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寥若星辰的沈小三
打完两网鱼,时间也属实不早了,一个个都准备回家吃饭,可沈知秋让分鱼,却没有拿一条的,说是都留给他们吃。
花老太,李静舒,带着九族的闺女们来送凉粉,沈知秋还不忘叮嘱:“回头下晌多做点凉粉,给每家每户都送点。”
可刚吃完饭,唐家村的壮劳力们,还有女人们,就拿着镰刀,铁锹,斧头,锯子啥的,向这河西边走来,就跟事先约好了似的。
沈知秋愣愣的看着满脸笑意的唐里正:“这叔,你们”
唐广峥举了举手里的铁锹:“大侄子,现在还不到秋收,一起把荒地给你们开出来,
还有建房子想好建在哪片了不?我告诉你,你瞅瞅咱们村的房子,可不能平地建啊,都得先垫土,起码得垫四步高,在坡上在建房子。”
这都是他们的经验之谈了,不然雨季河水真有可能给房子淹了。
直到沈知秋选好了盖房子的地方,唐广峥大手一挥,
女人割草开荒。
男人挖土垫基座。
农村家家户户人口多,一家家占地面积老大了,要垫基座光土也得挖不老少。
沈知秋和唐广峥还有沈太爷,唐九公,几位经验丰富的老爷子一合计,挖个池塘吧,到时候还能放点鱼苗进去养鱼。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毕竟现在石桥没弄好,想在和东边唐家村经常挖土的地方挖土运过来,一点也不现实。
而且沈知秋的打算是,建盖五间北屋为一组的房子,一排四组,共建五排,外面还要用夯土围上一圈高高的围墙,只留下南北两个大门。
现在猛兽们不咋下山,是因为这个季节山里不缺食物,可在北方,下雪了不少动物冬眠,猛兽们吃食少了,备不住就得把主意打在山下的他们身上了。
所以,围墙不但要弄,还得至少二米高。再加上垫出来的土坡,保证它们跳不过来。
在没有机器化的时代,这绝对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原本又要开荒,又要建房。
人手短缺这个问题就像是卡在他们脖子上的一个箍,让沈知秋很是头疼。
现在有唐家村的人们帮忙,问题算是迎刃而解。
可新问题又来了,人家帮忙你能不管饭吗,别说古代了,就是后世农村,有人家建房,其他的村民来帮忙,即便是你不给钱,但是饭还是要管的吧。
一下子两千多人帮忙,就他们手里的这点钱,吃不了一个月的。
不过沈知秋一点没表现出来,因为在他看来,其他的事儿还能想办法解决,实在不行,把他家自己攒的钱,还有九族家家户户,手里存着的那点银子也抠出来。
现在又能做凉粉,到时候干粮配凉粉,还守着一条河,河里鱼也不少,即便不够吃,也在想其他的办法。
可建房子是必须的,毕竟冬日里的安全问题才是第一位。
不过挖水塘也不是个轻松的活,毕竟这年头没有挖掘机,别说挖掘机了,就是大部分人用的铁锹都是那种老式的。
沈知秋找了唐家村一些会打铁的汉子,跟着沈铁头先打铁锹。
虽然专业人士不多,可古代农家,自己就能敲敲打打做个砍刀斧头的人也是不少的。
唐九公挨着沈太爷,沈老爹直接蹲在地上割草:“还真别说,你们老家那些工具都比我们这里的好用,先不说衫镰,就说这铁锹看着也更好用。”
沈太爷笑眯了眼,他说:“啥啊,我们那的工具和你们这的也大差不差,都一样,这些工具啊!都是俺们小三子想出来的。”
说完还指指自己的脑袋:“俺们小三子是秀才,可是连中三次案首,小三元嘞!”
唐九公眉毛一动,别人或许只知道考秀才难,考小三元更难得,但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是曾经考中举人的,他真是这群人里,最清楚难度的了。
往前数千年,朝代更替,科举不知道举行了多少次,那么多读书人,有多少是考中秀才的?
秀才,才之秀者,即是读书人中的优秀人才。
考中秀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经过三场考试:县里考一次,府里考一次,最后到省里提督学政那里考一次。
每个府院三年两考,每次录取四十五名,平均每年录取人数大约也就三十名左右,再细分下去的话,每个县城也基本只有五个读书人能考中秀才,
相当于全县读书人里前五名。这样的人,哪个不是难得的俊才?
可“小三元”那可是全省的第一名,相当于寥若星辰。
大多数的读书人则是泯然众人矣,别说考“小三元”,就是考中个童生,都得高兴的请全村子吃大席。
虽说他自己是个举人,可那举人也是快榜尾了,所以唐九公满脸羡慕:“老哥,好服气啊,族里能有这么上进的后生。想必在老家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族吧。”
沈太爷蹲的腿麻,一屁股坐地上,还是坐着割吧,一边“刺棱刺棱!”
一边回答:“不不,俺们族的人都在这里了,一个村就这些人,俺们全族,还有三户外姓,不过俺们从逃荒那日起,就不说全族,外姓啥的了,俺们是九族,都是一个族。”
唐九公一愣:“这个说法倒是稀奇,不过看来你们原本在老家就亲。”
郭郎中也插话到:“亲,可亲了,我家就属于后到沈家村的外姓,但在一起就跟一个族似的。”
一群老头虽说年纪都不小了,干活还真挺快,就连那本是举人老爷出身的唐九公,看着割草干农活也是很熟练的。
真是沈呦呦他们这会出摊还没回来,不然一定惊奇:“不是说古代读书人都不下地干活的吗,这老举人是咋回事儿?”
即便割草没少割,唠嗑也没少唠,没多久沈家村实在的老爷子们,就让人家唐九公把在老家时候的底子,摸了个清清楚楚。
但也正是因为都清楚了,唐九公更欣赏沈知秋了,拍着沈老爹的肩膀说:“大侄子,你这真是养了个好儿子啊,脑瓜灵活不说,还重情重义的。”
沈老爹脸上的自豪,想掩饰都掩饰不住,主要他也没想掩饰:
“俺家小子闺女们都行,老大老四虽然没有读书的头脑,但为人实在,也孝顺,这么多年供给他兄弟读书也没怨言,
女儿也好,啥事儿都惦记着,心细,就是大女婿也是个老实肯干的,还做了一手的好木匠活。”
其实沈老爹这人,还真不是爱口花花的性格,他是真心这么感觉,别说是他自己家的孩子,就是九族其他的后辈们,在他眼里也是一顶一的好孩子。
听的唐九公这个老举人,明明家里几个儿孙读书还行,竟然都有点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