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
&34;为什么&34;李寿昌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困惑,终于开口问道。
此时此刻,众人都投来了好奇而又疑惑的目光,期待着李云飞能够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李云飞微微一笑,似乎早有准备。他轻声说道:&34;你们有所不知,当时的俄国虽然幅员辽阔,领土广袤,但其政治制度却异常滞后。国家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仅有寥寥数十个手工业作坊。即便是在首都莫斯科这样的大都市里,每百人中识字者也超不过三人。由于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再加上生产力极其低下,俄国的农民们根本无力开垦足够多的土地,导致大量肥沃的耕地被闲置荒废。面对这种困境,那些贵族们便心生一计,将农民抓捕起来充当奴隶进行圈养。如此一来,他们首先可以满足自身封地的耕作需求,这便是俄国农奴制形成的缘由。&34;
对于俄国的农奴制,人们或许早已耳熟能详,但李云飞此番深入浅出的剖析,却令李寿昌、张申府以及邓心夏等一众进步人士顿觉豁然开朗。
李云飞接着说道:“彼得大帝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改革,无疑会将数量庞大的农奴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这直接触动了贵族们的核心利益。”
“因此,在改革进程中,贵族集团极力反对他,教会势力对他深恶痛绝,甚至连他的亲生儿子也下定决心发动叛乱。”
“彼得大帝手段异常强硬,他不仅镇压贵族,处决叛乱分子,甚至狠下心来处死自己的儿子。这样的铁腕手段,恐怕无论换成哪位皇帝,都难以做到吧?”
众人纷纷露出苦涩的笑容,并摇了摇头。
“尽管如此,在彼得大帝的固执己见下,俄国的改革总算略有成效。他为了彻底摆脱守旧势力的束缚,不惜忍辱负重,战胜瑞典夺取出海港口,并毅然决然地将首都迁往新征服的土地。”
李云飞略带嘲讽地笑了笑,“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彼得大帝一旦离世,他所取得的改革成果便全部化为泡影,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真是太遗憾了!”
张国焘不禁感叹着点头,表示非常认同地说道:“确实令人惋惜啊,如果彼得大帝的改革真的能够获得成功,那么说不定现在的俄国依然还会处于沙皇的统治之下呢。”
听到这话,一旁的邓心夏忍不住好奇地开口问道:“凌霄,你还没有回答我呢,这和俄国的十月革命到底有什么关系呀?”
李云飞则是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安抚道:“别急嘛,咱们一步一步来,先听我讲讲叶卡捷琳娜二世。”
众人闻言,顿时更加困惑了起来,心中暗自嘀咕,怎么话题一下子又转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身上去了?这思维也太跳跃了吧!
李云飞不紧不慢地讲述着:“说起来真是滑稽可笑至极啊,彼得大帝往生之后,竟然是一个女子接替他继续完成改革大业,更为离谱的是这个女人并非俄国人,而是来自德国的女性,并且还是接受过法国启蒙思想洗礼的德国女人。她便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就在此时,一直默默无闻的张太雷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脱口而出:“叶卡捷琳娜二世难道不是俄国女皇吗?为何又会变成德国女人呢?”
李寿昌见此情形,笑着回答道:“哈哈哈,一看你就没有认真学习历史知识,欧洲皇室向来都有通婚联谊的传统习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确是源自德国的贵族世家。”
张太雷说道:“受教了。”
“确实如此,”李云飞接着说道,“叶卡捷琳娜二世身处德国时,深深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与感染。自从她嫁入俄国后,脑海中充斥着各种关于自由、平等、民主以及法治的观念,但这些却与当时俄国的社会现状显得格格不入。她将自身视为彼得大帝的正统继承人,在荣登女皇宝座之后,毫不犹豫地掀起了俄国的改革浪潮。”
邓心夏不禁感叹道:“叶皇真是女性中的典范啊!”
此时此刻,客厅内的其余人也都异口同声地赞叹起来,并将叶卡捷琳娜二世视为当代先进女性的杰出代表。
然而,李云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说道:“可是,叶卡捷琳娜二世背叛了自己。她主动停止了改革进程,甚至成为了俄罗斯保守势力的领军人物。”
“这怎么可能呢?”众人不约而同地齐声惊呼。
“原因就在于叶卡捷琳娜二世遇到了与彼得大帝相同的难题,”李云飞进一步解释道,“在改革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源自贵族阶层,但改革本身就是要推翻贵族的统治,最终连她自己的统治也要被推翻。她心生恐惧,为了稳固自身地位并转移国内矛盾,她果断发动对外战争,成功为俄罗斯拓展了广阔的领土。但为了统治这个更为庞大的帝国,她迫使更多的平民沦为农奴,这无疑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
客厅里的人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惊愕与疑惑,原本期待着见到一个光辉伟岸的女英雄形象,可现在眼前的女子却宛如恶魔一般让人毛骨悚然。
李云飞并没有在意众人的反应,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虽然最终未能取得完全的成功,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努力还是带来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其一,在他们的统治下,俄国的领土疆域急剧扩张,国家实力不断壮大;其二,贵族阶层享受到更多的自由权利,同时工业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三,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升,俄国人民的识字率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其四,广袤的国土导致俄国国内各民族间关系错综复杂,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其五,农奴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生活状况愈发悲惨凄凉。”
话至此处,李云飞的声音突然高亢起来,他激昂地喊道:“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为后来爆发的十月革命埋下了伏笔!”
众人皆惊疑不定地看着李云飞,他们没有再去打断他说话,因为此刻整个研讨会仿佛已经变成了李云飞一个人的表演舞台。
“为什么我要说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成果,会为十月革命埋下种子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吧”李云飞越说越顺畅,他所讲述的那些内容,如果放在后世也许并不算什么稀奇事。然而,对于 20 世纪初期的人们来说,这些观点却是如此新颖而深刻,就像是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令人眼前一亮;又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心间,使人顿时豁然开朗、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