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虫洞和量子传输
孔院士环视了在场所有的人说:“大家知道我在研究反物质前是研究量子力学,量子通讯、量子复制技术的。这三十年来,一边研究反物质,虫洞技术,一边研究量子力学在虫洞技术中的运用,我发现其实它们基本上是一回事。”
“虫洞技术从理论上来说,方法相当简单明了。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可以使时空发生扭曲。只要找准质量和能量的值,就可以在宇宙的不同部分之间形成一条隧道、或者说一条捷径,这就是虫洞。
然而, 这些虫洞极不稳定。哪怕一个小小的光子从中穿过,都会引发坍缩反应,使整个虫洞分崩离析。这就需要适当的“负质量”,即反物质来抵消常规物质穿过虫洞时的不稳定效应,让虫洞变得稳定而可以被穿越。”
孔院士停了一下,喝了口茶继续说:“量子纠缠是一种量子物理现象,表现为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在瞬间针对另一个粒子的行为作出反应。而虫洞在超距离方面等价于量子纠缠,它们都是可以“超距离瞬间联系”的。
另外量子远程传递其实可以实现一种远程复制。两个相离无穷远的粒子产生了纠缠,当其中的一个和其他粒子纠缠后,它具有的新粒子的特征会超距离传递给遥远的粒子,这颗遥远的粒子如果和它附近的粒子再发生纠缠,那么这颗新纠缠的粒子就具有那颗遥远的新粒子的特征,从而实现远程传递或复制。”
“我把这个原理运用在远距离传输知识上。”孔院士打开实验室里另一到台显示屏,巨大的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数据图表和奇异的图像。他把画面定格在研究虫洞和量子复制技术的页面上,这是打破知识传递常规后种尝试,是实现人类学习方式的革命。
孔院士指了指屏幕,接着说:“自从6月6日我发生意外后,被一股不明势力伤害,使我无法直立行走,这激发了我对于时间旅行强烈的愿望。我不停地尝试建立虫洞和量子传输,但多次尝试多次失败。
直到7月9日晚,在那一次实验中,通过虫洞产生的特殊场域,使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大脑海马体细胞间能够形成一种纠缠。当现在的我向过去的我下达学习指令时,神奇的效果出现了,过去的我看到了内容也会反映到我的大脑海马体上,而现在的我理解好了的内容会反馈传输给过去的大脑海马体上,并形成长期记忆。也就是说,这一次实验,通过虫洞和量子纠缠,我达到了把自己现在所学的知识直接传递给年轻时候的自己。”
说到这里,孔院士的手停在了空中,他加重语气说:“而这样的实验,只有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都在我的宿舍时,才能成功实现。只要一个不在那个空间里,虫洞就不稳定。因此我给实验室加强了人工智能,配备了机器人,使我能够遥控实验室的仪器,实现远程控制实验。”
“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让大家了解我身上发生的事件,我把量子记录仪上的视频给大家看一下吧。”说完,孔院士打开一个视频,并把它在大屏幕上展示。
中见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时间记录显示2119年7月9日夜10:30,实验室里弥漫着紧张而期待的气氛。一个机器人在孔院士的操控下,坐在了控制台前,专注地操作着仪器,空中划过闪电,而在一幢三楼小楼的西侧,有一闪着幽幽蓝光的时空,而在另一头,年轻的孔院士从床上起来,准备迎接这一改变命运的时刻。
随着仪器的启动,虫洞缓缓开启,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两个不同时间点的孔院士的脑细胞连接在了一起。当年长的孔院士通过学习与新知识产生量子纠缠后,那些知识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障碍,以生物电荷的形式,源源不断地流向年轻的孔院士的大脑。接着年轻孔院士开始演示刚学过的知识,分毫不差地复述了学习的内容。
年轻的孔院士在睡梦中感受到了一阵奇异的波动,无数的信息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数学公式、物理定理、科学理论……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知识,此刻变得清晰明了,仿佛是他与生俱来就知晓的。当他学习自由搏击后,似乎这种技术也是他潜意识里就有的技能,这种奇异的现象在地球上第一次出现。
沈安国等看后,真是目登口呆,所有人的脑子里共同产生一个疑问:“既然孔院士能够这样传递信息,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
孔院士看着大家的脸部表情,明白了大家的所思所想,于是他解释:“我是因为被暗杀,不采取另类操作,无法改变我坐轮椅的命运才采用了这种技术,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副作用是有时候,我根本分不清现在和过去,而且我时常会梦见自己处在一个广漠的黑暗中。”
孔院士停了一会儿接着说:“这个量子传输不在乎是不是孔院士,而是在乎我家附近的虫洞,任何人如果进入了这个虫洞都可以产生量子传输,但他也要承担副作用,看不清自己所处的空间。当然我也在研究如何消除此种副作用。”
“另外我发现在我家上部的星空中,在蛇夫座方向,有很大的空间裂缝,这个裂缝我无法把他呈现出来。但过去的我可以在书桌旁探望那个空间。这里存在剧烈的时空弯曲,但是并未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这个虫洞和时空弯曲,可能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控制着。”说到这里,孔院士似乎想到了什么,但又欲言又止。
沈安国似感触,他接过孔院士的话说:“孔院士,您是不是发现了什么不寻常的现象,您可以告诉我,我们会运用其他的力量秘密进行调查和研究,也可以联系其他国家的科学家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