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启年间努力种田 > 第72章 朝廷的高价订单

第72章 朝廷的高价订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东方既白,晨曦初现,透过窗棂洒在屋内,泛起一片柔和的光辉。此刻,刘大与熊二等众人皆已离家外出,执行我所交办之事。而我,则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内,倍感清闲无聊,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一旁的《春秋》之上。

    这本古老的书籍静静地躺在书桌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气息。我轻轻抚摸着书面,感受着那沉甸甸的质感,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脉搏。缓缓翻开书页,一阵轻微的沙沙声响起,仿佛岁月的低语。

    书中的文字密密麻麻,犹如繁星般闪烁,承载着无尽的智慧和历史的沉淀。每一行字都是古人的心血结晶,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我沉浸其中,用心品味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和教诲。

    看到了那句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这句话简单而直接,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想象着郑伯与段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争斗和权谋。

    接着,我看到了“春秋无义战”这句话,心中不由得为之一震。这句话揭示了春秋时期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继续翻阅着春秋,看到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载。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也让我对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春秋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代的名人名句进行了一次对话。这些名言警句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

    至于为何我突然开始翻阅《春秋》这类典籍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张泉告诉过我,府试即将来临。一旦那两位来自朝廷的官员完成招募,我就得返回郡城的书院,好好温习一下功课,毕竟温故而知新嘛,可不能有丝毫松懈。你觉得呢?而这几日的签到任务,我获得了一些药物,比如布洛芬、板蓝根和阿莫西林等等,这些都是关键时候能救命的宝贝啊!

    就快要到中午的时候门口王华进来说:“大人朝廷的车队已相距此处不到五里,请你赶去城门口迎接。不可懈怠,怠慢不得。”便拖起我往城门口跑去,待到城门处,只见那里早已聚集了一大群官员和百姓,他们都在等待着工部及兵部两位大人的到来。城门处,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气氛十分热烈。

    当工部及兵部两位大人的马车缓缓驶入城门时,官员们纷纷上前迎接,他们恭敬地向工部及兵部两位大人行礼,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工部及兵部两位大人也微笑着向他们点头示意,表示感谢。

    在我们的簇拥下,工部及兵部两位大人来到了城门口,他两下马后,在我们的引导下,走进了城里。城里的百姓们也纷纷向工部及兵部两位大人行礼,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欢迎。

    在我们的精心安排和细致陪同下,工部及兵部的两位尊贵的大人莅临了我们城内的工坊区域。此处,他们即将亲眼目睹我们炼铁与兵器加工的精湛技艺。一进入炼铁工坊,工部的黄大人便被那巍峨的高炉所震撼。他驻足于前,目光中透露出对这座高炉的深深好奇与赞叹。

    “这炼铁的高炉,竟然比我们在京城试制的那座还要高大许多,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黄大人惊叹道,随后他又不禁产生了疑问,“但如此高大的高炉,在建造过程中是如何确保其屹立不倒,稳固如初的呢?”

    我微笑着回应道:“黄大人,您问得好。这高炉的建造,我们采用了分段制作的方法。每一段都经过精心设计与施工,待其阴干后再往上叠加。如此,既保证了高炉的稳固性,又确保了其整体的坚固与耐用。”

    黄大人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我注意到,你们这里使用的煤炭与我们工部所用的有所不同,它燃烧时火焰更加炽烈,且无太多刺鼻的气味。这其中有何秘诀?”

    我指了指不远处的炼焦工坊,解释道:“黄大人,您请看。那座工坊便是我们用来炼焦的地方。煤炭经过炼焦后,其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样的煤炭用来炼铁,不仅可以提高高炉中的热量,使铁水中的杂质得以去除,降低碳含量,而且燃烧时产生的气味也大大减少。但请注意,温度的提升并非无限制,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铁过于柔软,失去应有的坚硬度;而过高的碳含量又会使铁过于脆硬。因此,我们在炼铁过程中始终追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黄大人听后,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来我们工部后继有人了,你们这里的技艺真是令人佩服。”

    然而,此时兵部的张大人却有些不悦。他打断了黄大人的话,说道:“黄大人,你未免太过自谦了。我们兵部还没说话呢。渤海县男,你制作的兵器堪称一绝,特别是那弓弩,让我们在与胡人的对阵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现在,北部边境急需这些精良的兵器,你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我微笑着点头,回答道:“张大人所言极是。我们的兵器工坊一直致力于打造最精良的兵器,以满足国家的需要。关于弓弩的制作,我们采用了独特的工艺和材料,使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此外,我们还针对胡人的战术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以确保我们的士兵在战场上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

    张大人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便迫不及待地要求我带领他前往兵器坊,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兵器制作技艺。我欣然应允,并带领两位大人前往兵器坊。在那里,我们将就兵器的制作技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共同为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贡献力量。

    当我们一行三人回到那静谧的小院时,张大人心中的急切之情已然溢于言表。他环顾四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随后直截了当地询问道:“关于方才提及的装备,我们需要的数量庞大,盔甲三万件,腰刀三万件,战马刀一万把,诸葛连弩一万具,弓弩一万套,长枪一万支,大盾一万面,这些全部加起来,需要多少白银来筹备?”

    我深知此时不是推诿的时候,便迅速而精准地回答道:“大人,对于您的需求,我早已心中有数。盔甲以白银二十两一套来计算,腰刀五两一把,战马刀则需十五两,诸葛连弩同样十五两一具,弓弩因其制作精良,价格稍高,需三十两一套,长枪和大盾则各为十两。综合计算,这些装备共计需要白银一百五十五万两。”

    张大人听后,微微点头,表示对我计算的认可。紧接着,他提出了一个更为紧迫的要求:“我只有一个条件,这些装备必须在半个月内交付一半,剩余的一半在一个月内全部交付。”我深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我也明白,此刻我必须展现出我的决心和能力。

    我微微摇头,坦诚地说:“大人,我明白您的需求,但我也必须坦诚相告,以我们目前的人手,除非您能够调派足够的工匠给我,否则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张大人听后,立刻问道:“那么,你需要多少人?”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至少需要铁匠三千人。”

    张大人听后,目光转向了黄大人。黄大人稍作思考,便开口道:“这个要求我可以满足,但我有一个条件,我将亲自留在这里,学习并管理这些工匠,确保他们的工作质量和进度。”

    我闻言,心中暗自赞许黄大人的决断和担当。我深知,有了黄大人的加入,我们的工作将会更加顺利。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好,我们就按照您的要求来办。”

    随后,我们双方签订了详细的文书,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我坚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按时交付这些装备,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我们的力量。

    签订文书后,张大人便带着护卫们返回京城去了。而我则一脸兴奋地对熊二说道:“来大活了!这单生意我们能净赚 100 万两白银呢!现在有三件事需要立刻着手处理。首先,我们得将炼铁厂和兵器加工厂的规模至少扩大三倍;其次,生活区要尽快腾出至少三千人的床铺,如果不够就得建新房子;最后,赶紧派些人再次南下南洋,多买点粮食回来。”熊二听后也激动不已,急匆匆地跑去找张老汉协商去了。这段时间没见着张老汉,听说他正忙着安排十位账房先生整理过去的账目,但至今仍未理出头绪。由此可见,如今的劳工营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

    我特意安排曹旺跟随黄大人照顾,让黄大人能够深入体验并理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我也与黄大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告假让他有更多的时间与曹旺跟随工匠们一同探讨。我深知,在我的悉心指导下,这些工匠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他们的技艺日益精湛,为我们未来的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要前往郡城准备参加今年的府试。黄大人也绝对我这个年纪科举是很重要的,便点头同意了。

    正当我在书房中沉思时,张英带着印刷好的书籍走了进来。他手中的书籍,每一本都散发着墨香,代表着我们辛勤努力的成果。我抬起头,看着张英,问道:“张英,你来此有何要事?”他回答道:“大人,这印刷速度之快,质量之高,足以让其他书局望尘莫及。别人卖10两一本的书,我们仅需1钱银子,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更何况,这书籍的内容与批注,若非理学大家,岂能轻易完成?然而,我仍有一事不明,这些字上面的奇怪符号,究竟是何意?”

    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反问道:“学堂的改造工作进展如何?”张英回答道:“还有三日即可完成。”我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张英,今晚你随我一起回郡城去吧。在路上,我将详细为你解释这些奇怪符号的含义,以及我们未来的计划和目标。这不仅仅关乎我们的书局,更关乎整个郡城的未来。”

    随后,我叫来媚儿,让她与其他人一起开始搬运前往郡城短住的行李。这一路上,我们将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书局将成为郡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引领着整个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