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倭国间谍(七)
从江阴要塞泄密案起,及在南京的所有特工部门一定破案。但抢到首功的却是国民党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的“特警二队”。
谷正伦与其“特警二队”队长丁克勤等人分析,既然黄浚嫌疑最大,那就要集中力量侦察黄浚及与他有关的所有人员,在拿到铁证前,不要让黄浚等人有任何察觉,只有人赃均获时,才能将其一网打尽。为此,秘密成立了一个“侦缉黄案专门小组”开展工作。
首先对黄浚进行侦察。由档案得知,黄浚在倭国早稻田大学上学时,是现在倭国驻南京总领事须磨的同班同学。须磨以看望老同学的名义与黄浚早有来往,特工部门从前并没注意此事,现在黄浚既然是个主要嫌疑犯,那就很自然地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了。但奇怪的是,近月余来,既没见须磨“看望”黄浚,也没见黄浚去“拜访”须磨。不久黄浚的狐狸尾巴就被“侦黄小组”捉住了。该小组人员见黄浚下班后,经常独身一人到南京市玄武湖畔散步。他爱吃巧克力糖,但从不将糖纸随便扔掉,而是将糖纸夹着一张纸条放到公园一株大树的树洞内。黄浚走后不久,就有一个朝鲜人来取走。
“侦黄小组”摸清其规律后,当黄浚将糖纸和纸条放置树洞走后,朝鲜人尚未来取之前,将纸条取出来,照了相,然后按原样放在树洞中。朝鲜人来取此情报时,又偷着把他也照了相。但不知黄浚是有所察觉还是日特有命令,自1937年9月4日,黄浚的汽车私闯中央军校被发现逃逸后,再没见黄浚来玄武湖。
不久,监视黄浚汽车司机的人员发现,一个叫小王的司机经常到新街口附近一家咖啡店去喝咖啡。他每次进店后,就将自己的礼帽挂在衣帽间的衣架上。几乎与他同时,就有一个倭国人进店喝咖啡,也将一顶与小王同样的礼帽挂在小王挂礼帽的衣架上。那个倭国人喝完咖啡先离店,将小王的礼帽戴上扬长而去。小王喝完咖啡,就戴上倭国人那顶礼帽离去。那个从咖啡店走出来的倭国人戴着小王的礼帽有规律地骑车走入中山路逸仙桥南一家“私人医院”。这家“医院”是倭国特务机关的一个秘密联络站。那个倭国人名叫河本明夫,名义上是倭国总领事馆的管理员,实际上是须磨手下的一个情报员。他有时也与黄浚的儿子黄晟在这里碰头。
黄浚传递情报的渠道和手段以及有关人员的材料是搞到手了,但情报的内容还没全掌握。为此,“侦黄小组”又设了一计:当河本明夫晚上从“医院”中走出来骑自行车回倭国领事馆的途中,行至与中山路垂直相通的汉口路时,突然从汉口路冲出三个骑自行车的“冒失人”,猛地冲向河本,河本躲闪不及,连人带车被撞翻在地,头上的礼帽也甩落在地上,风吹出了十几步远。冒失人眨眼间便不见了。河本的自行车摔坏了,头破血流,手臂带伤,他跌跌撞撞地要站起来拾地上的帽子,但刚走几步,疼痛难忍,又摔倒在地。就在这时,来了两名穿制服的交通警察,扶起河本把他抬进汽车,一名说送他到附近的马林医院去治伤。另一名警察将帽子先拿到附近一家独门小院内,队长丁克勤正等在那里,将礼帽夹层中的情报拍照后,再将情报按原来的样子放好,让“警察”赶往医院将帽子归还河本。
“侦黄小组”将黄浚出卖情报的罪证拿到手后,立即报告谷正伦。谷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建议立即逮捕黄浚及其不能使一个漏网”。对此,“侦黄小组”又作了研究,设下一个圈套,让黄浚集团全部往里钻。办法是伪造一封须磨给黄浚的信,大意是嘉奖黄浚,指示黄浚在次日晚11时,约齐所有“有功人员”在黄公馆聚会,届时须磨亲自到场向有功人员发巨额奖酬和表示关怀。伪造信写好后,由“侦黄小组”成员伪装那家咖啡店的服务员悄悄潜入衣帽间,将伪造信放进河本的继任者山口那顶礼帽的夹层中。而山口和河本一样,到此店喝完咖啡,即将小王的礼帽带走,小王也和往常一样,将山口的礼帽戴上,去黄浚处报功。黄浚按“须磨”的指示信于第二天晚11时,将其全部成员集合在自己的公馆内,等候主子来发奖。时间到了,来“发奖”的不是须磨,而是“侦黄小组”的成员及大批武装特工人员。这样,黄浚集团成员全部被捕了。
倭国针对龙国的间谍活动从18世纪就已开始。甲午战争前夕,倭国对龙国情报刺探活动达到高潮。1886年春,倭国陆军参谋本部派荒尾精中尉秘密潜入龙国,将大量在龙国活动的倭国浪人纠集起来,组织了庞大的间谍网,开始以各种形式刺探龙国的情报。后来,他根据成员在龙国各地搜集到的情报,编纂成厚厚的一本《清国通商综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交通等诸多方面,为倭国军政当局侵华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进入20世纪,倭国对华情报战更加猖獗。特别是侵华战争前夕,倭国向龙国派出了难以计数的谍报人员。比如,倭国政府曾派出千余人潜入龙国,进行非法测绘。抗日战争爆发后,龙国方面发现,侵华日军使用的军用地图,竟然比中方的军用地图还要精确,重要地段的一棵树、一间房,都被记录得一清二楚。
二战后,倭国派间谍大规模潜入龙国,是在1972年中日建交、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他们派出一批精通汉语的谍报专家,以使领馆为主要阵地,通过不断发展与留学生、工程技术人员、专家以及华侨的私人关系,刺探我国情报。同时,他们向名目繁多的民间代表团、民间机构,安插大量的谍报人员,打着“交流、参观”的旗号,大肆窃取龙国的经济、技术情报。
几年前,两名倭国国公民以考古为名,在龙国的一些地区擅自测绘,最终在江西境内被抓获。被我国警方缴获的资料中,就有他们特别标注的部分军事设施的详细位置。
2006年9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曾裁定,两名倭国外交官是倭国外务省派出的间谍,他们为“国际情报统括官”组织工作,北京高院认定该组织是间谍机构。同年,国家安全局逮捕了《中日经济新闻》杂志的创办人、倭国籍男子原博文。他从1995年开始,为倭国外务省搜集龙国情报,提供了大量龙国的机密文件复印件,,不一而足。
另据报道,在倭国本土,有一幢大楼专门为广播监听而建,内有8名监听人员全天24小时监听和收录龙国中央及方电台广播节目,并整理、制成卡片,分类存档。倭国亚细亚综合开发研究所近来开设了一种新的服务项目,即向倭国商社、金融机构输送各国经济情报信息。在龙国境内,倭国的商社和金融机构已发展到近千家,遍布大中城市,他们或亲自下手,或利用龙国雇员,从事经济间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