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视频穿越时空后,我粉丝破亿! > 第96章 《朝代兴替与气候变化》(二)

第96章 《朝代兴替与气候变化》(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初的时候,气温再次趋降,到了2世纪末期平均气温下降了25~3c,已接近现代的温暖水平了,寒冷的气候会引发各种自然灾害。

    而这时欧亚大陆的森林和草原开始逐步消亡,沙漠的扩张又带来了炎热与干燥,使我国的西北地区引发了严重的饥荒。大批的饥民外出乞食,但即使外逃难以获得有效地救助,最后走投无路的饥民参加了起义。

    这样恶劣气候在王莽时期达到了最高峰,在王莽执政的那14年中,基本上每一年都会发生旱灾,低温霜冻和蝗灾。

    这次的气温突变,直到王莽死后数十年才基本结束。】

    汉朝

    刘彻自然是很厌恶这个窃国之人,但是他这也太倒霉了啊!

    不对啊!他这是活该啊!自作自受!

    其实刘彻很想说一句天罚的,但是天幕的讲解中,已经让他意识到了,是恶劣天气会引发王朝乱象,而不是皇帝失德引发恶劣天气。

    果然……天人感应是有点坑皇帝啊!

    明朝

    崇祯此时都要哭死了,明明这倒霉天气和他没关系,但偏偏他是皇帝,他得承担。

    可是没用啊!

    祈福也祈了,罪己诏也下了,就是不下雨他能怎么办!

    “天幕啊天幕,你可能帮帮我?可能救救大明?”

    【东汉前期,气候开始由干旱转向湿润,这很利于农耕生产,这样适宜的气候持续了数十年。

    到了东汉中期,气候又变得干燥起来,气温也开始下降,区域生态质量逐步恶化,关中小麦减产,汉人大批从原来的屯垦区开始内迁。

    汉安帝即位的十九年间,全国共计发生了水灾11次、旱蝗灾害各七次。

    到了顺帝之后,农民起义逐渐多了起来,基本每次起义的人数都达到了万人以上,不过这还没有到动摇东汉王朝的地步。

    直到情况越来越差,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自此之后农民起义的频率越来越高,起义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这样大范围的起义一直持续了30多年。】

    “是啊,也就持续了三十多年,那之后不就是各势力乱斗了吗。”

    邓绥很是无语,她以为自己执政期间这么多灾害就已经够倒霉的了,没想到后面还有更惨的呢!

    【转寒的气候同样影响了北方的草原森林,草木茂盛、多禽兽的环境变成了苦寒不毛之地,所以大批游牧民族也开始南迁。

    五胡乱华也是发生在这样的前提下。

    说起那时的南渡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所驱使的,但实际上西晋人口的迁移几乎是同游牧民族的南迁一起发生的。

    根据学者们对各种沉积物的研究,在公元281-291年间,西晋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干旱,并引发了大规模的饥荒。

    之后西晋连续多年出现旱灾、蝗灾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原本河套及其以东的广大农垦地区变得极为恶劣,游牧民族在干旱的驱使下入主中原。】

    唐朝

    房玄龄:“魏晋时期,北方成了多族聚集之地,以往只觉得是外族被中原的富饶所吸引,却不想是原来生活的地方无法生存了。”

    “陛下,既然如此,不如让他们彻底的融入大唐,这样于后世也是大功一件。”

    “说的容易,怎么让他们彻底融入?”

    “……”

    殿内大臣开始争论不休,李世民也开始想着融合的可能性,其实大唐的包容性是真的很高了,但是做到真正的不分汉胡,还是很有难度的。

    【战国时期的长江流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土地开发程度较低。

    而两晋时期,干冷的气候使长江流域逐渐变成了适宜农业生产的区域。

    北方民族的南迁为江南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特别是三吴地区,有“千里沃野”,“鱼米之乡”的美誉。

    大概彼时的百姓也认为等到人为作用的阻挠消失后,就能回到从前的生活吧。等到气候变暖,伴随着农牧界限的北移,人口重心又重新集中到了北方。

    之后不久,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分割、南北对峙的局面。隋、唐是继两汉后的又一个繁荣昌盛时期,这样的温暖大概持续了300多年。

    但此时的气候已经不是最适宜的,稻田和竹林自南北朝冷期后就没有出现在黄河流域了,而且还经常会有奇寒事件的发生。】

    秦\/汉\/唐

    “难道之后的人口多集中于南方?”

    “是了,南方想来暖湿,这天气冷下来,的确没有比南方更合适居住的地方了。”

    “之前天幕说的一年三熟是不是就是南方?”

    “那里现在适合种植吗?”

    秦人又陷入焦虑之中,虽然天幕开启之后,陛下已经停止了大规模徭役,也频频有利民的举动,但是他们心中还是眼馋着百越之地的!

    【等到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中兴时期后,更为严寒的时期到来了。

    大约持续了50年的寒冷摧毁了大唐积蓄百年的农业、社会基础。

    自安史之乱开始,大唐的人口就出现了南迁大潮,这次南迁的余波一直持续到了五代十国时期。

    而这次人口的南迁,也彻底改变了我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格局,人口重心自此转向南方。】

    大唐

    李世民闭了闭眼,很好,目前的重中之重变成了怎么安抚动乱,以及怎样迁民。

    只要有足够的人员在南方开垦种植,有足够的粮食,那么在寒冷来临时,百姓们至少不会因为饥荒而造反。

    百姓们此时也有些慌乱,虽然知道自己并不在那个严寒的时期,但是心中还是不住的发慌。

    另一边天宝年间的百姓们则被这样的消息炸懵了,百姓们本就不会在天幕上购买史书。所以他们一直以为没了安史之乱,大家就能好好过日子了,没想到后面还有这样的大雷。

    他们也没有心情去听了,吵嚷着商量着怎么办。

    “陛下会不会有办法?”

    “天气变冷了,陛下能有什么办法?”

    谁也没提南迁的事,毕竟人离乡贱,没到不得已的时候,大家还是不想离开自己从小生活的地方。

    当然,若是去了南方能有地种,离开也不是不行。

    【到了唐末,黄淮地区连年旱涝,“蝗群自东而西,遮天蔽日,所过赤地”。

    各种农民起义接连发生,为了镇压造反的农民,朝廷启用了藩镇军阀,十几年的战争结束后,起义是被平息下去了,但各地藩镇也因此各自割据一方了。

    而在这期间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越了西北地区,到了宋朝,不仅农业中心转移到了南方,经济及政治中心也转移到了南方,自此西北的政治地缘优势就此完全丧失。】

    为了镇压农民,启用了藩镇?

    孙权:“……”大开眼界jpg

    天呀,果然还是他见识少!看看人家公瑾,没有任何的表情变化!多么的沉稳!

    【咱们这里还要说说明朝的。

    元末明初时气候逐渐变得温暖而湿润,但是因为战乱,大部分中原地区都是人口稀少的地方。

    直到社会逐步安定,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才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但是到了明代中期,气温的迅速下降,进入了小冰期时段,这一时期的平均气温较现代低约17c左右。】

    朱元璋:“中期就进入了小冰期!”

    他之前听天幕说明末清初还以为小冰期发生在明末的时候呢,居然这么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