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邱大树复学
邱玉玲要上学,走的早,邱母叮嘱她中午下学了出来等她,她今天不上工,给邱玉玲买铝饭盒去,顺便用瓦罐给她带饭食。
邱玉玲哎了一声就抓紧出门了。
而剩下的四个人有两个都被饭桌上的话惊住了,邱大树不可置信的问道,确定让他又去上学?
邱母没好气的怼到不确定说给他是为了下饭么?
邱大树思考了一番,拒绝了。
他已经荒废了一年多了,再说家里今年养的这些牲畜也全指着他呢,他本来就挣一半的工分,另一半都贡献给后院了,就着大家都忙到飞起。
如果他再撂挑子,后院几张带嘴的不得把剩下的几人累趴下喽。
倒是邱大山难得的有主见,十分赞成让邱大树回去念书,先前是家里没条件,现在日子且好过来了,到底还是念了书有希望。
也就是邱玉玲不在,邱玉玲在非得敲敲她三哥这榆木脑袋不可,平时看着挺机灵的,可这关键的地方却脑细胞掉链子,想不明白事。
要是他能趁机在动荡之前念完高中,不说出去大有作为了,可即便留乡也不用下地挣工分了不是,哪怕在大队里干个赤脚医生呢,也比现在轻松不是。
一时半会儿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一家人着急着上工,话头也就此打住了。
因着早晨邱母的安顿,邱玉玲早早的就坐校门口等邱母了,邱母大老远就看见她闺女靠着老榆树,脑袋一点一点的,跟那小鸡啄米似的。
邱母叫醒了闺女,带的是蒜泥茄子和菜饼子,还有两根洗好的嫩黄瓜。
她姑娘挑嘴,就这些能稍微多吃两口,邱玉玲也是等饿了,和邱母挪到树后头,吃的比平时香甜了几分。
吃过饭,抹过嘴,邱母便带着闺女去供销社了,她闺女去年到今年抽条长的快,两三个月那衣服就悄咪的短一截儿。
她寻思上回买的那蓝布再添点,给邱玉玲的背带裤接个边,将就还能穿,这白衬衣把袖子改一改,马上天热了,短点也好看呢。
心里是这般想着,嘴上也没闲着,把早晨邱玉玲走后饭桌上的事给还原了个七七八八,意思是这样兄妹俩回头上下学也是个照应。
这时候的镇子的小学还只能上到四年级,称为“初小”,五六年级单独设立为“高小”,“高小”就要住校了。
不过她们校长说过上面正在推行改革,也有可能取消“高小”,在他们学校加设五年级,而把初中加成三年制。
邱玉玲希望赶上,她希望结业的学历能高且高的好。
别看邱母手头攥了钱,可花开了,依然甩不开膀子,要不是邱玉玲下午着急上课,她还能在售货员的白眼下看来看去拿不定决心。
最后邱玉玲的小辫子上被强制绑了两节红头绳,还置办了铝饭盒,一个洋瓷盆,给玉玲她姥扯了七尺青布。
邱母是算好时间回去的,那档隙正是中午最热大家伙歇息的时候,邱母抄着近路,赶在上工前后脚进了屋,匆匆的放下东西,灌了口凉茶,就跟着大家伙一起上工了。
“她邱婶子,你这脸晒的通红,是中午压根没歇啊?”
邱母路过邻家大门的时候,正撞上要出工婆姨,说话间便互相打趣了起来。
都是往一处走,越来越多的妇女从田埂上越过来。
“青梅大中午的采了那么一大筐草咧。”身后不知谁说了句,邱母想着兴许是自己回的时候往筐子里盖了些草,被看见了。
大家也见怪不怪了,邱家人都勤快很。
这边中午日头毒,上下工的时候都往后挪了一个时辰的,好些人家都中午出去打猪草、挖野菜、摘红果什么的。
也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不过是没得聊顺嘴说一嘴。
一群婆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就聊到了上工的地头。
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裕民县处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交界处,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被誉为沙漠绿洲。
但这里却是文化名县,明清两代出过十分多的进士举人。进学思想十分积极。
他们这边作物目前还是相对单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也会在田里穿插种植茴香,麻头(用来榨麻子油的),和葵花等。
这边的小麦是三月份播种的,棉花是四月中播种的,自从进了五月就开始在麦田里套玉米,其实一直从五月到七月一直能陆续种玉米,等六月中初收了小麦还来得及种一茬玉米呢。
这会儿地里的活大多是间草和间苗,估摸着再有一个月就要收麦子了,那可就真的要忙起来了。
大队里也养了牲畜,拔出来的草料都是队里的,所以下工了大家伙儿还得接着忙一茬,自家家里也得划拉。
今天邱玉玲回的稍微晚了些许,她最近在疯狂的摘收野外的植被,哪怕是棵普通的草她也不放过。正好碰上来上“第二份工”的婶娘们。
“玉玲娃能干的很,这筐子都满的冒尖了哎。”
“邱二家几个娃都懂事很。”
“玉玲,你家都能干,家里草垛子都好几个了,你这些是不是给你爷奶打的呀?”
没错,邱玉玲还有爷奶,她爷奶就是大多数偏心老人的样子,上头的大伯也爱,下头的三叔也疼,就中间的邱父是老二,爹不疼娘不爱的不招人待见。
连带着对他们兄妹几个也寡情的很。
其实还有一个姑妈的,但是嫁到后套,一年到头也不怎么见到人,邱玉玲也没来得及见过呢。
邱父邱母都是按约定孝敬,邱玉玲刚来的时候日子本身就艰难的很,也不让自家孩子去俩老的跟前丧眼,今年稍微缓过来口气,这乡里的是非也寻摸着道儿来了。
邱玉玲没言语,她最烦这些老娘们碎嘴子。
其实乡邻大多数都是好的,但凡能是吃上饭的日子,娃娃们串门,进去谁家都多少招呼一下的,有事也是真搭手的那种,但也有那种笑人穷怕人有的人。
别人家的条件不好她们笑话,是别人家的日子有了奔头她们又嫉妒,刚刚说话的是三队里的吴秀,和她爷奶大伯家都是下柳湾三队的人。
邱玉玲家这边地广人稀,大队为了便于管理,还按庄户坐落的地理位置又分了五个小队。
邱玉玲爹妈那会儿分家没有宅基地,就自发搬到外沿这边盖的房,划分地界儿的时候也简单粗暴的归到一队了。
可她不言语,偏偏有人仗着脑子不好,想要以大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