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成渝磁约束极限
没过几分钟,a4纸上就被密密麻麻写满了推导的式子。
“这是格林沃尔德极限的重新修订后的过程。”
成渝短短的一句话,引起了整个会议室的哗然,
要知道格林沃尔德提出的托卡马克装置燃料的等离子密度的极限可在几十年来一直被奉为可控核聚变界的准则,一旦被推翻,将动摇整个核聚变的根基。
国际可控核聚变的iter便是以其为原则而建设的项目,
要知道成渝大学刚毕业不久,虽然前面发现了常温超导材料,但他们还是将其归功为运气。
毕竟,材料发现这种事情,向来都是要运气的。
至于可控核聚变,他们只是在新闻上看到这件事,也不知道对方有没有什么水分。
很明显,他们不相信被核聚变界奉行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则是可以被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就推翻的,
要是这个极限有这么容易被推翻,那早该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科学界认出来了,而不会等到现在。
研究员王明站起身来,转向成渝,对着他淡淡一笑道:
“成渝工程师,您说您修订了格林沃尔德,是否能让会议室的众人评审一下呢?”
作为国家大型项目实验项目的参与者,他们当然需要确保对方的验证过程是正确的。
成渝点了点头,站起身来,将a4纸交给王明,王明将其投到大屏幕上。
看着屏幕上呈现出成渝的验证步骤,众人的瞳孔一缩,显然这是被惊为天人的推导过程惊得话都说不出,
这是人类能够看得懂的证明吗?怎么能有人的推导过程可以这么跳跃的?
在场的研究员均隶属国家研究院的成员,专业水平是毋庸置疑的,
但能够看懂成渝如此跳跃的证明过程的人屈指可数,这里面的证明步骤每个几乎都省略四五步,让人直呼好家伙。
大多数人冷汗直流,他们发现自己居然看不懂,难道是自己的水平太低了?
不应该啊,读书的时候自己都是名列前茅,不然自己也进不了国家研究院啊。
再看了眼屏幕的推导过程,他们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这他们还评审个锤子,开头直接就卡住思路了。
看着众人错愕的表情,林梦雪对此表示深深理解,并不是谁都能跟得上成渝组长,
想到这里,她偷偷瞄了一眼成渝,随后又想到曾经的自己差点跟不上样子,低头浅笑。
在国家可控核聚变项目研究组内被称为天才的总工程师陈总工,双手抖得像帕金森,
为了理解成渝的证明过程把他的cpu都干烧了,颤颤巍巍地说道:
“成渝教授您这推导过程实在是”
陈总工停顿了一下,搜索着脑海中的形容词,又感觉不太妥,继续道:
“妙啊”
说实话,要不是他花了十多分钟去理解,他也看不懂这证明,
成渝给出的证明每个步骤不亚于给一道高考数学压轴题,证明开头写上易得,随后出现的就是正确答案。
王明等人瞪大眼睛看着陈总工,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此等天书,陈总工居然看得懂,不愧是研究院内的天才。
此时,罗天佑轻咳两声,示意众人不要冷场,毕竟对方可是自己邀请过来的客人,缓缓道:
“各位有什么问题吗?”
“罗局,我看不懂这些证明的绝大部分,能力还不足以为成渝教授的证明评审,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的?”
显然,作为国家级别的研究员,王明奉行实话实说地准则,不会面子问题而假装自己看得懂,即使他不说的话也没人会发现。
听到王明的话语,罗天佑一眼扫过去,众人皆是愁眉苦脸。
绝大多数的国家核聚变项目组的成员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法评估成渝的这篇证明。
于是,评审的重担交给了称赞成渝证明过程的陈总工,虽然他也表示自己很吃力。
下一刻,他拿起桌上的黑色钢笔,在一张新的a4纸上补充了成渝由易得证明的步骤,
整整半个小时,陈总工艰难地一点点补充上省略步骤。
补充完后,陈总工深呼一口气,仿佛卸下了重担一般。
看着补充完整的证明过程,在场的众人总算开始能够理解一点。
“我先前怎么就想不到呢?”
“原来成渝教授是这么想的。”
下一秒,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为写出如此天才证明的成渝而响。
他们见证了一个被奉为原则的定律被成渝所改写,如何让他们的心情不激动?
直到现在,他们才知道他们一开始的想法是有多么天真可笑,居然因为成渝刚毕业不久而浅显认为他靠的是运气和水分得来的成就。
由成渝的证明推导出来的极限,在众人的支持下,新的定理以成渝为名,格林沃尔德极限自此改名为成渝磁约束极限。
这也就是说,现在做出的托卡马克装置,产生的能量将最多将提高至原来的3倍,这解决了由国家大型可控核聚变的燃料不足导致产生电力不足问题。
对于成渝所说的新材料是否适合用在核聚变装置上,在经过成渝从a4纸推翻极限之后,他们丝毫不担心新材料的强度是否不够。
众人安慰自己道,对于发现了常温超导材料的成渝而言,再发现一个强度更高的材料又有什么稀奇的。
这样一来卡住国家可控核聚变项目组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因此,国家的可控核聚变项目将继续进行,只不过技术支持的单位多了灵能科技。
该项目内部的可控核聚变的核心材料之后将由灵能科技内部提供,
只不过在提供之前,国家必须要对新材料的进行测试,以确保新的材料能够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