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那个年月 > 第26集 根荃到保安四中复读

第26集 根荃到保安四中复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1986 年,对于根荃来说,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个低谷。中考落榜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打着他年轻而脆弱的心灵。摆在眼前的现实让他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再次复读。

    然而,这一次复读却意味着他必须离开现在就读的这所学校。原因很简单,每年能够考上中专的学生人数始终保持着令人绝望的“零”记录。面对如此困境,根荃感到茫然无措,但他并没有轻易放弃。就在这时,家中的大哥根枝挺身而出,决定寻求帮助。

    根枝联系到了六大爷。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辈与李轩老师有着特殊的关系——他们是亲戚。而更为巧合的是,李轩老师竟然与根荃的生父还是同窗好友。或许正是这种奇妙的缘分,让李轩老师对根荃充满了同情和关怀。

    当得知根荃渴望继续学业的愿望时,李轩老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帮忙。然而,接下来的问题便是选择哪所学校。毕竟,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根荃未来的命运。沉思片刻之后,李轩老师说道:“保安县涂镇恐怕不是最佳选择,相比之下,三中、四中的教学质量更高一些。尤其是四中,那里有一位名叫刘义的老师,我觉得可以考虑让根荃去四中就读。”

    就这样,在李轩老师的建议下,踏上了前往四中求学的道路。这个看似偶然的决定,成为了他人生轨迹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那位素未谋面的刘义老师,也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根荃的未来。带着满心期待和憧憬,根荃开始了新的征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决定亲自前往四中走一趟。当见到刘义老师时,发现他虽然个头不高,但却十分健壮结实。刘义老师待人亲切和蔼,言谈举止间透露出一种干练利落的气质。那时,他担任着四中教导主任的职务,并兼任补习班的数学老师。

    听完大哥说明来意后,刘义老师表现得非常客气,对我们的处境表示理解和同情。他爽快地答应道:“等秋假结束、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就让孩子过来吧。”

    九月的坝上,秋风送爽,天高云淡,洁白的云朵宛如棉花糖般漂浮在湛蓝的天空中。金黄的麦田里,麦穗随风摇曳,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乡间小路上弥漫着清新的空气,鸟儿欢快地歌唱着,花儿散发出阵阵芬芳。五彩斑斓的格桑花如痴如醉地绽放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仿佛被花朵的魅力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

    大哥和我一同骑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两侧悬挂着两个重达五斤的油卡子,那是特意带给刘义老师的礼物。这份心意不仅仅是为了感谢他帮助解决了入学这件大事,更蕴含着我们对他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一路骑行,感受着微风拂面,欣赏着沿途如画的美景,心情格外舒畅愉悦。

    当他们行至赵顺营下斜坡时,突然间,车辆刹车失去控制!兄弟二人猝不及防,连人带车一同摔倒在地。更为糟糕的是,油卡子口竟然松开了,麻油如泉涌般咕嘟咕嘟地向外流淌。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大哥强忍着身体的剧痛,毫不犹豫地冲向漏油处,试图抢夺那即将脱落的油卡盖子。

    经过一番紧张而艰难的努力,终于成功将两个半卡子中的麻油全部归集到一个卡子内。这段惊心动魄的骑行经历让人难以忘怀,而那个曾经令他们遭遇意外的坡梁更是深深烙印在心中。犹如人生的坡梁沟坎。

    到了学校后,我迅速地完成了入学手续的办理。为了筹集这笔 280 元的学费,家里不得不卖掉三只母羊。而大哥则将他自己省下来的零花钱都留给了我作为生活费。所有事情都安排就绪之后,大哥与我一同在刘老师家中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然后,他便踏上了回家之路。

    这所学校规模虽然不大,但学生人数众多。每个班级大约有六十名学生左右。由于学校声名远播,甚至吸引了一些来自内蒙古的转学生前来就读。根荃深知这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格外珍惜。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并弥补不足之处,相信他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于是,他精心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

    事实证明,根荃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数学成绩常常获得满分,英语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此外,他在政治、物理和化学等科目方面也取得了小幅进步。总体而言,他的成绩一直稳定保持在补习班的前三名。临近中考时,刘义老师曾对李轩老师夸赞道:“李老师您推荐过来的这位学生,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以他目前的实力来看,考上中专绝对不成问题。”

    刘老师、李老师以及来自四中的贾老师和吴老师,那可真是难得一遇的贵人啊!他们不仅教学态度认真负责,而且对待工作更是严谨细致入微。正因为如此,这几位老师可谓是声名远扬,学生们都对他们尊敬有加。

    多年来,他们辛勤耕耘,培养出的学生遍布天下,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四中迁至了县城,但这四位老师也已步入暮年,纷纷光荣退休。

    然而,尽管校址变迁,四中依然秉承着优良的校风传统,并保持着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这些年来,四中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大量人才,成为了保安县的一大骄傲。可以说,这里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孕育未来希望之所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默默付出、兢兢业业的教育工作者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