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理想年代 > 第四百七十一章 议会迷

第四百七十一章 议会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袁世凯站住了,手从宋教仁的肩膀上滑下来,朝前走了一步,面朝前方,背对着宋教仁,道:“难道你想当总统?”

    宋教仁上前,把“国会大厦”牌子扶扶正,但总是刚一扶好,牌子又歪了。

    袁世凯一下子站住了,瞅一眼宋教仁:“我也是这样想啊……”

    那工头不知这个书生何以要谢自己,奇怪地瞅着宋教仁:“快走吧,这里可不安全。”

    宋教仁问道:“请问先生,明年四月能完工吗?”

    李想回头道:“有什么事吗?这么急?”

    宋教仁天真而热诚地说道:“大总统,其实孙先生和我所做的,比在政府里任职还重要。孙先生全力帮助大总统搞建设,我呢,帮助大总统完善宪法政治,以国民党的名义来竞选正式国会议员。我相信,我国民党议员会在正式国会中占据多数席位。到那时,我国民党就成了执政党,选举我当内阁总理,一个党帮助大总统执政,比我一个人的力量大多了!”

    袁世凯笑眯眯瞅着:“钝初啊,你就别跟它较劲喽,呆会儿……”

    国会大厦工地,凌乱而嘈杂。建筑骨架已经有了一点模样。工地上有建筑工人正在忙着,工地边沿处,一块木牌立着,是歪歪斜斜的,上写“国会大厦”四个大字。

    袁世凯、赵秉钧一怔。

    一辆汉口造宝马汽车停在木牌旁。车门开了,袁世凯、赵秉钧、宋教仁走了出来。

    在餐厅,李想几乎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劝说陈其美:

    “聪明人。”李想嬉笑道。

    有人上茶,三人坐下了。

    三人朝工地上走去。

    李想微微吃惊,又有些感动。梅迪昨夜在他休息之后一定有加班加点,整理这些资料。

    宋教仁正色道:“不!”

    袁世凯道:“钝初啊,咱们里头瞧瞧去。”

    但袁世凯听完宋教仁的话,笑道:“钝初壮志凌云,倒是我袁世凯小气了。”

    宋教仁冲着袁世凯后背说道:“大总统以为我离开内阁部长的职务,是嫌官小吗?大总统错了。民国民国,人民当家做主之国。我要的是民选的官儿。民选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民选我当部长,我就当部长;民选我当总理,我就当总理;要是有一天人民投票选我当总统,我也当仁不让。大总统,我只是不想当钦命的官儿。”

    危机首先在内阁中爆发。几乎是必然的。

    在唐绍仪当选内阁总理后,李想记得孙中山在解职前,在临时参议院发表演说,他颇为感慨的说:“本总统受职以后,没有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便建立了如此大的事业。这三月以来,南北统一,战事告终,中华民国完整无缺,真乃是国民幸甚、国家幸甚!”

    ……

    工程师回道:“起初我也很奇怪,后来才知道,当初设计这国会大厦,是‘君主立宪’的国会,还有皇上。所以就设计了一个皇帝和满朝文武议事用的小会议厅。”

    “好一些人在等着你。”梅迪微笑道。眉头淡淡春山,嘴角两个酒窝若隐若现,笑的时候异常抚媚温柔。

    工程师诧异道:“可还有大总统嘛。大总统若是来了……”

    “第一个就是农林总长宋教仁!”梅迪道:“这位30岁刚出头的年轻人,他认为当前有着更重要的事情要办,这小小的农林总长,完全满足不了他的雄心。因此,宋教仁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辞职,弄得唐绍仪非常难堪。”

    那工头回道:“上头说一定要完工,说要在这里开会。”

    李想推开窗户,做深呼吸。

    袁世凯边走边说:“你们都不知道国会大厦为何会建在这里。五年前,老佛爷预备立宪,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到了德国,看人家的国会大厦好,谈起来,德国工程师就要为大清设计一座国会大厦。后来还真设计出来了,连预算都造出来了:五百四十万马克。两年前开始动工。就是1910年,地基刚打好,钝初啊,你们革命党那个武昌起义就来喽,结果这国会大厦半途而废。”

    袁世凯一怔,随即微笑道:“目前的临时参议院,我是无能为力喽!可你要相信我,明年正式国会召开前,我不管费多大劲儿,也要把你运动成国会的议长。你是想在众议院当议长,还是想到参议院?”

    北京。

    袁世凯瞅着宋教仁,道:“如果我直接任命你为总理,你是不是就愿意跟着我啦?”

    只见工地的一块空地上,摆开了一张桌子,放了几把椅子,袁世凯等走过去,那工头把夹在胳膊里的一张图纸展开,只见正是国会大厦的草图,他铺在桌上,按着两边。袁世凯把图纸一转,正面对着宋教仁道:“这张图纸我当年就看到过,钝初看看喜不喜欢?”

    那工头小跑了过来,后面跟着一个工程师模样的人,连连鞠躬道:“大总统,这边请。”

    宋教仁也笑了,道:“我但愿中国人民人人都是‘议会迷’啊!”他一指图纸上的边沿处:“这一处做什么用?”

    事实上,孙中山的话颇为言不由衷,按他的本意应是直接扫荡北方,一统民国,但由于财政、军权等各种原因,最终还是以妥协而告终。尽管当时的国人都在为战争的和平解决而欢呼、为共和的胜利和国家的统一而感到兴高采烈,但民国的起步从一开始便显得不是那么的顺利。

    然后,他大步流星,几步就走回桌案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啪”地把茶碗摔在地上,呵道:“这是什么茶?难喝死了!”赵秉钧吓得一个哆嗦。

    宋教仁立刻道:“这不够用的。”

    宋教仁打断他的话道:“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无论谁来,都要坐在下面。”

    “……民国初建,国本未定,民心动摇。即使大家群策群力,尚难图存,何况各部虚悬?各位要是以灭种为旁观,以覆邦为快事,那我宁愿垂手待毙,也无怨言!如果各位还看得起我,还请大家按照约定尽早就职,在北京的总长可以先行筹办,在南京的总长还望轻车简从,迅速启行!如果各位北上招致危险,请杀我以谢天下!要是各位拥兵自重,以致祸端,那也当罪诸位以谢天下!要是五日之内各位还在延宕观望,那国民必认为诸位是有意弃我民国,如何得了?……”

    袁世凯笑了,道:“钝初啊,都说你是个‘议会迷’,真是名不虚传啊。”

    李想笑了。农林总长能稳住宋教仁?他可是要自己组阁!

    宋教仁断然道:“如今是共和国,没皇上了。”

    宋教仁沉吟道:“如果早几年开国会,清朝政府可能就不会垮台。”

    袁世凯脸色一变,随即用笑掩饰道:“对对,这里呀,是专管大总统的地方。”他转对赵秉钧,“也管着你呦!”

    袁世凯道:“钝初,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你不愿在政府里任职呀。”

    袁世凯慢慢转过身来,眯着眼睛,瞅着宋教仁,拍拍宋教仁的肩膀,道:“钝初啊,我不是皇上,哪来的什么‘钦命’啊……”

    “李帅,该去用早餐了。”管家小妹清丽的声音在他身后说道。

    那工程师指着图纸讲解道:“这里是会议大厅,能容纳八百人。”

    梅迪轻声道:“我们走后,第一届内阁在袁世凯的强势干预下勉强组成,具体人选如下:外交:陆徵祥(无党派,原驻俄公使)。内务:赵秉钧(袁派)。陆军:段祺瑞(袁派)。海军:刘冠雄(接近袁派)财政:熊希龄(共和党,前清立宪派)。教育:蔡元培(同盟会)。司法:王宠惠(同盟会)。农林:宋教仁(同盟会)。工商:陈其美(同盟会)。交通:唐绍仪(兼)(后由唐侄婿施肇基接任)内阁各部的分配,从表面上看,同盟会占有多数(四席),加上总理也挂名同盟会,所以,被社会上视为同盟会内阁。实际上,同盟会只分到四个闲职。而袁世凯在这第一届内阁中,不仅有其心腹干将掌握关键性的军队、警察和特务(内务)系统,而且也可以支配外交和海军。”

    赵秉钧不动声色地一摆手,工程师卷起图纸,点点头,离开了。

    宋教仁纠正道:“为了明天!”

    李想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无非还是南北双方的互不信任。由于南方革命党和袁世凯的北洋军曾经交战过,加上不久前北京又发生兵变,因此南方革命党担心北上会有危险,主张派兵护送国务员北上。这种做法,显然是将南北矛盾提前激化。”

    赵秉钧走过去,把工头拉到一边,小声说了几句,那工头惊奇地看一眼袁世凯,大步去了。

    “还有谁?”李想笑着问。

    宋教仁钦佩地瞅着那工头:“谢谢,谢谢……”

    袁世凯虽然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但是他从来也没有相信过在中国能实行民主共和。对他来说,在革命高潮的时和同盟会妥协以及承认共和制度。只不过是为了达到扑灭革命烈火而施展一种策略手腕。因此,他一上台就不择手段地扩大个人的权力,追求专制独裁的统一,并且把企图监督他的同盟会视为最大障碍,非加以彻底清除不可。同时袁世凯在这种反革命策略思想,也是整个北洋派的普遍认识。

    “那就走吧。”李想不禁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吃过早餐,也是这么麻烦。不用想,都知道是些什么不速之客。可是这里是爱丽园,不是落伽山庄,这些人他不想见也得见。

    梅迪继续道:“……财政熊希龄虽与黄兴为总角之交,辛亥后在南方投身革命阵营,他的出任又受到黄的大力支持,黄对熊也期望殷切,但是,熊本人一贯的政治立场促使他很快就投入袁的怀抱。况且财政部库空如洗,不得不仰赖外债,而借外债又不得不仰仗袁世凯本人与外国公使和银行团的联系。再者,袁氏还可以通过梁士诒掌握的交通系统在财政上另行周转。故财政无论属谁,财权仍可由袁世凯操纵。熊希龄鉴于当时的财政问题极其困难,加上内阁中派系复杂,因此打起来退堂鼓,再三向唐绍仪请辞。”

    李想跟着管家小妹出门,又随意的说道:“刚回国,也不知道国内的局势怎么了?”

    “内阁中的另一位同盟会员陈其美,他认为给他的工商总长职位不过是调虎离山,因此他根本就没有去北京上任,只是委托了王正廷作为次长前往北京代替他处理事务。”梅迪道。“按约定,南方的国务员们在组阁之后应当即时前往北京就任,但在这种情况下,唐绍仪在发布内阁任命后只能一直滞留南京,百般劝说宋教仁等人,希望大家以大局为重,早日北上。眼看首届内阁难产,袁世凯也非常着急,他通过电报不断地对各方进行疏通,以求事态得以圆满解决。”

    听到“内阁总理”四字,赵秉钧一怔。

    梅迪眨眨眼,点点头,说道:“在袁世凯的强势面前,十个部的总长全部就位,唐总理才偕同王宠惠等人,一道启程上北京。只有陈其美曾任沪军都督,醉心杨梅,不愿离开南方,请求推迟行期,唐总理没有勉强。这次,陈其美现在就在餐厅,等着您呢。看来是来向你求助来的。”

    走在前面的梅迪道:“在唐绍仪组建内阁后,部分内阁成员对职位安排并不满意,他们纷纷向唐绍仪提出辞职。”

    ……

    众人一怔。

    宋教仁走过去,赵秉钧疑惑地望着他们。

    袁世凯向前又走开了几步,然后站住,等宋教仁过来,搭住宋教仁的肩膀,朝前走着,道:“钝初啊,当年在我老家彰德,你策反我进行反清革命,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宋教仁解释道:“按照《国会选举法》,首届正式国会,全国每八万个选民中选举产生一个众议院议员,全国二十二个省,每个省选举产生十名参议院议员,加起来,参众两院共八百七十名议员。中外观礼代表恐怕来的比议员还多。真要开起会来,这会议大厅再扩建一倍还不够用。”

    宋教仁回道:“谢大总统,这样的议长,我是不当的。”

    一个工头正从他们身边走过,见状停步,走过去一手扶住木牌,另一只铁掌像把木榔头,在顶部往下一砸,木牌站住了。

    袁世凯又笑了,站起来,走向一边,又招呼宋教仁,“钝初,你过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