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清军整顿(一)
如果到时候自己和清廷反目,商毅又不纳降,那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因此吴三桂也觉得自己就像是走有一根钢丝上一样,战战兢兢。由其是奏本发出之后,差不多有一个月了,还没有任何回音,吴三桂也越来越焦虑,只好每天都在计算,清廷会怎样处置自己,是会同意自己的要求,或者是和自己反目。
多铎声色俱厉道:“十二哥,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打下南京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吗?再说你打下南京之后,又弄成什么样子,自己心里也清楚,差一点就把吴三桂他们几个逼反了。现在蒙古苏尼特部叛乱,派你去平定是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又怎么不行呢?而且这是十四哥下的命令,你有什么不满,就回北京去和十四哥说去,留在南京不走,是什么意思。”
其实吴三桂也不是没想过多带一些兵马去南京,好保卫自己的安全。但带的兵马再多,进不了南京城里还是没用,还容易惹人怀疑自己别有用意,而且现在南京城里驻扎着五万清军,自己总不能把驻守在宁国军的所有人马都带到南京去吧。因此到不如少带一些士兵,也显得自己坦坦荡荡。反正是决定赌一次,那么索性就做得漂亮一点。而且在到达南京城外的时侯,吴三桂干脆下令,命自己的三百亲卫就在城外扎营,自己只带三十人进城,也表示出自己的诚意来。
不过打算得虽然很好,但从心里来说,吴三桂可还是不想和清廷反目,谁知道投降商毅会有什么结果呢?而且吴三桂心里也清楚,虽然都是降将,但自己可不同于李成栋这样半途投降的小角色,自己是引清军入关的关建人物,商毅能接纳李成栋,但未必能够接纳自己。
因此吴三桂毎天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在大营里团团乱转,但就是一点头绪都没有。而就在这时,南京的公文传来,吴三桂才知道洪承畴己经到了南京主持大局,而且阿济格将被调回北京去,同时也接到了洪承畴招他去南京入见的招令。
就在第二天,吴三桂传令升帐,公布了南京的调令,然后分令众将守卫各防线,自己只带着三百亲卫,返回南京,晋见洪承畴。虽然部将马宝认为吴三桂只带三百亲卫实在太少了,至少也该带一千人回南京,以防不测之变,但这个建议却被吴三桂拒绝,坚持只带三百亲卫去南京。
不过就在吴三桂进城的时候,祖泽洪、祖可法兄弟都己经亲自到城门口来接他。见到了他们兄弟两,吴三桂也安心了许多,看起来清廷确实是打算和自己修复关糸,并不打算和自己反目,不然在城门口迎接自己的,也不会是他们兄弟,而是清军的刀斧手了。
自从和尚可喜、耿仲明联名上书清廷,请求领军取南方各地之后,其实吴三桂也有几分后怕,虽然三个人约定了攻守同盟,而且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三人也决定,干脆举兵向商毅投降算了。因为他们也都知道,商毅曾经收降过李成栋。应该对自己请降不会拒绝,而且自己还可以用帮助商毅收复南京来做为晋见之礼,也算是交了头名状了。
这也很有可能,现在这世道什么交情、亲戚都是浮云。只要是自己一进了南京,那可就是虎落平阳、龙搁浅滩了,清廷想要在南京收拾自己,可就毫不费力了。但如果自已又不能不去南京,因为洪承畴新上任,招集大将聚议军务也是很正常的,清廷己经向自己发出了示好的信号,如果自己不去南京,就等于是拒绝了清廷的示好,就算清廷本来打算和自己修复关系,也会被逼得不得不和自已反目了。那样一来自己可就是大大的失算了。
吴三桂心里稍稍有些安心,清廷把阿济格调回北京,让洪承畴到南京来主持军政,是一种很好的信号,因为这一切的始作蛹者正是阿济格。而洪承畴,以及随洪承畴一起来的袓泽洪、祖可法都是清廷中少数和吴三桂有些交情的人,在明朝的时侯,洪承畴曾是吴三桂的上司,曾在松山大战中,两人曾一起出战,当时的吴三桂是洪承畴最倚重的大将。
这时吴三桂还驻军在宁国府,现在也是左右为难,骑虎难下。
但洪承畴的调令却让吴三桂又有些不安起来,这一切的安排会不会是清廷想稳住自已使的什么诡计呢?洪承畴、祖泽洪、祖可法都和清廷窜通好来骗自己呢?
因为这一次洪承畴到达南京之后,首先的任务,是要调阿济格北还,那后才能重新整顿清军。但尽管现在洪承畴大权在握,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之权,但这些东西对阿济格来说都没有,只有把多铎带上,才能制得住阿济格,同时也能稳住江南的清军。而且现在清军的重心在江南,阿济格北还之后,多铎肯定是要到江南去坐镇的。
看了多尔衮的诏书之后,多铎也清楚兄长的用意,而且他也对阿济格冒失的对吴、尚二人的处理非常不满,因此也把归徳府的事务料理了一下,命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代替自己驻守归德府,主管江北的军务,命正白旗固山额真阿山驻守徐州,以防鲁南的商家军。贝子尚善驻守凤阳,牵制扬州的商家军。然后带着贝勒尼堪、镶黄旗固山额真尹拜图,伊尔德、阿济格尼堪等人和洪承畴一起渡过长江,来到了南京。
洪承畴见说服了阿济格,也放心了不少,让多铎与和阿济格办理交接,当然被抓的潞王朱常淓己及其他的明室宗族,还有南京降清的大臣们,也都随阿济格一起去北京。而洪承畴又立刻下令,招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到南京来入见。
而且尚可喜、耿仲明两人靠得住吗?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变卦呢,毕竟这两个人己经降清十余年了,在清廷的人脉和关系都比自己要广,说不定会有人为他们从中周旋呢,那么清廷会不会只许给他们一些条件,先把他们收伏了,然后只来对付自己一个人呢?如果没有了这两个人的帮衬,只剩自己一个人,可就声势大跌了,而且清廷说不定真的会对自己动手了。
而祖泽洪、祖可法都是原来袁崇焕手下的大将祖大寿之子,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算起来他们和吴三桂还是表兄弟。把这些人都派到了南京,也可以理解为清廷是在向吴三桂示好,表示并不想和他反目,而是修复关系的意思,因此吴三桂也觉得心里有了一点底。
祖大寿降清己有十余年的时间,因此吴三桂和祖泽洪、祖可法兄弟也都有十余年未相见,因此兄弟团聚之后,自然有一番离别之情,当然也向吴三桂交待了实底,于是吴三桂也大为放心了而当夜就下榻在馆驿中,终于也可以安稳睡觉了。
就在商毅和郑成功达成浙江、福建两省互相协作抗清的协议时,洪承畴一行人也到达了南京。不过在来南京之前,洪承畴首先到达归德府,见到了豫亲王多铎,向他传交了多尔衮的命令,并给多铎加平南大将军衔,给阿济格加扬威大将军衔,并且请多铎随自己一起渡江,到南京主持大局。
兄弟两人互相怒目而视,对看了好一会儿,阿济格也不禁有些泄气。因为多尔衮和多铎关系好一些,争执起来的时侯,两人总是站在同一战线上对付阿济格,因此在他们兄弟三人中,虽然阿济格是老大,却总是争不过两个弟弟。而且阿济格虽然作战勇猛,但脑子并不好使,以前没少吃皇太极的暗亏,也习惯了凡事都听两个弟弟的意见,这时虽然发了一通脾气,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听命。开始和洪承畴、多铎办理交接手续。
而且自己还不能拖沿,因为拖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激怒清廷,毕竟自己是在和一个王朝交涉,不能不顾涉王朝的心态,因此吴三桂独立坐在帅府里想了一整夜,终于还是决定,这一次只能冒一冒险去南京了,就当是赌一把吧。如果清廷真要对自己下手,那也只能认命了。
见到了阿济格之后,洪承畴也宣读了多尔衮的诏书。阿济格一听要调自己回去征讨蒙古苏尼特部,立刻就火了。虽然说被加了扬威大将军衔,但谁都知道,让他从南京回去,征讨蒙古,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惩罚,因此心里当然不舒服,听完洪承畴宣读之后,立刻道:“我辛辛苦苦打下了南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让别人来捡现成的果子,还要把我派到蒙古去喝西北风。我就留在南京,那儿也不去。”
现在自已和尚可喜、耿仲明三人合兵有二十多万,清廷应该不会轻易和自己反目吧,但凡事都有万一,谁知道那帮满人怎么想呢?虽然降清的时间不长,但吴三桂也知道,有不少满人都是十分排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