卑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各国语言。

    摩苏尔无奈之下选择去当李真的帐下大将,管着一个民族极为混杂的军团,这支军队打哪哪都不行,到哪都会发生内讧,搞得摩苏尔焦头烂额。

    他带着十万兵马去打凤翔军,但是凤翔军只有几千人,他去攻打金城关,命手下哈米德以两万兵力对阵六百凤翔军,结果被凤翔军打的大败而逃。

    大渝为了攻打大梁,在柔狼山和瀚海山两座山脉设置了“柔狼军司”“瀚海军司”,这俩名字听的很古早,但是这俩名字在地图里有,而且离边境很近,目的就是为了尽快打下大梁。

    丁羡威担心大渝连日进攻会加强攻势,便让剑南云南军北上支援,接下来就是本作中最魔怔的魔怔人霓凰的表演环节。

    这里我本来是想写霓凰的魔怔内容的,但是怕一些粉丝不喜欢,我还是写一下我原本是怎么设定霓凰的。

    原本设定因为林殊在赤焰案中“死了”,所以未婚妻霓凰把这些问题归咎在大渝和梁帝国周边的这些敌人身上,她在抓到大渝的俘虏后,不论俘虏有什么用或好坏,一律全部杀光,即便有人投降,霓凰也不领情,她打到一个大渝城镇后不论这个城镇是什么人,只要他们属于大渝,她就会开屠,哪怕是汉人。

    原本设定在破南楚水军的战役中,霓凰听了梅长苏的计策堵住了长江上游的某处支流,然后泄洪放大水使南楚军队无法靠近,这样一来她在淹死了一大批南楚军队的同时也连带淹死了长江沿岸大片地区的老百姓。事后她没有管这些百姓的生死,而是把南楚俘虏全部杀的一干二净拿去邀功。

    她强迫蜀地的老百姓不间断生产并拿走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为剑南军队所用,这使蜀地的老百姓极其讨厌她。

    这里作者想了想,还是对霓凰这本书原本的魔怔行为去魔怔化,把她的魔怔屠杀行为改为屠杀一万河西汉军,导致同样参加三沟湾之战的萧景琰气的和她疏远了整整一年。萧景琰并非汉民族主义者,他比较讲天下大同这一套,但是对残忍的敌人绝不仁慈,可是这些河西汉军并非霓凰所说“烧杀抢掠”。

    破解南楚水军铁索战术的战役后,霓凰直接绕开了朝廷,把山南西道的老百姓迁居到了剑南道,这个时候朝廷已经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汴梁一部分在金陵,金陵梁帝无暇顾及这件事,汴梁萧景琰程知忌方面对这件事表示默许。

    第三改为霓凰不会理财,导致剑南云南军的亏空不断放大,霓凰开源开到了官员头上,节流节到了老百姓和普通小吏等收入不高的群体身上,所作所为和当年萧景禹有极多相似之处,因此导致她被当地人民不满。

    这件事情给内政能力极强的穆小王爷穆青给解决了。

    回到正题,这里霓凰和聂铎的关系我绕开了小说版琅琊榜,改成了电视剧琅琊榜的关系,聂铎在小说中是霓凰的丈夫,这里聂铎是穆深的帐下大将。

    俩人在红山峡之战中大败摩苏尔,摩苏尔不得不退守孤城,这也让大渝感受到了掌握一支汉族铁军和党项精锐的重要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