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挑拨
在京城学了两年的京城闺秀礼仪,也把偏糙的皮肤养得嫩嫩的了。
没办法舅母是个喜欢舞刀弄枪的,不喜闺中夫人的那套作风,当然也没去教杜芯棠。好歹舅舅是个文人,好歹教了认得几个字。虽国公府分家了,但毕竟是嫡支小姐。
杜恒因祖母过世丁忧一年,在家就琢磨他的工艺爱好,没事就跑去那些奇建筑物观摩。好巧发现了皇室室祠的构造隐患,复职后就被升至工部营缮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为杜芯棠又加了分。有了姨妈的助攻,成功的把何氏的心病给解决了。
杜大人也带着何氏偷偷的去准女婿上值的地方观察了一番,对高大英俊的少年很是喜欢。何家人都偏矮,杜家人虽都不矮,但都被老国公爷压制了武将血脉,都文邹邹的板里板正的,连小辈了也没几个朝气血性的。
何氏老远一看少年郎一身金漆罩甲、头戴兜鏊、脚蹬短靿靴,英武帅气,心里乐开了花,女儿有了如意郎君,她十几年一直拧着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杜芯棠感觉自己母亲最近年轻了许多。
何氏是一万个满意,吴夫人却愁的很,广陵郡王没有什么不好的传言,但是长公主府复杂的很。
长公主就郡王一个孩子,驸马却有庶子、庶女,还是驸马的青梅生的。比郡王都大些,长公主到三十上才高龄产子。
没办法,为了不被人诟病皇室压人,给驸马把那个一直不嫁人的表妹纳了回来,表妹第二年就生了个女儿,第四年生了个儿子,倒是圆满,可人家不满足,想着小心思独霸驸马。
驸马爷虽不至于做出宠妾灭妻,但也是到了妾室院子才像一家子过日子的样子。跟长公主都是例行公事,绝不多留一刻,等长公主生下嫡子,庶子都能吟诗作对了。庶女早就远嫁了还好,那个庶子在京城可是气质出尘的翩翩哥儿,都说有附马爷当年风采。
庶子娶的也是七品知县的嫡女,虽是低娶,但人家占个嫡呀,如今县令到顺天府衙去做通判了,官至六品。京城圈子都在说那个妾室心机深重,看着不声不响、不争不抢。虽娶七品小官儿媳,但又帮亲家不断升职,不就是在暗搓搓抬高儿子的地位。
长公主是个皇家长公主,根本不屑去压制妾室、庶子,甚至庶子成婚了还送他宅子给他立府。当然长公主也是想眼不见心不烦,滚远点就行,没有什么母慈子孝的戏码。
在吴夫人看来,这个妾室母子是个炸弹,总怕女儿去了会吃亏。人家不好跟长公主郡王斗,拿捏小辈怎么办,毕竟那是公爹的女人,也不好太下面子。
“你不用担心,我看佩佩这孩子是个有成算的。不仅心思正,还很有魄力,又是个聪明的,不会被一个妾室拿捏的。再说了,附马爷要是全然不要脸面的纵着那对母女,一来长公主不会罢休,说大不敬的话,就是长公主走在了前头,佩佩也可以跟郡王去封地生活,让他们一家相亲相爱去。”何氏是个刚烈的性子,做事说话有点偏激的,但吴夫人觉得倒是被安慰到了。
武阳侯府庄子上的菊花盛开时,杜、吴两家小女的纳采礼走完了,就等纳币请期。小何氏为了给姨侄女和准夫婿有个初步的了解,说服大嫂举办了菊花宴。
武阳侯府和兴安侯府本就走得近,姨母跟兴安侯夫人一下帖子,就知道什么意思,觉得这个菊花宴办得甚好。家里那个愣头青还没开窍呢,说了亲懵噔噔的,还说为什么都要娶媳妇,多麻烦。杜家大小姐长相甜美,听说又会点拳脚功夫,小子正好是个武痴,应该投缘。
其实在送纳彩礼前,长平侯夫人下帖请她喝过茶,嘴里说着:“我家棠儿跟靳三爷多般配,要是娶个大家闺秀那得无趣的很,靳三爷武功了得,我们家棠儿也是女中豪杰,以前在九江走南闯北的,土匪都怕她!老太太说了好几户人家,没有哪个敢又胆量说镇得住我家棠儿,这么就正好碰上了三爷,可不就般配极了,哈哈哈!”
侯夫人一听吓了一跳,什么叫走南闯北斗土匪的,这国公府的小姐怎么听着像走江湖的。茶也喝得涩口,心里差点冒火,想去找小姑子去武阳侯府问问清楚。忍着火气陪杜四娘须臾了一小会就告辞了。
小何氏是说杜大小姐从小在外祖家长大,九江那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外祖父是进士,大舅是举人,小舅也是进士。这样的外祖家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偏差到哪里?难道小何氏诓人的?
兴安侯夫人也不等下帖子,直接去接了大姑姐往武阳侯去,马车上,她把杜四娘的话说了一遍。大姑姐就叫婆子回去把妯娌也叫了来一起去武阳侯府,这样还了得。自己娘家侄儿个个优秀,老大更是娶的名门闺秀,可不能弄个搅屎棍到了娘家,那自己可就罪过了。
三个女人神气紧绷地来了武阳侯府,把侯夫人吓了一跳,说有私事找二儿媳,就亲自把人带去了二儿媳院子。
小何氏一看这阵仗,一头雾水,武阳侯夫人想回避,但兴安侯不给,如果小何氏故意诓了这门亲事,她就要武阳侯夫人惩治这个心思歹毒的妇人。
兴安侯夫人把杜四娘的话又复述了一遍,小何氏气得炸毛。她是喜欢和妇人们聊些豪门阴私事儿,但自己姐姐家那档子事儿她从来没有说过。
聊别家的可以当个乐子,自己姐姐的事情就不能拿来做话题。再说姐姐被欺负成那样,也不是光彩的事,这年头谁会可怜谁。
只会说姐姐手段不行,斗不过婆母小姑们。而大哥和长姐都随了母亲的执拗性子,不是能与人虚与委蛇的,遇上那样的婆母只能吃亏。
看气呼呼的三人,她也只得把姐姐的事从头到尾细细说了,先怎么女儿一落地就被骂赔钱货;怎么月子里婆母立规矩;怎么被害落胎伤了根本;怎么小娃娃被喂馊食、冬天捂着尿睡觉等等,姐姐和姨甥女被折腾的事。
再说到娘家哥嫂来找说法,看到妹妹和小小棠儿的惨状,坚决要把小棠儿带去九江亲自抚养。
何大人在任上,常不回府,老母亲身体不行,没有精力,怕交给仆人再有坏心思的害了孩子,大嫂就亲自带着。
“大嫂是西北军赵将军的长女,从小随军打仗,一腔忠义,她怎么可能把棠儿教成江湖儿女?我大哥是个举人老爷,他一心为民,专研粮食的增产,到处翻山越岭找更好的种子。大嫂舍不得大哥一个文人独自辛苦,带着棠儿和自己的亲兵陪着大哥风餐露宿。
十几年来,解决了多少老百姓的饱腹问题,为朝廷粮库增产了多少粮食。
我家棠儿是没有深闺贵女的精致典雅,但知书达理,又得大嫂的亲传,武功了得,哪里怎么就成了江湖人行径了?!”小何氏一口气说到嗓子干哑,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