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床头的风铃 > 第6章 养老记随笔第六季

第6章 养老记随笔第六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一(母亲节)一一

    今天是母亲节,大女儿为我们四代人、三代母亲安排了一个有意思的母亲节。老程家,我这一辈就剩下我们三个老女人,我,我二堂嫂,我姑子。子女这一代,各家代表性的来了几个。孙子这一辈也来了三个代表。妇女占多数,所以今天的聚会就成了老,中,青三代妈妈的聚会。老三姊妹也是很久没有相聚了,说不完的相思语,道不完的姐妹情,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泪水涟涟。我们是难苦年代过来的。

    我们的后代是怎么长大的,我们心里最清楚。一个家庭,必须两口子都要参加劳动,才能养活2到3个子女。那时没有时间管子女的教育,孩子小时一般都是大带小,大的教育小的,父母的任务就是在外面上班挣得一份固定的薪水,那个时代几乎没有贫富悬殊,让子女在家吃饱穿暖,这就是生活目标。所以我的母爱就体現在:只要看見他们在我的保护下,就像老母鸡护着一群小鸡,让他们永远不受到伤害,就此而已。在我眼里,那怕他们快六十岁了,但永远是我的小孩,是群永远长不大的小孩。这就是我理解的母爱。

    我们子女这一辈的母亲,他们这一辈就和我们这一辈不同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他们对子女的要求向高大上发展,要求子女读大学,读博,进入好单位,找个好工作。所以我的下一辈,比我们更苦,他们要努力工作,要找一切能找的关系,不辞劳苦,打几份工,为了子女不惜一切代价,为子女读上好学校,为他们买车买房,扫清一切障碍,为子女造福,子女的母爱更进一层。除了解决温饱,还要把子女推到更高的层面。他们除了爱还要加个宠爱。現在我的孙儿,孙女,他们长大了,成家立业了,我的家庭级别提升到祖字辈,四世同堂。这一辈更不同了,我也服了这一辈,她们的母爱除了爱和宠爱,这一代的母爱可称得上最辛苦的爱。未生之前,便作好计划,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从娘肚子里,就开始进行教育。吃什么可营养胎儿,那怕身体感到极大的不适,都要吞下去。为了儿女呀!还未生产,就要找好幼儿园登记造册,还没进小学,就考虑读重点中学是否方便。读到初二就开始准备高考的一系列安排。这些母亲们本身就任高职,很辛苦的。但为了下一辈,再辛苦,自己的孩子坚持自己带,一手一脚,点点滴滴,尽到一切母亲的职责,任劳任怨。为了什么?时代在进步,母爱也在发展!

    母亲真是伟大,高尚!各个时代有各时代的条件背景,各时代有各时代的方式去抚养子女的方式。万变不离其中,一个字:爰。今天的母亲节 ,也为了一个字:爱。

    一一2021年5月9日一一

    一一(趙婆婆)一一

    我们养老公寓,現在有个好名声在外,天天都有来访者,我来的时候只有四十人,才两个多月,人数上升到七十多人了。工作人员也在增加。保健医生都有三人了。只見两个老总脚不停步地穿梭在老年人之中。几个保健医生小妹们,楼上楼下地送药,打针忙过不停,六个保洁员,一件接着一件的事情,等待着他们去完成。

    今天说说新来的趙婆婆,听她的声音,只有五,六十岁,吐词清楚,发音清析,还带点小姑娘的声音。如果看人,头发花白,最多也只看得上八十,跟我差不多。我这人眼神不好,说话也不知道高低,我很冒昧地问了一句:我两个哪个大点哟?她看了我一眼,回答我:我是1927年的,你是那年的?我听后,怪自己太无礼貌了,差点没一屁股坐到地上去。忙陪礼道歉,小妹在大姐面前太失礼了,我整整小她一轮,都是属兔的。趙婆婆人很和达,見人她先开口,问这问那,新来的反到成了主人。通过摆谈得知,她也是南岸区上新街的人,原来是一个工厂的领导,不说都知道,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她的业余爱好很多,退休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脱离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例如:太极拳,她就参加过各种比赛,拿过奖。所以,她来到我们公寓,就成了理所当然的老师。小杨保健医生组织愿学者,每天下午三点开始学习一小时。这样我也报了名,这位老师教太极拳还真有一套,不知她手下收了多少弟子?我开玩笑的问她,收不收钱,她反问一句,当老师都要收钱吗?这下不得了,所有的人都针对我,你这个老师收了别人多少钱?我只有转身向外跑。边跑边想,收了别人多少钱?只记得在我教书的那些年代,不兴收钱,不但不收钱,放学后,把作业没搞完的学生留下来补课,还要招待一顿饭。

    赵婆婆的麻将打得很好,她是参加打竞技麻将的,曾参加重庆市代表队去外省比赛,想一想是什么水平?,没事的时候,她也来我们不打钱的行业,但更主要的是站在旁边作指导,才来公寓十天,就征服了所有老人。来公寓之前,她在家养老,请了一个保母,磨合了四年,相处得很好,但是保母家发生了变化,需要保母回农村老家,她们也不能挽留,于是赵婆婆决定来敬老院,觉得在敬老院更适合她养老,这儿生活有乐趣,伙食也可口,还能活多久,不考虑!哪儿舒服,就在那儿待。就这么简单。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认为在人群中的佼佼者,争眼好好看一下,真的,强人有的是,你算老几?我是否有些骄傲了?我的做人原则是不悲不亢,告介自己不要因为有几个人捧场,就昏昏然了,你看,别个赵婆婆,无论在何方,都是泰然自若,随随便便,一个很不起眼的群众,是一个中国人。

    一一2021年5月11日一一

    一一(难忘的一碗面)一一

    我们伙食团每周要吃两次面,定在周二与周五的晚餐吃。吃面的人多了也是一个不好办的事,因为不是面馆,这儿是时间到了就开饭,人一下就到齐了,若五十个人,一下子能同时端得出5o碗吗?肯定分批煮,就连分批煮都是有问题的,有时,这锅面煮熟后挑的时间长一点,越到后面越耙,就难以下咽了,所以每次吃面食,倒掉的情况是常有的事。要知道这批老人是最怕浪费粮食的,那句“粒粒皆辛苦”,牢固地扎在心里。大家都不忍心着那一盆盆倒掉的粮食。我也是一样,每当这时,我就想起一个学生对我讲的一个故事。

    我被调到小学后,领导为了培养我的教师技能,要求我当班主任(小学一般都是语文老师当班主任,就教这一个班的语文,教数学的一般是教两个班的数学。)校长给我交代任务时,就强调,这个班交给你,你就要像妈妈对待子女的态度去对你的学生。我记住了。

    第一次当班主任,第一次当班主任妈妈。所以呢这个班的师生情特别浓厚,这个班也就是我已经写过的胥同学的这个班。这个班有一个女同学姓朱,因为一个班的学生是按地区分配,所以都是些毛根朋友,都叫小名,大家都喊她朱二妹,人长得漂亮,又能歌善舞,在学校是比较出众的。特别是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给很多老师,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与朱二妹的重逢相見,也是在那次组织的同学会上相見的。四十多年后,师生重逢,在众多的学生中我认出了朱二妹,因为她那双眼睛,就是她!多少次夢中,我都与一群学生在一起,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一起谈笑,其中总有这双眼睛在面前跳动,深深扎入脑海,这就是情。見面后,我们像母女般地拥抱在一起,她哭着给我讲了这一碗面的故事。

    老师,你还记得有一次我到你家来看你,你给我煮了一大碗面,是韭菜叶(指宽度)面。当时我捧着这碗面,连味道都没有品赏出来,我含着泪,我连汤带水地把一碗面送下了肚子。那时我只觉得这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有生以来吃得最香的一次面,是我老师给我煮的面。就是这碗面,让她记了一辈子。从此以后,她养成一个习惯,吃面只吃韭菜叶面。当时,我国还处于困难时期,物质匮乏,粮食是定量供应,再加之朱二妹家贫寒,父親去世早,靠母親一人做零工,经常是用二分钱去买一块豆腐乳就是一家人下饭菜。

    对于一个才十岁的小女孩,对那碗面是何等的需求。说实话,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哪里还记得这些事?但引起我好多回忆,那时学校做课间操,班主任必须参加,站在学生的后面跟着做,一看見班上绝大部分学生是穿不起鞋的。一双双冻得发紫的脚,有的冻疮还开了冰口流着血,在寒风中嗦嗦发抖。那

    时我无能为力给他们每人买双鞋,做完操,我流着泪往办公室跑,去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具,强迫自己,别想了,办不到的事就别想。但朱二妹她一直在想,她告诉我,当她找到第一桶金的时候,她想到我,她说如果我找到汪老师,我告诉她,我有钱了,我要请她吃饭。每当她在事业上有所起色时,她要把好消息告诉我,让我分享!这是真实的故事!我相信,所有的子女都如此,当他们向前跨出一步时,首先感谢父母,首先告之父母,与父母共享!!

    人与人之间,讲的就是一个情,我与朱二妹之间的师生情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纯朴。为一碗面她记了一辈子。这个故事在我们师生之间,是常发生的,不足以为奇。我认为能记住恩情的人,绝对是最善良的人。我也非常感恩于我的这些学生,让我享受了“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殊荣 。

    朱二妹这个班,現在还与我保持着联系,我们有一个微信群,我刁这群善良的孩子们,保持着联系,我们天天在一起。

    一一2021年5月12日一一

    一一(晚饭后)一一

    今年的四,五月份,雨水特别多,晴不了一两天,又开始下雨,但春天的天气不像秋天那样绵绵阴雨,会早雨晚晴,所以,吃晚饭后,大家伙都喜欢到大门坝子里玩,最近新来的婆婆多,有一个婆婆,我下楼来打牌时,就見她坐在桌边数钱,数完数后又把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分别放一边,而后又开始数钱,数完后,把这些钱又打散,让它散了一桌子,而后又开始整理,这样周而复始地玩着钱,原来钱也是可以当成朴克牌来玩的,当你问他把钱数清楚没有?他会回答你:我正在数。这个婆婆可能希望自己的钱永远数不清楚,而且不断地增长。玩这种游戏,我还是第一次見。

    看見李师傅牵着一个人从厅里出来,边走边吼:哪个婆婆要这个娃娃就牵去!那人跟着李师傅,非常服贴地跟着,眼睛不转眼地看着另一支手,哦!原来李师傅的另一支手,拿着一个棒棒糖,他不怕李师傅把他卖了,而是怕失去了那粒糖。这人,他们都喊他简班长。得病之前,是某车队的车队长,有一次在倒车时,出了人命,他非常惊慌,在场的人都被这事懵住了,这位队长吓哈了,从此就无语言了。把他送进了养老院,今年60岁!他没什么表情,说白了,七情六欲都与他无关紧要了。要的只是那粒棒棒糖。他受惊孔而致。四肢是好的,所以他会跑。必须有一个人照看,否则会出事。这些婆婆也只把他看成晚辈,对他充满了同情,可惜他谁的情也不领。他除了吃水果,吃糖。还会抽烟,知道去搶别人的烟抽。一个人的爱好,那怕是痴呆了,抽烟也变成了本能,难怪那些纪祖燒钱子时,也没忘记燒两包烟去。

    我们公寓里最年轻的成员,残疾人小付,坐着他的宝马轮椅车,穿梭于人群中,他平时很傲慢的,把他们这种天生的残疾看成是种骄傲,是国家的保护对象,是种特殊待遇,是种享受。

    今天他把宝马车开到我的面前,对我说,汪老师,您看我们这个大杂院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有你们老师,有老革命,有国家干部,工,农,兵,学,商都占齐了。有糊涂的,有聪明的,都可以在一起玩耍,谈心,一派和平量象,真不容易呀!我一听,这年轻人不简单啊!他也才满五十岁,不也能与我们共处一个屋檐下吗?我问他知道为什么呀?是因为我们的老板好!他马上树起大母指,称赞道:你算说到关键问题了!当时,围满了人,都在听我们摆龙门阵,连那个天天数钱的婆婆也参与进来,她虽没有发言,好像我们的话是听懂了的。接着小付讲他为什么在南山上,他换了四家养老院,问题出在老板身上,有的老板,克扣伙食费,有的老板对不起工作人员,把们们当奴隶使換,所以有些敬老院越来越差,最后停业。他很自豪地告诉大家,他能来到南山最好的敬老院,全得我们政府给我撑腰,政府叫我自己去找满意的敬老院,告之政府,立即派人来帮忙联系,付钱。这爷们,真是乐到天上去了!我拍着他的肩头,唱了一句,共产党好!共产党好!他跟唱了一句,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

    日落西山,晚霞

    飛渡,人们才渐渐散去。

    一一2021年5月13日一一

    一一(和颜悦色)一一

    孔子讲,孝敬父母最难的事情是“色难”,就是说最难的是给父母好脸色。给父母买好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物质上给父母享用,这是最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所以,能对父母能做到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教养。

    我对我们二楼那位張主任〈生产队里的妇女主任)很不了然,太吵人了,不分昼夜,有事无事地高声呼叫七娃呀!七娃吔!(今天她告诉我这个七娃是她的女婿,不是她的儿子)。她的这种呼声是带着一种希望,好像是一种不可实现的希望。让人觉得心寒。这位老人有好几个子女,为什么她只叫女婿的名子?現在她有一个儿子也住在我们敬老院。这个儿子不知受到什么打击,成天不与任何人来人往,常常是一个人自言自语,听不清说什么,好像在找什么东西。本来母子二人住一个双人间,但是这母子見面就吵架,儿子在大厅的书架上找了一本什么书,逼着他妈签字,说着签字后房子就是他的了。他从来不知道他妈有什么需求,有什么痛苦。他只知道她妈留下的房子归他。但是,我们这儿的工作人员小杨始终对她和颜悦色,极其耐心地对她安慰,爱抚,这位张主任很依耐于她。我在想,小杨对她妈妈、她婆婆有这么和颜悦色吗?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我来两个半月,冉总,陈总为她打了三次急救电话,120车把她接走,但用不了几天,她又回来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但她好像活得很痛苦。骨折后,双腿一直不能下地。有一天,陈总与几个护工商量,几人扶着她试着下地走一走,只見她双脚就像跳巴雷舞似的绞在一起,根本不能落地,听她那悲惨的叫声,就知道有多痛苦。身边虽有一个親儿子,但儿子却像对阰级敌人似的对她。她所呼喊的人,却很难出現。

    我们这儿的田大姐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子女都很孝顺,她才来不几天,住双人间时因和同室不和,子女们要求住单人间,但单人间早已住满,子女们愿出双倍的价格给母亲要了一个双人间。子女们也常来看她。但是,态度上和颜悦色却谈不上了,每次都是来检查她在公寓里表现如何。

    为什么有些子女对外人都可以做到和颜悦色 ,而对自己的父母却另是一面?在外面受气,回家对父母发泄?对父母的一点小错,却拈过拿错,挑剔不已?我也常遇到这种事,当子女对我不恭时,我想,这是否是报应?我也曾在母親面前犟过,还要一犟到底!当我妈离开我而永远在再回来时,我悔之晚矣!对自己的亲人和颜悦色一点又怎么了?这的确是一个教养问题!妈,我对不起您!想到这里,感觉自己没做个好女儿,也没当好一个称职的母亲,但愿这段话能留给后生晚辈一些启发吧。

    一一2021年5月14日一一

    一一(一支母鸡)一一

    吃午饭的时候,食堂里来了一位不请之客;一支黑色的母鸡,一支即将生蛋的黑母鸡。当时,有的吃完饭的老人見母鸡后,就开始吼,谁养的鸡跑食堂来找饭吃哟!人们开始议论,有的说,管他是谁家的,送到伙房,请易大厨做了改善伙食,有的说,我鸡都吃伤了,把它喂起下蛋。只有小付(残疾人)提出相反的意見:算了,把它放出去,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了,还说我们公寓贪小便宜,本来我们这公寓在南山上的声誉最高,为这点小事坏了名声,我觉得不好。大家也同意小付的说法,于是陈婆婆顺手一抓,很容易就把它捉住了。这小东西,很温顺,陈婆婆抱着它往后门跑,后门也是一扇铁栏栅门,门逢较宽,陈婆婆把它塞了出去,这家伙还是舍不得走,从右边出去,它又从左边逢里挤进来。它心想,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家,你把我仍出去。于是人们又开始在后院满院追鸡,人家要下蛋了,屁股夾着蛋,还是躲不过这些老人的手掌心。于是进行第二次从门缝里塞鸡,可鄰的黑母鸡,极力反抗,咯咯地叫着,意思是我今天坚决不走,我就赖在这儿了怎么了!它又拼命往内挤,这时护工邓大姐说,算了,算了,我拿到后院去喂起,后院也单独喂着一支鸡,它们也好结个伴,毕竟是同类。就这样,这支鸡被留下,关进了后院。后来邓大姐高兴地告诉我们,这支鸡产下一个宝宝蛋,反正有的是食物喂它,反正饿不着,冻不着,又不寂寞,何乐而不为?

    我自己也想着好笑,问自己,像不像这支黑母鸡?自覚自愿地來到这养老公寓,很多人对我产生不解?论条件,国家给我足夠的养老金,自己有房子,家里所据备的条件也足夠我很好地生活。而且儿孙满堂,随便说到哪家,哪家也不会说个不字。为什么非要选择到敬老院?我也觉得奇怪,本来是想试一试,当我第一次看房间时,毫不犹豫地说:就是它了。住进来还不到一个月,我就下定决心,不走了!这里的很多現象吸引着我,让我改变了许多覌点。

    。

    两个老总,他们不是有钱后来投资,以賺钱为目的,他们原来也是打工仔,为了求生,试探着办养老公寓,他们的想法是老人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为了他们的明天过得更好,从現在的老人身上去摸索,去实践。他们在用人方面绝对是信得过的,人品好的,吃得苦的,有修养的。两位老板与员工一视同仁,大家有分工,但更重的是合作。所以员工之间,很团结,就是有点小磨擦,都能以大局为重,立即化解。他们的行为在一点一滴地感化着这群老人,老人们也就把这儿当成家,温暖的家!逐渐很爱这个家。说实话,像我这样发至内心想来养老院养老的太少了!好多人是哭哭啼啼被子女送来的,送来后,又哭了一段时间,在工作人员的感化下慢慢收住眼哭,由哭转笑,转乐,恢复了对人生的希望!好多人在找事情做,学做操,学打太极拳,学唱歌……人就是如此,在忙碌中过日子,其实打麻将也很忙,你要思维,要争取尽快地胡牌,想着牌,哪来时间去想哪儿痛,还活得了多久,一切的一切,通通抛弃,去你娘的!等我把所要做的事做完,再谈那件事!您不长寿往哪儿跑?

    一一2021年5月15日一一

    一一(表扬与批评)一一

    对痴呆病人,批评和表扬有意义吗?这是我考虑了很久的问题。痴呆人平时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我们二楼的牟爷爷,就是把卷筒纸洗白那个,他最喜欢耍水,如果他进厕所办完事后,他借着洗手的机会,打开水龙头,他便没完没了,不把厕所里搞得遍地开花他誓不罢休。这种情况,我見李师傅要对他进行教育。好像批评他教育他都无所谓,他仿佛不理会听不懂,还不如把他拉着走,去换个思维走圏圈。走累了,他便规规矩矩地坐在沙发上。这就是治理他的办法。听说,最近痴呆人简班长有进步,除了喜欢吃糖,吃水果外,还知道找他的护工小王提要求,他要小王牵他下楼玩,小王告诉他上午的事情很多,下午牵他去玩,他逼着小王,不准他走,双手将小王压在牆上使他动荡不得。(他有把力气),李师傅見此状急忙来解围,李师傅像哄三岁小孩一样说:来来来,跟我走,我们去找糖吃。他听说有糖,牵着李师傅跑得飞快,直到气喘吁吁,累了,跑不动了,吃糖的事却忘了作罢。看来这二位,批评与表扬都不起作用。好似对牛弹琴,只有强制行动,采用体罚,当然这种体罚不能打骂,不能罚站等。只能引他们去劳动,帮着收垃圾袋,做点简单的手上劳动。牛爷爷对他親家母,尽量让她独立去处理问题,吃饭后叫她自己回屋,但他亲家母就是找不到楼层,現在饭后先将親家母送回房间,帮她把电视机打开,由护工去陪她完成其它的事,尽量少与她接触。最近闹腾得少一些,親家母喜欢保健医生小杨,她很听小杨的话,小杨对她和颜悦色,常去抚摸她,她也把小杨当成親孙女。我发现这类所谓的痴呆人,他们还是需要关怀,需要抚摸,需要拥抱。前两位男士,也如此,只要护工用手牵着他,抚摸他的手,他会很听话。看来表扬与批评都不起作用,行之有效的办法,用爱,用抚摸,用拥抱去融化他(她)。

    三楼的李婆婆,最近也有进步,她不到二楼牟爷爷家闹了,晚饭后,大家都到坝子上玩,她也来,見我们一圈一圈的人在吹龙门阵,她会问:你们在议论啥子哟,这么闹热!大家会友好的告诉她,说您身体好多了,要活一百岁。她会很高兴地俏俏离开。她喜欢找我玩,经常问,那个老师呀?我要找那个老师!(她一辈子都记不住我的姓,但知道我是老师。)我知道她为什么喜欢我,我从不蔑视她,每次我見她,先打招呼,很親热地喊一声,李婆婆,您好!还加一声,您最好了!(这是易大厨给我的启发),我们見面就产生好印象,用这种方式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对我产生了信赖,产生了彼此间的尊重。对于这种间歇式的痴呆,就可以采用批评与表扬,但前题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今后若再到二楼来无理取闹,我出面与她说句俏俏话,您会听我的,可借,最近她不闹了。

    写到这里,我脑海里跳出一句歌词:“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现”。

    我与这些人接触后,深深体会到,对他们要尊重,不能让他们失去尊严。更不能把他们当成疯子逗。他们(我们)只是老了,蜕化成了孩提时的模样,对有这种蜕化的人,要有爱心,不能因为这种大家都不愿提及和不愿讨论的蜕化就去疏远他们,躲着他们,蔑视他们。一定要拿出爱心,稳定老人们的情绪,让他用坦然处之的心情与自然规律和平相处。这样才能让世界充满爱!

    突然,有句歌词突然跳出来:“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现”。如果父母在养育儿女时就知道自己会有蜕变成儿童模样的那一天,是否会在养育的过程中有很多不一样的思考?儿女在面对父母“老小老小,越老越小”的状态下,能否回忆起孩提时的那些点点滴滴?写到这里,我大脑的内存明显不够,有点晕乎。

    一一2021年5月16日一一

    一一(牵挂)一一

    做完操后,我正在大门垻子上散步,只見大门外来了很多人,我这眼睛看不清楚,但耳朵还可以,似乎听到喊汪老师,我急忙奔向大门,見有人招手,有人说汪老师来了!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跳到我的面前,把我围在当中,我的孩子们,我们又見面了。他们就是在我的文章中,经常提到的,当第一个班主任的学生们,也就是胥同学,朱二妹的这个班,今天是派了十个学生代表来,怕人来多了,惊动了公寓的老人们的生活。门房廖师傅一看说准是来看汪老师的,快开门。公寓的老人们也习惯了,来的都是亲人,都很高兴,笑脸相迎。我急忙引他们到我的房间,没坐处,十多人把我这臥室挤得满满的,只听他们在称赞道:可以,可以,光线好,房中井井有条,什么都有,空调,电扇,冰箱,桌椅板凳,真是一个完整,温暖的小家。他们总结的一室一储一厕。很理想的一个家。他们放心了。因为他们都叫我妈,儿女们最怕妈到老来的孤独,无奈,消极。其实,他们天天在看我的作文,他们是我的忠实粉丝,他们也相信我说的话,但他们就是要来看一看,眼見为实,对于中国人,对于亲人,这是他们的习惯,是他们那颗真诚的心,不到黄河心不干,非要来看一看我,要摸着我,要拥抱我,哪怕我们天天在微信上見,那不算!今天,他们约起来了!终于相見了!

    我很内疚,孩子们来看我,我什么准备都没有,没地方坐,没茶喝,(水有无杯子)没吃顿饭,如果我昨天知道他们来看我,我可以早点去订歺,这群鬼娃娃,可能怕我麻烦,故意不告诉我的。我这当妈真是过意不去。

    我一直瞒着这班学生,到养老公寓是我抱着试一试而后再作决定。除我子女及个别同事知道这事,我没告诉任何人,我知道,如果我要与他们商量,可能百分之八十的人不同意,他们見到的和听到的,对敬老院没什么好评价,都是些负面的东西。绝大部分人认为,去敬老院的都是些孤寡老人,老弱病残,黄泉路上奔跑的人。他们如果要劝阻我,那我的革命行动就无法实现了,我这随笔也无法写了。我来个先斩后奏,我成功了,当我决定将这条路走下时,这才告诉我这班学生,我到养老公寓了。

    与这班学生为什么情感这么深厚?这届学生是1966年毕业的,正趕上热火朝天的年代,这届学生根据出身时间划分为两部分,某时某刻前的为超龄生,小小年纪就分配工作,那时工厂大量需要接班人。不到年龄的继续读初中。接着就上山下乡,当了知青,他们多半接受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时间较短。所以他们特别留恋学校生活,留恋毛根朋友。再加上我接这个班时才生小了小孩,初为人母,满产假后,为了更好的投身于工作,只有把才生下来56天的女儿送到四川广元外祖母家去抚养。孩子送走后的空虚可想而知。有口难开。上班后就接着这个班,看这群十岁的孩子在眼前转,也就很自然地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来弥补着内心的空虚。当我想自己的孩子时,我就一步不离地守护着这群学生。回想起这些事,我常泪水涟涟,对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个年代,国家不富裕,教师的工资很低,两口子都工作,才能把三口之家的日子推起走。看这孩子们一双双冻得发紫的脚,我只有干登眼……在我心中充满了牵挂,在哪贫困的年代,除了牵挂他们的学习,还牵挂他们的生活,不牵挂不行呀!因为他们是我的学生,是我的孩子呀!

    現在是他们对我的牵挂,四十年后,这群娃娃把我找到了,我们欢聚一团,我对他们的牵挂放下了,改革开放后,他们都富有了,好多人都有孙子辈了,看到他们幸福了我也放心了!他们牵挂着我的老年生活,他们感叹道,在他们奔七的路上,还有一个班主任妈妈陪着他们,把我当成是宝,我不辜负他们的希望,好好活下去!

    把学生们送给我的鲜花交给小杨,小杨找到一个临时花瓶,放入水,将鲜花养起来放在大厅的工作台上贡大家分享,把学生送来的水果分给老人们吃,老人们很高兴,带着羡慕的眼光看着我说,当老师真好!

    一一2021年5月17日一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