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卷第三
马鸣菩萨造
陈真谛三藏译
清杨文会略注
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俱俱微尘本大山王大决择分第十二
如是已说无尽无穷尘尘数量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俱俱微尘本大山王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不思议海中 则有三种法
谓三重倍故 配释应了知
论曰。就不可思议本大山王体性中。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法宝数量倍。二者僧宝数量倍。三者佛宝数量倍。是名为三。增几数量作倍义耶。谓增益亿亿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三宝海故。如其次第。依道路十增一种倍。应审观察。(前分广说因果。位位有佛出兴。此分说三宝数量倍。依道路十。增一种倍。前分之末说万亿。此分说亿亿。即是十倍也。)如偈不思议海中。则有三种法。谓三重倍故。配释应了知故。末末三倍。依本家说。(五十一位为本。增益数量为末。三倍者即前之三种法。倍而又倍。故称末末也。)应广通达。(引经第二十二)心地修多罗中作如是说。俱尘无上不可思议根本性海分中。具足圆满亿亿大方三德大海。以大方分建立大方。乃至广说故。
不可思议俱俱微尘一切山王道路大决择分第十三
如是已说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俱俱微尘本大山王大决择分。次当说不可思议俱俱微尘一切山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微尘道路中 有十方界量 五十一本位
名与前说等 一五十一中 一一皆各各
有十方界量 障治三宝海 如一余亦尔 配此应了知
论曰。就俱俱微尘道路中。则有一十方世界之数量五十一根本位。其名字量与前说等无有差别。如偈微尘道路中。有十方界量。五十一本位。名与前说等故。就一五十一种位中。一一各各有十方世界之数量。烦恼大海。对治大海。僧宝大海。法宝大海。佛宝大海。具足转故。如偈一五十一中。一一皆各各。有十方界量。障治三宝海故。如说一五十一种位。余一切位亦复如是。如偈如一余亦尔。配此应了知故。如是已说现示本体安立门。次当说现示上末转相门。其相云何。偈曰。
今此道路佛 出兴小无量 法及化大海
第二转觉者 出兴中无量 法及化大海
第三转觉者 出兴大无量 法及化大海
後後诸转中 如次第无超 渐渐增数量
论曰。依一本信出兴觉者。总有一十方世界之数量。其中一佛成道已讫。则便出兴小无量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无碍自在化身大海。如是数量信心大海。如偈今此道路佛。出兴小无量。法及化大海故。依此佛身出兴化身。总有小无量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其中一佛出兴已讫。则便出兴中无量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无碍自在化身大海。如是数量信地大海。如偈第二转觉者。出兴中无量。法及化大海故。依此化身出兴化身。总有中无量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其中一佛出兴已讫。则便出兴大无量十方世界之微尘数量无碍自在化身大海。如是数量信地大海。如偈第三转觉者。出兴大无量。法及化大海故。如是如是。随随如如。後诸转中。如次无超。渐渐增数。如偈後後诸转中。如次第无超。渐渐增数量故。举此一隅。应广通达。(三重无量。皆说信地大海。是则举一信位。例五十一位也。第一信位。即能出兴无量化佛。故名金刚信心。俱是门中。亦依次第无超渐渐增进。虽云渐转。而信位无有穷尽。与一切位皆无穷尽也。○引经第二十三)本品足地智修多罗中作如是说。大地微尘譬喻大海履行无住法门。第一转中。小无量大方微尘之数品。第二转中。中无量品。第三转中。大无量品。第四转中。无边无量品。第五转中。无数无量品。第六转中。无量无量品。第七转中。不可计量无量品。第八转中。具足无量品。第九转中。不可说无量品。第十转中。不可思议无量品。乃至广说故。
一切虚空一切微尘数量高王大决择分第十四
如是已说不可思议俱俱微尘一切山王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一切虚空一切微尘数量高王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虚空微尘中 则有十方量 十方尘空量 五十一本位
一五十一中 一一皆各各 有如前说量 障治三宝海
论曰。就一切虚空一切微尘数量高王分中。则有十方世界之尘量。十方世界之尘量。五十一种根本位。十方世界之尘量。十方虚空之尘量。五十一种根本位。如偈虚空微尘中。则有十方量。十方尘空量。五十一本位故。就一五十一种根本位中。一一各各有十方世界之尘量。十方世界之尘量。十方世界之尘量。十方虚空之尘量。烦恼大海。对治大海。僧宝大海。法宝大海。佛宝大海。具足转故。如偈一五十一中。一一皆各各。有如前说量。障治三宝海故。如是已说现示本体安立门。次当说现示上末转相门。其相云何。偈曰。
此本王觉者 前数倍十重 兴化宣说法 大聪明能了
後後诸转中 如次第无超 渐渐增数量 转胜广大转
论曰。今此门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依一本信出兴觉者。其中一佛譬喻譬喻之数量增益十重。出兴变化。宣说信地。(既云依一本信。又云宣说信地。可知以初位例後位。与前分同意也。)後後转中。渐渐增数百千万亿。乃至无量无穷尽故。如偈此本王觉者。前数倍十重。兴化宣说法。大聪明能了。後後诸转中。如次第无超。渐渐增数量。转胜广大转故。(引经第二十四)地智修多罗中作如是说。可一总持大周徧王之自体转相。无量无边譬喻量说。转化时中。渐增数量。满玄数量。乃至广说故。
(以上四分。应属一切诸法俱是位。十一分中说十种因果法门。参差错落。千变万化。非通途教义所能该摄。十二分说三宝增益数量。十三分说烦恼对治大海。三宝大海。十四分即就障治三宝转增数量。皆属有门。且四分命名。一则曰尘尘数量。二三均云俱俱微尘。四则曰虚空微尘。夫微尘为有形之原始。极而至於触目皆是。无非微尘所成。故此四分。判属俱是位也。)
独地非乱一定一定道路大决择分第十五
(各住自位。名为独地。不相淆混。故称非乱。一定一定者。上一本一有定位也。)
如是已说一切虚空一切微尘数量高王大决择分。次当说独地非乱一定一定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非乱道路中 亦有金刚位 一一位各各
有本存一故 一百二数成 位依立转相
则有五种重 谓上一本一 俱转及不杂 圆满具足位
论曰。就独地非乱一定一定道路分中。亦有五十一种真金刚位。一一位位。皆悉各各有本存一。以此义故。一百二数成立而已。(位位有上一本一。故成一百二数。)如偈非乱道路中。亦有金刚位。一一位各各。有本存一故。一百二数成故。依如是位。建立转相。则有五种。云何为五。一者上上一一转相门。二者本本一一转相门。三者俱行不离转相门。四者区区不杂转相门。五者圆满具足转相门。是名为五。如偈依位立转相。则有五种重。谓上一本一。俱转及不杂。圆满具足位故。
第一转相形相如何。偈曰。
五十一种位 一各摄五十
一时一处转 然不可合一
论曰。云何名为上一一门。所谓五十一种位。一一位位。各摄五十。一时处转。若尔。合集应作一体。各别一转。不可合一。如偈五十一种位。一各摄五十。一时一处转。然不可合一故。
如是已说上上一一转相门。次当说本本一一转相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本一 一各摄五十
一时一处转 然不可合一
论曰。云何名为本一一门。所谓五十一种本一。一种本一。各摄五十。一时处转。若尔。合集应作一体。各别一转。不可合一。如偈五十一本一。一各摄五十。一时一处转。然不可合一故。
如是已说本本一一转相门。次当说俱行不离转相门。其相云何。偈曰。
本一及上一 互各摄诸位
俱转不舍离 然不可合一
论曰。云何名为俱行转门。所谓本一五十一法。一一各各摄上一五十一法。上一五十一法。亦能摄彼本。俱行俱转。不相离故。然各别别一时处转。不可合一。如偈本一及上一。互各摄诸位。俱转不舍离。然不可合一故。
如是已说俱行不离转相门。次当说区区不杂转相门。其相云何。偈曰。
本上一切位 一一皆各各
安住自家中 不摄他法故
论曰。云何名为区不杂门。所谓所有一切种种本上诸位。一一各各唯安住自家中。亦不移转。亦不出入。亦不摄他。亦不定常。常恒具足。徧广大故。如偈本上一切位。一一皆各各。安住自家中。不摄他法故故。(以上四门。皆说各住自位。不可合一之法。)
如是已说区区不杂转相门。次当说具足圆满转相门。其相云何。偈曰。
前所说四门 一切时处等
无碍自在转 名具足圆满
论曰。云何名为具足转门。所谓如前所说四门。一时转。一处转。异时转。异处转。一转离转。总转别转。无碍自在故。如偈前所说四门。一切时处等。无碍自在转。名具足圆满故。(上文既言不可合一。此言具足圆满。仍不杂乱也。○引经第二十五)
摩诃衍大陀罗尼金刚神呪修多罗中作如是说。一一。(各住自位。)一切一切。(位位各摄五十位。)离杂有无。一称一量。法藏门海中。总有二法。云何为二。一者是总。二者是别。言别者。四种俱轮地故。言总者。四种俱轮自在转故。乃至广说故。
独地独天一种广大无二山王大决择分第十六
(独地者自性门也。独天者本本门也。)
如是已说独地非乱一定一定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独地独天一种广大无二山王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此山王体中 则有二种门
谓自性本本 如次应观察
论曰。就此独地独天一种广大无二山王体中。则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本一自性位地门。二者本一之本位地门。是名为二。如其次第。应审观察。如偈此山王体中。则有二种门。谓自性本本。如次应观察故。
自性位地形相如何。偈曰。
彼本一法中 不待他自然 有五十一位 是名自性位
如是五十一 一一皆各各 有五百法门 周徧广大转
论曰。云何名为自性位地。所谓如前所说五十一种本一法中。一一各各不待他力。自然自性有五十一真金刚位。是故说言自性位地。(不待他力。自然各有五十一位。即是自性本具。为此分独地法门。)如偈彼本一法中。不待他自然有五十一位。是名自性位故。如是各各五十一位。一一各各有五百法门之大海。亦周徧转。亦广大转。如偈如是五十一。一一皆各各。有五百法门。周徧广大转故。於此位中。亦如前说五种大门。具足具足。圆满圆满。应审思择。
如是已说本一自性位地门。次当说本一之本位地门。其相云何。偈曰。
五十一本法 亦各有本法
名空空空一 此中亦有位
论曰。本一所依空空空一中。亦有诸位。一一位位。皆悉各各十万法门。具足圆满无阙失转。(空空空一。为本一所依。即是独天法门。前门各有五百法门。称之为地。此门各有十万法门。故称为天。)於此位中。亦有前说五种大门。具足具足。圆满圆满。应审思择。(引经第二十六)品论修多罗中作如是说。禅定摩诃衍体中。则有三大门。云何为三。一者上地安立广大海会门。二者宗本有有有一门。三者根本空空空一门。如是三门。皆有诸位。具足圆满。同转异转等。乃至广说故。(上地者位位超胜也。宗本者本一自性也。根本者本一之本也。)
独一无二山王自在道路大决择分第十七
(从独地独天法门所得之果。名为独一无二山王。)
如是已说独地独天一种广大无二山王大决择分。次当说独一无二山王自在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自在道路中 总有千重转
谓本上一中 各各五百故
论曰。就此无二山王自在道路分中。总有千重差别转相。所谓本上中。各各五百故。如偈自在道路中。总有千重转。谓本上一中。各各五百故故。本转形相当如何耶。偈曰。
向本一下转 一空一有转
乃至第五百 余位亦如是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依本一门。向下下转。有一金刚。空一金刚。如其次第。一一现前。渐渐转入。乃至第五百。如是亦复余诸位中。渐渐转入。乃至第五百。无有穷尽。无有边际。无有始终。具足具足。圆满广大。常恒转故。如偈向本一下转。一空一有转。乃至第五百。余位亦如是故。上转形相例此应知。(一空一有向下下转至五百重。向上上转至五百重。则成千重转相。○引经第二十七)因明性德修多罗中作如是说。无二一天。父子法藏。(本一自性。子也。本一之本。父也。)上上转去。有其始终。无有穷尽。下下转入。有其始终。无有穷尽。有始终者。从信等位起。至五百量故。无穷尽者。法藏之海。极广大故。乃至广说故。
摩诃无二山王最胜高顶一地大决择分第十八
如是已说独一无二山王自在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摩诃无二山王最胜高顶一地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本上无穷尽 建立如是名
所余一切位 亦如是应知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本本无穷。上上无穷。本上无穷。上本无穷。一一无穷。多多无穷。同同无穷。异异无穷。等等无穷。别别无穷。有穷无穷。无穷无穷。周徧广大。具足圆满故。如偈本上无穷尽。建立如是名。所余一切位。亦如是应知故。(引经第二十八)摩诃衍海修多罗中作如是说。禅定摩诃衍海中。一千二百无穷尽品。具足俱转。乃至广说故。(说十二无穷。引经一千二百无穷尽品。以为四分归宿。金刚经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亦此义也。所云有穷无穷者。如东坡言。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苟知此义。则无一法而有穷尽矣。)
(以上四分。核其文义。应属一切诸法俱非位。或疑俱非位无可演说。何故四分之中重重阐扬五十一位。极而至於各各五百各各十万法门。与俱非义云何得通。答曰。第六分云。五位之中各具五位。位位各有根本五十一位。则知俱非位中具余五位。位位亦有五十一位。依此义判。於理无违。且以独地独天命名。中间屡说不可合一之语。既云本一自性。复云本一之本。玄而又玄。故知属於俱非位也。)
[(王昍)/(王屾)][囗日]陀尸梵迦诺道路大决择分第十九([(王昍)/(王屾)]丙英切。[囗日]方膺切。[(王昍)/(王屾)]等七字。梵语未翻。)
如是已说摩诃无二山王最胜高顶一地大决择分。次当说[(王昍)/(王屾)][囗日]陀尸梵迦诺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王昍)/(王屾)][囗日]道路中 七变对修行
以为道路量 无有余行相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王昍)/(王屾)][囗日]道路中。唯以七变对为其界量。无余相故。如偈[(王昍)/(王屾)][囗日]道路中。七变对修行。以为道路量。无有余行相故。云何名为七变修行。形相如何。偈曰。
七变有三种 功德过患等 五十一位中
上下七变转 增长功德品 及诸烦恼海
论曰。七变修行总有几数。有三种故。云何为三。一者功德七变。二者过患七变。三者等量七变。是名为三。如偈七变有三种。功德过患等故。言变相者。五十一种金刚位中。向上上转。向下下转。具足七变。增长功德。增长过患。广大转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上下七变转。增长功德品。及诸烦恼海故。
且过患七变。形相如何耶。偈曰。
最第一变中 上各增百数 下各增千数
各障一二德 後六变如次 增倍倍数转
论曰。第一变中。增几数转。障几净法。谓上转时中。一一位位各增百数烦恼品类。障一净法。若下转时中。一一位位各增千数烦恼品类。障二净法。如偈最第一变中。上各增百数。下各增千数。各障一二德故。後六变中功德过患。如其次第增倍数故。如偈後六变如次。增倍倍数转故。
如是已说现示过患七变门。次当说现示功德七变门。其相云何。偈曰。
最第一变中 上各增一亿 下各增二亿 渐渐次第转
後六变如次 增倍倍数转 不坏患数量 为功德变作
论曰。第一变中。增几数转。谓上转时中。一一位位各增一亿数功德品类渐渐而转。若下转时中。一一位位各增二亿数功德品类渐渐转故。如偈最第一变中。上各增一亿。下各增二亿。渐渐次第转故。後六变中。如其次第。增倍数故。如偈後六变如次。增倍倍数转故。如是功德烦恼品类。为断不断。(上问下答)唯变作转。不动坏故。如偈不坏患数量。为功德变作故。
如是已说现示功德七变门。次当说现示等量七变门。其相云何。偈曰。
最第一变中 各上增一千 各下增二万 等数量渐转
後六变如次 增倍倍数转 无断障差别 唯对量建立
论曰。第一变中。增几数转。谓上转时中。一一位位各增一千如次第转。若下转时中。一一位位各增二万如次第转。如偈最第一变中。各上增一千。各下增二万故。其数量品。有增减不。(上问下答)唯平等量。非差别量。如偈等数量渐转故。後六变中。如其次第。增倍数转。谓一倍故。如偈後六变如次。增倍倍数转故。如是七变。亦无照相。亦无覆相。唯平等量。分分建立。如偈无断障差别。唯对量建立故。此中次第功德七变以为其终。应审观察。(引经第二十九)甚深种子修多罗中作如是说。明达里藏中。唯有三变。以七为量。不增不减。譬如七步蛇。七叶树。法尔道理。初唯染品。中染净俱。後唯净品。乃至广说故。(三种变相。由染品转成净品。七变之後。照相覆相俱无。泯同法性矣。)
[(王昍)/(王屾)][囗日]陀尸梵迦诺本王本地大决择分第二十
如是已说[(王昍)/(王屾)][囗日]陀尸梵迦诺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王昍)/(王屾)][囗日]陀尸梵迦诺本王本地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此本王体中 有三种百变
名次第如前 等无有差别
论曰。就此本王体中。则有三种百变修行。名及次第如前所说。如偈此本王体中。有三种百变。名次第如前。等无有差别故。如是三变形相如何。偈曰。
如是三变中 初各如次第 十千百亿数
後九十九变 如次增倍数 渐渐次第转
论曰。就过患百变门中。上及并下第一变中。增十亿数次第渐转。就功德百变门中。上及并下第一变中。增千亿数次第渐转。就等量百变门中。上并及下第一变中。增百亿数次第渐转。如偈如是三变中。初各如次第。十千百亿数故。後九十九变中。皆悉各各如其次第增倍数转。如偈後九十九变。如次增倍数。渐渐次第转故。(引经第三十)大海山王地地品类修多罗中作如是说。如来藏体中。有三流转品。以百数为量。无超次第渐渐转去。如是三中。初功德少。其过患多。中数量等。後唯功德。乃至广说故。(经中称为流转品。顺流而趋萨婆若海故。)
[珏/覞]尸梵诺本王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一
([珏/覞]甘火切。[珏/覞]等四字。梵语未翻。)
如是已说[(王昍)/(王屾)][囗日]陀尸梵迦诺本王本地大决择分。次当说[珏/覞]尸梵诺本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本王道路中 有三种千变 名如前说量 各初变如次
增百千万亿 各後一切变 如次倍数转 住心应观察
论曰。就[珏/覞]尸梵诺本王道路分中。则有三种千变修行。其名次第同前所说。如偈本王道路中。有三种千变。名如前说量故。如是三种第一变中。如其次第增百亿千亿万亿数。上下一量渐渐转故。如偈各初变如次。增百千万亿故。各後诸变。如其次第增倍数转。应审思择。如偈各後一切变。如次倍数转。住心应观察故。(引经第三十一)则修多罗中作如是说。如来藏佛上下门中。有三种修行数。以千为量。如是三品。以多亿转。出生增长广大周徧法门海藏。乃至广说故。
摩诃[珏/覞]尸梵诺母原主天王大决择分第二十二
如是已说[珏/覞]尸梵诺本王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摩诃[珏/覞]尸梵诺母原主天王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摩诃天王中 有三种亿变 名次第如前 各初变如次
一二三十方 世界数量转 所余一切变 如次倍数转
论曰。就摩诃主天王体中。则有三种亿变修行。名字次第同前所说。如偈摩诃天王中。有三种亿变。名次第如前故。如是三种第一变中。如其次第增一十方二十方三十方数转。如偈各初变如次。一二三十方世界数量转故。余一切变。如其次第倍数转故。如偈所余一切变。如次倍数转故。(引经第三十一)总字法转大轮修多罗中作如是说。佛陀摩诃本藏王(即原主天王)地地中。则有三行。云何为三。一者下亿转行。二者中亿转行。三者上亿转行。初行出生一大方界量下眷属海。中行出生二大方界量等俱转海。後行出生三大方界量上眷属海。乃至广说故。
(上来四分以意揆之。应属无余究竟总持位。盖此四分中。唯以变对为修行。即是总持法门也。偈云无有余行相。即是无余究竟也。但论文变相。甚难领会。准楞伽经中。有不思议熏不思议变之语。乃真如内熏之力。能令无明妄心变成智慧德相。始从七变以至百变千变亿变。极而至於妙觉果海。皆从熏变而成也。更有灌顶部内即身成佛之义。亦此位摄。)
一种功德纯纯无杂大圆满地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三
如是已说摩诃[珏/覞]尸梵诺母原主天王大决择分。次当说一种功德纯纯无杂大圆满地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功德道路中 有二千五百 五十法门海
五十一位中 一一皆各各 具五十位故
亦一一位中 有性相本末 一万二百数
修多罗中说 总一万二千 七百五十数
取彼总本数 如法应观察 以如是数量 为道路分界
论曰。就一种功德纯纯无杂大圆满地道路分中。总有二千五百五十法门大海。甚深甚深。广大广大。如偈功德道路中。有二千五百五十法门海故。以何义故。数如是成。应可了知。所谓五十一种位中。一一各各具五十故。此义云何。所谓五十信心。五十念心。乃至五十如来地各差别故。如偈五十一位中。一一皆各各。具五十位故故。亦一一位位。各各具足性相本末之四法故。一万二百数成立而已。如是四事云何差别。谓如其次第。不可思议说故。(性)明了现觉说故。(相)能生长因说故。(本)所生长果说故。(末)如偈亦一一位中。有性相本末。一万二百数故。(无量法门。不出性相本末四事。故以四事为方说也。)若尔。此方说文云何通耶。(引经第三十三)谓金刚等地一行三昧修多罗中作如是说。无杂无乱一一同同非恶非患吉祥地地轨则门中。总有一万二千七百五十法门。彼修多罗中如是说者。总别总故。(二千五百五十法门为总。一万二百法门为别。总与别合而计之。共有一万二千七百五十法门)如偈修多罗中说。总一万二千七百五十数。取彼总本数。如法应观察故。今此道路以之为量。有别法门。(道路无量法门亦无量。)唯以此数为其极量。无别法门。(以此数量总括一切。无欠无余。)如偈以如是数量为道路分界故。
一种功德摩诃本地明白离恶品藏大决择分第二十四
如是已说一种功德纯纯无杂大圆满地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一种功德摩诃本地明白离恶品藏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以下本地品藏中起。至二十五分一者横转徧到止。共三百二十九字。明藏阙。今从丽藏增补完全。)
本地品藏中 有六亿三万 七千五百数
广大法门海 前说诸位中 一一皆各各
摄别五十位 法门如是广 性相本末四 例此广通达
(六亿。丽藏误作一亿。今改正。下同。)
论曰。就一种功德摩诃本地明白离恶品藏中。总有六亿三万七千五百数广大法门海。甚深甚深。周徧周徧。如偈本地品藏中。有六亿三万七千五百数。广大法门海故。以何义故。数如是成。如前所说一切位中。一一各各摄差别转五十位故。法门之海如是广大。如偈前说诸位中。一一皆各各。摄别五十位。法门如是广故。(前文总有一万二千七百五十法门。各各摄别五十位。则成六亿三万七千五百法门。)性相本末四种事中。以例配当。更复增数。转胜广大。应审思择。如偈性相本末四。例此广通达故。
摩诃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大决择分第二十五
如是已说一种功德摩诃本地明白离恶品藏大决择分。次当说摩诃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本地道路中 则有二种门
谓横转竖转 以之为门量
论曰。就摩诃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分中。则有二门。云何为二。一者横转徧到俱行门。二者竖转无杂一路门。是名为二。如是二门以为门量。如偈本地道路中。则有二种门。谓横转竖转。以之为门量故。且横转门形相如何。偈曰。
四种事位中 有总及别中 各增十重转
无前後一时 其法门数量 例前应了知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性相本末四种事中。各各有总别之位中。一一位位皆悉各各增十重数。无前无後一时俱转。则是横转徧到俱行门形相故。(一乘教中圆融法)如偈四种事位中。有总及别中。各增十重转。无前後一时故。此中数量。亦复转胜。超过前量。配例应了。如偈其法门数量。例前应了知故。如是已说横转徧到俱行门。次当说竖转无杂一路门。其相云何。偈曰。
前说诸位中 如次不超过
各增十重转 一明究竟故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如前所说总别位中。如其次第无有超过。一一各各增十重转。一事明了。一事究竟。亦无杂乱。亦无合集。一向明转竖转无杂一路门形相故。(一乘教中行布法)如偈前说诸位中。如次不超过。各增十重转。一明究竟故故。(引经第三十四)大金刚宝王法界印藏修多罗中作如是说。复次文殊师利。宝王道品者。以二事转。云何为二。一者一区转。二者具面转。言一区者。道虽广多。先一道量永究竟故。(竖转门)言具面者。所有诸道一时行故。(横转门)乃至广说故。
摩诃宝轮王广大圆满无上地地大决择分第二十六
如是已说摩诃本地具足品藏非患道路大决择分。次当说摩诃宝轮王广大圆满无上地地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
总别无尽故 建立本法体
论曰。今此偈中为明何义。为欲现示本法体中。以总摄别。以别摄总。以总摄总。以别摄别。能摄所摄无有穷尽。法门大海甚深广大。义理诠趣周徧圆满。究竟自在故。如偈总别无尽故。建立本法体故。(引经第三十五)摩诃衍地藏无上极说不可思议心地品论修多罗中作如是说。宝山海中。同类无尽。别类无尽。具足圆满。无有穷尽。无有始终。无有边际。无有分界。亦广大相。亦小狭相。乃至广说故。(此分摄前总别诸法。无有穷尽也。)
(以上四分。与华严经义相同。即是周徧圆满广大位。文义甚显。不烦诠释。)
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