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毁坏圣像运动 (702—802)
精彩看点
利奥三世的改革————毁坏圣像运动的起源————迷信之风愈演愈烈————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圣像崇拜————毁坏圣像运动引发暴乱————拜占庭帝国重生————“科普罗尼穆斯”君士坦丁五世————伦巴第人占领拉文纳和意大利中部————罗马教皇向法兰克国王丕平求助————君士坦丁五世击败撒拉逊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君士坦丁五世大规模关闭修道院————君士坦丁五世迫害修士和修女————“殉道者”————伊琳娜皇后摄政————君士坦丁六世被废————伊琳娜女皇————罗马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
利奥三世如果在解除了阿拉伯帝国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后就一命呜呼,那就会名垂青史。但不幸的是,他又统治了拜占庭帝国二十年,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与将阿拉伯军队从拜占庭帝国首都赶跑相比,利奥三世认为这些改革措施同样重要。历史学家将此次改革称为“毁坏圣像运动”。反对圣像崇拜是利奥三世此次改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与文明一直在走向衰落;在无休止的武装冲突中,文学与艺术也面临消亡的危险;古罗马的法学正在被遗忘;受教育的官员越来越少。当时,各省总督无一例外都出自一些粗暴的士兵。那些维系帝国统一的旧官僚已经荡然无存。尤为甚者,在罗马文明日渐衰败的背景下,后来在基督教世界兴起的迷信之风愈演愈烈。一些荒诞不经的幻想已经开始渗透到基督教。对于4世纪的拜占庭人来说,这些幻想匪夷所思。甚至在19世纪的现代人看来,他们也会觉得这些幻想莫名其妙。当时,围绕宗教本质的讨论,涌现出大量愚蠢的传说、仪式和庆祝活动。然而,神学家们对此视而不见,毫无防范,而是将全部精力放在了空洞的一志论派与一性论派的争辩当中。最显著的是,圣像崇拜和文物崇拜发展迅速,为世人展现出了纯粹拜物教的形态。人们认为,每一幅古画或雕像都是神迹,并被赋予了神秘力量。他们将这些神奇的画作和雕像奉为圣物。拥有任何一件圣物,教堂或修道院都能大发其财。对有形圣物的崇拜和对记忆中圣人的崇拜是一样的,都倍受人们尊重。圣像崇拜甚至会引发一些荒诞不经的怪事:譬如,在洗礼中,人们经常选择一幅画像作为受洗幼童的教父;在仪式上,人们刮下圣像的一片颜料来代表圣人。即使是大教长和主教也大胆断言:在某一有名的圣母画像中,人们能提取到香脂。对于在波斯战争中希拉克略一世取得的胜利,他们认为,与其归功于希拉克略一世的军事才能,倒不如说是因为他随身携带一幅圣母小画像。这幅画像从天而降!
所有这些虚妄的想法全部都是神职人员向人们灌输的。暴民们对此深信不疑,但上层阶级中受过教育的人对此则深恶痛绝。此外,受穆罕默德思想的影响,导致那些上层阶级中受过教育的人对虚荣迷信更加厌恶。一百多年来,拜占庭帝国亚洲各省的居民一直接触另外一种宗教————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强烈谴责各种形式的偶像崇拜。因为执着于腐败和盲目的信仰,一个拜占庭人受到穆斯林邻居的嘲笑,但如果他环顾同胞们日常的行为,就不得不承认穆斯林邻居嘲笑的理由极其充分。
因此,在思想激荡的时代,一种对抗盛行迷信的强大力量茁壮成长起来。与神职人员相比,在世俗之人中,这种力量表现得更明显;而与欧洲相比,在亚洲,这种力量贯彻的更普遍。利奥三世统治时期,反对迷信的倾向以激进的形式表现出来。利奥三世甚至将这样的激进和热情传给了他的后世子孙。在君士坦丁堡围困解除七年后,利奥三世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迷信运动。他攻击的对象主要是圣像崇拜行为以及对圣人无休止的赞美————尤其是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五世比他更大胆也更激进。君士坦丁五世不遗余力地打压出家修行的行为,因为他发现修士是偶像崇拜最热心的捍卫者。与君士坦丁五世相比,利奥三世的种种举措不过是展示了他对圣像崇拜打压的决心和初步尝试。
725年,利奥三世发起运动,下令移除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所有圣像。暴乱一触即发。下达拆除宫殿大门上方基督十字架命令的官员被暴徒剁成了碎片。作为回应,利奥三世处决了一批人,并用武力继续推行他的政策。以僧侣为首的民众————尤其是欧洲各省的民众————强烈抵制利奥三世的行为。他们四处散播谣言,臆测利奥三世的想法。流行的说法是:犹太人已经收买了利奥三世,并因此获得了破坏圣像的许可;此外,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兹德已经秘密劝说利奥三世皈依了伊斯兰教。虽然利奥三世所宣扬的正统教义不容置疑,他也不反对十字架代表的意义(1),但他还是被指控为蓄意破坏基督教的始作俑者。对利奥三世来说,阿里乌斯教派的教义构不成冒犯性的罪恶。利奥三世的反对派并不满足于消极抵抗毁坏圣像运动。希腊和意大利爆发了起义,并危及拜占庭帝国的统治。直到拜占庭帝国出动军队,才将起义镇压下去。毫无疑问,意大利的反叛动摇了拜占庭帝国的权威,而且此后再也未能彻底恢复这种权威。自始至终,教皇们都反对并谴责毁坏圣像运动。他们投靠拜占庭皇帝的反对派,听从反对派的领导。他们无所畏惧,与伦巴第人结盟,而伦巴第人一如既往地试图将拜占庭驻军赶出拉文纳和那不勒斯。
君士坦丁五世
如果利奥三世没有得到军队的充分信任,那么对他来说,他的所作所为激起的仇恨将是致命的。但他大败阿拉伯帝国,在军营中广受欢迎。因此,他可以无视民众的愤怒,并将自己的计划贯彻到底。除了进行教会改革,利奥三世还忙于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他发行了一套新的法典。继查士丁尼一世后,这是第一部用希腊语写成的法典。之所以不用拉丁文,是因为拉丁文在巴尔干半岛已经彻底消亡。利奥三世重新梳理帝国财政————695年至717年的无政府状态曾使拜占庭帝国财政陷入毫无希望的混乱。尽管对军队关怀备至,但利奥三世留给后世印记更多的是行政治理方面的作为。显而易见,查士丁尼一世之后,拜占庭帝国一步步走向衰败。然而,从利奥三世开始,拜占庭帝国通往衰败的脚步似乎暂停了。三百年来,重组后的拜占庭帝国迸发出一股力量。在历经7世纪的不幸灾难后,这种力量显得更惊人。经历了撒拉逊人入侵后,拜占庭帝国浴火重生。在11世纪土耳其人到来之前,拜占庭帝国重新在东方确立了它古老的统治地位。我们应该庆幸能够了解到利奥三世改革的细节,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描写利奥三世在位时的善行上,那些出身修士的编年史家含糊其辞。他们着重夸大利奥三世镇压圣像崇拜的罪恶。要想对利奥三世改革的影响做出判断,我们可以将他驾崩后拜占庭帝国改善的状况和他登基之前拜占庭帝国在无政府状态下的状况进行对比观察。高下不辩自明。
740年,利奥三世驾崩。他的儿子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皇位,史称“君士坦丁五世”。君士坦丁五世自小深受父亲利奥三世影响,治国理政的方式紧随利奥三世的步伐。作为拜占庭帝国的新皇帝,君士坦丁五世是一名优秀的战士,英勇善战且精明能干,但他生活的主要兴趣是和圣像崇拜做斗争。对于圣像崇拜的信徒,利奥三世用的惩罚手段是鞭子,而君士坦丁五世的手段则是蝎子。他是一位真正的迫害者,不仅像他父亲那样处决了暴徒和叛徒,还处决了所有对他改革政策有所冒犯的主要的反对者。因此,与利奥三世相比,君士坦丁五世更招人仇恨。他的名字不仅被载入史册,还附上了侮辱性的绰号“科普罗尼穆斯”(2)。
君士坦丁五世虽然聪明强壮,但能力不及利奥三世。他的统治尽管总体来说还算成功,但还是经历了一两场灾难。他同保加利亚人的两次战争均告失败。相对来说,战争结果还不算特别坏。但在750年,伦巴第人占领了拜占庭帝国的在拉文纳和意大利中部的所有领地。这个损失虽然不致命,但影响巨大。在遭到伦巴第人攻击时,斯蒂芬教皇并没有向君士坦丁五世求助,而是向法兰克王国的丕平求助。实际上,斯蒂芬教皇最终依靠的不是拜占庭帝国,而是法兰克王国。但考虑到君士坦丁五世成功地抗击撒拉逊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面对敌人入侵时,他曾多次血腥屠杀并击退他们,那么失去偏远的拉文纳似乎也不足挂齿了。
斯蒂芬教皇
丕平
在君士坦丁五世以及和他同时代的人看来,对宗教问题的处理是君士坦丁五世统治时期的主要特征。761年,君士坦丁五世在君士坦丁堡召开宗教会议。委员会由三百三十八位主教组成。会上,君士坦丁五世宣称圣像崇拜与所有基督教教义背道而驰,对圣像崇拜进行了谴责和抨击,指出圣像崇拜不仅是迷信活动,更是异端邪说。762年,他发现圣像崇拜最狂热的支持者是僧侣,于是便开始了一场反对出家修行的运动。他先是禁止招纳新人出家修道,不久后,又大规模关闭修道院。据称,他威胁并强迫许多修士与修女结婚;将数百人流放到塞浦路斯;对不少人实施鞭打和监禁;还处死了一些名士。君士坦丁五世的这些举措带来了以下结果:人们将四散各地的修士尊为“殉道者”;而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当时,殉道者支持的圣像崇拜都更受大众欢迎。
775年,在迫害教徒的热情正值高涨时刻,君士坦丁五世突然驾崩。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利奥。史称“利奥四世”。利奥四世继承家族传统,也是一位毁坏圣像运动的支持者,但他效仿的是祖父利奥三世温和的措施,而不是父亲君士坦丁五世的暴力手段。利奥四世身患痨病,在位四年多便早早离世。在这四年里,除了776年大胜撒拉逊人外,拜占庭帝国并未发生什么重大事件。利奥四世驾崩后,皇位由利奥四世的儿子君士坦丁继承。史称“君士坦丁六世”。当时,君士坦丁六世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利奥四世的妻子伊琳娜成了唯一的摄政王。伊琳娜的名字与儿子君士坦丁六世的名字同时出现在国家所有政务中。
利奥四世与君士坦丁六世
君士坦丁六世与母亲伊琳娜
伊苏里亚王朝注定以悲剧收场。它的结局可怕又出人意料。伊琳娜聪明机智、刚愎自用,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无需承担责任便能拥有摄政的权力难免会让她野心膨胀。她停止对圣像崇拜者的迫害以争取民众和神职人员的支持,并在行政机构和军队中到处培植羽翼。十年内,在她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未曾发生意外。这让她逐渐变得骄傲自负。一想到儿子君士坦丁六世成年后就要接过皇权,她就倍感沮丧。但即使君士坦丁六世成年后,伊琳娜仍然不让他参与国家事务,并且强迫君士坦丁六世违背意愿娶了她的心腹。君士坦丁六世既非早熟也非不孝,但在二十二岁那年,他还是违背了母亲的命令,开始执掌拜占庭帝国大权。虽然伊琳娜曾经试图用武力反抗他,但他还是赦免了母亲伊琳娜。君士坦丁六世将伊琳娜软禁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了她原有的尊严。这位反常的母亲从不承认儿子的合法地位,仍然幻想重新树立自己的权威。在与保加利亚人的灾难性战争中,君士坦丁六世留下了坏名声。而为了达到目的,伊琳娜利用这个坏名声,以及君士坦丁六世与教会不愉快的争吵和与妻子离婚等问题大作文章。同时,伊琳娜还借助了自己在摄政期间通过停止迫害圣像崇拜在民众中取得的声望————而君士坦丁六世则恢复了前辈们的政策,在掌权后,继续开展毁坏圣像运动。
797年,伊琳娜认为取代儿子君士坦丁六世的时机已经成熟。反叛者们遵照她的命令逮捕了年轻的皇帝君士坦丁六世,刺瞎了他的双眼,并在君士坦丁六世的支持者营救他之前将他关进了修道院。伊苏里亚王朝的统治就此结束。但变成盲人修士后,君士坦丁六世又活了多年,见证了不少于五位继任者的终结。
蛇蝎心肠的伊琳娜登上拜占庭帝国皇位,史称“伊琳娜女皇”。在篡夺来的皇位上,伊琳娜女皇大约坐了五年。在这期间,她饱受国外战争动乱和国内宫廷阴谋的困扰。令人惊讶的是,她的统治居然能持续这么久。在许多臣民看来,伊琳娜女皇的宗教正统性政策似乎在为她篡夺皇位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赎罪。802年,大司库(3)尼斯福鲁斯争取到一些宦官和朝中大臣的支持,秘密逮捕了伊琳娜女皇,并将她关进了迦勒克岛的一座修道院。没有人为这位邪恶的女皇挺身而出。因此,在风平浪静中,尼斯福鲁斯登上了拜占庭帝国皇位。史称“尼斯福鲁斯一世”。
宴会上的尼斯福鲁斯一世
虽然伊琳娜女皇的统治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值得纪念的,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伊琳娜女皇统治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而这件事成为罗马与君士坦丁堡分裂的标志。自拜占庭帝国成立以来,东西罗马从未断绝过联系。但在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加冕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为罗马皇帝,并将一直以来对君士坦丁堡名义上的效忠转移给法兰克王国。君士坦丁五世统治时期,意大利发生了叛乱。自该叛乱后,罗马对君士坦丁堡的效忠成为泡影。教皇实际上听从法兰克国王的指挥。但直到800年,罗马和君士坦丁堡才出现最后的决裂。毁坏圣像运动为该决裂铺平了道路,而女性掌权又为教皇利奥三世采取分裂行动提供了很好的借口。教皇利奥三世宣称,女性掌权有悖常理,令人憎恶。因此,他肩负着结束该统治的重任。就意大利而言,他要缔造一个新的西方皇帝。当然,该行为不具有合法性。查理曼大帝并非荷诺里和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的正统继承者,但他统治着原来西罗马帝国一半以上的疆域,建立了在当时能与伊琳娜女皇相抗衡的政权。从800年开始,就像拜占庭帝国一样,西罗马帝国重新诞生。在研究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历史时,无论从哪方面来讲,用“拜占庭”一词代替“罗马”似乎更方便。
查理曼大帝
(1) 这里的十字架有别于耶稣受难像。————原注
(2) 蜣螂的意思。
(3) 宫廷内主管财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