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章 :深山访大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这首诗源自唐代孟浩然的笔下,描绘的是他与友人共游砚山群峰的壮丽景象。传说中,伏羲升仙后,其躯体在襄阳城西南化为今日的砚山群峰,这里成为了修道者追寻仙踪的圣地。
昔日,炎黄时期的赤松子便在此山中修炼,他因炎帝之女的深情而无奈躲入深山,最终二人共赴仙途,留下了一段佳话。孟浩然对这片仙山之上的奇人异士心怀敬仰,却更自愧不如东晋羊祜,无法为襄阳百姓造福立碑。
如今,我们的主人公们即将踏上这片神秘之地。清晨的山间,鸟儿们还在朦胧的晨梦中低语,稀疏的鸣声如同天籁之音。
楚天娇与乌玄衣策马前行,陆天然与两名少女紧随其后,而两名受伤的姑娘则留在山外休养。他们随着楚天娇穿越林间,翻越山谷,直至来到一处险峻之地,只得下马徒步前行。
半个时辰后,一座巍峨的山峰映入眼帘,山势俊秀,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楚天娇停下脚步,转身对乌玄衣道:“你们要找的人便居住在这座山上,我另有要事,不便陪同。”言罢,她如林间精灵般消失在茂密的丛林中。
众人继续前行,穿越几道山谷,终于来到山脚。抬头望去,只见奇松怪石,纵横交错,仿佛一道天然屏障。他们施展轻功,攀崖越树,历经一个时辰,终于来到半山腰。
此时,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道出现在眼前,路面以青条石铺成,宛如通往天宫的阶梯。众人拾阶而上,又行了一段路,一座清幽雅致的道观映入眼帘。这道观白墙黄瓦,屹立于青松怪石之间,让人一见便觉心旷神怡。虽然此处并非山顶,但地势险峻,显然在建造之初耗费了无数人力。
众人心中猜测着那位高人或许就居住在此处,于是缓缓靠近。然而,道观院门紧闭,寂静无声。乌玄衣示意阿离上前敲门,过了许久,才见一位年约十四五岁的青衣道童前来开门。他清秀的脸庞上带着些许疑惑,脆生生地问道:“诸位到此有何事?”
我们长途跋涉,慕名而来,听闻贵观道法深邃,如神笔点化,故特此前来谒见,恳请仙童代为通报令师,以求指引迷津……乌玄衣以恭敬之姿,拱手而语。
“吾师正在闭关修行,外人不便打扰,诸位还是请回吧。”道童面色如水,语气中不带一丝波澜。
阿离见此情景,不禁急言:“小道士,你怎能替师父决断?我等诚意求见,你怎知他老人家不愿相见?还是快去通报一声为好!”
双方正僵持间,忽见一位年轻道人,如仙鹤般翩然而至。小道士见状,连忙施礼,并指向众人。
“诸位施主,远道而来,幸会幸会。不知诸位驾临小观,有何贵干?”道人面带微笑,向众人施礼。
乌玄衣将来意详细陈述,然而道人却言:“我们的大智师父已闭关一月有余,平日不见外客。但近日或有出关之可能,诸位远道而来,辛苦异常,请先至客房歇息,待师父出关再做定夺。”
乌玄衣闻言,心中欢喜,或许这位大智师父正是她们所求之人。于是,她向年轻道人致谢,并随其步入大殿后方的客房。
午后,天空云层密布,淅淅沥沥的细雨开始洒落。众人虽心焦如焚,但既来之则安之,只能期盼天公作美,雨停云散,大智师父早日出关。
然而,直至傍晚时分,雨势却愈发猛烈,如天河倒泻,不见停歇。道人见状,命两名道童送来斋饭,并安排众人男女分房而居。
夜深人静,乌玄衣躺在床上,只听得屋外山风呼啸,冷雨如鼓点般敲击着窗棂。她心中思绪万千,难以入眠——明日又将如何?她们能否见到那位高道?又能否得知那圣物之下落?
一切悬念,皆待明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