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华夏干大事 > 第9章 初入北平

第9章 初入北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您就是守常先生!”李云飞震惊的说道。

    “对,先进来坐吧!”李大钊先生热情的回应道。

    突然一个面容坚毅,身材高大的男子从屋里走来笑着说道:“守常兄,这是有贵客上门吗?这么激动。”

    “哈哈哈,来,我来介绍一下。”

    “这位是我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遇见的至交好友——高一涵,曾在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法专业。”

    “这位是张謇先生的义子,叫李云飞。因为家父与张謇先生有旧,所以便把他交由我照顾一段时间。”

    “哦,原来您就是高一涵先生啊,早就听闻您的名字,您在陈独秀先生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我可是拜读了好几遍啊!”李云飞激动的说道。

    “太客气了,你能成为张謇先生的义子,也是了不起啊,毕竟张謇先生也不是个随便的人啊!”

    ……

    看着他们俩个你一句我一句,李大钊实在是哭笑不得。

    “哎呦,看你们俩个聊的这么开心,我都不忍心打断了,不过一涵啊,你看云飞这行李都还没放下呢,咱们先让云飞放下行李,进去坐下聊好吧!”

    “哎呦,瞧我这眼力劲。”

    “走,云飞咱们先去放行李,唉!守常兄,让云飞住我旁边那间屋子吧。”

    “行,先走吧!”

    ————————————————

    “云飞,这就是你的房间了,你先简单收拾一下。”

    “没什么事,我和一涵就先走了。”

    “好的,谢谢守常先生,哦,对了,这是在路上给你们买的麻花,收下吧。”

    “好,那我们就却之不恭了,云飞啊,有事记得叫我们。”高一涵喊道。

    “哦,好的。”

    当李云飞将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之后,他缓缓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厚重的《资本论》。这本书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有些晦涩难懂,但对李云飞而言却并非如此。

    因为李云飞在上一世就是一名文科生,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储备。(虽然最后还是当了社畜了吧!)因此,阅读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对他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李云飞轻轻翻开书页,沉浸在马克思深邃的思想世界之中。他的目光随着文字流动,思绪也渐渐飞扬起来。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扇通往智慧之门的钥匙,引领着他去探索奥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李云飞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他被书中的理论所吸引,不断思考着其中的深意。这种专注与投入让他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空,与伟大的思想家们对话交流。

    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然而,李云飞并没有丝毫倦意,他依然津津有味地品读着《资本论》,享受着知识带来的无穷乐趣。

    “云飞,到饭点了,该吃晚饭了。”

    李大钊轻轻推门进来说道。

    “吃晚饭?”李云飞这才发现,外面已经天色渐黑了。

    李云飞也是不拘小节,也不懂得什么叫客气,人家喊他吃饭他就吃,当下便跟着去了西厢。

    到了西厢,他们寒暄几句,才各自落座开始吃饭。

    桌上摆的都是些家常小菜,只有一个回锅肉是荤的,刻意放在靠近李云飞的方向。米饭有点糙,而且色泽发黄,看样子是三年以上的陈米。

    李云飞只扫视饭桌一眼,就对李高二人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心灵满足,但经济并不富裕。

    确实,李大钊和高一涵二人虽在为《晨钟》和《甲寅》俩个期刊分别投稿,但稿费并不多,生活不是很富裕,就连房子的租金都是勉强掏的。

    饭桌上,“云飞啊,你是张謇先生的义子,按辈分来说咱们是平辈,也就不用太客气,叫我一声哥就行。”

    “我也是,我也是。”高一涵说。

    “我知道了,守常先生……”

    “嗯?”

    “哦,是守常哥,涵哥!”

    “这才对嘛,都是一家人,华夏儿女,叫那么生分干什么。”高一涵说道。

    之后,李大钊便主动问起李云飞的情况:“云飞,你不是来北平上学来了吗,去的是是什么学校啊?”

    “嗷,是北京大学,政治系。”

    “北京大学,政治系,好啊,那你可要好好的和你这位高一涵大哥交流了。”说完,李大钊和高一涵就轻笑起来。

    “嗯?对了,我想起来了,高一涵,1917年起受聘北京大学,曾任政治系教授、北大丛书编译委员会委员等。”

    “也就是说我未来的教授是我哥哥?”

    虽然李云飞脸上没什么,但心里早已翻江倒海。

    高一涵眼神中透露出些许好奇与审视,他轻声开口问道:“哦,对了,云飞,你身为政治学专业的学生,那么让我来考考你吧。对于如何振兴中华这个命题,你有怎样的见解呢?”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淡淡的考察意味,似乎想要试探一下云飞的真实水平和思维深度。

    云飞微微一笑,自信地答道:“这个问题我曾深入思考过。”

    “振兴中华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教育,培养出一批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通过优质的教育,让他们具备广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念,为华夏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至关重要。我们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鼓励创新精神,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更有话语权,为华夏的崛起提供强大的支撑。”

    “此外,我认为君主制,共和制,根本不适合华夏。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西方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的模式,而是要结合华夏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华夏特色的发展之路。”

    “这条道路应当立足于华夏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底蕴,充分发挥其优势。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发展方面,注重可持续性,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华夏智慧。”

    “社会建设上,致力于提升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文化领域,弘扬华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

    “总之,华夏的发展道路是独特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华夏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最近我正在研究马克思先生的《资本论》,使我有了很深的感悟,通过阅读《资本论》,我明白了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只有联合工人,农民,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振兴中华。”

    高一涵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看来你确实对政治学有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但你最后的观点我不作评价,不过,《资本论》我也读过,它所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你是否有考虑过它对于当今社会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将其中的理论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