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出征
看着站在面前自告奋勇的儿子,郑承宗心里自然说高兴了,战神府的子孙就要这样,但是转念一想,又担心他的身体。
郑将军皱了皱眉,道:“景淮,你有这份心,为父很高兴,但是你的身体”他没有继续往下说,但是郑景淮明白。
“啪”
身前的书案断了一只角。
“爹,现在你相信我好了吗?”郑景淮没有多说什么,直接一掌拍断身前的书案。
郑承宗有点震惊,呆呆的望着眼前缺了一个角的书案,这可是比铁还要硬的铁桦木,他一时不知道说该哭还是该笑。
他最担心的就是景淮的身体,看着样子,应该是大好了。
但是这可是千金难求的铁桦木书案突然很想骂这个逆子,想证明自己身体好了也可以拍其他的东西呀!
郑承宗看着这已经缺了一角的书案,无奈的叹了口气,摆摆手:“也罢,你去和你娘说一声吧,她肯定是担心的,然后收拾收拾东西,到时候和我一起出征。”
郑景淮点点头,终于如愿,扬长而去。
还没走出院子,就听见郑承宗急切的吩咐下人:“来人!赶紧去给我找京城最好的木匠师傅!”
晚上郑景淮去了贺氏那里用饭,战神府虽然人多,但是除了特殊节日,一般都是在自己院里用饭,主要是郑老爷子怕人多吃饭太麻烦。
看着不断给自己添菜的贺氏,郑景淮放下了碗,握住贺氏的手说道:“娘,我有事和你说。”然后屏退下人,“娘,我这次打算和爹一起出征!”
贺氏心疼的看着自己儿子,眼泪说流就流下来,“景淮,你这身体才刚好,上战场,你身体吃的消吗?以往都是你三弟,要不然这次也&34;
贺氏还不知道三房过来说郑景瑞生病去不了的事情,只以为郑景淮想挣一口气。
“娘,我并不是意气用事。”郑景淮放下贺氏的手,环顾四周,没有其他人,才开口道:“今日三房那边和爹说,三弟生病,此次不能出征,并推荐爹带着我,他们在想什么娘你也知道,只是我早已今非昔比,爹也同意让我去,这次,我就要向世人证明,郑景淮才是战神府唯一的传人!”
贺氏自知劝不了郑景淮,这孩子主意大的很,只能叹口气道:“战场上刀剑无眼,你自己要保护好自己,知道吗?”拿着手帕一边擦拭脸上的泪珠,一边笑着揶揄:“你这孩子,这么大了还淘气,你爹可宝贝书房里的铁桦木书案,你就这样一掌拍断了?”要不是下人来报,她都不知道自己儿子如今这样厉害了。
“坏了重新换一个不就行了,这木头又没有多难寻!”郑景淮拿着桌上的碗,不以为然的道。
贺氏继续给儿子夹着菜,笑着说:“你是不知道,铁桦木对其他人说难寻,对我们家确实不是什么稀罕物,主要说看谁送的。”话语中不免带了一丝酸气,“这些年,你爹可宝贝了。”
郑家人都知道,这书案乃是沈家大少奶奶姜婉之送来的新婚贺礼。
郑景淮面不改色,语气淡淡,“我知道,我故意的。”
贺氏听了这话,立马转悲为喜,笑着拍了郑景淮的胳膊,“你这孩子!”
此时在新修的谢国公府,谢清允坐在黄花梨圆椅上,看着面前的舅舅吞吞吐吐的模样,终于忍不住开口道:“舅舅,你要说什么就快说吧!我真的困了!”说着,还用手帕捂着嘴打了个哈欠。
“清允,就是有件事情想要和你说下”姜炯川像是做了亏心事一样,不敢看谢清允的眼睛,埋首低声说起当年的事情。
原来当年姜雪宜在生下谢清允的时候遭遇难产,虽然最后母子平安,但是姜雪宜也伤了身子,从此不能有孕,即使姜家也束手无策!三大国公府必须要有继承人,所以谢国公府嫡长子谢致远又纳了一个妾室,只要诞下谢家男婴就记在姜雪宜名下。
没过多久,那妾室就已经怀孕,大家都在等着腹中孩子出生,没想到谢家遭受灭顶之灾,等到姜炯川到了谢家才发现太晚了,他还记得奄奄一息的姐夫一直叮嘱他保护好谢家的血脉,只是这些年,她只找到了姐姐的孩子,那妾室和她的孩子却始终没找到。
就在前几日,他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提及了当年谢家的那名妾室和她的孩子,他与谢致远除了是姻亲,更是好友,所以,那孩子和妾室,他总要接回来,至于真假,只有接回来才好探查!
“原来是这样。”听了姜炯川的一番话,谢清允恍然大悟,“舅舅就是因为这件事心神不宁?如果确定是父亲的孩子,那自然是要接回来的。”
“只是”谢清允放下手里拿着的书,看着姜炯川问道:“这么多年,舅舅能确定那孩子”
姜炯川也是抱有怀疑的,只是还得亲眼见过才能确定,便开口道:“这件事我也是怀疑的,好歹要亲眼看见,只是如果真的是你父亲的孩子,对你恐怕有一些影响。”
“舅舅不用担心,如果真的是我弟弟,日后若堪大用,这国公府给他继承又如何!”看着谢清允如此识大体,姜炯川不禁泪流,忙开口道:“这倒不用,既有太后的懿旨,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要怪也只能怪天意。”
谢清允早有困意,见这件事已经说清楚,就起身朝内室走去:“舅舅,这件事解决了,你就不用心神不宁了,明天让林姨再去置办一些马车、衣物、丫鬟,到时候,我们风风光光去接我的弟弟们!”
林氏看两人都商量好了,也上前来催着他们:“好了,时间很晚了,三爷,小姐要睡了。”
自从搬回国公府之后,林氏就一直称呼谢清允小姐,说多少次都不行,一直说这是规矩,至于姜炯川,因为家里排行老三,林氏就称呼他三爷。
姜炯川一看,时间确实挺晚的,而且今天要说的 事情已经说好了,于是就顺着连廊回姜府去了。
因为考虑到谢清允如今年龄实在太小,恐怕一人无法撑起偌大的国公府,于是姜炯川回禀太后,将新修的姜府建在谢国公府隔壁,再将两家相邻的地方修一道连廊,这样自己也能时时照顾到谢清允。
“我这舅舅,医术很好,心眼儿也很好,但是太好了,总觉得人是没恶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