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妩媚的人生 > 第516章:王夫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第516章:王夫人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正文:

    《红楼梦》这部作品里,有很多争议比较大的人物,有人说她好,又有人说她坏,各有各的道理。这其中之一,就是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贾母作为太上皇,早不管事了。所以,不算男人,贾府里真正的实权派,应该就是这位王夫人。所以,有关王夫人的争议,主要也就集中在了怎么弄权的问题上。其实,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原著,并认真思考,就会发现,弄权的问题,只是浮在表面上的一个东西,下面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隐秘,能看到这些东西,我们才能看懂王夫人的本性,才能理解作者创作上的又一个意图。

    《红楼梦》作者要写一个大家庭的生活场景,就得精心设计家庭里的各色人物。王夫人这个角色,毫无疑问,作者是按贾府里的主妇设计的。只有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王夫人的许多处事方式。

    主妇最大的要素,就是品德。尤其是像贾府这么一个有着三百多,近四百人的大家庭里,主妇的品德尤其重要。好品德,让人敬!

    然后,就是对家庭的管理能力。既包括人、财、物的管理;也包括各项日常事务的处置,以及突发事故的应对与处理。好的管理能力,让人服。

    这两个,缺一不可。

    第三回,王夫人在书里第一次正式出场,是与贾母,邢夫人一块儿迎林黛玉进贾府。刚入场,便显示了她管家的身份与管家的能力。此时,凤姐跟王夫人有一段简短的对话,我们体会一下。

    [……说话时已摆了果茶上来,熙凤亲自布让。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完了没有?”熙凤道:“放完了。刚才带了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半日也没见昨儿太太说的那个。想必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

    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啊。等晚上想着再叫人去拿罢。”熙凤道:“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必到,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里,林黛玉的二舅母,就是王夫人。从对话可知,管家的事情,王夫人已经交给了凤姐,但她并没有当一个甩手掌柜,依然在监督和指导。

    她先问:“月钱放完了没有?”显然,这是在督查凤姐的工作。注意,这是在贾母跟前问的。很明显,是有意问给贾母听的。按照大家庭的惯例,家庭的管理权,是婆婆传儿媳。也就是说,贾府原来的管理权,是贾母掌控着,后来才传给王夫人的。荣府这边,贾母之下,有两个儿媳,一个是大儿媳邢夫人,一个是二儿媳王夫人。按常理,管家权应由贾母传给长媳邢夫人,可事实上却传给了次媳王夫人。可见,王夫人在贾母眼里,更有管家的才能和德行。事实也是如此,如今管家的事情虽由凤姐操持,但仍由王夫人掌控。这说明,王夫人的管家才能是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否则,贾母早早的就换人了。

    接着,凤姐顺嘴回王夫人前日让找缎子,没找着,王夫人先说:“有没有,什么要紧。”显然,是觉得凤姐有些多嘴,又不好当着贾母等人直说,但立刻就由缎子,想到“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啊。等晚上想着再叫人去拿罢。”既表达了自己作为长辈,对林黛玉的关爱,又在众人,尤其是贾母跟前,昭示了自己办事的周到。还显示了自己管家的地位和权力。

    等凤姐说“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必到,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凤姐说,“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既是在显示王夫人管家的地位,又是在显示她大事并没有放弃管控的现状。

    然后是,王夫人这一笑,又一点头不语。既是对凤姐办事伶俐的赞许,更是对自己会用人的得意。

    所以,由上可知,王夫人不仅自己善于管家理事,而且还善于用人。同时,也可看出,王夫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而且不多言,很善于在掩饰和几乎不留痕迹中表现自己的能力。很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治世能臣的风采。

    第六回,刘老老准备去贾府攀亲,捞点好处,走前与女婿有这样一段话。

    [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见他们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的了,又爱斋僧布施。如今王府虽升了官儿,只怕二姑太太还认的咱们,你为什么不走动走动?或者他还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

    这话里告诉我们,王夫人没出嫁时,“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可见,年轻时的王夫人,不仅很有品德,而且还善于待人接物。爽快,表达的是性情直爽,快人快语的样子。显然,年轻时的王夫人,也是爱说话的,只是年龄大了,才变得话越来越少。是什么原因呢?

    这话还告诉我们,王夫人如今在社会上的口碑是,“越发怜贫恤老的了,又爱斋僧布施。”可见,王夫人口碑相当的好。

    但奇怪的是,像王夫人这样一个有才又有德的主妇,被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她干下的三件“恶事”。一件是金钏儿跳井;一件是抄检大观园;还有就是干涉贾宝玉跟林黛玉的婚事。

    我们先看一下金钏儿这件事。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战战兢兢到王夫人屋里去见贾政。

    [金钏儿、彩云、彩凤、绣鸾、绣凤等众丫鬟都廊檐下站着呢,一见宝玉来,都抿着嘴儿笑他。金钏儿一把拉着宝玉,悄悄的说道:“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香甜甜的胭脂,你这会子可吃不吃了?”彩云一把推开金钏儿,笑道:“人家心里发虚,你还怄他!趁这会子喜欢,快进去罢。”]

    金钏儿是跟了王夫人十年的丫头,从小就跟宝玉熟惯,大家看她这次的言行,是不是很不注意场合,很出格!很不自重!甚至有点儿轻狂!

    我们再看第三十回,事发的情况。

    [王夫人在里间凉床上睡着,金钏儿坐在傍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朵上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眼,见是宝玉,宝玉便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儿一笑,摆手叫他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一丸出来,向金钏儿嘴里一送,金钏儿也不睁眼,只管噙了。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和太太讨了你,咱们在一处吧?”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等太太醒了,我就说。”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俗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告诉你个巧方儿:你往东小院儿里头拿环哥儿和彩云去。”宝玉笑道:“谁管他的事呢!咱们只说咱们的。”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儿!好好儿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跑了。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登时众丫头听见王夫人醒了,都忙进来。王夫人便叫:“玉钏儿把你妈叫来!带出你姐姐去。”金钏儿听见,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要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了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子,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所以气忿不过,打了一下子,骂了几句。虽金钏儿苦求也不肯收留,到底叫了金钏儿的母亲白老媳妇儿领出去了。那金钏儿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话下。]

    金钏儿这一次的言行,比上次有过之而无不及。王夫人在午睡。午睡的人,哪能睡得了那么沉。看她,宝玉喂她东西,她就敢当着王夫人面噙了!这行为已经很不检点!后面居然还敢说自己迟早是他的人!并教唆宝玉去看贾环和彩云偷情。一下子惹怒了王夫人。

    王夫人发怒的原因,如她自己所说,“好好儿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这里,王夫人用的是“你们”,而不是“你”。可见,这气不仅仅是冲着金钏儿发的,而是这气在心里压抑了很久,由金钏儿这件事勾起,一股脑的发泄出来了。这“你们”还有谁?

    接着,作者是这样说的,“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子,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这是平生最恨的,所以气忿不过,打了一下子,骂了几句。”

    这里说,“从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子”,这样的主子可不就“宽仁慈厚”吗!何况这是她平生最恨的事情!这个事情,就是偷情!尤其是女子自己不检点,色绣男人。可见,王夫人是个非常看重女子德行的人。

    这种事为什么成为她最恨的?联系前面说到她年轻时心直口快,也是个爱说话的人,后来就寡言少语了!可见,定是她生活中遇到过这种事,被这种事伤透了心!

    联系到,王夫人这辈子只嫁了贾政这么一个男人!可知,定是什么女人勾了贾政,让她心寒起来,失了争强好胜的心劲儿!从她每日里专注念佛,以至连管家的事情也交由凤姐打理!我们再联系多少妻妾成群的大家庭里,正妻多是吃斋念佛的模样,便能体会,定是贾政对那些妾室的贪恋,让她寒了心。

    所以,王夫人对金钏儿的这一巴掌,看似打的金钏儿,其实又不只是金钏儿,还有被贾政贪恋的那些个女人!

    可见,王夫人说的你们里,既有金钏儿这样的丫头,勾引宝玉这样的好男人;也有曾经类似金钏儿这样的丫头,勾引贾政那样的好男人。

    所以,她毫不留情的赶走金钏儿,看似赶的是金钏儿,其实还有自己一直就想赶走的,那些被贾政宠着的妾室!

    由此可见,赶人的这个行为,是王夫人积怨始然!

    如果看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看王夫人让抄检大观园,就很好理解了。起因,还是偷情这种事儿。还是担心不安分的丫头勾引宝玉,怕把宝玉带坏了这种事儿。事情固然比赶金钏儿的事情,从规模上看,大了一些,但实质都是一样的。而且,遇到这种事,王夫人并非只对下人如此严厉。她是先责备凤姐,然后才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王夫人叹道:“……你婆婆才打发人封了这个给我瞧,把我气了个死。”凤姐道:“太太快别生气。……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人这空儿,……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磨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的住没有别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太太想我这话如何?”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象人,馀者竟是小鬼儿似的。如今再去了,不但我心里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虽然艰难,也还穷不至此。我虽没受过大荣华,比你们是强些,如今宁可省我些,别委屈了他们。你如今且叫人传周瑞家的等人进来,就吩咐他们快快暗访这事要紧!”]

    从对话可以明显看出,赶一些丫头出去,最初是凤姐的主意,她知道家里亏空,想乘机省钱。王夫人却是宁肯自己省些,也不愿意委屈了姑娘们,赶丫头出去。其心地仁慈,非比寻常。所以,后来那些事,绝非王夫人本意。是被人利用了的结果。

    我们再看,第三十二回,王夫人知道金钏儿死后,先是独自落泪。如是虚情假意的人,她会在人前落泪,而不是人后!然后是,赏了五十两银子给他妈,还要把姐妹们的新衣裳给他两件装裹。又说:“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孩儿差不多儿!”口里说着,不觉流下泪来。所以,这件事,只是一时冲动,没压抑住积怨的结果。

    最后,所谓干涉宝玉和黛玉的婚姻,也就是选儿媳的事情。

    如果你是王夫人,面对林黛玉跟薛宝钗,你会选哪个做儿媳妇呢?

    其一,先看身体条件。林黛玉一身是病,说不定哪会儿就死了。她死了,自己没事儿了!留下活着的贾宝玉,不是要痛苦一生吗?薛宝钗身体健康。可以跟贾宝玉常相守。

    其二,看为人处事。身为主妇,要料理一家人的生活。林黛玉眼睛里,整天只有她自己跟贾宝玉。除了贾宝玉,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嘴不好,容易得罪人。心眼儿小,好跟人计较。这样的人,配作主妇吗?她做那凡事不用操心,只谈情说爱的小妾还差不多。再看薛宝钗,完全具备主妇的一切才能和品德。

    其三,论容貌,二人不相上下。

    将心比心,作为一个正常的母亲,王夫人选薛宝钗做儿媳,人之常情,没毛病。

    综合以上可知。王夫人就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宽仁慈厚的主妇。金钏儿的事情和抄检大观园,都是触及到了她心里最大的隐痛,产生的冲动行为。干涉宝黛的婚事,是那个时代一个母亲的正常行为。所以,上面涉及到的三个悲剧的结局,不是由王夫人本身造成的,而是由当时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造成的。我们应该谴责的,不应该是王夫人,而是那个时代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金钏儿的事,是因为触及到了王夫人平生最恨的事儿。那个事,就是一夫多妻制,给她心灵造成的巨大创伤。还有一个,就是她跟金钏儿之间由地位不平等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正是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使王夫人拥有了对金钏儿的任意处置权。在这种关系下,受伤害的往往都是那些地位低下的丫头下人们。正是这种万恶的制度,让王夫人那么善良的主人,也会稍不注意,做出伤及下人性命的事情。

    抄检大观园,也是因为大观园出现十锦春意香袋,触及到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一群卫教者,夹持着王夫人这个家庭主妇,共同做出的一件事。王夫人参与并最终拿主意,是因为她是家庭里的主妇,虽不愿,但又必须做。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