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太上门下,名录仙籍,荣登太清 > 第68章 掌教崇安(2)

第68章 掌教崇安(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那好,跟我一起走吧。”

    “啊?不是!师兄,我开玩笑的我我不是这个意思,我——”

    “得了!就这么怕见你师父?在这待着吧,守好家,监督一下你这几位师侄的功课。”

    正勤如蒙大赦,嘿嘿一笑,道:“好嘞!一定完成任务!”

    “还有,你自己的事情,可别落下!”

    “一定!一定!”

    陈安抬手指了指正勤,随后看向老赵,道:“赵叔,那我们就走了。”

    老赵眼底有些悲伤,道:“去吧,当家的,祝您一切顺利。”

    陈安视线扫过众人,笑着跟众人告别后,带着颜明和胡永年与许崇仁还有东学三人下山去了。

    以往都是陈安送别其他人,这次倒是大家送别他了。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若问仙都,当属楼观!

    七十二福地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的楼观台,又名“仙都”。

    楼观位于秦岭山脉的终南山北麓中部的山前台原和浅山区。南依秦岭,千峰耸翠,犹如重重楼台相叠,山间绿树青竹,掩映着道家宫观,古称石楼山。

    山前梁岗起伏,属于黄土丘陵,楼观现存的核心景观说经台,建在海拔580米的山岗上。台北与扇形的土坎相连,面向如画的秦川渭水,宋代苏轼游此吟有名句:“此台一览秦川小。”

    周康王时尹喜好天文星象之学,结草楼于此,观星望气,静思至道,故名“楼观”。康王闻而拜为大夫及东官之友。

    老子西行至关,尹喜辞关令之职,迎老子至古宅楼观,执弟子之礼。老子乃着述《道德五千言》授之。

    现今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授道之坛,即《道德经》的产生地。

    自周代开始,历代朝廷均曾相继在尹喜故居楼观台建庙立观,形成了众多的宫、观建筑群。历史上宗圣宫是楼观台的中心。

    唐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亲率文武百官千余人到楼观台拜祭老君,并宣称:“老君乃吾圣祖也,今为社稷主,不有洪建,其可已乎?”于是诏改楼观台为“宗圣观”,赐米帛,以供观中修补之用,以示感恩。

    唐玄宗时再次扩建,使其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皇家道观和道教圣地。唐代玉真公主隐居楼观修道近50年,对楼观台影响很大。

    宋、明时期,楼观台得以扩建整修,香火旺盛。

    明清两代,楼观台遭洪水侵袭,兵祸之灾,逐渐衰落。清末时,宗圣宫已废毁,唯说经台又名老子祠保存完整。

    封建社会先后有60多位皇帝到楼观台拜谒祭祀,楼观台是封建帝王去的最为集中的道教圣地。

    其中说经台,即老子祠,为楼观台中心建筑群,建于高岗之上,相传老子曾于此讲经。

    始建于唐武德二年,蒙古太宗八年重修扩建。

    《元重修说经台记碑》记载:“说经台万峰环拥,三面屏开,大川横展,周秦遗墟,汉唐故址,皆历历在指顾中,号地肺第一福地”。

    其中地肺即为终南山。

    明清皆有修葺。坐北向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有:山门、老山门、灵官殿、启玄殿、斗姥殿、救苦殿、后山门,中轴线两侧有配殿、厢房、碑厅,俱系明、清风格。

    中心殿堂启玄殿,面阔3间,进深3间,歇山顶,青布瓦,抬梁式结构,檐下施旋子彩绘。另有唐以降诸代碑石42通,石狮2对,铁钟磬、铁狮、铁炉等。

    在楼观台西约35公里就峪口,有一延生观,即玉真公主出宫入道处,曾称玉真祠、升天台。

    明嘉靖元年《重修古楼观下院延生观记》碑云:唐睿宗女玉华公主修道于楼观之北,道成飞升……明景云间敕额名曰延生观。

    李白《玉真仙人祠》云:“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飚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说经台西南约15公里的前东明村南,有一化女泉道院,院内有化女泉两眼,传说老子植杖化为女子,以验弟子徐甲之心,及拔杖,水涌出,名化女泉。泉水清洌,清甜爽口。

    说经台东约6公里乡赤峪口内东山腰,又有一迎阳洞,为唐末道教祖师道教北五祖之一汉钟离修道处,系天然石洞。

    吕祖洞,位于炼丹峰左侧山谷的闻仙沟口,传为吕洞宾修炼的地方。洞前有亭,亭左有七星楼。

    又有衣钵塔、吾老洞,仰天池,卧牛池,上善池,丹井。响石,古银杏树,系牛柏,三鹰柏,雌银杏树,青檀,黄连木,皂角树,大榉树,榔榆等古迹古树。

    其中现存古迹遗址有:宗圣宫遗址,会灵观遗址,吕祖洞道观遗址,玉华观遗址,原始玉清宫遗址,原始玉清宫遗址,老子墓,尹喜墓。

    宗圣宫遗址,在说经台北1公里今楼观镇西行村。元中统四年。《重建宗圣宫记碑》载:原系春秋函谷关令尹喜故宅,后因老子于此讲学而闻名,南北朝时创建道观。唐武德二年和元太宗八年相继扩建,坐北向南,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宗圣宫、玄门、列祖殿、紫云衍庆楼、三清殿、文始殿、四子堂又名四圣殿等。

    宋章子厚诗曰:“初入山门气象幽,春风先到紫云楼,雪消碧瓦六花尽,烟绕丹楹五色浮”,可惜现均已毁。

    三清殿遗址内可见琉璃建筑构件,覆盆状石柱,莲花、龙纹瓦当,以及条砖、板瓦等。另存宋、元、明、清诸代碑石15通,石牛1对,石狮2对。

    会灵观遗址,在说经台东南200米闻仙沟东岸,创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元至顺二年毁于水灾。存殿堂基座,平面呈长方形,元大德四年立《重建会灵观记碑》及莲花纹、龙纹瓦当。

    会灵观塔20世纪60年代尚残存3层。为正方形阁楼式砖塔,特殊时期中被拆毁,存塔基,40平方米。另有条砖及塔基压阑条石3件。

    吕祖洞道观遗址,在说经台东南百余米。传说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曾于此修道。唐僖宗乾符年间凿3孔土崖洞。明万历年间加建道院,原有石牌坊、七星阁、八卦亭及围墙。现存明《重修吕祖洞碑》,石牌坊构件及条砖小板瓦。

    玉华观遗址,清同治初毁于兵燹。中间可见正殿殿基,平面呈长方形,100平方米,砖石砌,高050米。另有条砖、板瓦、花草纹瓦当及长芳形石条等。

    原始玉清宫遗址,建在原始台商阜上,建于元大德二年,1966年被拆除。占地4500平方米,中部可见砖石砌正殿殿基,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0平方米。存有元大德二年《原始玉清宫记》碑,另有仰莲、石柱础、透花脊饰及条砖、筒瓦等。

    遇仙桥遗址,在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就峪河上。今存东西桥墩,系天然岩石稍加雕凿而成,高约22米,宽25米。

    老子墓,在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300米。据明《重建吾老洞殿宇记》碑载,洞内有石函,葬老子头盖骨。原有吾老洞道观,已毁。存有《重建吾老洞殿字记》碑及清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立老子墓碑2通。

    尹喜墓,墓地面积180平方米,有清道光年间立墓碑1通,青石质,残泐较重,另有石羊1对,已湮没于地下。1968年平整土地时被毁。墓碑现存宗圣宫三清殿西南,圆首,无碑额碑座,碑面雕有丁字纹图案边,中央隶书“周大夫尹喜墓”6大字。

    乘着西北军区的直升机落地,星夜之下,许崇仁带着陈安直抵说经台。

    刚一踏入楼观台地界,陈安便感到一种特殊又奇妙的感觉自脚底升起,直达天灵盖。

    临近说经台,天地之“炁”愈发浓郁,几乎与如今太上灵应宫正常情况下的天地之“炁”浓度相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