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章 农业发展1
我深知,在这个时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先进的工艺与工具。因此,我特地让人从书房中搬来了那些经过精心雕刻的活字印刷字模,以及那套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四书五经。这些珍贵的资源,我将交给张英和熊二,让他们负责启动印刷工坊的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对他们能力的信任,更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期待。 与此同时,我也对造纸工艺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我将宣纸的制作工艺交给了技艺精湛的刘大,并让他与熊二一同开展造纸工坊的建设。这不仅是对他们技艺的认可,更是对文化繁荣的期待。 我转向刘大,轻声而坚定地说道:“刘大,要研究一下做一批特别注重其柔软度和吸水性的纸。这批纸张的用途十分特殊,我有着更为深远的打算。” 刘大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要求。
当这两项重要任务被妥善安排后,众人纷纷从小院中散去,各自回归自己的岗位,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就到了中午。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们已经完成了大量的工作。加上之前交付给士卒的1000套装备外,到今日中午,我们已经能够确保完成3000套装备的生产。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是我们团队辛勤付出的结果。
在兵器加工坊中,熊二和我站在一旁,注视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在将最后几件装备进行装箱,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确保每一件装备都达到最高的品质。这时,张泉带着一支庞大的车队缓缓驶入了兵器加工工坊。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显然是对于我们的工作成果感到十分满意。
张泉一见到我,便热情地打招呼道:“老弟,真是想不到啊,你这么快就完成了装备的生产。上次你交给工部的炼铁工艺文书,工部那边有些文题不太清楚,所以他们派了员外郎黄大人近日来你这学习。同时,兵部也对你生产的装备赞不绝口,特意派了员外郎张大人过来商讨采购之事。这两位大人应该会一起到来,你要做好准备迎接他们哦。”
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心中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充满了期待。这不仅是一次商业上的合作,更是对我们团队能力的认可。我坚信,通过这次合作,我们不仅能够为朝廷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还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是一次一举多得的机会,我们绝对不能错过。
张泉沉稳地接过话头,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有两件事,我觉得有必要再强调一下。首先,关于县学中的黄大人,他是你学业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多次派人来找我,不仅仅是出于对你的关心,更是对你才华的认可。他提醒我,府试即将拉开帷幕,这是你迈向更高学府,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键一步。因此,我恳请你务必早日前往县学报道,全力以赴准备府试,为自己的人生赢得更多的可能。”
“再者,关于我的行程安排,我决定三日后离开渤海郡,向北进军。这一决定并非轻率之举,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无论我身在何处,你的安危始终是我心中最牵挂的事。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离开并不意味着对你的放弃,而是希望你能够在没有我的日子里,更加坚强、独立。我尤其要提醒你,千万不要与李家起冲突。李家势力庞大,我们目前还无法与之抗衡。你的平安,是我最大的心愿。”
张泉的话语虽然平静,但却充满了力量。他的话语像是一把锋利的剑,直指人心,让人无法忽视。
深深地凝视着张泉大哥,我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激。我郑重地开口道:“大哥,我由衷地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和指点。您即将踏上战场,我深知此行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我坚信您的英勇与智慧定能助您旗开得胜,取得辉煌的战绩。”
我顿了顿,接着说:“然而,大哥开拔之时,小弟我或许无法亲临送别,这确实让我感到遗憾。但请您放心,无论身在何处,我的心都会与您同在,默默为您祈祷,期盼您平安归来。”
我的话语中充满了真诚与坚定,我相信这些话语能够给予张泉大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我们两人不再多言,将清点装车的琐事都交给了下面的人去完成。随后,我们一同走进小院,坐在石桌旁,小酌几杯,这不仅仅是对张泉的送别宴,更是我们深厚情谊的见证。
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我们畅谈过去,展望未来,彼此鼓励,共同期待张泉大哥凯旋而归的那一刻。
几杯酒下肚后,张泉的神情变得凝重,他低声对我说道:“前些日子刘家集之事,你处理得相当出色。那地主老财确实激起了人神共愤,他的所作所为早已引起了公愤。刘家的族人在郡城里四处奔走,要求官府严查此事,但经过你送来的银子打点,官府之人皆对此事避而不谈,郡守更是亲自上书表彰你救援及时。这无疑是对你的一次巨大肯定,相信还会有更多的表彰等待着你。
然而,我必须提醒你,在处理此类事务时,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对方的底细。如果对方在官府中有靠山,那么我们就需要谨慎行事,以免无端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你或许已经注意到,我们生产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对大氏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好在我们的产量有限,且价格公道,所以并未对他们的生意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他们通过售卖我们的商品,还能从中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也是他们暂时未对你发难的原因之一。
另外,你的酒楼如今已是渤海之冠,装修豪华气派,菜式新颖独特,吸引了无数食客前来品尝。这也让我深感骄傲。就在最近,李家找到了我,他们希望能够与我们共同出资,将酒楼扩展到周边的县城。同时,他们还询问我们是否能够大规模出售琉璃窗及其他琉璃制品,他们有意成为我们的独家代理商。
对于李家的提议,我深感荣幸。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琉璃制品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其稀缺性。如果大规模生产,反而会导致其价值下降。因此,我建议你暂时婉拒他们的提议,保持琉璃制品的稀缺性,让其在市场上保持高昂的价值。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在未来的某个时机,当我们的产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再与他们进行深入的合作。这样既能保证我们的利益最大化,又能让李家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实力。”
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张泉的看法。同时,我也深知在商海中航行,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黄昏的余晖逐渐褪去,张泉和他的队伍才缓缓离开。而我,独自坐在书房中,思绪如潮水般涌动。工业,这个时代的引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但农业,这个古老而至关重要的领域,却似乎被我们所忽视。我不禁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将我们的重点稍微偏向农业,以确保其稳健发展。
于是,我命令熊二将李老头和庄三请入书房。两人不一会儿便踏入书房,我示意他们坐下,然后开始了我的询问:“李老汉,我想了解一下,按照我们目前所拥有的土地数量,我们需要多少人手才能确保农活的顺利进行?”
李老汉微微摇头,沉思片刻后回答道:“这确实是个难题。具体需要多少人手,得看我们有多少亩土地。以李家庄为例,大约每10亩土地需要10人来完成春耕及灌溉的任务。”
听到这个数字,我心中不禁一惊。怎么需要这么多人手?按照我后世的知识,秋收时确实需要较多的人手,但春耕时并不需要如此之多。我疑惑地开口:“那么,按照这样的计算,我们岂不是需要接近4000人来参加农耕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李老汉点了点头,但我心中却感到不安。这肯定是有问题的,一定存在可以调整的空间。于是,我果断地开口:“李老头,你安排几个人,把所有的春耕秋收的农具都搬到小院来。我想先了解一下我们的农具是否还有改善的空间。”
李老汉有些迟疑:“所有的吗?那确实有点太多了吧?”我微微皱眉,严肃地看着他:“这是命令,安排你的事情,你必须去做。”李老汉见我态度坚决,便不再多言,立刻前去安排。
我知道,只有亲眼看到那些农具,我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改进,一定能够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在确保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忽视农业这个国家的根基。
在李老头暂时离开书房的间隙,我特意叫来了庄三,与他深入交流了渔村的现状和未来规划。我郑重其事地询问:“庄三,目前我们渔村有多少人正在辛勤劳动?”庄三恭敬地回答:“先生,目前渔村有八百人,他们主要参与赶海活动,每天两次,但其余时间却显得有些空闲。我想请问,是否可以为他们安排一些其他的劳作,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
我点了点头,深思熟虑后,开始有条理地阐述我的想法:“庄三,你说得对。赶海的人手目前确实已经接近饱和,若要增加,就需前往更遥远的地方,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来回路上的时间,得不偿失。因此,我考虑了一个既实际又可行的方案。首先,你们需要配合熊二,将渔村通往这里的道路修好,这不仅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顿了顿,继续说道:“其次,我计划在渔村建设上三百亩的蔬菜大棚。这样一来,当大家完成赶海的工作后,便可以投入到蔬菜种植中,实现渔业的多元化发展。蔬菜大棚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我们的食物自给自足能力,同时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我进一步强调:“关于蔬菜大棚的具体建设方案,我会让熊二明日携带详细的图纸给你。同时,为了保障你们和蔬菜大棚的安全,我会派遣一百名护卫前往渔村,他们将在那里守护你们的辛勤劳动成果,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最后,我挥手示意庄三离开,同时不忘鼓励他:“庄三,你是我们渔村的得力助手,我相信你能够胜任这项任务。请你务必按照我的要求,全力以赴,为渔村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