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砖窑,炭窑
仲秋已至,八月的季节,树上的叶子开始由绿变黄。
丰收的季节马上就要到来了,钟原打算赶在这之前,建造一个大型的窑坑,用来烧制砖块和瓦片。
按照目前修建工作的进程,今年搬到居住地是行不通了,所以钟原干脆将预计的茅草屋改成了砖瓦房。
得益于铁器的制作,让钟原有了对木头的加工能力,这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提升。
围墙可以用一些木板来当模板,可以制作木槌来夯实泥土,让围墙的修建工作更加快速结实。
砖块的制作也有了专门的木制模具,变得更加工整,无论大小还是表面的平整度都不会有太大差异。
这些模具就涉及到钟原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烧砖制块制作砖窑。
七八个模具,大小按着按尺子的标准切割好的,每个部件的大小都丝毫不差。
修建砖窑的砖块对土质的要求并不高, 周围修建围墙的泥土,挑出里面的杂质,用水混合搅和成稀泥。
将磨具提前放在草木灰中过一道,在它的表面粘上一层浮灰,这个方法方便土砖脱模。
捧起一堆泥土倒入模具中,用力挤压确保里面没有大的空隙,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小木槌不断的敲击泥土,排出里面细小的气泡。
树皮纤维制作的绳索紧绷在一根弯曲的木棍上,这个就是切除多余的泥土所用的工具。
将绳索贴着模具的表面用力,软粘的泥土被这一根细细的绳索切割分开,就像热线切黄油一般。
切割好后的泥砖用沾水的手轻轻拂过表面,将粗糙的地方抹得光滑,将磨具连同泥砖整个提起,拿到事先铺好草木灰的平地上。
双手轻轻一抖,泥砖就从模具中脱离出来,这些砖块在阳光的照耀下,不出一天,就会变得干硬。
“你们一人一个模具,按着这个方法制作土砖!”
钟原对着蹲在周围观看的狩猎队员说道。
听到这句话的众人全都拿起模具行动起来
太阳东升西落,八个人从早干到晚,制作的土砖一块块的码在地上,占据了很大一块面积,少说也有五六千匹。
傍晚的天空碧蓝如洗,只有远处飘浮着几朵散乱的云彩,折射出夕阳的光芒。
看着这片清澈的天空,钟原也不担心下雨打湿泥砖。
-------
经过了一个晚上,泥砖都变得坚硬,因为剔除了草梗石子,泥砖大多数都没有开裂。
拿起砖块,用刀铲干净表面沾染的灰土,将它们一个个收集起来。
将泥砖搭成一个炉子的形状,在炉内放入泥砖,表面抹上泥土,堵住周围的空隙,直接在下方点火烧制。
这种办法烧制出来的砖块虽然不大好看,也不如砖窑烧制的结实耐用,但烧制方法简单,对于钟原目前来说非常不错了。
将这些泥砖全部堆叠起来,形成八个大炉子,每一个大炉子都包含了五六百匹砖块。
烧制过陶器的众人对这些步骤都不陌生,在木柴的持续加热下,这些泥砖从土黑色到烧得通红。
这些泥砖经过三个小时的高温烧制,物理性质早已经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坚硬结实,成为了合格的砖块。
炉火熄火,冷却后扒开炉子,这些烧制过的砖块微微泛红,看起来和红砖类似,就连大小都和后世相同,只是颜色上要淡薄一些。
钟原拿出两块砖仔细打量了一番,还将两块砖用力相碰,碰撞后的砖块直接断裂,露出里面黑黄色的内部。
这个土砖的质量不如红砖,不仅声音不够清脆有闷响,坚硬的程度也赶不上,但将就将就也能使用。
吩咐好一队人接着烧制砖头,钟原带着另一队人准备开始修建砖窑。
砖窑的工作原理大都一致,这次制作的大型砖窑也是在以前的土窑的原理上改进一番即可。
几人找来以前收集好的草木灰,在没有水泥的时代,这些就是一种简单易得的粘合剂。
由于草木灰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可以与泥土中粘土颗粒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坚固的胶结材料。
将草木灰和泥土按一定比例混合,浇上水不停搅拌,将它们混合均匀,制作成简单版的‘水泥’。
拿着刀具当作铁铲,铲来水泥铺设砖块,从最底下开始修建,这个位置是它的核心,负责温度的传递。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燃烧室,另一个是火道。
和土窑类似,燃烧室依然分为两层,上层负责燃烧给窑炉提供温度,下层收集燃烧产生的积灰。
在它的室壁上留有许多缝隙,方便温度传输。
火道连接燃烧室,它是由砖块筑成的通道,温度在其中传输,上面就是放置砖块的窑室。
一天的时间,钟原带着人将砖窑的底部修建出来,占据了足足十多个平方大小,和一个房间的面积差不多大,高度达到了一米左右。
经过夜晚的时间,草木灰般的水泥开始干燥凝结,将砖块牢牢的连接在一起。
钟原带人接着开始向上修建窑炉的外壁,为了让内部空间更大,能一次性烧制更多的砖块,钟原先竖直修建了两米高的圆筒。
在这个圆筒上留有一道小门,这里就是日后的窑门,它在烧砖室的旁边,通过它可以运输原料和成品,在烧制时它会被封闭保证温度。
窑顶的修建最为困难,因为要封口,所以砖要一层层越码越小,全靠着半圆的结构支撑。
钟原等人实验了好几次才成码完,不是垮掉塌陷就是不够整齐。
在这片穹顶上开了几个孔,这些就是烟道和烟囱的连接口。
烟道就修建在穹顶之上,烟雾顺着这些烟道从顶部的几个高高的烟囱排出。
燃烧室、火道、烟道、烟囱、窑壁,这些就是一个砖窑的基本构成了。
钟原将砖窑修建得十分厚实,花费了大量的砖块,这保证了砖窑的稳定性。
为了保温的效果更好,钟原还在窑坑的外壁涂抹了泥土和草木灰的混合物,将整个窑壁的厚度堆叠到了半米不止。
砖窑完成后,钟原接着在旁边修建了一座炭窑。
与之相比炭窑对比就显得比较娇小,仅仅不到三米的高度,直接腰斩。
制作的方法也有一些不同,相比于砖窑,炭窑的制作更为简便。
砖块层层码叠,形成一个半球状。
留有一个一米多足够人通过的窑门和窑门两侧的小开口。
开口均位于底部,一个用来点火,一个用来通风。
通过点火口可以在窑外烧火,点火口的对面也就是炭窑的里面,用砖头垒了一个通道,将火苗引到上方,在窑的上面将内部的木头点燃。
通风口可以促进空气的流通,让木炭更容易点燃,燃烧也更彻底。
通过这个通风口也可以查看窑内的情况。
最后在外层铺上一层黄土,作为保温的措施,炭窑也建造完成。
四五天的时间,一大一小两座窑炉,此刻正在平原上矗立着。
这两座占地面积总共达到了三十平的建筑,尤其是高达五米的砖窑都让族人都感到十分震撼,。
这两个窑是在他们手中修建完成,从最开始一无所有的小平地到现在这两座人造建筑,这种诞于己手的自豪感无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