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丫的家庭
何英华也知道了,这个小姑娘名字叫大丫,家就住在这附近的村子。本来,她们村子很穷。她家里也只是普通的百姓,自己家里有两三亩的地,种的庄稼都不够一家子吃喝嚼用,所以,又佃了地主家二十亩的土地耕种。家里有三个兄长,父母,祖父母都在。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
日子变好是从朝廷开始在村子周边修建这一条路开始的。修路不但有朝廷自己带的工匠,修路工,还从每一段路附近的村子招人。大丫家里男丁多,她父亲一合计,就带着她的三个哥哥去修路去了。反正家里的地,有他祖父管着也能行。
修路虽然费力,可是,因为修路管饭,吃的还很好,不但管饱,每五日还有一顿肉吃。这一下子,使得大丫家里,省下了四个壮丁的口粮。这已经让这个家庭舒缓很多了。她父兄四个还有工钱可以拿,每个月每人是五百个大钱。四个人加起来就是二两银子。虽然农忙的时候,过年的时候不干活,也不拿工钱,可是,各种节日,也会有赏钱。所以,加起来,这四个人,干了一年积攒下来二十两银子。
有了这二十两银子,这个小家庭买了一头耕牛,还用剩余的一点点银子,修缮了房子,给家人添置了新衣,大丫身上的新棉袄就是今年新置办的。
有了耕牛,家里的农活就不用这四个壮丁管了,大丫那还算身强体健的祖父就能带着她祖母,娘亲一起把二十多亩地种完。只是在农忙的时候,让四个男丁回来帮忙。家里粮食打下来不少,吃饭的人却少了四个,小家庭一下子宽裕起来。
大丫还跟何英华说,他们家都算计好了,自己村子门口的路已经修好了,祖父让父兄们继续跟着修路队走,继续去修路,一年赚二十两银子,有五两银子用来给大哥娶亲,五两银子给大哥盖个房子。还能存下来十两。如此过上三四年的时间,三个哥哥都能娶上媳妇,她也有嫁妆可以出嫁。家里也能存上三四十两银子。这银子足够在村里买上七八亩田地。这样家里就不用再佃地主的地了。
祖父还说,等到四五年后这一条到图兰城的路修好了,让父亲和哥哥们继续跟着工头们去修别的道路,每年都赚点银子,这样还能陆续给三个哥哥们也都置办点土地。这样,辛苦个十年时间,家里都能有地,不用当佃户了。
说着这个的时候,大丫一脸的憧憬。
何英华有些失笑。她问大丫平日在家里干什么?大丫有些害羞的说,她因为是幺女,所以,爹娘疼爱,不让她下地干活。不过她也没有闲着,整个家里的所有家务她都包下来了,另外有闲时间,她还绣花去集市上卖。她爹娘跟她说了,绣花赚的钱,让她自己攒起来,将来给她当嫁妆。她小小年纪已经积攒了二两银子了。
大丫的话让何英华和她身边的丫鬟们都笑起来。
何英华让人给大丫包了四包点心,两大包糖果,一匹棉布,四五十个铜子。还让一个婆子跟着,帮大丫把这东西送到她家里去。大丫没有想到这位漂亮的贵人小姐给怎么丰厚的赏赐,忙趴在地上磕了一个头。何英华让人扶起来她,送她出去了。
大丫走了之后,何英华一行也结束休息,继续坐上马车行进。只是这一路上,何英华看着马车外面的景色,却不吭声起来。
她想了许多。
武烈帝热衷于修路,从他继位开始就修路。年年修,满天下的修。当然了,武烈帝很会赚钱,就是国库没有钱,他私库里都满满的都是钱。所以,他修路和一般的皇帝修路不同。他修路不征发徭役,只是雇佣百姓,给统一的衣服,供应饭食,每个月还发工钱。
这么十几年修路下来,民间的百姓很多因为当了修路工赚到了钱,盖了新房子,买了新衣服,置办了土地,成为了有家有产的良民。
像大丫这样的家庭,大夏还有很多很多。其实,大丫的祖父盘算的非常好。她家男丁多,还买了牛,帮助耕种,使得男丁可以有闲时间去务工。普通农户只会种田,没有技术,务工都找不到招工的地方。只有修路,这个活计只要有点力气都能干。需要的人还多,给的工钱还合理。所以很多这样的农户靠着当了几年的修路工,逐渐摆脱困境,使得家庭条件变的好一些。
可是,何英华知道。目前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武烈帝当政的基础上。前世,武烈帝驾崩后,人亡政息,继位者除了争权夺势,鱼肉百姓什么都不会干,不但同行天下的各种修路工程结束了。武烈帝留下的海量钱财这些继承者一点都不再花费到国计民生上,都用于追求奢靡生活,养死士,军队互相斗争,国力大幅度的退步。老百姓也从慢慢富裕起来的日子逐渐变得艰难起来,甚至到了最后,田地荒芜,天灾人祸,甚至弄出来千里无人烟的场景,真真到了天大大乱的时候。
也不知道前世,大丫这样的家庭,是不是也在武烈帝死后崩溃,也不知道,那个时候,他们家还能剩下几口人?
何英华有些唏嘘。
再想想自己的家族。二姐姐没有死,三哥哥得了官职,大哥哥没有残疾,二哥拜了名师。自己家里的情况越发好起来,就是大姐姐也成为大夏后宫中举足重轻的一位妃子。这样好的局面,能维持到什么时候?如果还是发生了前世那样的事情,武烈帝突然死掉,那自己的家族是不是也和大丫的家庭一样,被历史洪流挟裹着往死亡的路上行进?
何英华突然睁开眼睛,她暗暗对自己说,不能出现那样的情况,一定不能让武烈帝就那么突然暴毙,也不能让良妃母子当权。这个天下,自己家族,还有千千万万像大丫那样的家庭都需要武烈帝再继续当皇帝,直到他培养出来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