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分封诸侯
随后在渤海郡太守府衙,袁绍召集麾下众人商讨。
府衙内,审配、逢记、许攸、郭图、董昭、陈琳、颜良、文丑、高览、淳于琼等袁绍势力核心齐聚,静候袁绍开口。
此时的袁绍麾下势力并未成型,但手下依旧有不少世家人才汇聚。
“这便是洛阳朝廷传来的旨意,你们看该如何应对!”
圣旨字不多,众人很快看完。
随后众人跪坐在下方,纷纷思索应对之策。
如何对待刘辩,是袁绍势力老大难的问题。
这封洛阳的诏书,看似是给了对刘辩出手的大义,接下后对刘辩用兵,便不算犯上作乱。
但这真的就只给了名义
以袁绍的两郡,如何对抗刘辩的七郡之地。
若是董卓愿意出兵牵制冀州主力,袁绍还敢碰一碰。
但董卓此举明显是想空手套白狼,这对袁绍就没有了意义。
“主公,我们不妨先将使者和圣旨送到邺城,向冀州朝廷表忠心。
冀州朝廷为给天下人做表率,定不会对主公出手,起码从名义上把渤海郡收入手中。”
袁绍的渤海太守是董卓所封,刘辩还未承认,随时能以此为借口,逼袁绍去邺城或直接讨伐。
“董卓不会放任冀州朝廷不管,两者明年必有一战。”
“待两者决战时,我军再决定如何行动便可!”
最后经过众谋士探讨,还是决定走亲近冀州朝廷路线。
现在袁绍只有两郡,且河间郡还有可能被收回。
手中兵力不过2万,根本不是刘辩的对手。
既已出对策,袁绍便不再等待。
当即下令,遣郭图带着洛阳使者前往邺城。
向刘辩表忠心,同时务必拿下渤海和河间的太守之位。
然还没出发,袁绍就收到了刘辩使者到来的消息,只得出城迎接。
而刘辩这边派遣的也是以太监为主的使者团队,同时有一队50人军士跟随护卫。
见到袁绍,使者便将诏书拿出,袁绍带着众臣躬身行礼,迎接圣旨。
刘辩这边对袁绍的任命依旧是渤海太守!
原先的袁绍便是渤海太守,但是董卓所封。
此次是来确认袁绍是否愿意投入冀州朝廷,即使是名义上。
这也在袁绍的预料之中。
作为冀州的一员,在刘辩驾临冀州的这一个月。
除了他与河间郡的太守,其余几郡太守皆到邺城面见过刘辩。
袁绍的行为已经是不给刘辩面子,刘辩自然也不会向他示好。
便只将他原本的渤海太守一职给他,河间郡的统治名义则被收走。
当然,对河间郡的实际掌控权,他也不会放弃。
袁绍知道,若他直接投效刘辩,以自己在世家之中的名望,还有废帝前那指向董卓的一剑,必定可以身居高位。
但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他依然在归顺与创业之间犹豫徘徊。
没有外力逼迫之时,英明神武的名门之光便会隐退,优柔寡断袁河北则会闪亮登场。
而刘辩也因为刚到冀州,手里也没足够的人才。
即使收回失地,也是交由世家官员来执掌。
由此也并没有产生对付袁绍的急迫感。
刘辩的冀州朝廷现在的重心只放在三个方面:
稳控手中势力!
练兵应对董卓!
大肆招揽人才!
而完成口头投效的袁绍,成功将渤海郡名义拿回手中。
随即唤人将洛阳使者带来,交由刘辩的使者带回邺城处置。
幽州蓟城。
虞坐在书房之中,他看着眼前的两份圣旨,眼神深邃而复杂。
两份圣旨都是封他为幽州牧兼任宗正之位,刘虞自然无需选择。
待鲜于银、鲜于辅、魏攸、田畴等幽州属官来齐。
刘虞便将两封圣旨交由在场诸人传阅。
“诸位对此事有何看法?”
面对刘虞的发问,在场诸人皆未言语。
眼下之事,关乎皇家法统,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惊天波澜。
刘虞还未发话,他们自然不会轻易下场站队。
且刘虞自身是汉室宗亲,而且是光武帝刘秀直系废太子东海恭王刘强一脉,天生具有法理优势。
若天下有变,也不是完全没机会登基称帝。
刘虞见诸臣皆不言语,也知其中奥秘,便长叹一声,将此事放在一边。
随即与诸臣开始处理幽州政务。
益州成都。
刘焉一脸不屑地将两份圣旨随意扔到了地上,仿佛那只是两张毫无价值的废纸。
“哼!这圣旨对我来说又有何用?你们争你们的,与我何干?”
刘焉自到益州,便为割据做准备,早早的开始打造天子车架。
心中想着益州有天子之气的传闻,对中原之事漠不关心。
洛阳朝廷和冀州朝廷给的官位除了袁绍外,其他基本相同。
各路诸侯除了袁术驱赶洛阳使者外,其余众人皆未选择站队。
最后各路诸侯的官位分别是:
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幽州牧兼任宗正刘虞、豫州牧袁术、兖州牧刘岱、扬州牧刘繇、徐州牧陶谦、交州牧士燮。
冀州由刘辩掌控,关中司隶与凉州由董卓亲自掌握。
其中青州和并州由于临近冀州,所以并未被刘辩授封。
并州目前最大势力张扬是吕布铁杆,自然亲近董卓。
因此董卓还封为张扬为并州牧,孔融为青州牧。
此便为当前大汉十三州的局势。
主打的就是一个人人加官进爵,雨露均沾。
当然有州牧之名后,能否获得州牧之实便看各诸侯自身实力。
此举给了很多诸侯对外征伐的理由。
一时间,天下风云变幻,局势愈发复杂难辨。
袁术开始从南阳出发,开始向豫州进军。
刘岱开始对兖州那些不听调令的郡守们出手。
随着各路诸侯的举动,乱世之象显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