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你知道这个人
老朱的问题就在于,光想着用严厉的法律去惩罚,却不讲究正确的引导,堵不如疏这个道理他没想通。
朱寿的话让朱标眼前一亮,这和他自己之前向父皇提出的帮助皇亲国戚的点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父皇,儿臣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得赶紧决定下来。把它和帮助皇亲的计划一块儿实行,才能让大臣们心里踏实。”朱标赶忙拱手说。
要不是奖赏的额度也得细细琢磨,他恨不得立刻就下命令。自己怎么就没想出这招,还得儿子来提醒。
“这主意确实行得通。”这时候,李善长也开口为朱寿说话了。
朱元璋想了想,他也明白这策略有点像军队里的奖励制度,但他还不愿意就此认输:“为啥薪水低就一定养不成廉洁呢?”
朱寿笑了笑说:“爷爷,大明朝成立二十多年了,真正的官员生活您老人家了解过吗?”
“我猜您会说官员的生活哪有百姓重要,这话没错,也不全对。”
“这天下虽说是爷爷您打下来的,但官员不是家里的仆人,他们是您的左右手啊。”
“爷爷,我先开盐铺,后又开那个雅俗共享的地方,不光是为了赚钱吃饭。这几个月,我发现了个挺让人意外的情况。”
朱元璋这时也平静下来,问:“什么情况?”
朱寿看了看李善长,这段时间他们俩一直在合作研究这个。
李善长清了清喉咙,三双眼睛都看着他,他慢慢开口说:“买寿州贡盐的人里,商人占了差不多一半,剩下的地主家庭占三成,再有就是一些官员,多数是家里有余钱的武将和文人,七品以下的一个没有,五品以下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寿州贡盐本来就卖给大户人家,但这足以说明大明的钱大多集中在这些人手里。”
“而且大明很多官员其实吃不上这些好盐。”
听到这里,朱元璋再怎么反应慢也明白了,他对官员的生活一窍不通,甚至都没注意过。
这些官员如果穷得叮当响,也不会向他报告,他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他基本都不知道。大明都立国二十多年了,他一心扑在北伐、安民和政权稳固上,却忽略了很多。
“爷爷,锦衣卫在您手里有点大材小用了,他们不该是让人害怕的白面阎王,也不该只盯着朝廷上那些有权的大官,他们可以成为爷爷感知世界的触角,让您不用出门就知道天下事。”
朱寿叹了口气,他也和蒋瓛、宋忠聊过,对他们负责的事情略知一二。
起初锦衣卫只是礼仪队伍,后来老朱为了让不听话的大臣听话,才赋予他们管刑罚、查缉的权力,也就是有名的内务府。
不过在前年,洪武二十年时,锦衣卫名义上被废除了,内外狱都交给了三法司管。这只是老朱让锦衣卫从明面上转到了暗处。
那时候胡惟庸的案子已经闹得不可收拾,罪名越滚越大,牵扯好几万人,弄得朝堂上下人人自危。为了安慰百官,毛骧和第一批锦衣卫就成了牺牲品。
“爷爷,您可以让锦衣卫悄悄调查京城周围官员几个月的花费,不用多久,谁贪没贪污很容易看出来。”
“您多关心那些清廉的官员,就可以大概估算出该发多少俸禄,而不是光在皇宫里凭印象减大家的工资。”
官员的俸禄低就是低,大明朝三百年间,像海瑞那么清廉的都过得啥样了。
“蒋瓛!”朱元璋大声喊。
远处的蒋瓛急忙跑来单膝跪地:“陛下!”
“你即刻前往寿州,把那儿所有官员的信息,包括吃穿用的,都给我查清楚。”
朱元璋还是难以置信,他削减的开销并不多,为什么按朱寿说的,就已经逼得他们快造反了。
“遵命。”蒋瓛带上七八个人,立即骑上马往寿州赶。
“你说得对,锦衣卫确实不应该只干刑罚的活。”朱元璋赞同了朱寿的想法,但官员俸禄的问题,还得慢慢考虑。
朱寿无奈,他现在只能做这么多,不过朱标支持他,这已足够。
“爷爷节省开支,是另有打算吧。”
这时候,朱寿扶着朱元璋慢慢坐了下来。
不能总跟朱元璋唱反调,老朱都一大把年纪了,该贴心时还得贴心。
朱元璋愣了一下,不由看向朱标,这是国家秘密,只有他和标儿讨论过,难道标儿告诉寿儿了?
“我自己猜的,当初爷爷急着接手贡盐买卖时,我就察觉朝廷好像有大的支出,国库的钱恐怕所剩无几了。”
朱寿从老朱的表情里读出了他的心思,笑呵呵地说。
“你都猜到了,还说我削减官员的俸禄,咱们宫里的花费也减少了,哪像你小子,动不动就给老四十万两银子。”
朱元璋不满地看着朱寿,这小子皮又痒了,猜到内幕还添乱。
“一码归一码,大明的稳定最重要,四叔在边疆守卫大明,我们可不能让他们心寒。”
朱寿笑着解释。
朱元璋和朱标交换了一个眼神,犹豫了片刻,拍拍朱寿的肩:“这里没外人,我不瞒你,西方崛起了一股强大力量,东察合台汗国被打败了,领头的好像是个叫帖木儿的。”
“帖木儿!”朱寿露出惊讶的神情,这家伙这么早就登场了?
刚开始朱寿对帖木儿也不太了解,后来得知,帖木儿知道大明发生了靖难之役后,本来准备带领八十万人马攻打大明,只是没等出发就去世了,攻打大明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后来他又了解到这位名声显赫的政治家的一些事迹,比如帖木儿打败金帐汗国促使俄罗斯崛起,可以说这人在十四世纪干的事几乎改写了未来世界的版图。
“怎么?你认识这人?”朱元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