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建宁城下,会师严颜
蜀道之艰险,诚如古人所云:“难于上青天”。
在这个时代,既没有平整的道路铺设,也缺乏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使得跋涉其上的人倍感艰辛。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刘璋不禁怀念起现代社会的便捷与舒适。
然而,即便蜀道再如何艰险,也难不倒这群身经百战的勇士们。
他们的身体在艰苦的训练中锤炼得愈发强健,刘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深知,身为领袖,必须身先士卒,以表率之姿激励全军。
于是,在漫长的征途上,他始终与将士们并肩前行,无论风雨无阻,无论艰险重重。
他的毅力与坚韧,让所有的将士都为之动容,无不刮目相看这位公子哥。
大军如同一条巨龙,蜿蜒而进,步履虽缓,却坚定无比。
历经十多日的征途,他们翻越了巍峨的高山,踏过了险峻的狭道。
那崎岖不平的山路,如同磨砺将士们意志的试金石,让不少英勇的士兵脚底磨出了血泡,每一步都伴随着疼痛与坚韧。
稍有不慎,便可能跌入那深不见底的山崖,生死未卜。
就在某次行军途中,一位士兵不慎失足,坠入崖底,生死未卜。
这一惨痛的事故,让刘璋痛定思痛,他严令全军,即刻起,每五人一组,彼此帮扶,相互扶持,以防再有此类悲剧发生。
这一命令下达后,全军将士团结一心,再未发生落崖之事。
虽行进速度略有减缓,但刘璋深知,安全才是行军的第一要务,他并不急于这一时半刻。
此刻,这支刚从深山之中走出的大军,并未因连日来的长途跋涉而显得狼狈不堪。
他们军纪严明,步伐整齐,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
尽管身上沾满了泥土与尘埃,但他们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说:
“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此刻,刘璋和吴懿率领的军队终于抵达了建宁城下。
只见建宁太守严颜早已率领守军列队等候,他们整齐划一,精神抖擞,彰显出严明的军纪和旺盛的斗志。
而建宁的百姓们也都纷纷走出城门,欢声笑语中夹杂着对大军到来的热切期盼和欢迎之情。
一身银甲熠熠的刘璋策马走在队伍最前沿。
他的肤色虽因风吹日晒而略显黝黑,但那份坚毅与果敢,却如同烈火燎原,更添几分男儿本色。
七尺之躯,岂会拘泥于肤色的细微变化?
在他左右,项羽、龙且、张任与甘宁如影随形。
这些天来,他们夜以继日地操练士兵,使得将士们的战斗力如日中天,锐不可当。
在这几位武艺高强、统率有方的将领的引领下,全军上下士气高昂。
紧随其后的是军师法正,他与军粮辎重押运队并肩而行。
他肩负着整个军队的粮草调度重任,需要确保大军的口粮无忧。
虽然这项任务繁重异常,但法正凭借过人的智谋与才干,将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游刃有余。
此刻,一位身着浅紫色铠甲的英武将军策马而来,他便是严颜。
他今年四十余岁,正值壮年,坐下的是一匹骏马。
他身材高大,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英武之气。
严颜率领几位将官迅速来到刘璋身边,他下马后恭敬地向刘璋行礼:
“末将严颜拜见公子,公子远道而来,实在辛苦。”
刘璋疾步下马,扶起严颜,并谦和地说道:
“严将军,快快请起。与您多年镇守边疆的辛劳相比,我这一点点的辛苦,又怎能相提并论呢?”
严颜早已在书信中得知这位四公子与众士兵同甘共苦,今日一见,更是眼前一亮。
只见刘璋率领的军队,军容整肃,军纪严明,彰显着不凡的威仪。
严颜心中不禁对这位年轻的公子升起一股敬意,他暗自赞叹:
“不愧是主公的儿子,风范丝毫不输于他的两位兄长。”
随后,严颜迅速安排麾下将士,将这支威武之师迎入城中,并盛情邀请刘璋、吴懿等人共赴宴席。
宴会上,刘璋举杯向严颜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深情地表达了父亲刘焉对严颜的深切慰问,感激他多年来为边疆安宁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紧接着,刘璋郑重其事地宣布了刘焉的任命,任命严颜为这次扫平南蛮战役的元帅。
严颜闻听此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欣然领命,心中更是激荡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动。
他知道,这是对他多年坚守边疆的肯定,更是对他能力的信任和重托。
刘璋也趁机查看起严颜的属性:
统率:90
武力:88
智力:71
政治:65
忠诚度:100(忠于刘焉)
“也算是三国本土二流武将中最顶尖的了。”
刘璋暗自评价道,严颜虽然算不得一流大将,但抵御南蛮却是绰绰有余。
随后,众将并未沉浸于战事的谋划之中,反而以酒为媒,彼此间相互熟识,把酒言欢。
他们深知,未来的战役需要各位将军同心协力,共同进退,而良好的关系便是这协同作战的坚实基石。
宴会之上,不仅有舞女轻盈的身姿和曼妙的舞姿。
将军们亦纷纷上台,舞剑助兴,剑光闪烁间,流露出他们英勇无畏的风采。
整个宴会,在众人的喝彩声中,画下了完美的句点。
刘璋,在仆人的引导下,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十几天的奔波劳碌,使他的身心都疲惫不堪。
再加上酒意的侵袭,他躺在床上,不一会儿便陷入了甜美的梦乡。
次日清晨,刘璋从梦中醒来,精神焕发。
他早早起床,来到了主帐参加议事。
严颜将吴懿带来的五万大军进行了重新编制,而刘璋的5000军队仍旧保持刘璋的独立指挥权。
建宁城原有十万守军,留下三万人马守城,其他人则全部出击南蛮。
如此一来,一支十二万五千的大军由此组成。
刘璋坚信,凭借这支强大的军队,扫平那些尚未开化的南蛮部落,不过是举手之劳。
然而,他亦深知,战争残酷,需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因此,众将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计划,力求以最小的兵力,击败南蛮。
议会上,每个将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大多数都不是上策,严颜也是眉头紧皱。
此时刘璋站起身来,说道:
“我有一策,南蛮军多畏惧严将军英武,如果严将军率兵去攻,南蛮必定吓得躲起来。
到时我军只得深入其中,死伤在所难免。
如果以我挂帅,南蛮必定欺我年少,如若带兵来攻,我军可设下埋伏一举歼敌主力。”
其他将军闻言,开始沉思起来。
“妙计啊,就依公子的计策,公子可演出几次溃败之象,引南蛮来攻。
我再领一支奇兵,绕道敌人后方,偷袭他的大营。”
严颜思考片刻,立即做出了决定。
众将也觉得可行,南蛮首领孟获乃有勇无谋之辈,如此算计必定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