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松筠葱葱的新书 > 002 蚓叹世间多机巧

002 蚓叹世间多机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回到太子殿,小惹回去先是解答了赵烨瑜的很多疑问。

    赵烨瑜对她说,“明白了,小惹是跟我最好的婢女。”随后笔墨纸砚伺候!开始研究写省书。

    赵烨瑜心中暗自庆幸,幸得我平时增加爱好,多有练习软笔书法,又是语文老师,故能应对自如。

    当他写到:“儿臣重裀而卧,列鼎而食,未兀自倦怠,自律有嘉”时,起码知道“裀‘’yin 是夹衣、内衣的意思,古同“茵”,也有垫子、褥子的意思。

    踏入太子殿,小惹首先详尽地解答了赵烨瑜心中的诸多疑惑。

    赵烨瑜释然地笑了笑,称赞道:“我明白了,小惹你果然是我最得力的婢女。”接着,他示意笔墨纸砚备好,随即开始了省书的撰写工作。

    赵烨瑜心中暗自庆幸,多亏自己平时热衷于增加各类爱好,尤其是软笔书法的练习,再加上身为语文老师的功底,使得他此刻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这份任务。

    他写道:“儿臣重裀而卧,列鼎而食,未兀自倦怠,自律有嘉。”他颇感自豪,因为对于其中的用词,他至少知晓“裀”字的含义:它既可以指夹衣、内衣,古时也与“茵”相通,意味着垫子、褥子。

    而意思则是,“儿臣身处舒适之榻,尽享美食佳肴,却未曾有丝毫懈怠,自律之心始终如一”,这份对文字的深刻理解,无疑让他的文章更添了几分深度与韵味。

    小惹低头审视着他的布靴子,继而询问:“殿下是否觉得鞋子不够舒适?”

    赵烨瑜今日在行进的途中,始终觉得这双鞋与他的专业跑鞋相比,在舒适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距,更是缺少了缓震技术的支撑。

    今日自后山归来,他多次因鞋履问题而扭伤脚踝,确实带来了诸多不便。他不禁疑惑,小惹是如何察觉到这一点的?

    因为鞋子的原因崴脚不来上课,是学生惯用的伎俩。赵烨瑜这会儿给用上了。

    “儿臣承蒙天恩,重裀而卧,列鼎而食,从未兀自倦怠,自律有嘉……昨日儿子在行山之时不慎崴了脚,亦是今日未能上殿之因……”

    怕显得不够真诚,赵烨瑜用自己那点语文功底写了一首无题七律诗附上:

    偶得天师妙语,敬录于此:

    慨叹世间机巧生,

    人心波澜混遮行。

    慈悲如浪挡阴患,

    万姓堕涛苦海惊。

    渺渺应怜何岸净,

    诸真配给大光明。

    普光万亿除污障,

    苦难生灵感救擎。

    小球子见殿下挥洒书写,兴奋地连声赞道:“恁地厉害!恁地厉害!但是不能写昨日。”

    小惹见太子失忆,却能作诗,也颇为奇怪。

    “嗯,趁着父皇还没找我算账,差人火速送去,安抚一下。”

    小惹更担心面前这个傻太子了。

    小球子眼波崇拜状,“太子殿下不光文采风流,还英明神武。消失这一年总算有个交待了……”

    “消失一年?”

    “殿下,您别吓唬小的,您这怎么总忘事儿呀,恁地让人担心,”小球子唯恐健忘对太子又产生不良影响。

    赵烨瑜按照小惹的指导改完后,就让小球子送去仁宗那里了。

    “小惹,你不是我最可信任的婢女,那我问你消失这一年是怎么回事?”他问道,但他向来懂得适可而止,从不过度沉溺。心想,即使来到北宋皇宫,也要秉持简约之道,避免陷入繁琐的纠缠之中。

    在退散太监宫女之后,小惹详尽地陈述了太子近期半月来的行踪及所掌握的信息。

    据闻,至和元年腊月之际,开封府收到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报案。此案涉及宰相的妾室离世,其死因异常可疑。开封府迅速派遣法医进行验尸,结果显示夫人身上遍布伤痕,似遭受了非人的虐待。

    与此同时,京城内谣言四起,广泛流传着一则令人惊骇不已的消息:陈宰相妾室于英之遭遇不幸,其死因竟为亲生儿子陈宙所害,而身上的致命伤痕则系在身亡后施加。此消息源自一名遭受陈宙残忍殴打、勉强逃脱的十一二岁的婢女,她舍命向开封府报案。而此婢女正是小兰的姐姐,不幸被灭口了,小兰家贫奴籍无依靠,被卖在当时还是萧统领女儿的小惹府中,小惹喜欢她,将其收在身边并以姐妹相待。

    而作为宰相唯一的儿子陈宙,则是京都公认的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后生,科举也不靠父亲,一举夺魁,当之无愧的状元。还能文能武,军事才华出众。素来以卓越之才闻名遐迩,连仁宗陛下,还有萧统领都对他青睐有加,众人眼中的他绝对是能够担起重任的大才。原来小惹父亲就是萧统领,遭遇贬谪后,陈宙便成为那唯一能够胜任军事统领之职的青年才俊。

    面对这样的指控——弑母,陈宰相此举或出于对独子的深切保护,因为陈宙作为家族之瑰宝、国家之未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陈宰相毅然决然地脱下官服,前往自首,声称是妾室于英的不贞行为有辱家风,且因其出身卑微,故他依据家法进行了严肃处理,此举旨在维护家族的声誉和尊严。只是事态的发展出乎预料,妾室于英在遭受宰相亲自家法后,因急火攻心,身子弱才不幸离世。

    仁宗皇帝对此事予以高度重视,并随即成立了专项调查组。然而,在调查过程中,宰相府方面未能积极配合,导致调查进展受阻。直至今年,宰相因种种考量被恢复官职。考虑到该妾室原为奴籍出身,为免损害国家重要官员的声誉及利益,此事最终未予深究,遂告一段落。

    小惹以低沉的语调继续陈述:“陛下已暗中传达旨意,你的失踪是对外做样子,我与范大人亦悉知此事,您此行名义上是为寻求宗师以祈国泰民安,实则深入民间,以体察民情,进而稳固国家社稷。通过您所寄书信,我们得知您在此期间亦在追查宰相一党及陈宙之罪行,因情绪激荡恐陛下阻挠,故未即刻返回。”至于昨日后山之事,乃是您通过飞鸽传书所通知,然我们未曾预料到您会回来,更没料到会失忆。

    赵烨瑜没想到,一上来就吃了这么大一个瓜。一个体制内的老师听起来是个闲职,都那么多事儿,这太子绝对不是好当的啊……

    各有目的自然各有说辞,流转如风,便有了捕风捉影。他想起掉入黑洞的浑浑噩噩,大概也是一年那样,此刻还能清晰思考实属宝贵了。

    小惹又说:&34;既然回来,又送去省书,陛下必将亲自召见您。太子殿下,请您仔细回忆这两年来的所有细节。&34;

    这可是为难赵烨瑜了。

    果然,仁宗陛下传唤太子进行面谈,想必是已经审阅过他们所提交的省书了。

    近年来,群臣所见,正是仁宗皇上对太子频繁缺席、行踪不定的行为持有的某种态度,认为太子状态似乎有所迷离,这让众臣很是心神不定,都怕有所牵连。

    原本,仁宗算得命中无子,天降大任却不在于斯,孩子不少,就是命运多舛。

    只有蚓儿在宫外长大成人,实乃上天之眷顾。只是一年前,那宰相妾室于英一案,让父子嫌隙加深。

    仁宗这会得知太子归来,又收到所谓的“省书”,蚓儿难得主动与他沟通,甚为欣慰。读罢却一头雾水,更是好奇,便叫来问话。

    原来赵烨瑜名字跟“鱼”谐音,古人小名要够贱命才够硬,所以取蚯蚓的“蚓”字,赵烨瑜不得其解,难道是要喂鱼吗?

    然而此刻,亦将亲身目睹仁宗的真实面貌,赵烨瑜对未知的担忧,以及被大瓜的惊吓,早已被强烈的好奇心所取代。

    无暇顾及细节,亦无细节可言。

    他学着宋人说话的样子:既然恁地,待至御前再行筹谋对策……

    &34;太子殿下到!&34;太监的声音洪亮而庄严地响起,如同在殿堂中回荡的钟声。

    &34;尔等暂且退避,让太子殿下先行。&34;仁宗皇帝温和而又不失威严地说道。

    当赵烨瑜步入殿廊之际,目及之处,见殿内人群熙熙攘攘。他迅速而细致地环视一周,辨识出数位大臣与宫女太监的身影。然而,此刻的他们,呼吸与动作皆似静止,营造出一种凝重的气氛。

    这种环境不自觉给赵烨瑜带来了一种深重的压抑感,似乎每一丝空气都在悄然激发他的社交焦虑。在人群的喧嚣中,他或许能维持表面的镇定自若,谈笑间风度翩翩,但内心的挣扎却如同汹涌的波涛,不断撞击着他脆弱的防线。他时常被这无形的压迫感笼罩,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助,尤其是在遭受诋毁时,那含沙射影的挖苦,如同锋利的箭矢,直击他的心灵,却又难以找到合适的言辞来直接回应,只能默默承受。

    而此刻的他,是否又要在皇帝爸爸这里证明什么?

    他仿佛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审视感,但是他能理解醒来之前那个太子想去翻案的动机。

    他一样最在乎真相。

    这些无形的不公仿佛化为冰冷的双手,无情地将他推向孤独的边缘,推向了隔绝之地。

    可每当他身处于大自然的怀抱,如小区的后山之中,他总能重获生机,仿佛被充满了电,汲取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得以顿然领悟。人生无论几世轮回,都如同沿途的风景一般,既有美丽的瞬间,也有不那么如意的时刻。然而,我们不能让这些风景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而应当将其视为旅途中的插曲,以踏歌而行的姿态继续前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机会欣赏到更多不同的风景。缘分有深有浅,应当彼此珍惜,无需过分执着于永恒的承诺。

    &34;蚓儿进来吧。&34; 仁宗的声音。

    赵烨瑜低头缓慢步入,想着古人行礼的动作,扫视之际,与天子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期而遇,那目光似能洞察人心,威严之势使人肃然起敬。

    曾经站在国家级公开课的讲台上的他,也未曾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紧张与压迫感。为了缓解这种紧张,赵烨瑜迅速行跪拜之礼,起身仍旧恭敬地向仁宗行了稽首礼,口中学着电视剧里的口气地说道:&34;儿臣叩见父皇,愿父皇万寿无疆,福寿绵长。&34;

    烨瑜偷偷做了几个深呼吸,回想那短短的一瞥,皇上面色虽然沉重,但眼中依旧带着宽容与忧虑,他心中波澜平复了些许。

    “蚓儿平身,作揖即可,平日相见不必行此大礼。”仁宗温和地指示道。

    仁宗审阅奏折的案几上,赫然摆放着赵烨瑜今晨所呈递的省书。

    他拿起信件,微抬眉梢,沉声道:“且与朕详细道来这首七律的来龙去脉,你何以称它为天师妙语?”

    赵烨瑜闻言不禁心生一惊,他暗自思忖,倘若此等言辞仅为杜撰虚构,恐将构成欺君之罪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