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改善大家看法
粮油店里,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每种油三个牌子,五十斤的各有十桶,二十斤的各有十五桶,十斤、五斤的各有十箱,每箱六个。
大米二十斤的有二十袋,五十斤的有三十袋,十斤的有六十袋。
长粒米、糯米、小米二十斤、十斤、五十斤各有十袋。
黄豆、红豆、黄米、花生五十斤的各有五袋。
高筋面粉、低筋面粉、玉米面粉,各有五十斤的十五袋,二十五斤的十袋,十斤的三十袋。
将粮油店里的东西都写好贴在门上后,才去最后一间调味品店。
细盐、粗盐各有五千斤。味精、鸡精、十八鲜、十三香、孜然粉、胡椒粉……各有60箱。
老抽、生抽、陈醋、香醋、白醋、料酒……桶装、袋装各有100箱。
酸菜鱼的调料,各种口味的火锅底料,豆瓣酱,烧烤调料……各有100箱。
花椒、八角、麻椒、茴香……各有1000斤。
……
将品类数量都写好,贴在门上后才离开,先是看了一眼在被子里呼呼大睡的两个儿子,见俩人还没醒后,又转身回了粮油店。
将里面的花生、黄豆、红豆各拿了五斤出来,走到地里用精神力分好位置将这些种下。
一个小时后,种完脑袋发晕的沈沐妍回到孩子的地方。
躺在孩子身边看着身下的泥土在心里想着:‘大神啊,你都送我空间了,而且还那么体贴送我几间必备店铺,为什么就不能送我一个可以睡、可以做饭、洗澡、上厕所的房子呢?
这样我也不至于带着孩子进来,只能用被子铺地上睡。’
在心里念叨完,看着空间一点反应都没有,便知道她心里的愿望不会实现了。
在感觉脑袋不晕后,才将铺在爬爬垫子上的被子和孩子一起带回房间。
拿过炕柜上的手表借着月光看了一眼,发现距离她进空间也不过才过去一个半小时。
嗯,这空间是个好东西,唯一可惜的就是没有睡觉的床。
将手表放回原位,便侧身搂着兄弟俩睡觉了。
翌日一早,在公鸡打鸣声中醒来的沈沐妍,看着身边不受影响呼呼大睡的两个儿子,在两人脸上亲了一下,才起身穿衣下炕。
先将自己洗漱一番,最后去后院拔了几棵小青菜和萝卜才进厨房做早饭。
早饭很简单,青菜咸粥,配上腌制的腌萝卜很绝配。
吃完饭收拾好准备去公社时,才发现她没有趁手的工具推孩子,要是一路抱着去的话,走到村口估计她的就受不了。
无奈,她将两个还在睡的孩子放在炕上边上用东西围好后,她离开家里将大门锁上,朝着村里木匠家走去。
“七爷爷在家吗?”
屋内正洗着锅碗的老人闻言,连忙问:“谁啊,你七爷爷在家呢?”说完,对着后院喊:
“老头子,有人找你,快过来。”说完,她放下手里的活走到门边一看,见是沈沐妍后,眉心皱了皱。
这政霖媳妇怎么过来了,他们家应该没人找她麻烦才是。
随即又想到村里最近对于她的流言,不禁皱眉。
唉~罢了,看着挺聪明的一个小姑娘却没脑子差点被人算计也是可怜。
随后收起心里对她的看法跟着老头子一起走到门口看着她,想知道她来干啥。
“政霖家的,你来找我干啥?”手上都是木屑的周老七皱眉看向门口的沈沐妍。
闻言,看着老俩口的表情,便知道她在他们的眼里估计是不讨喜的人,就算有昨天的那场解释也是一样。
在心里再次对原主问候了几句后,才不得不扬起笑容对夫妻俩解释她来的原因。
当她说完后,夫妻俩一脸恍然大悟,他们就说吗,他们俩家离得远,家里又没人打她的主意,她应该不会上门告状才是。
原来是想给两个娃儿打推车啊,只是这个推车是个啥子玩意,他们怎么听不懂呢?
难不成是和地里干活的独轮车一样吗?
夫妻俩在各自的眼里看出各自的疑惑后,便在沈沐妍期盼的眼神下:“政霖家的,你说的推车长啥样啊!
和咱们农家用的独轮车一样还是?”没好意思说他没见过的周老七立即虚心请教。
“是啊,政霖家的,咱们村里也没有你说的那种推车,你看能不能和你七爷爷讲一下,看看他能不能做出来。”
什么?居然不会?“七爷爷你真的不会吗?”
“嗯,老头子我确实不会,政霖家的,要是不介意的话,你可以告诉我怎么做,然后我给你做出来咋样?”
他也知道他这么说不地道,但出于木匠的好奇之心,他还是想知道,大不了等他做出来后,不收她手工钱好了。
再次得到老人家确实不会后,沈沐妍才将做法说了出来,直到他点头可以做出来后,又谈好价格才离开。
回到家里,看着炕上的哥俩,想了想便转身去老宅将大丫和二丫喊过来看着两个孩子,又答应给俩人买好吃的后,才离开家里往公社走去。
路上不管遇见认识还是不认识的,又或者是家里对她有想法的,沈沐妍都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只为改善大家对她之前的看法。
遇到有人好奇她干嘛的时候,便唉声叹气的解释一遍,因为怀上二胎,两个儿子已经吃不饱许久了。
这不唐梅昨天给她还钱了,现在她有钱了,就想去公社看看能不能给两个孩子买些奶粉,在顺便看看有没有她家周政霖的消息。
一路走,一路打招呼直到离开北山大队才收起早已笑僵硬的脸。
加快速度到了公社直奔供销社,将她在空间早已准备好的东西与供销社的对比一下,才发现她需要买个包装才行。
随后便指着货架上的物品,每样都买了一个带有包装的替代品才离开。
离开供销社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奔邮局,询问一番没有她的信件后,才拿着东西回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