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2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3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4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5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6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
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
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前四句重在
写“草”,荒原上生长着茂密的青草,岁岁枯萎又
年年新生。熊熊野火也烧不尽它,只要春风一
吹,它的生命便会复苏,并以迅猛的长势重新
覆盖大地。诗人抓住了原上草“枯”“荣”“烧不
尽”“吹又生”的特点,向人们展示了小草旺盛的
生命力。诗的五、六句虽继续写古原草,但重
点落在了“古原”上,以引出送别题意。古原上草
的清香弥漫可嗅,沐浴着阳光的绿草连接着远
处的荒城。这里“古道”“荒城”紧扣文题中的“古
原”。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题意,又要送一位好朋
友离去了,再看一眼茂盛的野草,它似乎也充
满了无限的离情别意。诗人说别情,深沉而不
悲伤,表现出了他开朗积极的情怀。全诗章法
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
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更是传诵千古。
写作特色
诗歌句解写作特色: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
字。“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
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
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也可开
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
篇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
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
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
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
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
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
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
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
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
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
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
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
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
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
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
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
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
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
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
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那“离离原上草”,
就像是绿色的胜利旗帜。“春风吹又生”,语言朴
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
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
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此二句不但写
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
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
尽”与“吹又生”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
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
不如白句为人乐道。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
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
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
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
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
一
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
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
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
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这