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无双国士
军研院家属院。
晚饭三师姐安排在自己家中,大师兄章宇下班后也赶了过来,加上欧阳萱,三师姐的爱人,一共五人。
三师姐爱人叫郭景涛,是一位鬓角褐白,面相英武冷峻的老中年人。
之所以说是老中年,是因为他今年70岁了,但面相看上去只有50多岁,看着比三师姐还要年轻几岁。
当三师姐向苏牧介绍完自己爱人时,苏牧再看这位冷峻老人,目光顿时变得崇敬起来。
这老人竟然是统领北方军区数十万军队的一号首长!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位上将。
难怪之前说起三师姐爱人时,大家都讳莫如深。
直到此时,苏牧才反应过来,三师姐说给他找一位能做主的人是谁了。
军研院虽然不归北方军区管,但一位上将出面作保,谁敢不给面子。
几人边吃边聊,饭局上娄晓晓也没有提苏牧加入军研院的事,吃过饭,等章宇和欧阳萱走后。
苏牧这才和郭首长进到书房,单独谈苏牧加入军研院的条件。
聊的过程中,郭首长对苏牧很客气,这种客气即是起码的待客之道,也夹杂着不信任。
这也难怪,虽说娄晓晓没少在郭首长面前赞赏她这个小师弟的才情,可郭首长毕竟没亲自见识过,面对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怎么可能完全信任。
所以,当苏牧提出要200亿研发资金,全权负责一个军事科研项目时,郭首长含蓄的拒绝了苏牧。
随后,苏牧又提出另外一个方案,就是他不入军研院,而是自己成立一家军工企业,资金全部由他出,只要郭首长出面为他背书就可以。
毕竟在z国要是没有政府和军方的背景,想要涉足军工,几乎不可能。
这一方案,郭首长倒是没有明确拒绝,但也没有同意,只是说他要考虑考虑。
等苏牧从三师姐家离开后,郭首长便将苏牧的条件向妻子转述了一遍。
“你这位小师弟还是太年轻了,张口就要200个亿,要不是和你是同门,我都怀疑他是个骗子。”郭首长言辞冷淡,话音中毫不掩饰他对苏牧的轻视。
“那你是两个方案都没答应?”娄晓晓瞪着郭首长,没好气的问道。
“我怎么答应,200亿啊,我北方军区一年的军费才多少,我要给他作保,万一打水漂了,这笔费用最后可得北方军区承担;还有他要成立军工企业,那玩意是个人能参与的吗?开玩笑。”郭首长说道。
娄晓晓气的吐出一口气,张着嘴半天没说出话来,好一会儿,她忿忿的说了一句。
“你们啊,不知道怎么说你们,不懂科研,全凭自己的见识下结论,都什么时候了,做事还是前怕狼后怕虎的。”
郭首长没有说话,自顾的品着茶,翻看着最新军报。
“你不答应是吧,不答应我去找老葛。”娄晓晓起身气愤的说道。
“你敢!”郭首长终于不淡定了。
天宇航空研究院。
苏牧来到研究院时,星空科技集团的人已经提前到了。
这次研究院找到苏牧,原本是看上了星空科技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技术。
可经过与苏牧的一番沟通后,双方认为在探月领域有着更加广阔的合作前景。
因此,苏牧这次带着星空科技的一众研究人员到天宇航空研究院洽谈合作事宜。
“苏总,都说你年轻,今天一见,果然比传闻中的还要年轻啊。”研究院院长张树国院士老远就伸出手,朗声说道。
苏牧急走几步,双手握住老院士的手,说道:“您老亲自出来迎接,这不是折煞小子吗!”
“不不,别人我是不会出来的,可你小子当的起,就凭你敢逆势而上,创立三大集团,解救万民于水火,就当得起老头子的这一礼。”
张国树院士握紧苏牧的手,苍老的脸上满是赞赏与欣慰。
“张老过誉了,和老前辈们比起来,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苏牧忙开口道。
这倒不是他故意摆出的谦逊姿态,而是真心敬佩这些老科学家,z国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跃居世界第二,离不开这些老一辈科学家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比如眼前的这位张树国院士,他年轻时曾留学m国,原本可以到世界顶级大学哈佛担任教授,过着享受咖啡、红酒的生活。
但他学成后没有贪图m国的富裕生活,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z国,扛起无数国人的航天梦。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z国航空航天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全球顶级水平。
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当真是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无法比拟的。
一行人进到研究院,老院士将苏牧拽到办公室,拿出自己珍藏的好茶,亲自为苏牧冲了一杯。
而后,老院士又拉着苏牧聊了好多他对于“三大集团”的看法,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小苏啊,去年经济是个什么光景,当时我去大学开会,看到那些绝望的学生,我都心疼啊。”老院士回想起曾看到的那一幕幕,眼睛微微有些湿润。
“还有前门大街,多少年没有工人在那找工作了,可去年,乌泱泱的全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啊!吓人啊!”
苏牧默默听着老院士的话,心中涌出一股沉重,去年,可以说,z国经济已到了大衰退,大萧条的边缘,只差一步,z国经济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小苏,你做的好,当真做的好,当得起无双国士这一赞誉。”老院士拍着苏牧的手,郑重其事的说道。
无双国士!
听到老院士对他评价如此之高,苏牧脸上立时露出羞愧之色。
“感谢张老盛赏,可无双国士这词小子可当不起啊!”
老院士见苏牧一副惶然的表,安抚苏牧的同时,心中对他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有功而不自傲,知敬畏而不虚浮。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能做到这一点,境界之高,心性之稳,可以说已达“自明”之境。
很多活了七八十岁的老人都难以达到这一境界。
接下来的几十年,在z国科技界执牛耳之人,必定是这青年,老院士心中无比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