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五十五
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九)
○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长行中亦二先位行。後位果。初中亦三.今初牒名徵起。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疏】谓以善根。等心顺益故。等即平等。通於能所。所顺众生.无相平等。能随顺心智照平等。此从回向受名。等即随顺。故本业云。以观善恶父母.无二相。(【校】相.嘉兴藏作一相。属下句。与本业及刊定记引合。)一合相故。名随顺观一切众生回向。名无等字。释有等义。有云。善恶即怨亲。此二平等。俱生法身。皆名父母。应云善父母者。方便般若也。恶父母者。无明贪爱也。不灭痴爱。起於明脱。故无二相。智契无二。名一合相。即以无贪等善根而为其性。
【论】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以方便波罗蜜为体。主大悲门。前六波罗蜜是修出生死心。此第七已後四波罗蜜。是方便智。入生死中教化众生。是故表法中。善财知识观世音菩萨。以为此第七随顺一切众生大悲回向中行故。此新经翻为观自在菩萨。旧经名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文殊。普贤。此三法是古今三世一切佛之共行。文殊主法身妙慧之理。普贤明智身。知根成万行之门。观世音明大慈悲处生死。三人之法。成一人之德。号毗卢遮那。一切众生。总依此三法。号之为佛。少一不成。又依梵云。光世音菩萨。明以教光.行光.大慈悲之光.等众生而利物。即一切处文殊。一切处普贤。亦得名一切处光世音。今观世音者。取正念心成。依心应现而立名也。
○第二依徵广释中二。先明回向。後佛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回向之时下。辨所成益。初中亦二。先辨所回善根。後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净志下。摄将回向。前中复二。先正修善根。後佛子菩萨於此善下。因修成德。亦可初是行体。後明行用。前中有三十一句。分为三段。初十一句。明善根分齐。次十善所依缘。後十善根体性。然其前十.一一徧从中十。中十一一能生後十。後十一一容具前十。前十一一该後二十。思之自显也。(【钞】然其前十下。料拣。言前十一一徧从中十者。从佛境生小等。从法境生小等。从余八亦然。二中十一一能生後十者。从一佛境.能生檀等十度。从法生十度。余八亦然。三後十一一容具前十者。谓布施等有小有大。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足十。不必皆具。故云容具。戒等九度。於前十亦然。四前十一一该後二十者。谓从佛境起小施。或从佛境起大施等。或於佛境起小戒。或从佛境起大戒等。理即昭然。云思之自显。)今初十一句。即增数十也。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随所积集一切善根。所谓小善根。大善根。广善根。多善根。无量善根。种种善根。微尘数善根。阿僧只善根。无边际善根。不可思善根。不可量善根。
【疏】於中初三约分量。如小心施.名为小善。为菩提施.名之为大。为利他施.名之为广。余之九度.例此可知。又从佛境所生之施有此小等。从九境生亦有小等。如施既尔。余九亦然。此三既尔。下八例知。次三约类。谓有多色类。乃至无量种种不同。未至无量。但可名多。三五相望。亦名种种。余五约数明多。於中後二。亦显甚深难思。旁无分量。
○二中十句。
佛境界善根。法境界善根。僧境界善根。善知识境界善根。一切众生境界善根。方便善巧境界善根。修诸善心境界善根。内境界善根。外境界善根。无边助道法境界善根。
【疏】十句内。前五为缘境。前四智境。後一悲境。後五造修境。初一能修智。次一能修心。次二所观境。後一所修法。因覩此法.能起十度等。
○三後十句。
勤修一切舍善根。立胜志究竟持净戒善根。一初舍无不受堪忍善根。常精进心无退善根。以大方便入无量三昧善根。以智慧善观察善根。知一切众生心行差别善根。集无边功德善根。勤修习菩萨业行善根。普覆育一切世间善根。
【疏】前七可知。八愿心积德.九念力习行.辩力说法.以为业行。十由智自在。故能覆育。
○二因修成德中二。先牒已修。後显成德。初有十句。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此善根.修行.安住.趣入.摄受.积集.办具.悟解.心净.开示.发起时。
【疏】初总余别。一住作意。二加行趣入。三摄行属己。四渐集成多。五假缘资助。六照其事理。七惑障不生。此上自修.後二转教。八开显指示。九劝如说行。随修一善。则有斯十。
○後正显成德。
得堪忍心。闭恶趣门。善摄诸根。威仪具足。远离颠倒。正行圆满。堪为一切诸佛法器。能作众生福德良田。为佛所念。长佛善根。住诸佛愿。行诸佛业。心得自在。等三世佛。趣佛道场。入如来力。具佛色相。超诸世间。不乐生天。不贪富乐。不着诸行。一切善根悉以回向。为诸众生功德之藏。住究竟道。普覆一切。於虚妄道中拔出众生。令其安住一切善法。徧诸境界无断无尽。开一切智菩提之门。建立智幢。严净大道。普能示现一切世间。令除垢染。心善调伏。生如来家。净佛种性。功德具足。作大福田。为世所依。安立众生咸令清净。常勤修习一切善根。
【疏】文分为二。初成自利德。後为诸众生下。成利他德。前中十对。皆含因果。一得忍息恶。二摄根具戒。三离倒行正。四上受下资。五佛护善增。六住愿起业。七心等诸佛。行诣道场。八内入佛力.外相超世。九不乐当报.不贪现乐。十不着诸行而修回向。此虽有回向之言。意取所回之善。十中前八成德。後二离过。九离凡十离小。後利他中。先总明。悲智双运为究竟道。於虚妄下。别显。文并易知。常勤修下一句。总结。(先辨所回善根竟。)
○第二摄将回向中二。初念修善根本因。法应回向。後正将回向。今初。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净志愿菩提心力修诸善根时。作是念言。此诸善根.是菩提心之所积集。是菩提心之所思惟。是菩提心之所发起。是菩提心之所志乐。是菩提心之所增益。皆为怜愍一切众生。皆为趣求一切种智。皆为成就如来十力。作是念时。善根增进永不退转。
【疏】先经叙念时。次此诸下。正陈所念。初之五句。总显诸善。由菩提心。多闻积集。思惟义理。发起修行。志乐无厌。唯深唯广。皆为下三句。显菩提心三回向义。种智证於实际。即是菩提三心。回向三处也。後作是下。结。
○第二正将回向中。文为三别。初向众生及向菩提。二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不着业下。明向实际。三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此善根普施世间下。总结三种回向。今初分二。初回己修善。愿成资具以施众生。二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所集善根於念念下。复回此施。愿令众生具足财法。今初亦二。先总显要期。二别彰施行。今初。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愿我以此善根果报。尽未来劫修菩萨行。悉以惠施一切众生。悉以回向一切众生。普徧无余。
【疏】所以偏愿成施行者。一则自具行缘。故云修菩萨行。二则众生现益。故云惠施一切。三则檀为行首。举一例余。四则此一施行.具一切行。
○二别彰中。先愿成外施。後愿成内施。以情非情而为内外。今初。
愿令阿僧只世界珍宝充满。阿僧只世界衣服充满。阿僧只世界妙香充满。阿僧只世界庄严具充满。阿僧只世界无量摩尼宝充满。阿僧只世界妙华充满。阿僧只世界上味充满。阿僧只世界财货充满。阿僧只世界牀座充满。盖以宝帐。敷以妙衣。阿僧只世界种种庄严宝冠充满。
假使一人尽未来劫常来求索。以此等物而惠施之。未曾厌倦而有休息。如於一人。於一切众生悉亦如是。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无虚伪心。无希望心。无名誉心。无中悔心。无热恼心。但发专求一切智道心。一切悉舍心。哀愍众生心。教化成熟心。皆令安住一切智智心。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尽未来劫常行惠施。住一切智智心。
【疏】分四。一显施广大。各僧只故。二假使下。辨施无限。长时多田。随求无厌故。三佛子下。明施殊胜。离过顺理故。文有十句。前五离过。追悔不已。则生热恼。後五顺理。前二大智。後三大悲。四又佛子下。结成二行。谓由回向行。以成施行。
○第二内施。文四。初对一田显施广大。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我为一众生故。欲令阿僧只世界宝象充满。七支具足性极调顺。上立金幢金纲弥覆。种种妙宝而为庄严。以用布施。愿令阿僧只世界宝马充满。如龙马王。种种众宝庄严之具而严饰之。持用布施。愿令阿僧只世界伎女充满。悉能敷奏种种妙音。持用布施。愿令阿僧只世界男女充满。持用布施。愿令阿僧只世界己身充满。发菩提心而用布施。愿令阿僧只世界己头充满。起不放逸心而用布施。愿令阿僧只世界己眼充满。而用布施。愿令阿僧只世界己身血肉及以骨髓充满其中。心无顾恋。持用布施。愿令阿僧只世界自在王位充满其中持用布施。愿令阿僧只世界奴仆作使充满其中持用布施。
【疏】谓一众生。即施多事。各僧只故。
○二以一例余彰施无限。
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种种诸物。尽未来劫安住广大一切施心。施一众生。如一众生。尽众生界一切众生皆如是施。
佛子。菩萨摩诃萨於一世界尽未来劫修菩萨行。以是等物施一众生。如是给施一切众生皆令满足。如於一世界。於尽虚空徧法界一切世界中悉亦如是。
【疏】先举人例人。佛子下。举处例处。总收其义。有六无限。一物。二时。三心。四田。五施。六处。
○三结成所作。
大悲普覆。终无间息。普加哀愍。随其所须供给供养。不令施行遇缘而息。乃至不於一弹指顷生疲倦心。
【疏】结成所作。该六无限。一处徧法界故普覆。二时尽未来故无息。三田尽生界而加哀。四施随所求而满足。五物该种种行不息。六心住大施而无疲。
○四显施殊胜离过成德。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生於此心。所谓无着心。无缚心。解脱心。大力心。甚深心。善摄心。无执心。无寿者心。善调伏心。不散乱心。不妄计心。具种种宝性心。不求果报心。了达一切法心。住大回向心。善决诸义心。令一切众生住无上智心。生大法光明心。入一切智智心。
【疏】有二十心。初一牒前起後。後所谓下。正显一十九心。一不染施行。二不为施缚。三由遮前二故得解脱。四违缘不倾。五诣甚深理。六无相善摄。上六皆巧便殊胜。次五清净殊胜。初句总。总无二执故。下四别。初句无我执。余三无法执。一不取法相故。二了唯心性故。三见性空故。次有三心。即安住殊胜。初句为总。菩萨种性。万行齐修。皆可贵故。二心为别。无瑕而明故。次有二心即回向殊胜。善决诸义。具三回向故。次有一心。即意乐殊胜。悲愍一切故。後之二心。依止殊胜。依菩提心故。初句因。後句果。上显施中广大无限。即事业殊胜。具上七胜。檀度行成。(【钞】故唯识云。要七最胜之所摄受。方可建立波罗蜜多。以上释经。文同符契。)
○第二回上施行.愿令众生具足财法中。文分为三。第一慈悲回向。二又劝众生下。劝物回向。三又以诸善如是回向下。究竟回向。今初分三。初正明回向。二明回向所为。三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悲愍下。结其成益。今初。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所集善根。於念念中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财宝丰足.无所乏少。愿一切众生成就无尽大功德藏。愿一切众生具足一切安隐快乐。愿一切众生增长菩萨摩诃萨业。愿一切众生成满无量第一胜法。愿一切众生得不退转一切智乘。愿一切众生普见十方一切诸佛。愿一切众生永离世间诸惑尘垢。愿一切众生皆得清净平等之心。愿一切众生离诸难处.得一切智。
【疏】先总标。後所谓下。别显十愿。初一丰财。以财施故。余皆具法。积善本故。文意总显。
○第二回向所为中二。先牒前起後。後为令下。随义别显。总有一百一十句。文分为二。前七十二句。令成行布。修因至果。後三十八句。令成圆融。因圆果满。此二无碍为回向意。亦是前自分。後胜进。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发欢喜心。
为令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平等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能舍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一切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欢喜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永离贫穷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一切财宝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无数财宝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普施无量施一切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尽未来劫无断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一切悉舍无悔无恼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悉舍一切资生之物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随顺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摄取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广大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舍无量庄严具供养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无着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平等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如金刚极大力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如日光明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摄如来智施心故。
【疏】前中六。初二十一句。为令修善趣贤首位之行。然纯明施行。末云。摄如来智施行者。照三轮空。离诸分别。同菩提故。(【钞】善趣贤首位之行者。圆融十信位也。)
为令一切众生善根眷属具足故。为令一切众生善根智慧常现在前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不可坏净心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最胜清净善根故。为令一切众生於烦恼睡眠中得觉悟故。为令一切众生灭除一切诸疑惑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平等智慧净功德故。为令一切众生功德圆满无能坏者故。为令一切众生具足清净不动三昧故。为令一切众生住不可坏一切智智故。
【疏】二十句。成种性位中修行。(【钞】种性即十住。)
为令一切众生成满菩萨无量清净神通行故。为令一切众生修集无着善根故。为令一切众生念去来今一切诸佛心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清净胜善根故。为令一切众生灭除一切魔所作业障道法故。为令一切众生具足无碍清净平等功德法故。为令一切众生以广大心常念诸佛无懈废故。为令一切众生常近诸佛勤供养故。为令一切众生广开一切诸善根门普能圆满白净法故。为令一切众生无量心广大心最胜心悉清净故。
【疏】三有十句。令成解行位中修行。第十云无量者。四等也。(【钞】解行虽通三贤。今正取行向二位故。故解行发心。在於十行。方发回向心故。)
为令一切众生成就清净等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奉持诸佛尸波罗蜜等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大堪忍波罗蜜故。为令一切众生住精进波罗蜜常无懈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无量定能起种种神通智故。为令一切众生得知一切法无体性般若波罗蜜故。为令一切众生圆满无边净法界故。为令一切众生成满一切神通清净善根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平等行。积集善法悉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善入一切诸佛境界悉周徧故。
【疏】四令成十地位中修十度行。七云满无边净法界。此通事理。故曰无边。是方便度也。八成满神通。即是大愿。九住平等。方可名力。十入佛境。是谓智圆。
为令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善业果报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了达诸法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了达实义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修诸胜行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一切菩萨大愿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证得一切功德智慧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一切同体善根.回向出生一切智乘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严净一切诸佛国土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见一切佛而无所着普圆满故。
【疏】五有十句。令成等觉位中修行。故皆有普言。
为令一切众生具诸相好功德庄严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六十种音声。发言诚谛皆可信受。百千种法而以庄严。如来无碍功德妙音悉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十力庄严无碍平等心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佛无尽法明.一切辩才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得无上无畏人中之雄师子吼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智.转不退转无尽法轮故。为令一切众生了一切法.开示演说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以时修习清净善法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导师无上法宝等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於一庄严无量庄严大庄严诸佛庄严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等入三世所有境界悉周徧故。
【疏】六有十一句。令成佛果位中行。言六十种音者。第十回向。有而不具。至文当知。密迹力士经第二具说。庄严论亦引此经。而云百千种法而以庄严者。不思议法品云。如来具足六十种音声。一一音有五百分。一一分有无量百千清净之音以为严好。即其事也。复有处说六十四音。以声有八转。谓体.业.具.为.从.属.於.呼。是八转声。各具八德。所谓调和声。柔软声。谛了声。易解声。无错谬声。无雌小声。广大声。深远声。八八则有六十四种。(【钞】复有处说者。瑜伽等说。八转者。疏文但举唐言之名。今兼显梵音。西域国法若欲寻读内外典籍。要解声论。此八转声。方知文义分齐。一补卢沙。此是直指陈声。如人斫树。指说其人。即今体声。二补卢衫。是所作业声。如所作斫树。故云业也。三补卢崽拏。是能作具声。如由斧破。故云具也。四补卢沙耶。是所为声。如为人斫。故云为也。五补卢沙[多页]。(丁可反。)是所从声。如因人造舍等。故云从也。从即所因故。六补卢杀婆。是所属声。如奴属主。故云属也。七补卢铩。(所戒反。)是所於声。如客依主。故云於也。於即依义。瑜伽第二.名上七种为七例句。以是起解大例。故唯有梵语。声论八转。更加醯补卢沙。是呼召之声。故云呼也。然此八声各有三种。一男声。二女声。三非男非女声。此上且约男声说之。以梵名丈夫为卢沙也。是八转声者。即八梵音。贤首品已明。今当重说。一调和者。谓大小得中故。二柔软者。言无粗犷故。三谛了者。亦云最好。如迦陵频伽等故。四易解者。亦云易了。言辞辩了故。五无错谬者。亦云不误。言无错误故。六无雌小者。亦云不女。其声雄朗故。七广大者。亦云尊慧。言无战惧故。八深远者。脐轮发生故。如来具此八八之音。)四云无尽法明者。第八地云。如来法明有无量转等。第十云。一庄严者。无二相故。以一庄严严一切故。无量庄严者。众多差别故。大庄严者。称法界故。若依若正。皆具此严。(【校】上钞即今体声。今.纂要误作令。兹据嘉兴藏续藏改正。)
○第二三十八句。明圆融行。因圆果满。明位位中有佛义故。若将此下属前佛果。则令果中有修菩萨行。遇善知识。便违正理。(【钞】若将此下。结弹异释。)
为令一切众生悉能往诣一切佛刹.听受正法无不徧故。为令一切众生智慧利益.为世所宗与佛等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切智.知一切法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行不动业.得无碍果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所有诸根.咸得神通。能知一切众生根故。为令一切众生得无差别平等智慧.於一相法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与理无违.一切善根悉具足故。为令一切众生於一切菩萨自在神通.悉明达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佛无尽功德.若福若智悉平等故。为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解一切法平等一相无遗缺故。
【疏】文分为四。初十句。令众生於种性位因行圆满。四云行不动业得无碍果者。毁誉不动.则触境无碍。有云。其因有四。一就机法施。二无障碍愿。三悲心亡己.为物受生。四修法性熔融行。感三业皆无功用。尽众生界。同时普应。无所障碍。
为令一切众生了达正法.为世最上福德田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平等清净大悲.为诸施者大力田故。为令一切众生坚固第一.无能沮坏故。为令一切众生见必蒙益.无能摧伏故。为令一切众生.成满最胜平等心故。为令一切众生善能了达一切诸法.得大无畏故。为令一切众生放一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故。为令一切众生普修一切菩萨精进行无懈退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行愿.普满一切诸行愿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妙音.普使闻者皆得解故。
【疏】二十句。令解行位中。因圆果满。二云大力田者。谓於其中。种少善根。能坏大惑故。三云坚固第一者。悲智大愿。无能坏故。
为令一切众生悉能具足一切菩萨清净心故。为令一切众生普得值遇诸善知识.咸承事故。为令一切众生修菩萨行.调伏众生不休息故。为令一切众生以妙辩才.具一切音.随机广演无断尽故。为令一切众生能以一心知一切心.以一切善根等回向故。为令一切众生常乐积集一切善根.安立众生於净智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智福德智慧清净身故。为令一切众生善知一切众生善根.观察回向普成就故。
【疏】三。八句。令十地位中。因行圆满。晋经第一。名直心平等。即初证真如。此约离障。故云清净。二云见善知识生大欢喜。正顺初地。得见多佛。故云咸事。
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智.成等正觉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具足神通智.於一处出兴.一切诸处皆出兴故。为令一切众生得普庄严智严净一众会.一切众会皆严净故。为令一切众生於一佛国土普见一切佛国土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切庄严具.不可说庄严具.无量庄严具.无尽庄严具.庄严一切诸佛国土普周徧故。为令一切众生於一切法.悉能决了甚深义故。为令一切众生得诸如来最上第一自在神通故。为令一切众生得非一非异一切功德自在神通故。为令一切众生具足一切平等善根.普为诸佛灌其顶故。为令一切众生悉得成满清净智身.於诸有中最尊胜故。
【疏】四十句。令成佛果圆满。八云非一非异等者。即十通中。无体性无作神通。以了一切为无为等非一异故。於一切染净自他等境。转变自在。相即相作而非一异。业用无碍。又非一异。应成四句。如十忍品说。(【钞】又非一异者。一非一。二非异。三非非一非非异。四非亦一亦异。十忍当说。)然上诸义。望一一位。各有所由。恐厌繁文。举其大略耳。又行布圆融无碍。不可定执。
○第三结其成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悲愍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咸令清净。
远离悭嫉。
受胜妙乐.具大威德。
生大信解。
永离瞋恚及诸翳浊。
其心清净。质直柔软。无有谄曲.迷惑愚痴。
行出离行.坚固不坏。
平等之心.永无退转。
白净法力.具足成就。
无恼无失.善巧回向。
常修正行.调伏众生。
灭除一切诸不善业。
修行苦行一切善根。(【校】坚固不坏.永无退转.具足成就.纂要各各连下为句.误。案晋译云。所行坚实.不可沮坏。得不退转平等之心。白净法力.皆悉成就。)
【疏】成益中二。先结前生後。後咸令下。别显益相。文有十三句。显二种生。摄一切德。初之三句。显胜妙生。二句为因。一句为果。清净者戒.受人天身。离悭者施.有大财位。人天财位。即胜妙生。有大威德。後之十句。显功德生。功德生者。即决定胜道。有人天中具大财位。无信解等。非功德生。一生大信解。拣异邪小。二永离三毒障。翳即痴。浊即是贪。亦兼余障。故致诸言。三其心下。即离毒之德。初句为总。质直下别。由离瞋故.质直柔软。由离贪故.无有谄曲。由离痴翳故。无有迷惑愚痴。四修真定慧为出离道。五运同体悲为平等心。六入无漏因为白净法。七由离前过.不恼众生。自行无失.兼能回向。八自他兼利。九灭除恶因。十修行善本。(【钞】初之三句者。即前十度章中。引唯识释。前三为增上生道。感大财体及眷属故。其胜妙生.即增上生。名异义同。後三决定胜道。)
○第二劝物回向。
又劝众生令其修集。普为含识具受众苦。以大智眼观诸善根。知其悉以智慧为性。方便回向一切众生。为令一切众生悉得安住一切清净功德处故。为令一切众生悉能摄受一切善根.知诸功德性及义故。为令一切众生普净一切诸善根故。为令一切众生於福田境界中.种诸善法.心无悔故。为令一切众生普能摄受一切众生.一一皆令趣一切智故。为令一切众生普摄一切所有善根.一一皆与平等回向而相应故。
【疏】中二。先令悲智双行而成回向。後为令下。明回向意。意通能所。约能。菩萨为此故教。约所。教其当如是为。文有六句。二中。性即体性。义即所以。通於理事。
○第三究竟回向。
又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究竟安隐。愿一切众生究竟清净。愿一切众生究竟安乐。愿一切众生究竟解脱。愿一切众生究竟平等。愿一切众生究竟了达。愿一切众生究竟安住诸白净法。愿一切众生得无碍眼。愿一切众生善调其心。愿一切众生具足十力调伏众生。
【疏】上来展转回向。以随宜故。或通因果。世及出世。今回向既终。惟愿得成究竟之果。安隐者。无障恼故。安乐者。唯寂灭故。
○第二回向实际。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不着业。不着报。不着身。不着物。不着刹。不着方。不着众生。不着无众生。不着一切法。不着无一切法。
【疏】先牒前随相。後不着下。正显离相。十句五对。一己业因果。二自己身财。三起行方处。四所化众生。五所回行法。亦通一切。不着一切法者。了法空故。不着无一切者。空亦空故。
○第三总结三种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以此善根普施世间。愿一切众生成满佛智。得清净心。智慧明了。内心寂静。外缘不动。增长成就三世佛种。
【疏】近仍前起。谓即上离相不碍随相。远结上文。普施世间.即向众生。愿生成佛。即向菩提。得清净心下。即向实际。成就三世佛种.即总结三种回向之能。(二摄将回向竟。)
○大文第二回向成益。即此行所成广大之德。有四佛子。即为四段。第一佛子。成因位广大德。第二佛子。果位清净德。三会违自在德。四相尽平等德。前之二段.即随相益。後之二段.即离相益。又初一现成德。次一当成德。此二因果一对。三是会相德。四是得实德。此二会违摄法对。今初。
佛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回向之时。超出一切.无能过者。一切世间所有言辞.悉共称赞.亦不可尽。普修一切菩萨诸行。悉能往诣一切佛土。普见诸佛.无所障碍。又能普见一切世界菩萨所行。以善方便为诸众生分别诸法甚深句义。得陀罗尼.演说妙法.尽未来劫.无有断绝。为众生故.念念於不可说不可说世界.犹如影像.普现其身.供养诸佛。念念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国土.悉令周徧。修行严净佛刹智慧而无厌足。念念令不可说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众生.清净成就.平等满足。於彼一切诸国土中.勤修一切诸波罗蜜.摄取众生.成就净业。得无碍耳.於不可说不可说诸佛世界.一一如来所转法轮.听闻受持.精勤修习.不生一念舍离之心。住无所得无依止无作无着菩萨神通.於一刹那一弹指顷.分身普诣不可说诸佛世界.与诸菩萨等同一见。
【疏】先牒成益之时。显正修时。即成此益。後超出下。正显。显有十二句。初二为总。初句显深。无能过故。後句显广。叹不尽故。後十句别。摄为五对。初二所行所见对。行中。初行行。後诣刹。所见中。初见果。後见因。二说法深广对。事理善巧.故法义甚深。总持广包.辞辩无断。三为众生下。现身严刹对。於严刹中。先果後因。四念念令下。成就摄生对。初成就。後於彼下。摄取。五得无碍下。远听速往对。初明远听。听必修行。後住无得下。速往。往皆无得。不假静虑.故曰无依。不起加行.故云无作。不染通境.故云无着。依此无依。故能刹那顿现。等同一见者。诣刹虽多。道风无异。
○第二果德清净。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修习菩萨行时。尚能成满无量不可说不可说清净功德。忆念称赞所不能尽。况复得成无上菩提。一切佛刹平等清净。一切众生平等清净。一切身平等清净。一切根平等清净。一切业果平等清净。一切众会道场平等清净。一切圆满行平等清净。一切法方便智平等清净。一切如来诸愿回向平等清净。一切诸佛神通境界平等清净。
【疏】文分为二。一牒现况当。谓结前因德。尚尔无尽。况当成果德。岂可量耶。二悬解当相。谓成果之状.畧举此十。前六果相圆备。後四举因显果。谓此果满。由因圆故。皆言清净者。无染不尽。云平等者。无理不证。染净皆虚。故云平等。净符乎理。但云清净。此上因果德用。若非圆教诸位相摄。何容地前得斯无碍。
○第三会违自在德。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得一切功德清净欢喜法门。无量功德圆满庄严。
如是回向时。众生不违一切刹。刹不违一切众生。刹众生不违业。业不违刹众生。思不违心。心不违思。思心不违境界。境界不违思心。业不违报。报不违业。业不违业道。业道不违业。
【疏】自在德中二。初结前生後。此结有二。一近结上果德。果德无边。上言不尽。故云一切功德清净。二通结因果。以随相益竟。欲明得随相益。即有离相。故总结云。得一切功德。乃至圆满庄严。由此故有不违等也。二如是回向时下。正显会违之益。有十五对。大分为四。初十一对。法法相望无违。次二对世世无违。次一对世法无违。後一因果无违。即是总结。前中分三。初六对事事无违。次法性下二对。事理无违。三刹平等下三对。理理无违。今初。一依正。二业果。三王所。四心境。五业报。二是引业。此是满业。六正助无违。行前之思。方便造业。但名为业。思之所起身口意行.名为业道。以是思之所游履故。晋经名业迹。迹即道也。此之事事所以无违者。随性融故。缘起相由故。同一缘起义故。亦由後二段。令此无违。
法性不违相。法相不违性。法生不违性。法性不违生。
【疏】次二对理事无违者。初对约所相之法。论性相无违。後对约能相四相。辨性相无违。畧举一生耳。性不违相者。理能成事故。相不违性者。事能显理故。不动真际建立诸法故。不坏假名说实相故。
刹平等不违众生平等。众生平等不违刹平等。一切众生平等不违一切法平等。一切法平等不违一切众生平等。离欲际平等不违一切众生安住平等。一切众生安住平等不违离欲际平等。
【疏】三理理无违三对。一依正。二人法。三能所。证离欲际。即所证理。众生安住.即能证智。智冥於理。故二无违。
过去不违未来。未来不违过去。过去未来不违现在。现在不违过去未来。
【疏】二约世世。
世平等不违佛平等。佛平等不违世平等。
【疏】三约世法。
菩萨行不违一切智。一切智不违菩萨行。
【疏】四约因果。文并可知。
○第四相尽平等德。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得业平等。得报平等。得身平等。得方便平等。得愿平等。得一切众生平等。得一切刹平等。得一切行平等。得一切智平等。得三世诸佛平等。得承事一切诸佛。得供养一切菩萨。得种一切善根。得满一切大愿。得教化一切众生。得了知一切业。得承事供养一切善知识。得入一切清净众会道场。得通达一切正教。得成满一切白法。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疏】文分为二。初得平等离相益。二得承事一切佛下。明得不坏诸相益。第三依释结名。可知。
○大文第二辨位果。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回向。
则能摧灭一切魔怨。拔诸欲刺。
得出离乐。住无二性。
具大威德。救护众生。
为功德王。神足无碍。
往一切刹。入寂灭处。
具一切身成菩萨行。於诸行愿心得自在。
分别了知一切诸法。悉能徧生一切佛刹。
得无碍耳。闻一切刹所有音声。得净慧眼。见一切佛未尝暂舍。
於一切境界成就善根心无高下。於一切法得无所得。
菩萨摩诃萨。以一切善根等随顺一切众生如是回向。
【疏】与益异者。成益约於位中。得果就其位满。有二十一句。初一牒前。後一总结。中间十九。摄为九果。一断染果。降魔怨.谓止恶缘。拔欲刺.断恶因也。二入证果。得出离乐.正证。住无二性.证因。三益生果。具大威德。即护生之因。四内外超胜果。谓内德外用。五往一切下.寂用无碍果。六具一切下.行愿广大果。七分别下.智通殊胜果。八得无碍下.见闻自在果。九於一切境下.修行具足果。初成就。後无得。
○第二重颂。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菩萨所作诸功德 微妙广大甚深远
【疏】二十一偈。分三。初十一偈颂回向。次九偈颂成益。後一偈结赞。今初分二。初半偈颂所回善根。
乃至一念而修行 悉能回向无边际 菩萨所有资生具 种种丰盈无限亿
香象宝马以驾车 衣服珍财悉殊妙 或以头目并手足 或持身肉及骨髓 悉徧十方无量刹
普施一切令充徧 无量劫中所修习 一切功德尽回向 为欲救度诸羣生 其心毕竟不退转
【疏】余颂摄将回向。於中三。初三偈半。颂回己修善。愿成资具以施众生。
菩萨为度众生故 常修最胜回向业 普令三界得安乐 悉使当成无上果 菩萨普兴平等愿
随其所集清净业 悉以回施诸羣生 如是大誓终无舍 菩萨愿力无限碍 一切世间咸摄受
如是回向诸羣生 未曾暂起分别心 普愿众生智明了 布施持戒悉清净 精进修行不懈废
如是大誓无休息 菩萨回向到彼岸 普开清净妙法门 智慧同於两足尊 分别实义得究竟
【疏】次五偈。颂复回此施。愿令众生具足财法。
菩萨言辞已通达 种种智慧亦如是 说法如理无障碍 而於其中心不着
常於诸法不作二 亦复不作於不二 於二不二并皆离 知其悉是语言道
【疏】三二偈。颂回向实际。
知诸世间悉平等 莫非心语一切业 众生幻化无有实 所有果报从兹起
一切世间之所有 种种果报各不同 莫不皆由业力成 若灭於业彼皆尽
【疏】二颂成益中三。初二颂因德广大。
菩萨观察诸世间 身口意业悉平等 亦令众生住平等 犹如无等大圣尊 菩萨善业悉回向
普令众生色清净 福德方便皆具足 同於无上调御士 菩萨利益诸羣生 功德大海尽回向
愿使威光特超世 得成勇猛大力身 凡所修习诸功德 愿使世间普清净 诸佛清净无伦匹
众生清净亦如是 菩萨於义得善巧 能知诸佛最胜法 以众善业等回向 愿令庶品同如来
【疏】次五颂。果德清净。
菩萨了知诸法空 一切世间无所有 无有造作及作者 众生业报亦不失
诸法寂灭非寂灭 远离此二分别心 知诸分别是世见 入於正位分别尽
【疏】後二颂相尽平等。畧不颂会违。上已委具。然颂三段。势少异前。前直语益。今兼显回向之因。
如是真实诸佛子 从於如来法化生
彼能如是善回向 世间疑惑悉除灭
【疏】三结赞。可知。
【论】其颂总有四十二行。文义自具。不烦更释。随文释义者。何故名为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为明此第七方便波罗蜜。主太悲门。以六波罗蜜中所修智慧之力。入於生死海。随一切众生根品。同行利生故。故名等随顺。即如十住中。第七住大悲位。休舍优婆夷云。我有同行眷属。八万四千那由他。常居此园者是。大意云。同一切众生八万四千。及不可说烦恼。悉同行故。是此义也。亦是此位第七回向。与善财所见观音。是此位也。可知。如此一段回向。总有二十段经文。余十九段。文义自显。不烦更释。表法中。如善财知识。十住第七。以优婆夷休舍表慈悲位。十行第七位。表慈悲门。以满足王自化其身。作诸罪逆。捉来杀罚。以息众生恶逆。此十回向第七。即以观世音表慈悲位也。夫大教玄悠。文芳义广。法门名句.明白宛然。十十之数相从万万千千次第。不可以将小池而添巨海。未足以致其深。炷微灯而益日光。焉能资其远照。此经义弘言备。理具辞丰。且畧释大意。密智幽潜。聊申少趣。不可加余经之法相。滞此妙章。若得意修行者。理由定发。智以理明。悲藉愿兴。行成愿发。理弘智博。愿广悲宽。佛种因此而生。法界以斯缘济。都结如此。余义如文。(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