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陈庆同
就是陈庆同先生。
陈庆同,字仲府,安徽怀宁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陈庆同在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以这份杂志为主阵地,提倡民主与科学,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1920年,他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组织筹备成立党组织。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然而,他在后期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对常凯申一味妥协退让,使革命遭到失败,至使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后来一路坎坷,最终于1942年5月27日病逝,享年64岁。
“噔噔噔”李守长敲了敲大门。
只见一个大概有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打开了门,笑道:“是守长先生和意涵先生啊!快进来。”
随后他看到李云飞又说道:“这位是?”
“嫂子,这位是李云飞,是张季直先生的义子,现在暂时住在我们那里。”
“哦,你们先进来吧,我先去买点菜,等会再详谈。”
“嫂子,慢走。”
等他们进来后,陈庆同也从房间里出来,除此之外还有郭心刚。
“仲府兄,唉,心刚也在呀!”李守长和高意涵抱歉说道。
郭心刚略微鞠躬说道:“守长先生,好,意涵先生,好。”
他们点头示意。
陈庆同说道:“守长,意涵,此次前来所为何事啊?”
“总不能是想赖在我这不走蹭晚饭吧!”
“哦,仲府兄,你还真说对了。”
“我们此次前来一共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带我们后面的小家伙认个门。”
“第二件是等会去书房说。”
“这第三件就是蹭饭了,哈哈哈!”
李守长半开玩笑的说道。
“唉,刚才你们俩挡着,我还真没看清这后面有个人唉!”
高意涵笑着说道:“哈哈哈,云飞自我介绍一下吧!”
“仲府先生好,心刚同学好,我叫李云飞,来自江苏南通,是北大下一届的政治系新生。”
高意涵说道:“仲府兄啊,季直先生可是云飞的干爹。”
接着高意涵把李云飞对他说的关于《资本论》的独特见解给陈庆同简要的叙述了一遍。
“哦!不愧是是季直先生的义子,见识非凡啊!”
“看来我们北大又要出一个大才了。”
陈庆同惊讶地说道。
“仲府先生,实在是谬赞了!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我不过是略懂皮毛而已,怎敢与您相提并论?在您面前,我永远都只能算是个求知若渴的学生啊!还望先生日后不吝赐教,多多提点晚辈才是。”
“哈哈哈,谦虚了。”
“守长,你不是找我有事吗?走先去书房,诸位先在院子里休息会,我谈完就回来了。”陈庆同说。
院子里,郭心刚主动走向李云飞开口说道:“我是郭心刚,乃北大预科班的学子。咱们皆为北大学子,日后必然少不了交流,因而你直接称呼我为心刚即可!”
“那我也称呼你为云飞了!”
李云飞点头表示同意。
之后他们越聊越是投机,话题一个接着一个,仿佛永远也说不完似的。从生活琐事到人生哲学,从兴趣爱好到工作理想,每一个话题都能引起彼此强烈的共鸣和深入的探讨。他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严肃思考,时而感叹不已,完全沉浸在这场愉快而又富有意义的交流之中。时间似乎在不知不觉间流逝,直到仲府先生和守长先生出来后才停止。
一炷香后,陈庆同边打开书房的门边说道:“守长兄,你说的我已知晓不必担忧,放宽心,有我在没事的。”
“那就多谢仲府兄了!”
说完他们走到院子里。
陈庆同抱拳说道:“让诸位久等了,都坐下。”
“哎!最近辜立诚和黄季刚等人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意见越来越大,怎么解释都不管用。”
“尤其是那黄季刚前些日子更是故意找心刚的麻烦,真是不可理喻。”
李守长也叹了一口气说道:“这黄季刚在新文化运动中主要反对白话文运动。”
“他认为文言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价值,从而对新文化运动倡导的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做法表示严重的抗拒,反对新诗。”
“而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坚持维护文言文的正统地位。”
“难道他不知道新文化运动是大势所趋吗?”
高意涵也吐槽道:“就是说,明明新诗的形式更加自由,不拘泥于传统诗歌的格律和韵律,而且内容新颖,语言通俗,使诗歌能更贴近大众生活。”
“黄季刚他就是看不到,执意反对,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丑又硬。”
李云飞突然举起手来,眼神坚定地看着众人,然后开口说道:“我能否在此发表一下个人意见呢?”他的声音不高,但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听到这话,陈庆同微笑着看向李云飞,鼓励地点点头,回应道:“当然可以,畅所欲言!毕竟我们新青年杂志就是集思广益,只要有想法,尽可一吐为快。”
得到应允后,李云飞微微颔首,表示感谢。接着,他深吸一口气,整理好思绪,准备将自己内心的观点和盘托出。
“诸位,我认为季刚先生所言也不无道理。”
听到这,郭心刚忍不住发出声来。
“云飞,你……”
陈庆同打断郭心刚说道:“让他继续说。”
“我认为季刚先生说的对,但也没说在座各位错了啊!”
“我认为新文化运动很有必要,但我们并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自古传来的文言文和唐诗宋词等都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历史瑰宝,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