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破产风潮
总体看来,在当时日本各大企业的破产风潮中,索尼公司的倒闭并不算是什么大事件,很多比索尼公司规模更大的日本巨大企业都已经倒下了。可是,从总体上来看,美国人向井里丢下的这块石头的意义非常重大。有了美国人在前,那么别的国家还会迟疑吗?另外,美国都开始全力保护自己的企业,那么别国政府就更不会有任何的怠慢了。
结果,这场很多人都认为需要持续至少好几年的经济案在3个月之内就完成了初审。虽然索尼公司立即就提出了上诉,可是3个月之后,美国高级法院驳回了上诉,在维持原判的同时,还禁止索尼公司再次上诉。
在经济几乎快要全面崩溃的情况下,日本没有采取保护经济的措施,那么日本企业的下场猜都能够猜得出来。
与日本众多大企业相继宣布破产相比,此时不太引人瞩目,但是却更为重要的就是世贸组织对日本的贸易壁垒,以及保护性税收对其他成员国造成的巨大影响的审理工作,也就是那几项总金额达到了20万亿美元的国家审判。
虽然,最终美国法院的判决结果与四家美国公司提出的要求相差很远,其赔偿总额只有1100亿美元,罚款也只有900亿美元。但是,这已经足够让索尼公司完蛋了。就在二审结果出来之后的第八天,索尼公司宣布破产,要求法院进行破产保护。
按照英特尔公司提出的诉讼要求,索尼在其产品中采用了英特尔公司的数项专利,并且利用这些产品打击英特尔公司的相关产品,最终造成了英特尔公司200亿美元的直接与间接损失,要求索尼公司赔偿200亿美元,并且支付150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这里面,还没有包括英特尔公司后来提出的专利侵权所需要赔偿的300亿美元的罚金。
同样的,amd、微软与苹果公司也都提出了相似的诉讼请求。算上英特尔公司提出的赔偿金额,这四家美国公司向索尼公司提出的赔偿金额高达1800亿美元,而专利侵权罚金则高达2700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法院按照原告的要求宣判的话,那么索尼公司将面临450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与惩罚。
在先后向三十多个国家的消费者支付了100多亿美元的赔偿之后,三菱汽车公司,或者说是三菱集团支持不下去了,如果要支付所有的赔偿,并且召回所有有问题的越野车的话,那么三菱集团将损失3000多亿美元,这超过了三菱汽车公司的总资产,占到了三菱集团总资产的18。
同样面临着召回,以及巨额索赔的三菱汽车公司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只是因为三菱汽车公司后面还有个三菱集团撑腰,所以比丰田汽车公司多坚持了两个月。可这也仅仅只是两个月而已。
也正是如此,从一开始,日本政府的态度就极为强硬。同样的,这也是黑岛隆健没有辞职,而且自民党,甚至是众议院一致支持他的原因。日本的那些政客都很清楚,如果此时内阁政府完蛋的话,那么就没有人去世贸组织说硬话了,只有让政府坚持下去,才能够在世贸组织坚持下去,也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日本的经济利益。说白了,日本人并没有放弃经济,而是想同时保住经济、外交与政治三方面的成果。
同期,丰田汽车公司在全球的三十多个国家的分公司都先后宣布破产。最后,连日本的总公司也无法幸免,因为日本的消费者也提出了高额索赔。在坚持了四个月之后,这家有数十年历史,曾经在战后创造了一个汽车神话的丰田汽车公司完蛋了。
如果说,100多年前,西方众多列强发动了对共和国的侵略战争,并且从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迫使共和国签署了大量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并且使共和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是用枪炮敲开了共和国的大门,并且最终洗劫了共和国的话,那么这次,世贸组织100多个成员过就要用经济武器,以及得到了全世界承认的游戏规则来敲开日本的大门,然后冲进去,洗劫日本的所有财富。
这起案件的核心就是,索尼利用日本情报部门提供的技术开发了几款计算机芯片,并且用到了其发行的好几款游戏机、掌上电脑、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之中。而这些技术之前早就已经被美国的英特尔、amd、微软与苹果公司注册,而索尼公司并没有向这些公司支付专利费,造成了实质性的专利侵权。
世贸组织不是法庭,所以世贸组织内部的纷争不可能迅速的结束,也不可能很快就得出结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这场纷争持续多久,对眼前的日本来说,都好比头上悬着一把剑,绳子断不断、什么时候断都不是本质问题,重要的是,断与不断,都对日本有害而无益!
世贸组织并不是一个拥有实际权力的国际组织,而是一个由100多个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组织。而该组织有一项平时看起来不太有用,但是在关键时刻却极为厉害的权力,那就是审理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纠纷。
这些案件的审理还在进行中的时候,早就支撑不住的共和国丰田汽车分公司宣布破产,并且向法院提出了破产保护。随即法院查封了丰田汽车公司在共和国的十多家工厂、办公中心,冻结了丰田汽车公司在共和国的所有的资金,并且查阅了丰田汽车公司在共和国注册的所有专利技术,然后开始清算丰田汽车公司在共和国的总资产,并且准备拍卖丰田汽车公司的所有资产,以此来支付受到损失的消费者。
在半年之内宣布破产的还有另外好几家日本巨大企业,松下集团因为在销售的十几种家用电器都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用各种非法手段获得了进入市场的资格,也面临着巨额索赔,最终不得不宣布破产。而在汽车产业方面,最后倒下的是日产汽车公司。虽然该公司并不存在大规模召回的问题,但是受到了日本汽车产业的总体影响,其营业额在近四年的时间内持续下滑,从而无法及时偿还欠银行的巨额贷款,最终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到最后,日本的汽车产业中,硕果仅存的就只有一直不太起眼的铃木汽车公司,而这也是之前日本规模最小,在全世界影响范围最小的一家汽车公司。
可以说,在此之前,日本绝对算得上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封闭的国家之一。早就有人说过,如果有外国公司能够在日本取得成功,获得市场认可的话,那么就能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获得成功。这句话除了夸张日本公司的强大竞争力之外,实际上就是对日本政府设置的贸易壁垒,以及贸易保护政策的极为不满。
不过,现在的世界已经与一百多年前不一样了,虽然不能靠枪炮敲开一个国家的大门,但是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轻易的修改世界的游戏规则。不说别的,美国在遭受了伊朗战争的惨败,在伊拉克、阿富汗都快要坚持不住后,都不得不开始尊重并且遵守游戏规则,不敢再胡乱出牌,日本还敢乱来吗?
可以说,这场发生在世贸组织内部的斗争才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
不过,这半年中,最大看点还是索尼与美国的英特尔、amd之间的专利索赔案。到最后,甚至连微软与苹果公司都加入了这场混战,向索尼公司提出了巨额的专利赔偿。
换句话说,如果日本在世贸组织内部做出让步,或者是服软的话,那么日本将遭受一场损失绝不比战争侵略低的经济侵略,到时候,就算日本本土不会遭到战火的洗礼,日本的经济也将彻底完蛋,而且在今后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里都无法复苏,更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总的来说,三菱汽车公司破产后,受到最大打击的还是日本,特别是日本陆上自卫队,因为三菱汽车公司还承担了日本陆自的好几种战车的生产与研制工作。最后,出来收拾残局的还是三菱集团。在三菱汽车公司宣布破产之后,三菱集团立即利用旗下银行的贷款,成立了一家单独的,专门生产军用装备的子公司,并且由该公司出资购买了三菱汽车公司的所有军工部门,为日本陆自的装备提供了保障。当然,这等于左手上的东西换到了右手上,只是这样一来,三菱集团旗下的银行就有问题了。
无奈之下,三菱集团只能够弃车保帅,壮士断臂,将三菱汽车公司给抛弃掉了。而随着三菱汽车公司宣布破产,三十多个国家纷纷开始行动,如同瓜分战果一样,迅速的查封了本国内三菱汽车公司的所有资产,然后准备拍卖。
处于风口浪尖的丰田汽车公司首先遭殃。在经过了两个月的审理之后,上海中级法院宣布索赔案原告方获胜,丰田汽车公司必须向原告支付9亿元的赔偿金。在上诉被驳回之后,共和国最高法院随即宣布,今后此类案件全部按照第一案例进行审判。毫无疑问,这等于是丰田汽车公司在共和国的死刑判决书。一个月之内,共和国各地法庭一共接到了2万多起针对丰田汽车公司的集体诉讼,原告方提出的总赔偿金额高达3万多亿元。
也就在索尼公司宣布破产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另外好几个欧洲国家立即跟进,相继出现了本国企业状告日本企业侵权,或者是垄断经营,或者是排他性贸易保护等等。当然,共和国这边的动作也不慢,实际上在美国法庭宣判结果之前,共和国就已经通过司法部门打了几场漂亮仗,把丰田汽车公司与三菱汽车公司给搞垮了。
之前,这些不满仅仅只能是不满,因为苦于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可是当不满累计到一定的程度,并且突然出现了一大把确凿的证据时,那么不满就不再是不满了。别说共和国这种早就希望日本倒下的国家,就连美国,这个日本的盟友,日本紧紧抱着的大腿,也早就对日本政府的那些政策不悦了。不说别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美国与日本爆发的贸易战最多,而且涉及到的金额也最为巨大。现在,当日本掉落到了井里,这些国家不赶紧扔石头下去才是怪事呢。
在以往,这类经济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长达好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比如,当年微软与甲骨文公司的案件就审理十多年,最后双方庭外和解。另外,微软公司的垄断案的审理期也长达十几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可这次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精明的美国人早就发现日本经济即将崩溃了,如果审理拖下去的话,那么在日本经济崩溃之后,索尼公司直接宣布破产保护,他们就拿不到多少好处了。相反,如果能够在索尼公司宣布破产之前审判下来,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美国公司的利益。
这次的贸易纠纷肯定是世贸组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几乎所有的成员国都对日本的贸易壁垒,以及保护性税收政策提出了严重的抗议与索赔要求,并且提出了消除贸易壁垒,取消保护性税收政策,全面开放本国市场,其中就包括了金融市场。
丰田汽车公司是日本宣布破产的第一家巨大企业,可这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因为在美国经营不善,三菱汽车公司就曾经面临破产的危险,当时有三菱集团的支持,加上日本政府提供的一些政策性保护,以及三菱汽车公司在共和国的巨额盈利,所以才死里逃生,躲过了这一劫。不过,这次三菱汽车公司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