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倔强
上个世纪30年代,农村经济社会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经济形态在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度的重要时期,农民仅能维护温饱,食物以粗粮杂粮为主,基本无暇顾及其他,上学教育更是成为一种奢侈的事情,生存下去成为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文然的奶奶——五妹,就出生在这一时期。因当时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家里的姊妹很多,因此文然的奶奶自然而随着当时的农村大多数人家起名的方式,以兄弟姊妹排位来取,所以取了个“五妹”的名字,显而易见在家中排位第5。由于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生产水平不高,粮食的产量自然就不够大家子人吃的。但为了不被饿死,只能另谋出路,所以当时流行一种童养媳的习俗。文然的奶奶也逃不过这一命运的安排。
或许是因为文然爷爷等上一辈的家庭还算不错,至少能养活一家人的原因,亦或只是命运的安排。文然奶奶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送到了文然爷爷家,从此当起了童养媳,也从此开始跟文然爷爷一起生活,从小就承担了家务活,开始懂得人情世故,练就了一些本领,也养成了办事果断、坚强的性格。
日子总是在煎熬中度过的,很漫长,但也有幸福的时刻。十五六岁就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小家庭开始的生活总是美好的,但也有烦恼的时候,更多了是为了生计在忙碌。随着文然姑姑、父亲、叔叔等出生,只凭干活是养不活这么多人的,加之社会不在不断转型发展,文然曾祖父那一辈也开始走向衰落,不能救济爷爷的小家庭,只能靠自己的勤劳耕作来维持生计。
由于文然的爷爷是个老实憨厚的人,勤勤恳恳,属于实干型选手,但没有什么想法,只知道低头干活,从来不思考为什么干活,怎样干活轻松,怎么干活才能增加收成,只是一味的干下去。
文然奶奶则是一个头脑灵活,有想法的人。她明白仅靠这个死干农活是没有太多出息的,也无法改变目前的这一状况。于是她干起了从小干的织布这项事情,白天在家辛苦带娃,晚上趁大家都睡的时候,他就在织布架上,用织布梭在织布架里来回穿梭,靠着纯手工的手艺,制作的麻布非常结实耐用,而且外形好看,颜色均匀好看。值一个星期的布,累计起来。待到附近乡镇赶集的时候,天微微亮就背起装满布的背篓启程。那时,没有汽车等交通工具,赶集只能靠着双脚一步一步的走,远的地方甚至一天赶不回来,很多时候都是借宿在一起卖布的同行家里,这样不仅节约开支,而且结识很多同行,可以更好地了解麻布买卖行情和套路。文然奶奶最远走到市里,大约60里路的距离来做买卖,这样一来一去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小孩子都是靠着文然最大的姑姑来照顾。那时农村的小孩,从小就会干家务活,而且以大带小是常有的事,甚至姐姐或哥哥的感情超过了对父母的感情。靠着文然奶奶辛苦的做生意,积累了一定的积蓄,也建起了新的木房子。
文然的奶奶还是个性格非常刚烈的女子,嫉恶如仇。也是因为文然爷爷的不管事的性格所造就。据文然父亲讲起,为了建房子,他们购买了一些青瓦放在家门口,但是在某个晚上,文然爷爷的弟弟却偷走了一些青瓦,被抓到现行,于是文然奶奶与他大吵一架,自此以后,直至去世都没有跟他们再说一句话,就连他们的后代都没有讲过话。还有就是文然小叔叔在小孩子的时候,因为村里有户家里的鹅吃了家里的禾苗,被小叔良喜搞走了,打死了一只鹅,结果那家大人对他的小叔就一顿暴揍,嘴角打出了血,脸庞被扇出了手指印,而且到文然爷爷家里来闹,文然爷爷秉着息事宁人的思想,给人家道了歉。但后来被文然的奶奶知道了,直接领着小叔去那户人家理论,大吵了一架,把打死的直接丢回了那人的家里。从此,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
文然奶奶历经过生活的沧桑,就只期盼过着简单的生活,不慢不快,便足矣。然后生活可不是这般,文然的奶奶只想清一色的活着,但总有人却在无时无刻地为你的某种行为和言语“指点指点”、甚至为你的生活“点缀颜色”,继而添油加醋,扰乱你的生活的节奏,让你的内心泛起忧思。只有自己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守住自我便是最清醒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