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节 天策上将
紧接着,连续六个人的调动的任命,户部崔君肃的心更是落入冰窖之中。
李二冲着李元兴点了点头:“可愿为兄而征战!”
秦王与天策上将似乎本就是一体的,至少在大唐是这样的。李元兴心中的冲击巨大,但自己从一个出谋划策者变成了一个主事者,肩膀上的担子似乎重了许多。
代上苍布下恩泽!
李元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明白自己躲不掉,除非永远不再回大唐来。看着李二,李元兴重重的点了点头:“臣弟当为皇兄扫平一切大唐之敌!”
一道是各州调兵调粮的,另外一道则是给了李绩一个生杀大权。魏黑子绝对是一个狠人,你区区一个凉州长乐王罢了,在大唐军政大事上,你敢有半点多事,就敢要了你的命。但在书写当中,魏黑子还是手下留情的,只写道任何影响李绩战略任务的,要重责。
杀的人也不一定是人,很可能是羊。
另外还需要派得利官员出使靺鞨与室韦,虽然在大隋的时候他们已经臣服,可现在却是唐新皇登基,不需要他们帮忙,只要不捣乱就足够了。并且让他们派使来长安,大唐秦王要召见他们。
以王及善为首的五位官员依次进入大殿。
李元兴的猜测是,打仗的时候魏黑子是自己的长史,不打仗就去干御史。只是,这个天策上将的封号,难道自己真的要去打仗吗?
而杜如晦则在给王珪讲述着这一次有探子查明,突厥会借新皇登基,趁大唐不稳之时兵犯大唐。而作为鸿胪左少卿的王珪,必须为这一次对外战争作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安抚除突厥之外的其余各国使者。
那么,第一次补差的时间应该是两倍,第二次补差是三倍,第三次或许是正常,或许补两倍。这是根据出兵的时间计算的。这样子话的,自己可以在大唐七月中旬出兵之后,第二十四天回到现代,然后再补差三十六天,再有一个大唐的八天,那么总共就是六十八天的时间。
可秦王府却不是,这是一个极重要的职务。
“好,好,好!”李二连说了三个好字,然后下了第四道圣旨:“第四道圣旨,从现在开始三个月内,大唐除禁军之外所有的兵马由天策上将府节制,各州府钱粮令至则通,任何处事不利者,重责!”
第一份采用明装,装在特定的木盒当中。
如果说是一个普通王府的长史,那是一个养老的活。
“由下臣来代笔如何?”
李元兴站在那里有些发呆,一边是这事情有些突然,另一边却是李元兴知道自己要打仗,那么就需要长时间留在大唐,时间机器的能量消耗或者是其他的问题,李元兴需要去查看一下。
李元兴自然是好了,在魏黑子坐下之后小声说道:“各州调精兵一万,保证李绩达到凉州的时候至少有五万军力,以及足够用的粮草。凉州长乐王现在京城,绝对不能让他的部属捣乱,影响我大军的计划。”
眼下,李元兴唯一有的,只有一个天策上将的名号。
自己带队出兵的时间大约应该是在七月中下旬,那么按现在的时间轴偏差,自己在大唐长安停留的时间,大约中间需要回现代两次,或者是三次。
“领左武卫精兵一万,出秦州,首站泾州,而后自兰州达凉州。沿路各州兵马尽归你节制。”李元兴下完命令,四下看了看,然后走到一张矮几前坐下,提起笔后李元兴有些傻眼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公文如何写。
“五郎!”李二将一面玉牌以及一块金印交给了李元兴。
大殿之上,李二在问礼部尚书有关天策府开府的事宜。
大殿之中并没有整理,书稿依然摆的满地都是,几万枚铜钱散落在地上。
李元兴需要好好的计算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特别是关于这个时间差的安排。
可就是如此,站在李靖身后的李绩还是走了出来,恭敬的双拳一抱:“李绩在!”
李二的旨意显然还没有结束:“第三道圣旨,秦王封天策上将。敬德等,除药师之外入天策上将府,魏征为天策上将府长史,调任御史台!李绩为天策上将府司马。其余官员你们上表吧!”
出兵之后,八月中旬应该会交战,打完仗肯定到九月了,九月中旬能回到长安。
魏黑子也接口说道:“古有秦时白起,只知杀戮。血流成河,尸骨如山。今有大唐秦王,抚琴弹笑间,百万敌军尽覆灭!”
“李绩听令!”李元兴努力让自己严肃一些,可他没有李二的威严,没有李靖的气势,更没有程魔头那种豪杰之气。就是秦琼的那冷锐的杀气、黑炭哥那唯我独尊的霸气,李元兴也是半点没有。
他们这几天是心中疑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大殿外等候的时间极长,心中更有多了些焦虑。
“教化蛮夷,代上苍布下恩泽!”李元兴情不自禁为自己这套理论作了最后的结束语!
“五郎!”李二开口问了一声李元兴。
第二份魏黑子写完,拿到了李二面前。
李绩出凉州就是原本计划好的,但现在的区别却是作战的任务可能会有变化。但对于李绩来说,大方向没有变,就是截突厥后路。
“整军三日,第四日清晨出!”李元兴将两份命令交给了李绩。
“皇兄!”李元兴虽然是小混混出身,可在关键时候绝对不会掉链子,咬牙撑着也不会让李二失了面子。可他心里却是非常的沉重,这天策上将绝对不是叫着好听的,这是真真正正的重担。
这个安排让人有些意外,至少后面进来的五位他们是肯定搞不清楚的。
李二看着李元兴,越看越喜,特别是最后这一句,代上苍布下恩泽。
杀人并不一定要用刀!
崔敦礼心中的反应没有崔君肃那么巨大,他已经到了审核调任,准备升职的当口上,唯一的意外竟然是秦王府长史。
李绩并不是十二卫大将军,他领的这一万左武卫其实是秦琼部下兵马。
魏征听着明白,点了点头后飞快的写了两道命令。
李元兴发呆了五分钟,他也从时间机器之中找到了答案。
玉牌是一双龙纹玉壁,金印则是天策上将!
能量是肯定会有所耗损的。节约耗损的办法其实就是时间差,在现代消耗了时间,然后再回到大唐补回那个时间差,这样就可以在最小的消耗当中,让李元兴在大唐停留两个月的时间,其间只需要有一天,在临时传送点的方式,多消耗一些能量回去一次现代。
只是秦琼眼下的身体状态,确实已经不适合再带兵远征了。
此时进入大殿,看到这凌乱的情景倒是有些不知所措。
可以说,一但这场对突厥的战争胜出,那么补差可能不是一倍,至少都是加两倍。甚至更多。也就是说,时间轴的偏离达到三度的时候,李元兴至少要在大唐停留十二天才会回一次现代,然后在现代四天之后,回到大唐。
“朕第一道圣旨,高俭为户部尚书!”李二一句话开口,户部崔侍郎崔君肃的心就沉到了底,他已经在侍郎这个位置忍耐了好几年,总算拿到户部实权,可当这尚书之位却与他无关了。
“朕第二道圣旨,崔敦礼为秦王府长史,为秦王开府一事的准备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
李二看完之后,大步回到御案前提起朱笔写了八个字,违令者斩,王爵亦斩!写完,盖上了自己的皇帝大印,然后才示意让魏征把李元兴的天策上将印盖在后面。
两个长史!
“尊旨!”李元兴还没有开口,李靖等人就已经接下话来。
第二份则属于秘令,装在了一外铁筒之中。
李二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心中已经下了决心。
“武安君不如五郎!”李靖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崔君肃是清河崔氏一脉、崔敦礼却是博陵崔氏一脉,虽然都姓崔,可却并不是一家人。
无论李元兴把突厥打成什么样,鸿胪寺都必须让那些小国安稳下来。
“来人,宣王尚书等几位上殿!”
眼下在大唐,已经是七月了,农历的七月。
因为李二登基,必然会有朝贡的小国派使节来到长安。
从时间机器当中,李元兴看到现代与大唐时间轴偏差变的更大了。
他的亲信全部被调走,调来的自然都是高俭的亲信。可唯独没有动他,这个变化让崔君肃不得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分析当前的形势。
这是多么大的成就呀,李二不算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但试问那个皇帝在与天齐的功绩上会不动心。
魏黑子是天策上将府长史,自然在这个时候会为李元兴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