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古人外号(二)
【第二位是汉景帝刘启,这位也很是传奇,他的外号是“大汉棋圣”以及“庙号守门员” 。
刘启做太子的时候,曾与吴王太子一起下棋,在过程中与对方发生了一点点小小的争执,然后他就抄起棋盘把吴王太子给砸死了。
这一事件直接显示了刘启在棋艺上的造诣和实力,毕竟下赢他的人恐怕会有生命危险,那不就是下棋永远不会输嘛,因此他被尊称为“大汉棋圣”。】
汉文帝时期
刘恒看向自己的儿子,迟疑的开口:“你这个外号……”
他其实很想笑,但又觉得不合适,只能勉强地按下自己微微上扬的嘴角,毕竟现在启儿还是个孩子呢,这么笑话他也不太好。
刘启望天望地,拒绝理睬自家阿父,而且这后世也太夸张了,没影的事情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众所周知,庙号、谥号这些东西在早期都是很珍贵的。
西汉时期的皇帝庙号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的,那必须是功绩很高的皇帝才行。
所以汉景帝就像是一个标准,皇帝做的比他好就可以有庙号,做的不如他,那就洗洗睡吧!
而作为这个标准的汉景帝本人,很不幸的没有获得庙号。】
扎心了的刘启:……
说起这个,他其实已经看到是大汉的史书了,对于自己没有庙号这件事也是接受良好。
但是!后面大家居然都开始上庙号了啊!甚至废除了几个做的不好的皇帝的庙号!认为庙号是上给优秀皇帝的!
他儿子好狠的心啊!怎么就让他一个人夹在祖孙中间没庙号呢?
觉得自己被孤立了的刘启眼中举起了点点泪水,儿子啊儿子,等阿父长大了,你出生之后,我一定要狠狠的打你的屁股!
汉武帝时期
刘彻也在想这个事情,其实他们谁都没把庙号看的很重,说到底恢复庙号制度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政治需求罢了。
谁会真心实意地在乎一个工具呢?
所以刘彻想着政治目的都达到了,就没必要瞎折腾了,也没想着有始有终给老爹一个庙号。
但是谁知道呢,后世居然这么在乎庙号这个事情,还认为西汉的庙号很有含金量,一下就把他阿父衬托成了大冤种。
作为阿父最宠爱的崽,他自认为自己还是非常贴心的,决定要补救一下,给他阿父安排一个庙号。
【很抓马对吧,但是刘启身上的抓马事件不只是这一件哦!他还有一个梗是“为国生子”。
为什么呢?他不仅给大汉生了一个千古一帝刘彻,还生了长沙定王刘发与中山靖王刘胜。】
汉朝
刘彻也想到了那个汉光武帝,心气极为不顺。
作为大汉天子,能有刘氏血脉延续大汉荣光,这让他很是欣慰。
但是自家血脉不争气丢了大汉,反倒是让自己倒霉兄弟的子嗣拯救大汉,这让他深感丢脸。
最让人生气的是,他还没办法发脾气,因为造成这样的结果,也有他参与的一部分。
【王莽篡汉之际,为大汉续命的汉光武帝刘秀的先祖就是长沙定王刘发。
而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的汉昭烈帝刘备的先祖就是中山靖王刘胜。】
秦朝
嬴政震惊,哎呀,这个刘启可真会生啊!
也不知道想要有像他这样生有用的儿子需要什么步骤!
【第三位汉光武帝刘秀,这位的外号就是“位面之子” “大魔导师” “秀儿”。
《后汉书》对刘秀一举成名的战役昆阳之战的记载非常神奇,什么“天降陨石”“狂风暴雨”,比朱棣还要传奇。
最后得“上天相助”的刘秀拿着两万人的大军战胜了号称百万的王莽大军。
所以不只是这几个外号,刘秀也被后世戏称是老天爷的亲儿子。】
刘彻震惊:“真的假的?”
这岂不是比那个明朝的朱棣还要离谱吗?
【当然了,《汉书》是没有相关记载的,所以有学者认为这是《后汉书》的编者想要给刘秀身上加一个“天命所归”的光环才这么写的。】
宋朝
司马光疯狂点头,这《后汉书》是南朝时期成书的,可信度本就不如《汉书》,还写了《汉书》里面都没有的内容。
他当初看的时候就觉得很假,所以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压根就没采用!
修史书,怎么能不按照史实去编写呢?理直气壮jpg
【第四位唐中宗李显,这位人称“六位帝皇丸”。】
明朝
“噗!后世人真是太有意思了!”沉默了好几天的朱瞻基被这么一逗,也是笑了出来。
六位帝皇丸?还真是应景!
【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呼呢
因为他自己是皇帝,他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子是皇帝,甚至他的母亲也是皇帝!
于是我们给予了他一个十分潮流的新名字——六位帝皇丸。】
李显(年幼版本):“我真的是谢谢你们了!”
【第五位唐玄宗李隆基,这位人称“梨园祖师爷”“快活三郎”。】
梨园本来是唐代长安的一个地名,因为李隆基会在此这里教演艺人,后来梨园就逐渐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了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
而李隆基因此成为了梨园的祖师爷。】
“唱戏的!你们供奉的祖师爷真的是个皇帝?”
戏楼里的人笑道:“是呢,我们还会在祖师爷雕像的两旁摆放一幅小銮驾呢!
“这皇帝不想当皇帝,倒是想当戏子,还真是出奇!”
此时某朝官员狂喜:“哈哈,快活三郎!我这是算是借着唐明皇被后人记住了吧!”
【而“快活三郎”这个外号,还真不是咱们现代人起的。
这和个出自宋朝的罗大经的作品《鹤林玉露》,里面写道:“弄成晚岁郎当曲,正是三郎快活时……快活三郎者,即明皇也。”】
明朝
此时一个文人笑出了声:“那本书我看过,那就是古今第一妙讽!”
“怎么说?怎么说?”一些文人没看过这个作品,眼下一听具是来了兴趣。
“那里面说玄宗回京时用驼马载着珍宝,玄宗听见驼马身上有铃声,就与人说‘这铃声像是人在说话似的’,那人便回答道‘好像是在说三郎郎当,三郎郎当。’ ”
“好一个三郎郎当啊!”
众人听完,笑成一片。
而开元时期的李隆基却被气的脸色涨红,那些文人竟敢拿他开涮,真是……真是不知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