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满州豪气踏山河 > 第106章 袁绍离京

第106章 袁绍离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董卓得偿所愿地收了吕布,还意外地多了与西凉战力相当的五千并州铁骑,自是大喜,当即封了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虽然骑都尉官职不大,但却是他义父丁原去往并州任刺史前的官职,这既是表示董卓对他的重视,亦是想要以此解开吕布心底的那点心结。

    而吕布骤然从一个小小的文职主簿翻身成了骑都尉,还获封了侯爵之位,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底激动不已,那仅存的一点愧疚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再加上董卓与他都不是豪族出身,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步从底层爬上来的,相同的身世使得两人十分投缘,吕布于是趁机认他作义父,而董卓正愁如何使吕布如何真正归心,他既然提了要求,董卓自然乐见其成,将其认作了义子。两人至此出入同车、食则同席,待其如亲子。

    而董卓破了丁原,收吕布之后,朝野上下一时风头无二,无人敢试其锋芒。他则趁机大肆封赏自己这边的官员,自封三公之位的太尉之职,自领前将军事,掌天下兵马大权,又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对于樊稠郭汜牛辅等一众西凉将领都进行了提拔,随后又极力拉拢朝中有影响的官员,以此对抗袁氏势力,提拔与之关系不错出身的王允为司徒,提拔郑公业为尚书,征召蔡邕为代理祭酒。

    一时间,袁氏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打压。

    这一日,董卓于朝会之上再提废立之事。

    虽然遭遇到了以袁氏势力为首的许多老臣反对,但董卓才不管这些,当着满朝公卿之面,直接拔剑杀人。

    至此,废帝之事无人再敢多言。

    ———————

    下了朝,袁绍从皇宫出来后便来到了叔父袁隗的府邸。

    回想着朝会上董卓肆意嚣张的嘴脸,袁绍的心里就不禁有些不是滋味。

    这一切好像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他既低估了白眼狼董卓的野心与实力,也高看了丁原等人的能力。

    桥瑁也已经失望离开了朝廷,放眼洛阳城内他们袁氏竟然已是无兵可用。

    如今董卓尾大不掉,已经成了势,要想凭借他袁家几世威望镇压已不现实,今后,他袁氏又该何去何从?

    难道他们袁家谋划不成反而还要自此衰落下去吗?

    “不行!”

    袁家决不能断送在自己的手上,他眼神阴沉,攥紧了衣袖下的手。

    他忽然又回想起那日最后一次见祖父时曾对他说过的话,他给他们袁家是留了些家当的。

    想到这儿,他的眼睛又明亮了起来。

    他快速朝叔父的房间走去。

    ——————

    袁绍来到外书房,袁逢正拿着烟斗抽着烟,袁隗则在房间里焦急地踱步,近日来董卓的刻意打压,已经使得袁氏的威信大不如从前了。

    纵使三公之位他们两兄弟占了其中两个,但现在却是不敢与手握兵马的董卓硬碰硬。

    只得另谋出路了。

    此时的袁隗比袁绍更加悔恨,当日若不是他插了一嘴,也不会给董卓可乘之机。

    如今这条白眼狼真正露出他的爪牙来,才觉得其可怕之处。

    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让袁隗愧疚难当。

    尤其今日朝会之上董卓险些提剑与袁绍厮杀起来。

    若不是自己与其余诸位大臣出面,只怕他袁家这位麒麟子就会命丧当初。

    想到这儿,他心底的杀机便不由自主的涌了出来。

    不多时,袁绍走了进来,他上前作揖施礼,有些惭愧地说道:“拜见父亲、叔父,都怪孩儿冲动,险些坏了袁家大事!”

    “此事如何能够怪你?要怪,就怪董卓狼子野心。”袁隗摆了摆手,叹了口气道。

    “吾儿不必自责。眼下董卓势大,尤胜昔日何进,废帝已成板上钉钉之事,再多言已经无益。”袁逢示意袁绍坐下说话,然后沉吟一下,缓缓说道。

    “那董卓呢?难道就任由其只手遮天?”说到底,袁绍心里对于董卓之事还是耿耿于怀,他有些不甘心地恨恨道:“父亲,叔父,若是任由董卓肆意妄为,迟早会容不下我袁家!”

    袁逢袁隗两人沉默了。他们知道袁绍说的是事实,如今董卓还在竭力稳固朝局,一旦彻底稳固了权力,势必会拿他袁氏开刀,而袁家虽然门生遍布天下,但如今的洛阳城,却是无兵可用,只会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想到这儿,袁逢放下了那杆烟斗,沉吟良久,叹了口气说道:“这个确实不好说,或许绍儿你猜的是对的,以董卓此人的野心,绝不会容忍有威胁他的权利地位的势力存在。如今我们不宜与他正面相抗,只有另寻他法。这也是我们二人让你过来的原因。”

    袁绍忍不住好奇问道:“该如何做,还请父亲直言。”

    袁逢看了一眼袁隗。袁隗明白兄长的意思,当即微微一笑,接过话来,

    “我袁家为大汉呕心沥血经营数十年,岂会就这样垮了下去,让数年谋划付之东流。现在,也该是时候告诉你了。我袁家起势于汝南,但这些年下来,我袁家最大的倚仗却是在冀州!那里不仅有我袁氏忠心耿耿的门生故吏,更暗自藏有一支百战之兵的精锐士卒。”

    “这支兵马就藏在常山真定一带,这些年来暗自中山、上党、河内等地的叛匪,如今规模据传已经约莫数十万人,其中精锐善战者约莫有十万之众。这支军队想必绍儿你亦听说过它的名字,叫做黑山军。”

    “什么?”袁绍惊愕不已,他怎么也想不到所谓的后手竟然是前身亦是黄巾军的黑山军那支人马。

    对于他们,他亦清楚,自张角三兄弟被灭之后,北方就要数这支人马出名了。当地各郡县时常被侵扰却始终游离在朝廷之外,后来不知何故竟然主动投降朝廷,那首领好像还被封了个平难中郎将来着。

    “那黑山军的首领张燕难道便是祖父所安排之人?”袁绍试探着问道。

    袁隗赞赏地看了他一眼,“不错,那张燕原名褚燕,早年得罪权贵,一家险些尽数被诛杀,是你祖父派人相救,赠予他们全家活命的钱粮,又教褚燕学习弓马武艺。这小子天资聪慧,一学就通。后来黄巾乱起时,便安排他暗自发展当地势力,到了如今,已经算得上是一番霸主了。”

    “如今你在朝会上当场驳斥董卓,拂了他的面子,再待下去,难保他不会暗中差人谋害你。而绍儿你要做的,便是离开洛阳这个是非之地,前往冀州,想办法将这支军队收于麾下。届时,你与术儿手握重兵在外,我与你父亲在朝内暗中谋划,董卓亦不敢轻举妄动,待到合适时机,便可一举灭了董卓。”

    袁绍皱了皱眉,道:“即便我们救了他们一家子的性命,但如今他势力已这般庞大,如何保证他不是第二个董卓,能够听我袁氏的话?”

    袁隗摆了摆手,笑道:“张燕的为人我们还是清楚的,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但他心性亦孤傲,你若想要掌握这支军队,便要靠你的本事了。”

    袁逢在一旁瞥了他一眼,冷冷说道:“若是你连小小的张燕都拿不下,我看你也不用替袁家争夺天下了!”

    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凝住一般,袁绍的头深深低下,他一句话也不敢说,袁逢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严厉,他慢慢坐了下来,用和缓的语气缓解房间内的紧张气氛。

    “你离开洛阳之后,为父会替你向朝廷请奏你为渤海太守。你可以渤海为根基,招兵买马,积蓄实力之后,再去与张燕谈判,招降他,他见了你,自会明白一切。或许会考校你一番,但此人一旦被你收复,便会死心塌地。届时冀州之地可尽握你手中,即便天下有变,你也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这也是你祖父离去之前为你攒下的财富。他可是对你寄予厚望啊!”

    袁绍默不作声,袁隗瞥了一眼兄弟,轻声说道:“绍儿,你可是我袁氏最为倚重之人,是我袁氏大业功成的希望所在,可千万别犯糊涂。你此去冀州之后,待你振臂一呼,自有我袁家留下的暗棋出来相助于你,他们都是满腹经纶有治世之才,你要妥善重用。”

    袁绍点了点头,又道:“孩儿记下了,定然不会辜负祖父与父亲叔父你们的期望的。只是孩儿此去之后,您二位安危怎么办?”

    袁逢冷冷笑道:“我与你叔父乃堂堂的朝廷重臣,料他董卓亦不敢轻易对我们下手。”

    袁隗也淡笑道:“我们二人都是半截入了黄土的人,生死安危于我们而言,不足一提。只要你与术儿二人能够撑起袁家百年基业,他董卓想要,便由他拿去吧。”

    “叔父!”袁绍心中有些发凉,不由加重了语气。

    “好了好了,我们二人自会保护好自己,不会轻易置于危险之下的。”袁隗捋须笑道。

    袁绍松了一口气,“不知孩儿何时动身?”

    袁隗眯眼沉声道:“事不宜迟,你速回家收拾行囊,明一大早便出城去!”

    袁绍欠身而起,朝两位重重地一揖到底,沉声说道:“此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父亲、叔父,两位保重!”

    ——————

    出了府邸后,袁绍急匆匆地回到家收拾行囊,第二日天刚蒙蒙亮,便出了城。

    董卓收到袁隗请奏袁绍为渤海太守消息的时候,袁绍已经入了冀州地界。

    董卓拿着手里的奏折问新近拉拢的伍琼道:“依公之见,该当如何?”

    伍琼拱手笑道:“袁绍这般匆匆离去,必是为了昨日朝会顶撞太尉之事担忧问罪,然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不允只怕会徒生是非。纵使这是袁氏的筹谋,但袁隗袁逢还在朝中,袁绍此人虽然算是人杰,但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不妨就拜他为渤海太守,以收民心。”

    董卓眯眼沉思片刻,最终提笔在奏折上重重写了个“准”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