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他们的故事(求追读!)
刘光齐回到轧钢厂后,满怀成就感地将编好曲的歌曲交给了谢秉才。
“谢老,弄好了,您给看看。”
谢秉才接过后,竟然照着曲谱哼唱了两句。
“谢老,你还懂曲谱啊?”
“臭小子,你以为呢,你当我活这么多年都是吃干饭的啊?我虽然不会编曲,但跟着曲子哼唱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行了,在这儿傻站着了,走吧,跟我一起让关科长过过目。”
刘光齐有些诧异,“不等其他人了吗?”
谢秉才摆了摆手:“你说他们啊,他们昨天都写好了,每人交了一篇文章。不过都没啥新意,比不上你小子。”
“谢老你过奖了,你说我这是不是表现太突出了?”
“年轻人,有点上进心是好事,组里人都差不多,不用担心有人背地说闲话。”
刘光齐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嘿嘿,他们看你不顺眼,当面就说了。”
这话让刘光齐一阵无语。
谢秉才见状,笑着说:“行了,不逗你了。咱们组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每次上面排下任务,只需要交一份好的,其余人就随便写一篇就行。这通常是轮流来的,如果有人觉得创作困难,也可以拜托给别人。”
“我去,还能这么玩啊,六十年代就开始避免职场内耗了啊。”刘光齐听了之后,心里默默地吐槽。
“谢老,那要是不按这个办呢?”
谢秉才耸了耸肩,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那就恭喜你高升了啊。你要是想上进,也不会有人拦着的,组里以前不是没人出去。不过我看你这燕大的高材生,选择来厂里上班,应该不是那种一心求上进的。”
“嘿嘿,谢老您真是明察秋毫。”刘光齐尴尬地笑了笑。
两人边聊边走,很快就到了关科长的办公室。谢秉才将宣传组所有人的作品都交给了关科长。
关科长接过作品,没有多言,直接拿起了最后一份——正是刘光齐的那份。刘光齐见状,心中也明白了,关科长对宣传组的规矩心知肚明,直接跳过了其他人的作品,开始审阅他的。
关科长认真地读完了刘光齐的作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不愧是燕大的高材生啊,光齐,我会向上面汇报,争取给你提前转正。”
刘光齐没想到关科长还能给他个惊喜。
现在的领导不像后世的领导,嘴里十句话九句话都是pua的。
“那我可太谢谢科长关爱了。”
因为关科长要去汇报工作,所以谢秉才就跟刘光齐告辞了。
弄完厂里的任务,刘光齐就开始计划写新书了。
他可得抓紧时间创作了,他可没有多少时间了,等到起风了,就没创作空间了。
就在刘光齐想着“写”哪部作品的时候,窗外寒风凛冽,呼啸声不绝于耳。这突如其来的寒风,仿佛将他带入了前世的记忆,电影《风声》中的画面在他脑海中浮现。
“对啊,就写这本。”
有些战争是看得见的,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枪炮声不绝于耳,战壕中黑漆漆的脸颊和残破的身躯,放眼望去,大地满是创伤,血液浇灌的河流如此鲜红。
然而,还有另一场战争,它悄无声息,隐匿在炮火的阴影之下。这里没有轰鸣的炮火,没有遮天蔽日的黑烟,只有那些身陷其中的灵魂,他们如同行走在悬崖边缘的钢丝之上,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风声》无疑是一部将暗中斗争讲述得淋漓尽致的作品。特别是顾晓梦所说的那句话:“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遗憾的是,在前世中,《风声》这本书问世太晚,许多在黑暗中奋斗的人未能读到这本书,看到这部电影。
所以,刘光齐打算把他写出来,把老鬼、老枪、以及无数dxd的故事告诉给他们,他们的战斗不是没人记得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人,他们选择了在黑暗中前行,用智慧和勇气捍卫着心中的光明。
1942年10月10日,汪伪政府在庆祝国民政府成立三十周年的盛大仪式上,一名要员遇刺身亡。这起事件引起了日本方面的极大关注。日军特务机关长武田怀疑这一系列暗杀行动是由北平地区的gcd领导人老鬼策划的,他决心通过彻底的清查来摧毁这个组织。
武田通过调查得知,负责发送指令的老鬼就潜伏在剿匪司令部内。于是,他将最有可能接触到电报的五个嫌疑人带到了裘庄,这个封闭的地方。这五个人分别是:伪军剿匪大队长吴志国、伪军剿匪总队司令侍从官白小年、伪军剿匪司令部译电组组长李宁玉、伪军剿匪司令部行政收发专员顾晓梦、伪军剿匪总队军机处处长金生火。
在五天的调查期限内,武田开始疯狂使用各种酷刑,妄图让真正的老鬼露出水面。布满铁钉的坐凳,尺子测量身体的“精神性侵”,践踏女性尊严的麻绳等等。裘庄已经不再是人间的地盘了,它是魔鬼的庄园,是无间炼狱。
在这个人人都在找“老鬼”的游戏中,输的人丢掉的将会是自己的性命。
刘光齐坐在书桌前,手中的笔在纸上跳跃,随着故事的深入,他的手开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他虽然尽可能的让自己保持冷静,但一想到这些故事都有可能是真实发生的,是无数dxd的缩影。
尽管他努力告诉自己,他是一名作家,但每当他深入挖掘那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恐惧、绝望、坚持与勇气时,他的心便难以平静。
他想象着那些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依然坚守信念、传递情报的地下党员。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每一步走得都如履薄冰。他们必须时刻警惕,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每一次的相聚都可能是最后的告别。
刘光齐的笔尖在颤抖中继续前行,每一次落下都似乎承载着千钧之力。
他的心灵仿佛穿越了时空,不再身处温暖的办公室,而是被带到了一个荒凉的冰原,四周是刺骨的寒风和无尽的白雪。
冬日的冷风,如同一把把钝锈的刀刃,无情地在他的心灵深处刻画着。它们疯狂地、缓慢地切割着他的感知。
不知不觉间,下班铃声已经响起了,但刘光齐仍沉浸在书中的世界。
随着一声声“光齐”的呼喊,他才重新回到现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