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全面开战
“陛下,您也太顺着赵云将军了,出兵伐魏乃是大事,怎能如此儿戏。”五官中郎将马谡不满的说道。
“再说吧,这不是还没有出征吗,况且我只是允了赵将军随军出战,又没有允诺先锋之责,你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刘禅不温不火的回应着。
“赵老将军的威名,天下皆知,就连我这个远在南中的人,也知道赵将军于万军中,救回陛下的事情,陛下不想驳饬老将军的请求,正是陛下念旧的表现,将军怎样用儿戏来评价陛下呢!”
辅汉将军孟琰马谡的言论表示了不满。
马谡一时竟然无言以对。
随着孟琰率一万南中夷兵抵达成都,伐魏之行已经万事具备。
四月五号,汉中传来祥报,太守费祎治理水利之时,于汉水之中,起获一只铜牛,上书十个大字:“伐无道之曹,兴大汉之基。”
费祎使者言,铜牛正在送往成都的路上。
的确此时铜牛,就在汉中到成都的路上,并且一路宣扬,也不禁止百姓观看,铜牛高约一米,重过千镒,铜身泛着青绿,一看就是久存于河底。
沿途民众都在传言,这是天意灭曹之兆,当然这都是“影卫”暗中传播之功。
至此,巴蜀风气为之一变,街头巷角百姓闲谈,言必称诛曹,语必说兴汉。
四月十三,刘禅于成都立誓伐曹,并做了一篇《伐魏檄文》
“天下动荡,苍生苦楚,魏贼乱政,汉室凋零,吾身为帝胄,上承先帝之遗志,下荷万民之重托,今率雄狮,伐无道之曹。
魏之罪孽,罄竹难书,身为汉臣,妄行篡汉之举,乱我朝纲,毁我社稷,欺君罔上,悖逆不臣,以至汉室颠覆。
吾军将士,皆为忠勇,今奋戈而起,誓要讨伐曹贼,重振汉室辉煌。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今得托天命,兴复汉室,誓灭曹贼。”
刘禅假托天意,让蜀汉万众一心,此时孟琰已经率军前往凉州,马谡本想领兵,被刘禅以尚有大事商议为名否了。
既然是谋士,就安心做好谋士该做的事情,领兵出战还是算了吧。
四月十八,刘禅亦率铁血狼骑前往汉中,他始终没有劝住赵云,七十二岁的老将赵云被任命为卫将军,随军出征。
既然老将军执意出征,那就借机提一提老将军的品级,这也是刘禅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至于是战死沙场,还是载誉而归,这都不是刘禅可以控制的。
刘禅到达南郑,也并未做太多停留,只是嘱咐费祎做好后勤保障,也不要误了春耕,命令张苞、李丰二人负责押粮。
大汉各路军马都向着五丈原集结,魏国大将军曹真,也不会一点风声不知道,魏国的机校,比蜀国的影卫,建立的更早,消息来的更快。
曹真领兵十万于渭水西南背水立寨,以防御刘禅大军,郝昭于斜水(渭水支流)东北北沿河据守。
刘禅对此也并没有感到意外,本来刘禅和马谡、霍弋、董撅等商量的结果也是尽量能和魏军主力与野外进行决战。
如果能在渭水歼灭魏军主力,那么攻打长安之时,将会少了许多麻烦。
刘禅命姜维率军一万五千街亭兵屯于斜水上游,杜恕率一万中州新军屯于斜水下游,孟琰率一万夷兵,邓芝率一万陈仓兵屯于斜谷道左右。
征北将军王平,率一万五千原五丈原守军,于曹真大寨前十里处下寨,蒋琬率一万凉州新军于大散关驻防,刘禅亲率两万无当飞军与六千铁血狼骑屯兵五丈原居中调度。
各部之间,间距不过十余里,最远亦不超过三十里,一方受困,左右援军可以及时援助,两翼之处相对危险一点,刘禅分别安排了久经战阵的姜维和邓芝。
中间衔接位置相对安全,正适合首次出战的孟琰和杜恕,当然压力最大的还是直面曹真大军的王平,不过王平素来稳健,而且五丈原的刘禅和大散关的蒋琬可以随时进行救援。
此时随刘禅同在五丈原的有卫将军赵云,五官中郎将马谡,镇军将军霍弋,抚夷将军突兀骨,以及赵统、黄崇、罗式等一众校尉。
刘禅和曹真两军军力基本相当,若真是两军决战,胜负尚在两可之间,而且此战曹真将防守姿态做的很足,刘禅知道想要短时间取胜,必定艰难。
他已经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了,在原本的历史中,因为蜀汉没有取得凉州,所以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因为断粮而被迫撤军。
如今刘禅不存在断粮之危,先不说五丈原已经开垦了军田,单是囤积在陈仓、散关、五丈原的粮草,也足以食用一年以上。
能战而胜之,当然最好,如若不能,就是拖也要把魏国拖死,这听起来像个笑话,蜀汉竟然可以和魏国比持久消耗?
可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如今蜀汉补给线短,魏国补给线长,长安附近几近荒芜,魏军粮草必须由洛阳、宛城、以及河东长途跋涉运输而来。
魏延亦率军两万进入南阳 ,新野乃是先帝屯兵之地,义阳乃是魏延的老家,蜀汉在南阳还是有一定的基础。
新野、义阳等县,先后被魏延所得。
刘禅为了拉着吴国一起伐魏,许诺可以切断襄阳与宛城的联系,并将襄阳送给吴国。
诸瑾已经率军在襄阳与魏国展开了交锋,此时魏延突然孤军断道,魏国上下震动不已。
驻扎在宛城的司马懿竟然拒城而守,不敢出战,究其原因,乃是此时无兵,大军主力已经被曹叡带往了合肥。
原来为了配合诸葛瑾取襄阳的,并非只有魏延一军,吴王孙权亲率主力兵压合肥。
合肥若失,则淮南、寿春等地,就都将面临着吴国的兵锋。
魏帝曹叡正在遭受继位以来最大的挑战,蜀吴正沿着关中—河南—关东一线对魏国发起的猛烈的攻击。
任何一条战线的崩溃,都有可能给魏国带来灭鼎之灾。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