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风雪归家人
二叔三叔也帮着给俩小子外衣扒下来抱到炕上,大人咋地都好说,孩子要是生病可难受了。
“大哥,你们回来咋不提前说一声儿,我跟二哥好去接你们,就算不能赶牛车去,也能给孩子背回来啊,瞅瞅我俩大侄子冻的,那脸都成茄子皮了。”
钱笑也赶紧上炕摸摸俩弟弟的手脚,可不咋地冰冰凉。
俩小子直躲:“大姐,大姐痒痒。”
钱笑抬手就一人给了一巴掌:“老实点,快给那小被子盖上可别感冒了,大过年的感冒你们啥也吃不了。”
家里四个小子也赶紧凑过来,一口一个二哥一口一个三哥的,就好像失散多年好不容易见面了一样,多亏这屋子炕大,不然都装不下这六个小子,这瞅着还没小时候看着消停呢。
“都给我小点声儿说话,谁在吵吵就抽谁,”妈呀耳朵都嗡嗡的,这六个小子就不能在一处。
六个小子瞬间就没声儿了,接着小声儿的喳喳,四个小的好奇那军营到底是啥样的,三蛋四蛋也好说,那家伙讲的绘声绘色的。
钱笑揉揉耳朵,到现在还嗡嗡的,都说三个女人是五百只鸭子,就家里这六个小子都能顶一万只鸭子了。
最小的俩弟弟到了秋天都要上学了,这几年因为环境的原因家里没在增加人口,钱笑感觉他们家这样正好,一家俩小子多了负担多大啊!
当然这些她也就想想,还会不会有弟弟妹妹这个她说的不算,多亏她不在家时间长,不然非让这几个小子天天闹的揍人。
几个小子老实了,钱笑就凑自家妈身边去了,这几年都没时间好好陪陪自家娘,每次都是假期快结束的时候,匆匆那么见上几天,还挺想的。
李桂芝摸摸闺女的蘑菇头:“我闺女咋样?娘看着咋瘦了呢,是不是在学校吃不饱?”
自家闺女从闹灾开始,每个月定时的会寄给她十斤粗粮,那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都说了多少回了不用管他们,说也说不听,她跟孩子爹只能多给孩子寄钱。
可这个时候钱有啥用,再多的钱都买不来粮食,看着每个月十斤粮食不多,可是帮了大忙了,自家俩小子正是能吃的时候,闺女的补贴来的正好。
他们两口子最亏待的就是闺女了,从小爹就不在身边,后来有机会一家人团聚了,闺女又要去那老远上学,一年都见不上第三面,只能在钱上找补闺女,可那钱再好还能有在爹娘身边待着好?
“嘿嘿,能吃饱您放心,瞅瞅我胳膊上的肉,我这是贪长看着就瘦,其实我一点没掉秤。”
自家闺女看着贼能闹腾,其实贼懂事儿,俩儿子加起来都不如闺女一个贴心。
“净胡说,这个时候还能有吃饱的人,以后可别在寄粮食了,家里够吃的,”大人少吃几口就给孩子拉扯大了,他们做爹娘的咋能让闺女跟着遭罪。
“嘿嘿,我真能吃饱,放心那些粮食对我还不伤筋不动骨的,我俩弟弟还是长身体的时候呢,多吃一口就能长的好一些。”
李桂芝让闺女的话说的眼圈儿都红了,那边的日子是真的难过,那些军人都吃不饱,还要顾及着他们这些家属,虽然每家都分了地,可那水都干了种了也没有收成。
要不是老家这边每年都送两次粮食,再加上闺女每个月的补贴,那日子可真就没法儿过了。
钱笑看到自家娘这样心里也不好受,她到没说假话,虽然学校里也没啥吃的,可她空间里有啊,就现在的日子她都没亏了自己,可这话还不能说出来。
“娘,瞅瞅今年的大雪,来年指定是个好年景,咱一大家子都平平安安的熬过来了,这是多高兴的事儿啊。”
钱奶奶拍了拍自家大儿媳妇儿:“对,二蛋说对,这年月咱一大家子能平平安安的过来,就是一件大喜事儿可不行掉眼泪。”
她现在就特别的佩服自家老头子,这老头脑瓜子就是好使,那时候再山里开出来那么多的地,她还不乐意呢,想着少种一点孩子也能少挨累,多亏了老头子当初没听她的。
要是听了她的,这几年他们一大家子,说不定能不能平安的熬过来呢。
侧过头抹了一把眼角,李桂芝咧嘴笑了:“娘说的对,咱一大家子都平平安安的比啥都强。”
钱解放心里也不好受,他们驻地附近的村子不少饿死的人,他也是靠着家里跟闺女的补贴,才日子好过了不少,战友家里更困难。
那个时候就感觉自己特别的没用,不说帮战友了,自己能维持住都算是厉害了。
“娘说的对,这不眼瞅着日子就要好过了,这场大雪可来的及时。”
他的消息比家里要灵通,这要是再坚持一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送命呢。
钱老头发话:“行了,日子眼瞅着要好了,这些事儿啊过去就过去了,眼瞅着要过年了,都高高兴兴的过个年。”
在钱老头看来想太多没用,日子不是还要朝前看。
果然都说起其他的事儿来,气氛就好了很多,一家子好几年没凑到一起这么齐过大年了,虽然没有啥好吃的,可也都开心的不行。
钱笑还跟小的时候一样,大年初一带着六个弟弟,跟孙开诚姐弟俩呼啦啦一串出去挨家拜年,今年孩子是不会有什么进项了,毕竟一把花生就能救一条命。
这个时候再大方的人家,都不会拿出能填肚子的东西出来白送,孩子们也不在意,过的就是这个热闹。
孙开诚也不知道啥时候去买的鞭炮,拆开来,给六个弟弟一人兜里揣了一把,让他们出去跟小伙伴儿显摆,再屋子里都能时不时的听见一声炸响,跟孩子们叽叽喳喳兴奋的声音。
等这场灾荒真正的缓过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到了六三年,这一年钱笑也进入了毕业选择的时候。
听到里面的应答,钱笑推开办公室的门:“陈老师,您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