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天下归蜀 > 第一百零一章三国琐碎事

第一百零一章三国琐碎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建兴十年,魏国太和六年,魏军在南阳损兵折将,在并州又丢失四郡,又加上曹叡幼子早夭,魏国朝野震动,四处盛传曹魏篡汉有违天合。

    当然这种说法背后有着锦官暑的影子,不过传播这些流言的花信子,对自己保护做的很好,魏国机校反复查探也没有查到源头。

    为了加强统治,曹叡大肆封赏宗室子弟。

    曹据封为彭城王,曹宇封为燕王,曹林封为沛王,曹衮封为中山王,曹峻封为陈留王,曹干封为赵王,曹微封为东平王,曹茂封为聊城王

    曹肇、曹泰、曹爽、夏侯献、夏侯玄、夏侯霸等宗室虽然没有封王,也都被授予重权,统御一方。

    曹操的养子秦朗更是被封为骠骑将军,统御北方兵马。

    曹叡强化皇权的同时,也和世家越加不睦,蛋糕就这么大,宗室子弟吃的越多,留给世家的便越少,这是无可争议的现实。

    曹叡生有三子,尽皆早夭,再加上篡汉的曹丕也是盛年而亡,让曹魏篡汉有违天合的说法有了生长的土壤。

    再加上曹魏与蜀汉战场的几次失败

    让世家百姓都是心思蠢动。

    刘禅当然没有天真到依靠流言打败曹叡,不过借此来打击曹叡的威望,也是刘禅喜闻乐见的事情。

    曹叡后宫不少,可是子嗣却不繁盛,先后得了三个儿子,还都早夭。

    与曹叡相比,刘禅虽然后宫稀疏,却不乏子嗣,长子刘璿已经八岁,除了学习经典之外,刘禅也开始让刘璿学习骑射。

    刘璿虽然力量还有所不足,不过张弓射箭也都有模有样。

    吴国孙权次子孙虑过世之后,孙权悲痛万分,饮食逐渐减少。

    孙登从武昌赶到建业进行劝谏:“孙虑一病不起,以至早亡,乃是命中天定。

    父皇还要保重身体要紧,且不可因二弟之故,损伤了身体。

    况且把民间的礼仪用到宫中,也与礼制不合。”

    孙权接受了孙登的建议,恢复了正常饮食。

    孙登在建业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孙权就让孙登返回武昌。

    孙登哭着对孙权说:“作为儿子不能孝顺父母双亲,一直停留在外地,儿子觉得这是一直缺憾,况且陆逊忠诚勤勉,武昌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

    “那你就留在建业辅助政务吧。”孙权同意了孙登的请求。

    这个时期的孙权还是顾念亲情的,还不像晚年时那样多疑。

    孙权虽然子嗣众多,可是对于太子孙登,他还是非常满意的。

    孙登礼贤下士,并经常抚慰百姓,在孙权眼中也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九月公孙渊派遣使者,携带贡品向孙权称臣,并希望孙权派遣援军抵挡曹魏田豫的讨伐。

    群臣谏止,孙权不从,派遣张弥、许宴,等将领率军一万,前往辽东。

    九月大汉雍州、凉州、中州等地迎来了大丰收,虽然春夏时,粮食长势就很好,可毕竟当时没有收获,此时得知丰收,刘禅还是非常的高兴。

    刘禅依旧以官方牌价为基准,防止地方势力恶意压低粮价,由于西允国谯氏灭族殷鉴不远,谁敢胡乱插手。

    没有出现丰收成灾,谷贱伤农的事件,百姓得以真正的享受到、因丰收带来的好处。

    十月,魏国陈王曹植病故,终年四十一岁,随着曹植盛年而亡,更加证实了曹魏有违天命,多遭天谴的说法。

    近一年来由于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修缮,大汉与西域以及天竺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大汉的各种精美物资也以西域诸国为纽带,远销罗马帝国。

    贸易的繁盛,经济的发展,使得大汉国库更加充盈。

    不过经济发展的代价,必然是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这是历史规律,刘禅也无法阻挡。

    刘禅虽然无法阻止,也不能阻止,大族世家越发强盛,但是国库有了盈余,他还是有了更大的施政空间。

    除了加强教育投资、强化水利建设、增加军费份额,在存留出足够的预备金,其余钱财刘禅都投入到国家基础建设之上。

    访贫问苦也是刘禅安排给各级官吏的主要任务之一。

    各地的贫困人员都将得到有效救助,不过这种救助也不是无偿的,刘禅可不想纵容那些奸懒馋滑之徒。

    按大汉人口数量及土地比来说,只要肯于劳作,不敢说锦衣玉食,可是丰衣足食也并不困难。

    因天灾人祸而意外陷入困境的家庭,都可以向各地的府衙寻求救助。

    当然各级府衙,也要主动寻访,一是要对贫困人员及时救助,二是防止不劳而获人员骗吃骗喝。

    随着冬季的到来,大汉各州、郡、县衙的官吏们都开始了四处走访,主要走访对象是军烈属,以及各地的鳏、寡、孤、独。

    不说之前,就说刘禅当政之后,亦差不多连年征战,虽说是胜多败少,可战死、伤残的兵卒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他们为国尽忠,刘禅就不能让他们没有依靠,不能让他们的家属忍饥挨饿。

    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这些话刘禅不是只挂在嘴上,他每年都要拿出大笔的银钱进行补贴。

    不过即便是这样,刘禅也不敢保证没有意外。

    俗话说的好,天高皇帝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建兴十年的冬天,雪下的格外早一些,不过各地今年春天刚修缮了房屋,刘禅对此倒不是特别担心。

    十一月,各地的计吏又陆续的抵达了长安,一年一度的上计又开始了,刘禅依旧是亲自召见,一一询问。

    其中表现好的或为县丞、县尉,或为县长、仪郎,至于大县县令,刘禅一般都是从仪郎中选派。

    南中李球比往年来的略微早了一些,这也是最早跟随自己的一批人员,他一到长安,就被刘禅当先召见。

    “启禀陛下,我从父今年八月九日没了。”

    不曾想李球开口就是噩耗。

    本章完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