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腫滿門
治十水腫滿證候
十腫證候,以短氣不得臥為心水;兩脅疼痛為肝水;大便鴨溏為肺水;四肢苦重為脾水;腰痛足冷為腎水;口苦咽乾為膽水;乍虛乍實為大腸水;腹急肢瘦為膀胱水;小便秘澀為胃水;小腹急滿為小腸水。各隨其經絡,分其內外,審其脈證而甄別之。然此十水,謂之正水。外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以義考之,風合歸肝,皮合歸肺,黃汗歸脾,石合歸腎,雖名理不逾,奈證候少異,古方備列,不可不辨。但風水脈浮,必惡風;皮水亦浮,按不沒指;石水脈浮,不惡風;石水脈沉,腹滿不喘;黃汗脈沉遲,發熱多涎,久而不愈,必致癰膿。
五傷證候,諸唇黑則傷肝;缺盆平則傷心;臍出則傷脾;足平則傷腎;背平則傷肺。凡此五傷,必不可療也。治法曰:腰以上腫,宜發汗;腰以下腫,宜利小便。學者當知之。
苦葫蘆散 治遍身水腫如神。
呂大資宅經效秘方。
木通(一兩半,細銼) 澤瀉(三分) 苦葫蘆子(一兩半) 防己(三分) 豬苓(一兩,去黑皮) 海蛤(一兩,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每服五錢,水七分,酒七分,入蔥白五寸,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進。當下小便數升,腫消。
大蒜圓 治氣虛水腫浮脹。
滁州公使、酒庫攢司陳通,患此一病垂死,醫者已不下藥,偶一婦人傳此方,云是道人所授。服之,病自小便而下幾數桶,遂愈。
大蒜(一個) 蛤粉
上以蒜研爛,以蛤粉和,無分兩,可圓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十圓,白湯下。若氣不升降,即以大蒜一頭,每瓣切開,逐瓣內入茴香七粒,用濕紙裹,煨香熟,爛嚼,白湯送下,不以多少。若臟腑不止,即以丁香如茴香法煨服,每瓣用三粒。
吳茱萸湯 治脾虛腳腫,面黃,小便黃赤,腹脅脹滿,痛,或大小便澀。
錢昭遠知縣傳。
吳茱萸(一兩,去枝,湯泡) 枳實(麩炒,去麩,半兩) 赤茯苓(一兩) 半夏(湯泡,半兩)
上咀,三錢重,水一盞半,生薑七大片,同煎八分,去滓,熱服,不以時候。
冬瓜散 治水氣極有神效。
冬瓜(一枚,著中者去瓤) 肉桂(十兩,銼)
上以肉桂內冬瓜中,蓋口,濕紙裹數重,撅地坑,簇以炭火,煅令存性,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日二服。一料可絕根本。
棗仁散 治浮腫。
俞子清少卿家傳方,云得效甚多。
紅棗核(捶破取仁) 白茯苓(等分)
上為細末,米飲調下。
黃魚湯 治水氣。
王尚之提刑傳。云武義縣方,已治數人,甚妙。
黃顙魚(一個) 綠豆(一合許)
上煮淡羹,頓食。紹興張醫升之云:以商陸根煮綠豆,令熟,去商陸,取綠豆任意食之,亦妙。王氏《博濟方》第二卷逐氣散,與此二藥大同小異。
木瓜湯 治水氣。
鄭簽判名本中雲。
宣木瓜(一個) 吳茱萸
上以木瓜,用竹刀切下蓋子,去子並瓤,入吳茱萸在內,卻將蓋子用竹籤簽定,蒸熟。各研細焙乾,同為細末。以紫蘇熟水調下,不計時候。積日水自消退。
導水圓 治男子、婦人水氣腫滿。
茯苓琥珀圓 治水氣,通身浮腫。
消腫圓 治水氣、腹脹,四肢皆腫。□急咳嗽,睡臥不得。服之小便自利,腫脹悉消。須忌鹽醬、藏醃之物。
淡豉(二兩,新好者研) 巴豆(一兩,去殼,河水半升煮乾,去心,出油取霜) 五靈脂(去砂石,一分) 荊三稜(煨,切) 大戟(新者) 杏仁(燒留性,研細。三味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以生面水調搜和,杵千下,圓如綠豆大。每服五丸,濃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後服。大便秘者,加至十丸。喘急者,用杏仁去皮、尖,研細,濃煎湯送下。忌甘草三日。
消脹圓 治水病,渾身腫脹,喘急,小便不利。
白樟柳根(三兩,銼細) 赤小豆(五兩) 陳皮(去白,二兩) 木香(一)
上件為細末,滴水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煮赤小豆湯下,不拘時候。
冬瓜圓 治十種水氣浮腫,喘滿。
大冬瓜(一枚,先於頭返切一蓋子,取去中間瓤不用,以赤小豆,水淘淨,填滿冬瓜中,再用蓋子合了,用竹籤簽定,以麻線系。紙筋、黃泥通身固濟,窨干。用糯谷破取糠片兩大籮,埋冬瓜在內,以火著,糠內煨之。候火盡,取出去泥,刮冬瓜令淨,薄切片子,並豆焙乾)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冬瓜子湯送下,不拘時候。小便利為驗。
海蛤湯 治水氣,肢體腫滿,元氣發動,遍身壯熱,小便不通。此藥最妙。
海蛤 澤瀉 木豬苓(去皮) 木通 滑石 桑白皮 葵菜子(七味各一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燈心十莖,通草二寸,同煎至七分,溫服,食前。
消脹圓 治蠱脹,推氣退腫。
法曲(四兩,焙) 乾葛(二兩) 肉桂(去粗皮,一兩) 蕤仁(三十粒) 巴豆(二十五粒,去皮、油,生用) 陳皮(去白,一兩) 檳榔(半兩) 木香(一兩) 縮砂仁(一兩) 黑牽牛(一升,用無灰酒半升,浸一宿,取出焙乾)
上件為細末,用豶肚一枚,淨洗,將前件牽牛盛在內,用無灰酒五升,慢火煮之,酒盡肚爛,取出,於臼中搗極爛,和前藥末,一處杵為圓,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日午、臨臥,溫酒送下。更量虛實加減之。
蘿蔔子圓 治蠱氣脹滿,四肢虛浮,上氣喘急,大小便秘澀,服此有效。
蘿蔔子(四兩,炒令黃) 雷丸(一兩,炒黃) 白附子(一兩半,炮) 檳榔(半兩) 陳皮(去白,二兩) 藍根(二兩,炒黃)
上件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橘皮湯、空心吞下。
獨勝散 治水氣腫脹,無比之妙。
大理孫評事傳。一家專貨,此藥盛行,服者皆痊。
川獨活
上用巴豆炒,去巴豆,碾為細末,煮精豬肉蘸藥服。
氣實圓 治腰脅俱病,如抱一甕,肌膚堅硬,按之如鼓,兩腳腫滿,曲膝仰臥,不能屈伸。自頭至膻中,瘦瘠露骨,胸膈塞隘,四肢無力,飲食無味。氣積、食積並皆治之。
青皮(一兩,去白) 羌活(半兩) 川芎(半兩) 陳皮(半兩,去白) 茴香(半兩) 南木香(半兩) 檳榔(一兩) 大黃(一兩半) 當歸(半兩) 黑牽牛末(二兩)
上細末,用不蛀皂角熬膏為丸,如桐子。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生薑、燈心煎湯送下。一切氣血凝滯,風毒熾盛,及腳氣走注作腫痛,或大便秘,並宜服。腳氣入腹,心胸滿悶,寒熱往來,狀類傷寒,更兼服局方蘇子降氣湯。治癰疽、瘡癤、便毒尤宜。
青龍圓 治久新水蠱病。
輕粉(二錢) 白丁香(二錢) 硇砂(一錢) 青黛(一分)
上同研勻,水和成塊,硬軟得所,用生蒸餅麵裹一重,以桑柴慢火煨熟。不去已燒熟面,再以生面又裹一重,再如前煨,候香,放冷,取出藥,不用面。別煮好麵糊為丸,如黍米大,用茴香湯下三丸,日三服;第二日四丸,日三服;第三日五丸,亦一日三服。每日如此加服,自然水盡。其水有自三服下,有自五服下者,凡水下即溺,至七日即止。
葶藶圓 治一切水蠱氣,通身腫滿,喘急。
人參(一兩,銼,炒) 苦葶藶(四兩,鋪紙在銚中,炒)
上為細末,煮棗去皮、核,擂細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桑白皮煎湯送下。喘急、食後,不計時亦得。
復元丹 治水腫。夫心腎真火,能生脾肺真土。今真火氣虧,不能滋養真土,故土不制水,水液妄行,三焦不瀉,氣脈閉塞,樞機不通,喘息奔急,水氣盈溢,滲透經絡,皮膚溢滿,足脛尤甚。兩目下腫,膇股間冷,口苦舌乾,心腹堅脹,不得正偃,則咳嗽,小便不通,夢中虛驚,不能安臥。
葉伯材處此數方,醫腫累有神效。
附子(炮,二兩)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去汗) 獨活 厚朴(去皮,銼,薑製炒) 白朮(略炒) 陳橘皮 吳茱萸(炒) 桂心(已上各一兩) 澤瀉(一兩半) 肉豆蔻(煨,半兩) 檳榔(半兩)
上一十三味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紫蘇湯下,不以時。此藥世傳,屢驗,未嘗示人。其間君、臣、佐、使,與造物同妙。服者自知要當屏去諸藥,一日三服,先次旋利如傾,次乃腫消喘止。蓋藥能助真火,以養真土,運動樞機,安平必矣。法當禁欲,並絕咸半年,乃不再作。
當歸散 治如前。
當歸(洗) 木香(煨) 赤茯苓 桂皮 檳榔 赤芍藥 牡丹皮 陳皮 木通 白朮(各銼,焙乾,秤等分)
上為末,腳膝、頭面腫,大小便不快,每服二錢,水一盞,紫蘇二葉,淡木瓜一片如指大,同煎八分,溫服,日三。如已愈,常服,早晚二。覺氣下,或小便快,是效。臟寒,去檳榔;臍已凸,添大腹皮、木豬苓各一兩。忌烏雞肉、鹹酸、海味物。
消腫圓 治水腫喘滿,小便不利。
滑石 木通 白朮 黑牽牛(炒) 通脫木 茯芩 茯神(去木) 半夏(湯洗去滑) 陳皮(已上各一分) 木香(半分) 瞿麥穗(半錢) 丁香(半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燈心、麥門冬湯溫服。
消腫散 治水氣浮腫,喘呼不得睡,煩熱躁擾,渴燥,大小便不利。
大黃(蜜蒸) 山梔(炒) 甘草(炙) 乾葛 橘皮 麻黃(去節,湯) 馬牙硝 川芎(已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蜜湯調下,二錢。
第一退水圓 能化氣退水腫,去宛莝,利濕,通小便。
蓬莪朮(炮) 三稜(煨) 桂心 青皮 益智(已上各半兩) 巴豆(二十粒,去皮、油,別研)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用黃梔十個,劈破,荊芥、黑牽牛、酸漿草各少許,煎湯,空腹下二三十丸。
第二退水餅 服前藥未效,即服此方。
甘遂 大戟
上為末,入面打水,調為餅,如棋子大,火煨熟,五更淡茶湯嚼下一餅。
第三大腹子散 取轉後調整胃氣,進食。
大腹子(炒) 桂心 茴香(炒) 陳皮(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換金散 治水氣腫滿。
苦葫蘆子
上炒,為細末,每服二三錢,木通、陳皮煎湯調下。
異功散 治水氣蠱脹。
池中立死乾荷葉
上燒灰,每服一錢,米飲調下,日三服,不拘時。
治水蠱腹脹。
上取嘉禾散、四柱散細末,各等分,合和令勻,依法煎服。
紹興術士朱蓑衣,名黼,苦此疾,醫者但令服嘉禾散,久之不效。葛丞相授以此法,遂安。
治水氣,神仙所授。
上用冬瓜自然汁,和大麥面,作餺飥食之。
治水蠱。
商陸根,赤者搗爛,貼臍心,以綿帛系,縛定,病自小水而去。商陸有二種,白者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