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季汉刘璋 > 第390章 许都

第390章 许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建安元年,九月初。

    在长安小住了一段时间的刘璋,闲不下来的他动起身来,自长安向东巡视起了关中东面的防务。

    关中之地,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天下,有百二秦关之称。

    因是如故,刘璋自然而然对关中之地东面的防务极为的看重,在陇右未定的当下,保证关中东面无忧,他才好放手引兵西征陇右、讨定凉州。

    此外,刘璋这里并不是单纯的巡视关中东面的防务,他同时还夹带着顺便送别天使刘艾的打算。

    天使刘艾在向刘璋颁发天子的诏书后,自是要返回雒阳向天子复命,而刘艾返回雒阳,恰好和刘璋的行路方向一致,都是往东而去,刘璋也就顺带送一送天使刘艾。

    这一日,刘璋抵达了华阴。

    过去长时间驻守在华阴的宁辑将军段煨,陪同着刘璋和天使刘艾进入了华阴城内。

    “都言将军善抚百姓、使民安乐,今日一见华阴城内风色,果如其言也。”刘艾见着华阴城内士庶安乐,一派祥和的景象,他抚着长须赞叹了一句宁辑将军段煨。

    且知道,凉州诸将,大抵皆是凶残爆烈、嗜杀成性,将百姓黔首视作牛羊猪狗,从来都是予取予夺,劫掠而已,而如段煨,能与凉州诸将逆向而行,抚慰百姓、与百姓安乐,可谓极为难得。

    “侍中谬赞,煨不过是做了一方守将应该做的事情,却是也无有什么功德。”宁辑将军段煨面对刘艾的赞美,他自是谦逊了一声。

    刘璋朗声道了一句:“侍中之言,岂是谬赞,如关中他处,士民流离,奔走四野,甚可哀之,何如将军治下,民夷安乐,不知凶岁,将军于华阴之地的士庶,可谓有大功矣。”

    刘璋的这一句,实是发至肺腑,他一路向东,所到之地,大半的县域都是荒凉无边,不闻鸡犬,唯有到了华阴,才感受到了一点人间的烟火气息,着实有些难能可贵。

    “得明公之赞,教煨甚是羞愧,煨本无治民要术,所行之政,无非是循例而已。”段煨一如之前的谦逊了一句,侍中刘艾的面前,他需要谦逊,而明公刘璋的面前,他更需要谦逊了。

    见到略显人间烟火气的华阴城,刘璋自涉足关中之后,面对一路走来的乱象和残破,向来心下郁郁的他,有了些缓解,至少关中之地,尚且有一片净土也。

    刘璋来了兴致,他一手拉着侍中刘艾,一手拉着段煨,邀请二人登上了华阴县的城楼,准备一赏夕阳落日、渭水潺潺的盛景,华阴距着渭水不远,加之关中地势平坦,确是能一赏渭水的景色。

    循着马道登上城楼,刘璋伫立在城楼之上,举目远眺,但见夕阳西落,余晖的作用下,绚丽的色彩如涂抹的油彩,渐渐融化在天际,给天空披上一层神秘而诗意的光晕。

    “夕阳无限美,可惜黄昏日落,晦暗将至,恰如人之将老,壮志不存。”刘艾睹着面前的盛景,他道出了一句愁绪密布、略显颓废的话语。

    自中平以来,作为宗室的刘艾,一直追随在天子刘协的身侧,历经了这些年董卓、李傕、郭汜等国贼给汉室带来的灾殃,身心倦怠、饱受风霜的他,心中志气难存,唯剩劫后余生的庆幸了。

    “侍中,所言何以如此颓唐,岂不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丈夫之志向,不因年寿有所衰减也。”刘璋贪婪的将面前的盛景收入眼中,同时扬声激励了一句刘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艾闻言露出了深思的模样,他喃喃着刘璋所言的这几句话,仿佛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

    片刻之后,刘艾收起了脸上的颓然神色,他的眸子变得清亮了起来:“大司马之言,振聋发聩,发人深醒,使艾受教良多也。”

    “此四句气度恢宏,当名垂千古,流传后世。”宁辑将军段煨小小的拍了一声马屁。

    入夜。

    刘璋于华阴县的官署之中摆开了一场酒席,作为欢送天使刘艾的宴会,毕竟明日向东,到达黄河之后,他就要同刘艾分别了,明日却是不得饮宴了。

    “侍中,回覆天子之时,可上言璋之心志也。”刘璋举杯向着天使刘艾致意道:“璋所行所为,志在扶保朝纲,匡扶汉室,但请天子不以关西为念,我当一以平之。”

    “大司马之言,艾当传至。”刘艾饮下一杯酒水,豪爽的回复了一句。

    因是明日还要赶路旅行,所以这场欢送刘艾的宴会并没有进行到太晚的时候,当月色升起,于空中流光溢彩,照亮四野,宴会就悄然收止了。

    第二日。

    刘璋和刘艾一路同行,将刘艾送到了桃林塞,桃林塞名头不显,后世之人多有不知,但桃林塞有一别名,甚为知名,其名曰潼关。

    只是潼关的设立,乃是建安元年,曹操为了预防关西兵乱而设立的,当时曹操在迎接汉献帝之后,为了防范关中的李傕、郭汜的联军和河东的白波军,曾一度在函谷关设防。

    但当时函谷关残破,加之李傕、郭汜的联军也没有进一步动向,曹操于是进一步西进,在桃林塞之西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了函谷关,将中原与关中之间的门户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而如今,关中即是在刘璋之手,曹操自是不得于桃林塞之西设置潼关。

    “大司马,山高水长,重逢之日不远,就此告别。”刘艾向着刘璋请别道。

    功曹张肃,作为刘璋的使者,将陪同刘艾一并赶赴雒阳面圣,他同样的拱手向着刘璋告别道:“明公,肃就此去了,此行定不负明公所托。”

    “诸君且去,各自珍重。”刘璋拱手道了一句珍重,而后刘艾和张肃就此骑马远去,一路向东。

    送别了刘艾和张肃,刘璋查看起了桃林塞的地形地势,桃林塞,相传为逐日的夸父力竭葬身之地。此地位于崤山之北、大河之南、西有后世的潼关、东有当今的函谷,为关中和中原之间的门户。

    古人杜氏记载:桃林,在弘农华阴县东,潼关是矣。自函谷至斯,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又名云潼关,亦曰冲关。河水自龙门冲激至华山东也。

    是故桃林塞为关中所守,失之则关中必危。故历代经营关中者,无不重视潼关的守备。反之割据中原者,必然先取桃林塞,方得窥伺关中,不然只得于关外遥望而已。

    “我意于桃林塞之西设立一关,名曰‘潼关’,为关中之地的东大门,用于据守关东诸侯,至于函谷关,可用作烽火台之用,无需遣大兵据守。”刘璋遥鞭一指桃林塞之西,向着麾下文武说道,同时暗含询问的意思。

    彭羕顺着刘璋马鞭指向的区域看去,桃林塞之西,为渭河及黄河的交汇处,对面便是黄河的重要渡口风陵渡,也是一处极为险要之地,就此定论,若是于桃林塞之西筑城,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明公高见,于桃林塞之西筑起‘潼关’,甚是得宜,此关定然可为明公阻击关外诸侯,使明公不以关东为念。”彭羕颂扬了一句,他对刘璋的这个想法打出了十分的评价。

    作为在关陇之地混迹多年的老滑头,贾诩在听到刘璋的打算后,他甚是惊疑和赞赏,毕竟刘璋的想法和他是不谋而合。

    过去的时候,贾诩常常行进于函谷关,从关东到关西,或是从关西到关东,他每每经过函谷关的时候,都自觉函谷关有名无实,做不到秦时泥丸可塞的夸张程度。

    通读典籍的贾诩知晓,那是因为沧海桑田的缘故,秦时的函谷关,为稠桑原上的一道裂缝,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鞍”,当真可谓“泥丸可塞”。

    且秦时函谷关前有弘农河,为函谷关天然的护城河,敌人想要进攻函谷关,就必须先渡过弘农河,但由于弘农河紧贴着稠桑原东侧而流,河岸和关城之间只有一条狭小的窄路,大军根本排布不开。

    至于绕过秦时的函谷关,确乎也是难以做到的事情,毕竟稠桑原上乃是森林密布,从崤山到潼津这一百多里路,到处都是密集的森林,行人都难以通过,更何况是军队。

    因而秦时,只要守住了函谷关,便等于断绝了东西交通,纵使百万之众,也只得于关前叹息而已。

    可至于今日,贾诩眸光变的幽邃了起来,今时今日,由于大河的水位下降,原本贴着稠桑原的河道裸露出来形成了河滩,由此关东的军队完全可以走河滩绕过稠桑原,而不必再走函谷道。

    再加上稠桑原上的树木由于砍伐过度,早已失去了天然屏障作用,关东的军队也完全可以走稠桑原上面,不必只专意函谷关。

    这种情况下,于函谷关囤聚重兵的意义就不大了,关东若有贼来进犯,函谷关做不到据敌于关外的作用,是以贾诩旧时经过桃林塞时就在想,若是于桃林塞设立一关,当可做到秦时函谷关的作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使关东虽有百万之众叩关,却也是无计可施。

    只是,贾诩有些惑然,这些都是他实地考察才得出的结果,而刘璋远在僻远的蜀地,初至桃林塞,生出的想法竟是同他不谋而合,莫非是天定乎。

    “文和、孝直,你二人以为如何。”刘璋考问起了他的两位一流谋士。

    “臣以为可行,潼关若设,便如秦时函谷关一样,有万夫兴叹之险。”贾诩应和了一句,即是刘璋有了决断,且和他的想法一样,他自是赞成。

    法正作为扶风人,对关中四周的地理地势自然是知悉的,他斟酌了片刻后,点了点头道:“潼关若设,其前为黄巷坂,宽仅丈许,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之地,有此一关,可无忧于关东也。”

    “即是众卿与我意同,当设潼关矣。”

    ……

    雒阳。

    “又迁都?”居住在已故的中常侍赵忠家中的天子刘协,翻阅着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递上来的表奏,他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些不好的回忆。

    先是被国贼董卓将都城从雒阳迁到长安,而后好不容易从长安迁回了洛阳的天子刘协,对迁都一事心中是有所忌讳的,非必要他是不想、也不愿意迁都的。

    但是这封表奏的上承者,乃是引兵前来护驾的兖州牧曹操,刘协就不得不好好思量下了,这年头,形势比人强,谁手握强兵,谁的声音就大。

    刘协将手中曹操的表奏递给国舅、卫将军董承,他面带忧容的说道:“董卿,此事你以为如何?”

    国舅董承接过曹操的上表,他大略的扫了一眼其中的内容,随即他就双手恭敬的将文书递回给了天子刘协,而后他斟酌着说道:“今者方迁回雒阳,朝廷初定,若是大驾再行迁徙,只怕有所不利,只是若是不从曹操,恐曹操有所不悦也。”

    一言至此,董承的面色有些后悔,前面韩暹、张扬等将矜功恣睢、干乱政事,他为了制衡韩暹、张扬等跋扈的将领,暗中递去书信招来了兖州牧曹操,用意是平衡朝局。

    只是未曾想到,曹操一到,韩暹、张扬等将便为曹操所败,如今的朝廷上下,曹操这一派的实力近乎一家独大,也因故,天子刘协授予了曹操司隶校尉、录尚书事等职位,用以拉拢、抚慰曹操。

    原本事情到此就该打住了,曹操得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等职位,对于曹操这个阉宦之后来说,他也该满足了。

    可令董承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和以前的国贼董卓一样,竟是上表欲行迁都之事,虽是曹操在表奏里说的好听,京都无粮,移驾幸许县,将无乏粮之困尔,但在董承看来,曹操不过是想挟持天子。

    “卿言是也,朝廷播越,新还旧京,当是以安定为先,不宜迁都。”刘协点了点头道,接着他面色凝重的道了一句:“只是曹操虽是上表请之此事,但依朕观来,曹操不过是通知朕一声尔。”

    “陛下。”听得刘协此语,董承连忙跪拜而下,语气哀怜的道了一句陛下。

    (本章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