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崇祯悔痛
“陛下…”
李天行看着崇祯痛苦的模样,心中也不禁有些动容。
崇祯并非昏庸无能之辈,只是被这腐朽的王朝和残酷的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陛下,事已至此,自责无益,当务之急,是吸取教训,不要再重蹈覆辙!”
李天行沉声说道。
“先生说得对,朕…朕不能再错下去了!”
崇祯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着李天行,沉声说道。
“先生,你说,朕该如何做,才能弥补自己的过错?”
李天行看着眼前这位帝王,心中暗暗点头。
这位帝王,已经从悲痛中走了出来,重新振作起来了。
“陛下,当务之急,是立刻派人前往河南,通知孙督师,让他务必以保存实力为主,不可轻敌冒进!”
李天行沉声说道。
“同时,还要尽快筹集粮草辎重,运往河南,确保前线将士的供给!”
“先生所言甚是,朕这就去办!”
崇祯霍然起身,大步流星地走向御案,提起笔,开始书写命令。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面对一切困难的准备。
“陛下,除了这些,朝廷必须铲除奸佞,整顿朝纲。”
李天行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铲除奸佞,整顿朝纲!”
崇祯猛地抬头,双目如电,射向李天行。
李天行面色平静,坦然自若。
“先生可有良策?可有合适人选?”
“陛下,臣以为,当今之计,需内外兼修。”
李天行向前迈了一步,语气沉稳,“对内,当选拔贤能,剔除腐败,重振朝纲。臣斗胆推荐几人,以供陛下参考。”
崇祯霍然起身,眼中燃起一丝希望的火光,急切道:“先生请讲!”
“其一,史可法,此人忠君爱国,刚正不阿,现任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1644年清军入关后,史可法积极组织抗清力量,坚守南京。”
“1645年,清军攻陷扬州,史可法誓死不降,最终壮烈牺牲,成为民族英雄。可堪大用。”
“史可法……”
崇祯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身着官服,面容坚毅的身影,“朕记得此人,曾在崇政殿议事时,直言进谏,不畏权贵。”
“陛下圣明。”李天行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其二,周遇吉,此人骁勇善战,忠义无双,现任山西总兵官。”
“1644年先在代州重创闯军,但因军力和粮饷不足,周遇吉只得退守宁武关顽强抵抗,差点让李自成取消东进的念头。”
“可惜五千兵力终究不是十万大军的对手,在闯军的连番攻势下,最终攻破宁武关,但就算宁武关被破,周遇吉继续指挥巷战,最终被闯军生擒。”
“他拒绝投降,被悬吊于高杆之上,遭到乱箭射杀,尸体被肢解,周遇吉的夫人率领妇女拒守,最终全体壮烈牺牲。”
“周遇吉……”
崇祯握了握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若我大明将士都如周将军一样,何愁闯贼不灭,后金不服。”
“朕这就下旨,召周遇吉进京,委以重任!”
“陛下英明!”
李天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还有郑成功,夏完淳等人,皆是不可多得的少年英才,陛下可派人暗中观察,若时机成熟,可委以重任。”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李天行的敬佩之情更甚。
“先生所言句句在理,朕定当铭记于心。”
“陛下,除了选拔贤能,还要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李天行目光如炬,语气中带着一丝冷峻,“尤其是那些尸位素餐,贪赃枉法的官员,更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先生所言甚是!”
崇祯怒火中烧,猛地一拍桌子。
“这些蛀虫,贪婪无度,置百姓生死于不顾,朕绝不姑息!”
“陛下英明!”
李天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继续说道。
“陛下,除了整顿朝纲,还要提防那些心怀不轨之徒,例如马士英,吴三桂,左良玉,曹化淳之流。”
“马士英……”
崇祯眉头紧锁,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身材臃肿,面色油腻的官员形象,“此人朕也略有耳闻,据说他喜欢结党营私,在朝中势力不小。”
“陛下,马士英此人,表面上对陛下忠心耿耿,实则包藏祸心,在后南明政权,此人最喜欢拉拢朝臣,陛下不得不防啊!”
李天行语气沉重,眼中透着一丝担忧。
“先生的意思是……”
崇祯心中一凛,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心头。
“陛下,马士英此人,绝不能让其居于高位!”
“好,依先生所言。”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
“陛下,除了马士英,还有吴三桂,左良玉,刘泽清等人,皆是心怀鬼胎之辈,陛下也要多加提防。”
“什么!还有吴三桂?”
崇祯被李天行的话吓得一惊。
现在东北防务全靠吴三桂率领的辽东兵,如若出现什么差错,大明的北方恐怕要完。
&34;正是,陛下。&34;
李天行沉声回应,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34;吴三桂此人,手握重兵,镇守边关,却常怀异志。是他将清兵引入关内,后又反叛自立,其心叵测,陛下不得不防。&34;
崇祯的脸色变得凝重,他深知吴三桂的军事才能,但没想到他是这样善变的人。
&34;朕明白了,朕会密切注意吴三桂的动向,绝不让他有机可乘。&34;
李天行微微颔首,崇祯的反应让他颇感欣慰。
这位帝王虽然历经磨难,但心性坚韧,且能听得进忠言。
假以时日,未必不能重振大明。
“陛下英明,有您这句话,臣就放心了。”
李天行拱手说道。
崇祯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天行,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
“先生,朕还有一事不明。先生为何要如此尽心竭力地辅佐朕?先生并非我朝之人,又为何要如此关心大明的存亡?”
李天行闻言,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夕阳的余晖洒落在他的脸上,映照出一片淡淡的金光。
他想说,其实是因为目前的大明更接近穿越地,更容易被他利用。
但是他的内心何尝没有一种悲壮,一种沉痛?
眼前这位帝王,励精图治,勤勉爱民。
虽身处乱世,却依然怀揣着中兴大明的雄心壮志。
他怎能说出那般冷酷无情的话语,去打击他最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