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道教四御
“四御”到底是哪四个呢? 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他们是道教中的四位高级尊神,主宰着天地间的秩序。
01
北极紫微大帝
北极紫微大帝,全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在神话中的地位仅次于玉皇大帝。北极星,被尊为天枢,自古以来就是紫微大帝的象征。此星位于天宇中心,恒久不动,因此被视为“众星之主”,在古代的星辰崇拜中享有至高地位。
关于紫微大帝的起源,有两种主要说法。一是源自《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的记载,其中提到紫微大帝为周御国王与紫光夫人的次子,与天皇大帝一同诞生在金莲花温玉池中。另一种说法则与历史上的伯邑考有关,他是周文王的嫡子,在《封神演义》中因忠孝而被姜子牙敕封为紫微大帝。
在幽冥世界中,紫微大帝以北阴酆都大帝的身份出现,他掌管罗酆,主导幽冥界的各项事务,并统领北极四圣,掌控三界中的群魔。他的形象常被描绘为一位威严的中年帝王,身旁有武将保护,体现了他的尊贵与威仪。
在民间信仰中,紫微大帝受到深厚的崇敬。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民众会庆祝他的神诞日,通过贴年画来祈求天官的赐福,希望获得长寿、幸福,并祈求避免灾祸、迎来好运。
宋代是紫微大帝崇拜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帝王们常与玉皇大帝一同祭祀他。至今,在四川大足等地,还可以见到许多宋代雕刻的紫微大帝神像,这些神像展现了他作为帝王的装束和威严的武将护卫,再次强调了他在神话中的重要地位。
02
南极长生大帝
南极长生大帝,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极仙翁,在道教神话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他的身世,有说法认为他是元始天王的长子,也有观点提出他是第九子。在各种道教典籍里,南极长生大帝常被描绘为居住在神霄玉清府的神祇,享有玉清真王的尊号。此外,他还化身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坐镇玉枢府,统领雷部。
南极长生大帝的职责极为关键,他掌管着四季气候的变化,拥有呼风唤雨、驱使雷电鬼神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掌控着万物祸福的关键,端坐于神霄府之中,总领三十二天八区,被尊称为统天元圣天尊。在天地间的浩劫中,他肩负着济度群生、普化众生的重任。
南极长生大帝与玉清神母元君——人们熟知的王母娘娘——之间的关系也颇为深厚,有传说称他是王母娘娘之子。在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中,供奉南极长生大帝被认为能够带来健康与长寿,因此,他也获得了“寿星”或“老人星”的美称。
在古代社会,长寿是人们普遍的追求。南极长生大帝的传说,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就像是一档寓教于乐的“养生节目”,只不过其关注的不仅是人类,更是天地间的万物生灵。正因如此,他在民间信仰中逐渐演变成了健康与长寿的象征,深受百姓的敬仰和爱戴。
03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常被简称为勾陈大帝或天皇大帝,他在神话体系中的地位显赫,位列“四御”之中的第三位。身为斗姆元君的长子以及紫微大帝的兄长,他身负重任。根据传说,勾陈大帝是奉玉皇上帝的敕命,全面执掌天地人三才,专门管理人世间的众生,以及一切与兵戎、战争相关的事务,因此也被人们尊称为武神。
勾陈大帝的形象和职能与古代的星辰崇拜紧密相连。与北极紫微大帝相似,他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对星辰的崇拜。《上清灵宝大法》中详细描述了勾陈大帝在星宿中的重要位置:“在北极帝座的左侧,有四颗星连成微曲如勾的形状,这就是勾陈。其下方有一颗大星,正是天皇大帝的象征。他统领万星,地位与北极星相当,甚至可以说是星宿的枢纽,而天皇大帝也随天而转。”
勾陈大帝还被认为与人间政权的更迭息息相关。他参与推选贤明的君主,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秩序。《星经》中记载:“勾陈由六颗星组成,位于五帝之下,代表后宫,即大帝的正妃。同时,它还主宰天子的六军将军,以及三公的职务。”这显示了勾陈大帝在后宫管理、军事监管以及朝政中的关键作用,是掌管人间兵革和政权更迭的重要神祇。
勾陈大帝的多样化职能,体现了道教对于宇宙秩序和人间事务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彰显了对维护这种秩序的神性力量的高度尊崇。在民间信仰和道教的各种仪式中,勾陈大帝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人们通过供奉和虔诚的祈祷,期望得到他的庇护和指引。
04
后土皇地祇
后土皇地祇,也被尊称为地母元君或后土娘娘,是道教“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独具特色的是,她也是其中唯一的女神。她主管阴阳平衡,滋养世间万物,因此被赞誉为大地之母。后土皇地祇的信仰深深植根于母系社会时期人们对土地和女性的双重崇拜,她被视为早期的地上之王。
“后土”一词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关于其身份和起源,存在多种诠释,包括具体人名、官职名称以及神祇之名等。到了汉代,后土被正式纳入皇家的祭祀体系,并受到历代帝王的崇敬。及至宋代,道教更是将后土皇地祇提升至“四御”的尊贵地位。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后土皇地祇是阴地的化身,她汇聚五方之精华、五气之凝结,托起江河湖海、山林原野乃至人间屋宇。正因如此,有了“天为阳、地为阴,天公地母”的哲理性说法。为了祈求生活的丰足与安稳,人们建立庙宇、塑造神像来祭拜地母,希望能得到她的庇佑,消灾解难,迎来吉祥与安康。
在民众心中,后土皇地祇不仅地位崇高,更带着一种深切的亲切感,被誉为“万物之母,大地母亲”。千百年来,对地母神的虔诚祭祀已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后土皇地祇的信仰也与中国古代深厚的土地崇拜文化紧密相连。如《礼记·都特牲》所述,古人因生活所需皆取自土地,故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并通过各种祭祀仪式来表达这种“美报”。这种对后土的崇拜大约始于春秋时期。
到了汉代,对后土皇地祇的祭祀进一步得到皇室的推崇。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因汾阴一位巫士发现了宝鼎,武帝便在汾阴脽上兴建了后土祠,并亲自主持了盛大的祭地典礼。从此,后土信仰在汉代得到了统一,她被视为黄帝的得力助手,成为掌控中国大地各方神话人物的象征。
后土皇地祇的传说与信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大地的无比敬畏与感激,更彰显了他们对自然与生命之源的深深崇拜。在中国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宏伟画卷中,后土皇地祇的形象与故事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深远而持久。
虽然四御的故事和职能听起来有些古老,但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观,却依然具有现代意义。无论是对自然现象的敬畏,还是对生命和土地的尊重,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的。
四御,这四位天界的大佬,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星辰大海,还是大地山川,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尊重、去珍惜。这不仅仅是道教的信仰,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