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甘平庸的80后 > 第3章 初中差点辍学

第3章 初中差点辍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1998年6月的盛夏时节,阳光明媚而炙热。学校的操场上,毕业班的同学们整齐地排列着,准备拍摄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张毕业照。随着摄影师的一声“咔嚓”,那一刻的欢笑、泪水、不舍与期待都被永远定格在了那张小小的照片上。拍完照片后,子轩意识到,他真的毕业了,从此之后,大家就要各奔东西,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在那个年代,明信片成为了表达离别情感的热门选择。在离别之际,同学们纷纷从校门口的小卖部挑选出精美的明信片,或是写下对彼此的祝福,或是分享对未来的憧憬。有些明信片被直接赠送给了好友,有些则被小心翼翼地夹在了日记本里,成为了他们心中永恒的珍藏。

    然而,小学毕业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同学都能顺利升入初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九年义务教育尚未普及免学费,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费用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去镇上读初中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那个时候,小学毕业生能去哪所初中就读往往是由当地教育部门指定的。子轩所在的平珍小学,其毕业生大多只能进入石龙三中就读。然而,石龙三中在当地的声誉并不好,学风差劲,很多学生在那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也让许多家长对继续供孩子读书产生了疑虑和担忧。

    再加上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很多家庭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处,因此很多女孩子在小学毕业后就被迫放弃了学业。她们有的留在家里帮助父母干农活,有的则跟随村里的长辈去广东打工。在那个年代,广东的工厂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招收一些童工,这些孩子年龄虽小,但已经成为了社会生产的一份子。

    对于子轩来说,他深知自己能够继续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他明白,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如果能到镇上读,他一定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争取在未来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998年秋收时节,全国闹洪灾,1998年特大洪水是一场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的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那年,家乡遭遇了罕见的洪灾,无情的水流席卷了农田,家里的稻谷也未能幸免,大部分都被水淹没了。这场洪灾给子轩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记得往年这个时候,稻谷的丰收是家里最期待的时刻,因为那是他们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更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然而,那年,这份希望却被洪水无情地摧毁了。

    与此同时,生猪市场的价格也跌至谷底,使得家里本就拮据的经济状况更加雪上加霜。原本,父亲打算等稻谷丰收后,拿到市场上换取一笔不菲的收入,以此来筹备子轩的学费,送他到镇上的初中继续深造。然而,洪灾的肆虐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姐姐的学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家庭的经济条件已经无法再支撑她继续求学,她只能无奈地留在家中,帮助父母操持家务和农活。

    正当他们为学费发愁时,村里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新开了一所私立学校——达开学校。这所学校不仅提供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而且学费相对低廉,一个学期的学费仅需三百多元,住宿费也仅需几十元。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学校离家不远,孩子们放学后还可以回家帮忙干农活。这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于是,父亲毫不犹豫地决定把子轩和姐姐送到这所学校就读。新学期开始之前,父亲还特意为家里的孩子们重新取了名字。子轩这个名字,是子轩自己翻阅取名书籍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打分结果,最终确定下来的。他不喜欢“小字”,所以选择了“子轩”这个名字,寓意着孩子能够像天空一样高远、自由。而姐姐则被父亲取名为覃小玲,弟弟取名覃小丰,二妹覃小蓉,小妹覃小贞,每个人的名字都寄托着父母的美好愿望和期待。

    达开学校开学后,来报名读初中的学生中,有不少都是子轩的小学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居多。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大多相似,都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选择在这里就读。最终,学校成立了一个初中班,总共有三十名学生,其中就包括子轩和姐姐。

    虽然达开学校的教学水平相对一般,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里只是一个过渡阶段,能够拿到初中毕业证就已经足够了。在那个时代,有了初中毕业证,无论是在当地找工作还是到外地打工,都会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尽管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但家长和孩子们都选择了在这里坚持下去。

    在那个纯真的年代,小学的毕业意味着同学们即将步入新的学习阶段,踏上初中的征程。对于子轩和他的同学们来说,这个转变尤为特殊,因为他们即将进入的是一所位于村边上的私立初中。这所学校虽然不大,但因为之前都是小学的同学,彼此间早已熟悉,即便有几个是从较远的村落赶来,也迅速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学校的早晨总是来得特别早,天色尚未破晓,起床的铃声就打破了宁静。同学们纷纷从床上爬起,匆匆洗漱后,来到食堂享用早餐。学校的早餐并不丰富,大多时候是清淡的白粥,偶尔掺杂着些许瘦肉的鲜美,但却能给大家带去一整天的温暖与能量。

    早餐过后,便是早读时间。同学们或朗读课本,或低声背诵,教室里弥漫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午时分,离家近的同学会选择回家享用午餐,而子轩和姐姐由于家与学校近在咫尺,也选择了自己回家动手烹饪简单的午餐。尽管生活条件不算优渥,但他们总是能找到乐趣,享受着这份难得的独立与自由。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内部传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据传,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可能无法为同学们颁发初中毕业证书。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原本充满斗志的同学们瞬间失去了方向。子轩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不安之中,他开始对学习产生了怀疑,甚至开始逃避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子轩开始沉迷于电子游戏——俄罗斯方块。他经常与同学们玩到深夜,甚至有时彻夜难眠。上课时,他常常因为睡眠不足而昏昏欲睡,趴在桌子上打起了瞌睡。老师起初还会试图唤醒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逐渐失去了耐心,任由子轩在课堂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时,子轩在校门口偶然遇见了自己的小学六年级同桌——黄志就。志就正用自行车拉着一个木制的箱子准备离校回家。两人一见如故地聊了起来,得知志就已经在石龙三中读完了一个学期。他告诉子轩那边学风虽不算特别好,但也颇有乐趣所在,学校也经常会有一些热闹的活动和节日。最让他自豪的是,只要在那里读完三年,初中毕业证书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听完志就的讲述后,子轩心中五味杂陈。他意识到自己的现状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要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幸运的是就在这时,家中传来了好消息——父亲饲养的生猪价格上涨,家中经济有了很大的改善。父母商议后决定,将子轩转送到镇上的公立初中继续学业,而姐姐则因为家中资金有限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这所私立学校。

    面对新的起点和挑战,子轩深知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荒废学业了。他决心要在新的学校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争取考上重点高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