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做个皇帝可真难
因孙权反复,曹丕盛怒,数度起兵伐吴,吴主孙权因恐魏蜀齐攻东吴,遂遣使与蜀汉重续盟约。
建兴二年六月,孙吴辅义中郎将张温出使蜀汉,欲与蜀国打成盟好,夹击曹魏。
张温在蜀汉朝堂上表现的极为出色,丞相诸葛亮也是对张温礼遇有加,刘禅当然也是乐见其成。
有了孙吴这个垫背的,蜀汉几年之内,都无须承受曹魏的兵锋,他可以利用这个缓冲,发展经济,储备粮草,整训兵伍。
诸葛亮给予张温极高的礼遇,甚至与之义结金兰,这却引得蜀中学者秦宓,强烈的不满,认为煌煌大汉,无须对孙吴的使臣,如此推崇。
丞相诸葛亮率百官送张温返程之时,唯独秦宓不肯相送,在诸葛亮的再三召唤下,秦宓才姗姗来迟。
此次出使蜀汉,丞相诸葛亮都成为了他的兄长,蜀主刘禅,都对他不曾怠慢,他如果能受得了,这个小小的学者对自己的慢待!
“你知道礼仪吗?”张温讽刺的问道。
“蜀中的顽童都知道的事情,何况我乎。”
“既然知礼,那你一定有一定的常识吧?”张温继续问道!
“当然!”秦宓应答!
“天有头吗?”张温决定刁难一下秦宓。
“当然”秦宓应答!
“头在何方!”倘若秦宓说出东方,他张温就算胜了,因为孙吴正于东方。
“《诗经》有云‘于是眷恋西望’。由此推论,头在西方。”蜀汉在西方自然就是天然的首领。
“天有耳乎?”张温继续。
“《诗经》有言,‘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如果上天无耳,用什么来听?”秦宓对答如流。
“天有脚吗?”今天不问倒秦宓,张温不肯罢手。
“《诗经》说‘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没有脚,凭什么行走?”诗经就是秦宓最好的武器。
“天有姓吗?”张温继续问道。
“当然”秦宓不加思索。
“姓什么呢?”张温追问。
“当然是姓刘啊!”秦宓豪放的说道。
“凭什么?”张温有些恼怒!
“当今天子姓刘,上天当然姓刘!”秦宓激昂应答。
“太阳诞生在东方吧?”张温决定转变策略。
“虽然它诞生在东方,而最终的归宿一定在西方!”秦宓毫不犹豫的说道。
虽然二人都不曾提起蜀、吴字样,可是人们都知道二人说的什么,就是谁为正朔的问题!
张温几次挖坑,最终掉进坑里的却始终是自己,秦宓真不愧是知名学者,这种简单的把戏,如何能瞒过他的眼睛!
…
一场正统的辩论,以秦宓完胜,张温完败而告终。
在有心人的传播之下,这场辩论在蜀境广为传播!这也变相的增加了蜀境上下的凝聚力。
刘禅得知此事,当即拜秦宓为大司农,朝堂百官无人反对,众人都对秦宓的表现刮目相看。
刘禅也借此机会,进一步的改善与本土派的关系,因为先皇东征孙吴,使本土派与皇权产生的裂痕,有了弥补的迹象。
借此机会,刘禅大量提拔益州本土人才,如杜琼、周群、杨洪、李邈、谯周,加上之前重用的李恢、马忠、王平、秦宓、益州本土派日益壮大。
益州本土派在朝中无所依靠,他们只能坚定的站在刘禅的身后,刘禅要平衡各派系的力量,当然此时还是荆州派更为强大,但是如今荆州派的蒋琬、费祎、董允等,都是刘禅的坚定支持者!
张苞关兴等人,因父辈的关系也都愿意辅佐刘禅。
八月,魏帝曹丕亲赴广陵,欲再次举兵伐吴,孙权亲率兵马于长江防御,蜀吴边境日趋平稳。
刘禅调遣赵云回返成都,调遣李严前往江州。
赵云并不属于之前提过的任何一派,他属于元老派,只是可惜这一派系,如今已经凋零殆尽,这些人才是刘备最为坚定与忠实的支持者。
刘禅召回赵云的主要目的,是与赵云学习枪法、马术,禁军的教官都不是刘禅的对手,让他们来教导自己,刘禅觉得没有太大的益处!
“主公仁德爱民,心怀社稷,这便是最大的本领。至于武艺,有子龙等将领在,定能保主公无忧。”
诸葛亮是不太不同意,刘禅跟赵云习武。
“闲暇之余,习武强身,也无害处,尚父若有闲暇,我还想着跟尚父多修习一些兵法。。”刘禅实事求是的说着。
“好!有时间我会传你兵法韬略。”诸葛亮无可奈何的说着。
其实《三略》《六韬》《孙子兵法》就连《孟德新书》刘禅这段时间都有系统的学习,当然不是他的尚父诸葛亮所教,如今邓芝、蒋琬、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刘禅的军事教员。
刘禅虽然是特种兵出身,不过现代战争的套路,显然并不是特别适合古代战场。
行政事务,刘禅尽可能的,都依照丞相诸葛亮的意思,不过对于诸葛亮想要染指兵权的想法,他也一直想尽办法进行抵制。
十一月末,宫人王绣诞下皇子,刘禅赐名为璿,交由皇后张星彩抚养,母因子贵,王绣被封为贵人。
十二月,因吴国沿江防御的十分严密,没有丝毫漏洞,曹丕退军,孙权虽暂时还没有称帝,不过天下三分之势,至此已经逐渐明朗化。
建兴三年,因刘禅手中政治、经济筹码不断加强,诸葛亮还政于帝,蜀汉皇帝刘禅正式亲政,从幕后正式走向了前台。
刘禅亲政之后,继续任用诸葛亮为丞相,同时重用吴懿、吴班、秦宓、杨洪、邓芝、蒋琬、费祎、董允、周群、李邈等人。
刘禅努力的在荆州派、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之间寻求平衡点,这对一名后世特种兵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在蜀汉内部真正拧成一股绳之前,刘禅也不敢擅动战争。
三月,李严派人密报,上庸孟达有意反正,刘禅虽略感意外,却并不吃惊,原因是,这本就是历史里曾经发生的一幕,只不过时间上还要在晚一些。
只不过孟达此人奸滑,反复与蜀汉,曹魏、孙吴,三方勾连,却一直没有做出最终归属哪一方的决策,最后被司马懿率军八天疾行一千二百里,绞杀于上庸城。
这也是三国行军史上的一次奇迹,司马懿此人,可是日后的劲敌。
…
李严秘史还在等着回奏,刘禅的思绪却有些飘远…
倘若真能得到上庸三郡…
如何能遏制司马懿的崛起…
什么时间北伐,才是合适的时间节点…
如何平息蜀汉内部的,反战思想…
诸多事宜,当真是千头万绪…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